耐克阿迪都跑去做瑜伽褲,它們打得過Lululemon嗎?

2021-01-08 鈦媒體APP

Puma Studio瑜伽系列:圖片來源:Puma官方微博

文丨CBNData消費站,作者丨徐弢,編輯丨鍾睿

最近幾年,女性運動愛好者在非運動場所穿著瑜伽褲似乎成為了一種新的流行時尚。舒適度、運動性和時尚感,這些通常是她們在談論瑜伽褲穿著體驗時的常用詞彙。但對於男性而言,這不是件容易理解的事。在此,引用社交網站小紅書上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評論:為啥都是秋褲滿街跑?

瑜伽褲的選擇也更多了。在瑜伽品牌Lululemon外,耐克、阿迪達斯、Under Armor(以下簡稱:UA)、安踏、Gap旗下的運動品牌Athleta等都衝擊了這個細分市場產品。

例如耐克於2019年年初在Nike Training類別下推出了單獨的瑜伽產品線。安踏在2018年推出新品牌AntapluS,向25-35歲的新中產時尚運動愛好者提供瑜伽、室內健身、跑步、運動生活四類產品。

耐克、阿迪達斯與Lululemon的瑜伽產品價格比較,圖片來源:西南證券

最新一個是德國運動品牌Puma。7月份,Puma在上海愚園路百貨發布了新的瑜伽產品線Puma Studio,還找來連鎖健身品牌Formula健身方程室、健身平臺Keep合作健身課程。從價格來看,Puma Stuido系列一條瑜伽褲售價400多元,相比耐克、阿迪達斯以及Lululemon都要便宜不少。

Puma在官方新聞稿中稱,Puma Studio瑜伽系列兼具了高時尚性、運動專業度,還嘗試將嘻哈文化融入瑜伽運動中,營造出所謂的「嘻哈瑜伽」。

Puma Studio瑜伽系列:圖片來源:Puma官方微博

Puma Studio瑜伽系列;圖片來源:Puma官網

在瑜伽市場上,Lululemon是這些運動品牌們的共同敵人、最大的競爭對手。從一條瑜伽褲做起,創立於1998年加拿大的Lululemon在短短20年間成長為今天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市值高達407億美元。

現在的問題是,在Lululemon佔據強勢地位的前提下,這些運動品牌為何仍然接連進入瑜伽市場?在這背後,時尚潮流如何推動瑜伽成為了運動服飾市場中重要的細分市場?

做瑜伽褲,都是為了女性消費者市場

Puma推出新的瑜伽產品線是聚焦女性運動市場戰略的一部分,所有運動品牌近幾年都想抓住這一消費群體。耐克、阿迪達斯、UA等運動品牌也都有類似的聚焦女性消費者的戰略,將更多跑鞋、服飾賣給女性消費者,希望將女性市場的體量提升至與男性市場相近的地位。

有趣的是,這些戰略基本都在2015年左右發布:

耐克在2013年、2015年都提出過營收目標,也都涉及了女性市場。2013年,耐克預計2017年的營收目標是360億美元,其中女性市場將貢獻70億美元;2015年10月,耐克公布了新的5年計劃,預計在2020年達成50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其中女性市場貢獻將翻倍至110億美元;阿迪達斯在2015年發布2020品牌戰略目標「Create the New」,女性系列成為五大驅動力之一,計劃將女子專賣店從2015年的4家增加至2020年的20家;UA在2015年定下目標,計劃扶持女性市場體量成長至不小于于男性市場。UA女性市場2015年的營收將近10億美元,但只佔總營收的30%。聚焦女性運動市場,這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女性市場前景寬廣。除Lululemon外的運動品牌中的女性市場佔比都較小,大約在20%-30%左右。長期以來,運動服飾市場的核心消費人群都是男性。耐克、阿迪達斯等運動品牌靠著產品技術+運動明星+賽事贊助的組合,將一雙雙運動鞋賣給男性消費者的同時,也售賣「科技感」「酷」。女性運動市場過去一直是個受關注較小的市場。

但在過去幾年專業運動市場飽和的當口,謀求新增長的運動品牌們才盯上了女性運動市場。「運動市場現在是、也一直是男性主導的行業。」市場諮詢公司NPD Group運動行業分析師Matt Powell在2017年指出,「結果就是,整個運動行業都苦於開拓女性市場」,因而「留下了(女性運動市場)這個公開的大生意」。

女性運動市場的規模也確實在不斷擴大。阿迪達斯在2019年年報中的說法具有相當的代表性——當女性產品引領運動服飾行業的增長,贏得女性消費者將持續成為品牌的核心焦點,這一消費群體為阿迪達斯品牌提供了最大的商業機遇之一。一個直觀的證據是,2018年女性消費佔美國運動服飾銷售總額的62%,已經超過男性消費力量。

女性在運動服飾上的消費力增長外,運動品牌也有了針對女性運動愛好者進行市場營銷的機會。最直接的基礎就是專業賽事上的女性運動員有了更多的展現機會。例如奧運會場上女性運動員在最近兩年佔比將近50%;美國體育數據公司RunRepeat的報告The State of Running 2019顯示,跑步比賽中的女性跑者數量在2019年第一次超過男性。

奧運會上女性運動員的佔比增長;圖片來源:國際奧委會

專業跑步比賽中的女性跑者佔比;圖片來源:The State of Running 2019

耐克、阿迪達斯在已有的跑鞋、運動服飾等產品線中提升女性消費者的佔比,也在開拓新的產品線。瑜伽產品線只是這些它們最近幾年新的嘗試,這是女性運動市場中已被驗證的細分市場。

相對而言,瑜伽是個女性參與更多、仍在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運動。在運動服飾滲透最高的美國市場,2016年練習過瑜伽運動的消費者從2012年的2040萬上升至3670萬愛好者,其中72%都是女性。Lululemon的成功也說明了女性市場的前景:女性運動愛好者願意花費1000元的價格購買瑜伽褲,可能還不止1條。

但在整個「女性運動市場」大生意裡,運動品牌們擅長的遊戲規則似乎遇到了問題。運動品牌們在2015年設定的營收目標沒幾個成功的。

如果以全球最大的運動品牌耐克為例。短期內,耐克確實在運動內衣、針對女性的Jordan Women’s球鞋等品類中獲得了快速增長,但總體業績不及預期。2017年,耐克的女性產品業務66.37億美元,沒能完成2013年設定的業績目標。後續的5年計劃也被延期。2017年10月,耐克CEO Mark Parker將完成這項計劃的時間點延後至2022年。

Lululemon與耐克各自女性市場佔比,圖片來源:東興證券

阿迪達斯在女性運動市場上的進展未知,但曾有高管評價女性業務的表現不佳。2017年3月的投資者會議上,時任阿迪達斯全球品牌負責人、董事會成員Eric Liedtke對女性業務的評價是(2019年年底離開):「我們並不滿意目前的成績。」當時他預計女性產品的貢獻佔比在2021年提升至28%,2017年年初的數字是23%。

至於UA,這家曾經增長迅猛的運動品牌在幾年前就開始掉隊,已經失去了「耐克挑戰者」的頭銜。UA後續也不再提及在女性市場的進展。Lululemon的創始人Chip Wilson在今年1月公開評論UA,稱這家公司「很多年前就迷失了方向」,認為UA不再是LuluLulemon在運動市場上的競爭對手。

Puma是少數成功的案例,女性運動市場不僅拉動其業績增長,甚至挽救了品牌的頹勢。其品牌CEO Bjorn Gulden在2018年2月的業績發布會上稱,這一戰略「可能是(Puma)品牌轉型的原動力」,自2015年起,Bjorn Gulde開始推動品牌重新聚焦女性運動市場,將其與「娛樂明星+復古鞋款」組成了Puma復興的兩架馬車,並利用女性icon在社交網站上的影響力帶動產品銷售。

Puma營收規模在2015年後增長;圖片來源:Statista

運動品牌們最近都沒有公布過瑜伽產品線的進展,但有一定可能性進展並不佳。Puma是否能在瑜伽市場上同樣成功,還很難說。

女性運動市場難做,Lululemon解決了哪些問題?

相比男性消費者,運動品牌們贏得女性消費者是有相當門檻的。最直接的問題在於,運動品牌是否能設計出兼具技術特性與時尚感,並在正確的場合將其推銷給消費者。

這些基本上是瑜伽品牌Lululemon成功的幾大要素。首先是Lululemon在產品功能上的創新。華泰證券在一份研報中分析了Lululemon在產品創新與設計上的優勢:Lululemon創始人Chip Wilson(已經離開公司)以滑雪服的布料為基礎,對女性運動褲的厚度、 重量、收縮性上進行改良,採用flat seam拼接設計,解決了透氣性、 緊繃性等問題。

當時市場上只有少數專門為女性設計的運動褲裝。華泰證券定性分析了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對Lululemon瑜伽褲的評價,她們認Lululemon的瑜伽褲具有「爽滑」、「不緊繃」、「舒 服」、「透氣性強」等優點。

Lululemon的市值逼近阿迪達斯;圖片來源:東興證券

在此基礎上,Lululemon同樣重視服飾是否時尚,這將直接決定能否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其在褲背上的半圓形、服裝材質的貼合上都增加了更多設計元素,更有利於女性身材曲線的展現。這也幫助Lululemon在社交網站上獲得頻繁的露出。這對於Lululemon高價瑜伽褲的消費者是有吸引力的。

Lululemon創始人Chip Wilson在《福布斯》上撰文解釋了Lululemon的產品設計邏輯,以快速排汗、布料不與皮膚摩擦等性能為優先,再結合新穎款式,「消費者穿著瑜伽服就可以離開健身房,走上街頭」。

Puma品牌CEO Bjorn Gulden於2018年年初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稱,運動市場上的女性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與男性截然不同,會為了更好看的產品買單,「實際上,女性在(購買運動產品)會比男性花費更多的錢。」

相比之下,運動品牌們就沒有這麼好的表現了。耐克、阿迪達斯等公司首先需要擺脫的是「男性消費者主導」的慣性思維,針對女性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開發產品。運動品牌過去在開發女性運動產品上花費的資源並不多。運動品牌大多有女性產品線,但並非是專門為女性消費者設計。運動服飾行業在開發女性產品時流行過「縮小增色(Shrink it and pink it)邏輯,也就是在男性運動產品上縮小尺寸、增加更多的配色。這類產品開發的邏輯屢見不鮮,也屢被指責有性別歧視。

Lululemon在中國的品牌大使;圖片來源:Lululemon官網

在產品開發外,Lululemon真正成功的一大推動力是其營銷方法,以1500多位品牌大使打造瑜伽社區的方式取代傳統運動品牌偏好的專業運動員代言。Lululemon在各個進駐的地區尋找瑜伽運動愛好者,邀請他們作為品牌大使。

品牌大使可以獲得購買折扣、品牌服飾,Lululemon藉此將每個品牌大使都轉變成為銷售渠道。這種合作方式的對象通常都是瑜伽教練。在開店之前,Lululemon就依靠展示店(showroom)、品牌大使展開瑜伽相關活動吸引了大量潛在消費者。

如果按照運動品牌們的明星運動員代言策略,它們可能會遇到很大的難題。最直接的問題是,運動品牌在尋找潛在的合作對象時,全球知名的女性運動員屈指可數。在全球擁有影響力的女性體育賽事有限,知名的女性運動員同樣有限。Puma品牌CEO Bjorn Gulden直言運動品牌需要調整代言人的選擇路徑:「如果你能找到,這可能就是來自娛樂界的明星。」

產品創新、社區營銷,再加上過去幾年拓展的男性、鞋履等產品線,Lululemon不斷提高經營效率,在坪效這個指標上處於領先地位。根據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在2012年的報導中稱,Lululemon的坪效僅次於蘋果零售店Apple Store和Tiffany。

Lululemon的坪效增長;圖片來源:東興證券

Lululemon也因此獲得了很多追隨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Gap旗下運動品牌Athleta。Athleta緊跟著Lululemon開店,店面設計也非常相似,但價格更低。

市場似乎認為Lululemon還將繼續成長。美國投資銀行Cowen去年年底在一份給到客戶的報告中稱,Lululemon看上去像是「下一個耐克」。市場調研公司NPD Group預測,Lululemon將超越耐克成為最大的女性運動品牌,但沒有給出具體時間。

運動服飾休閒化是過去200多年的趨勢,但對今天意味著什麼?

運動服飾品牌聚焦在女性消費者,其背後是為了更大的運動休閒(athlesuire)市場。這個包含運動內衣、瑜伽褲等產品在內的時尚潮流暫時還停不下來。所謂的運動休閒這個單詞是用「運動」+「休閒」組合而成,2016年韋氏字典收錄了這個詞。

相比只限於健身房的服飾,消費者也會將運動休閒服飾穿上街頭,兼顧了舒適性和運動體驗。無論是出於展示「長期管理身材帶來的自信」、還是產生「在運動」的幻想,運動休閒風格成為了街頭流行。

根據摩根史坦利的預測,全球運動休閒服飾市場將在2020年增長至3652億美元。除了運動品牌外,H&M、Zara、優衣庫在內的快時尚公司,以及華倫天奴、 GUCCI、巴黎世家這些奢侈品品牌也都推出了相關的產品線,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巴黎世家的「老爹鞋」。

摩根斯坦利預測運動休閒市場的規模增長;圖片來源:華泰證券

從過去200多年運動服飾的變遷而言,基本上都是專業運動產品休閒化。《大西洋月刊》在2018年一篇文章中提及了多個案例:Lacoste最初是針對網球運動員的服飾; Ralph Lauren的服飾產品線,最初是針對馬術運動員。

而最近幾年的服飾風潮變化的背後,是消費者的工作、生活習慣發生了變化。《福布斯》文章提到,佔據美國20%人口的千禧一代(通常指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的人)有更多的健康意識,同時更寬鬆的辦公環境也允許上班族穿著運動鞋、運動短褲進入辦公室。生活節奏加快也擠壓了消費者替換不同服飾的時間。

但市場競爭其實變更激烈了。運動服飾品牌從時尚內衣品牌中搶奪市場份額,但可能面臨著「潮牌化」的奢侈品品牌的衝擊。

投資銀行Jefferies 的一位分析師表示:「現在的女性更加傾向於選擇貼身而舒適的無鋼圈內衣,對於運動品牌來說,從時尚內衣品牌手中搶奪市場份額或許是一個潛在的增長機會。」

相關焦點

  • 瑜伽褲裡的生意經:lululemon快速崛起啟示錄
    你去一個瑜伽教室看一下,超過 90% 的學員穿的都是 lululemon,穿上了就給人一種很運動很自律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中產想要的。」G 僧東在視頻中如是說道。 但其實,健身正式出現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時間可能十年都不到,更不會有人去想「如果十年前,自己做一個運動品牌會不會現在就火了」。但是在 1998 年的溫哥華,Chip Wilson 就對運動市場有著準確的預測。
  • 憑一條千元瑜伽褲,lululemon市值超過了阿迪達斯
    回顧這個品牌的發展歷程,我們能看到這是個典型的創業故事:一個年輕人做了一次大膽嘗試,於是意外開發出一個全新的市場。在2019年前三個季度,lululemon都保持超過20%的增速,遠超兩大巨頭耐克和阿迪達斯。亮眼的增速獲得投資者的認可,這也是為何Lululemon的股價為什麼能夠實現高增長的原因。與此同時,耐克決定加碼瑜伽市場,並推出了男士專屬的瑜伽產品和更適合瑜伽的「體驗式零售」,和lululemon進行正面競爭。
  • 耐克阿迪真的不如「四大跑鞋」嗎?聽聽內行人都是怎麼說的!
    不過這也都是過去式了,單論產品力,耐克阿迪的確有不少優秀的產品拿得出手,而且這幾年耐克的Next%,真的是在高端局裡,把一堆老牌勁旅按在地上摩擦。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對於一個品牌的評價不能單看它的產品數量,或者是天花板性能,我們要綜合起來去看。
  • 案例研究 | 只靠一條瑜伽褲如何打敗阿迪達斯?
    一、 lululemon憑什麼成為富婆收割機lululemon這個品牌瑜伽圈應該都很熟悉。1998年,運動服裝品牌lululemon在加拿大成立。據說創始人Chip Wilson萌生這個念頭是因為自己覺得市面上所有的瑜伽服都不舒服,所以立志做專業又舒適的瑜伽服。
  • 耐克,阿迪籃球世界盃表現誰更勝一籌?阿迪打顏值,耐克打情懷
    中國隊也已經趕到了美國去參加NBA的夏季聯賽了,其他國家隊的球員基本已經集結完成,蓄勢待發!可以今年的籃球盛事除了NBA的總決賽,就數2019年中國籃球世界盃了。NBA的總決賽上各大運動品牌商可以說是百花齊放,而世界盃的舞臺各大品牌商更是不會放過的。下面我們來看看阿迪和耐克是如何應對這次籃球世界盃的!
  • 阿迪Adidas和耐克Nike同是大牌!為何更多人更青睞耐克?
    阿迪Adidas和耐克Nike同是大牌!為何更多人更青睞耐克?在很多人的心裡——耐克和阿迪的地位其實是一樣的,阿迪有阿迪的貝殼頭,耐克有耐克的椰子,所以耐克和阿迪是差不多的?可是真的是這樣子的嗎?兩個真的在人氣上,在檔次上,在實力上一樣嗎?
  • 比耐克阿迪誕生得都早,這個日本運動品牌為何輸給了後來者
    如今提到運動品牌 ,人們想到的一般都是耐克和阿迪達斯這兩大巨頭,甚至有人把這倆當成運動品牌的代名詞。這倆分別代表了美國和歐洲,而歐美之外的運動品牌,像耐克阿迪這麼火的就很少了。中國這些年也發展了很多自己的運動品牌,比如李寧、安踏等,也都發展得很不錯,雖然在世界上影響力有限,但也算是搶到了一點份額。歐美之外,能在高端領域跟耐克阿迪抗衡的品牌可謂鳳毛麟角,小編能想到的也就一個日本的亞瑟士。其實日本還有一個運動品牌,歷史甚至比耐克阿迪都長,但可惜輸給了這些後來者。
  • 為什麼那麼多人選擇穿耐克阿迪,卻不願意選擇安踏李寧?
    國慶假期的時候,我出去走了走,去各大品牌的實體店裡逛逛,看看有什麼新花樣。但是從地鐵下來,到進入商場,我這一路上走過來發現大家腳上穿的最多的牌子是耐克,其次就是阿迪和鬼冢虎。但是耐克是十個裡有八個穿,而阿迪和鬼冢虎數量差不多,十個裡大概有兩三個的樣子。
  • 「特寫」居家也要健身,瑜伽愈加風靡,誰是lululemon真正的挑戰者?
    據界面新聞從該品牌的門店店長、店員處了解到,在全國22個一二線城市,lululemon以每個店鋪為核心,定期舉行社區瑜伽課、運動大使見面會和晨跑等活動,吸引並鞏固社區成員。久而久之,參加活動的用戶都開始嘗試使用lululemon的產品,並逐漸成為忠實的粉絲,「自來水」進行社交傳播,形成運動社區文化。
  • 文章頻道 - lululemon增長攻略:如何用一條瑜伽褲,撬動運動服飾市場?
    隨著消費者的形象越清晰,lululemon的故事就此開始了。前面blablabla這麼多從0到1的故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lululemon後續的增長策略。創始人Wilson的《Little Black Stretchy Pants》書中有非常多的細節,感興趣的話,建議去美亞上買來看看,和耐克的《鞋狗》一樣精彩。
  • 1條瑜伽褲賣1000塊|lululemon不花錢做廣告的 7 種辦法
    據說北京三裡屯、上海南京路、成都太古裡很多品牌都是不賺錢甚至賠錢的,但是他們還是要留在這些地方。因為頂級的商圈是有勢能的,潛在顧客認為頂級商圈的品牌才是好的。商圈做得好,可以店大欺客。品牌做得好,也可以客大欺店。
  • 為什麼說懂跑鞋的人都會選擇亞瑟士,而不是耐克阿迪?
    不過,談到跑鞋,很多人可能都不是很懂,因為只有一些專業跑步的人才會來研究各類跑鞋,比如由亞瑟士、NB、索康尼和Brooks組成的「四大跑鞋」,還有以耐克阿迪、UA為首的一些運動鞋品牌。雖然從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來看,耐克阿迪無疑是居首位了,畢竟是國際一線大牌,無論是每年的銷量還是受歡迎程度都一直是前兩名。
  • 尷尬的「跑鞋之王」,10年前打敗了耐克阿迪,卻因太醜被拋棄
    在運動鞋的市場,阿迪和耐克是當之無愧的高端品牌了,一直處在消費者心目中第一名的位置。他們的跑鞋基本都是上千的價格,為什麼還這麼多人買?不僅僅是因為質量,還有知名度的原因。小夥伴們可以去做下調查,隨機挑選幾位路人,讓他們說出幾個運動品牌,絕對的阿迪和耐克佔據前列。
  • 耐克阿迪滿街跑,還有哪些牌子值得買?新國貨品牌你該看看!
    耐克阿迪滿街跑,還有哪些牌子值得買?新國貨品牌你該看看!我們大多數人在購買鞋子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那些國際知名的國際大品牌,而在世界的運動品牌市場中有兩個品牌可以說是這個行業裡面的常青樹,無論是口碑還是銷售量都一直非常不錯,這兩個品牌就是耐克、阿迪。雖然耐克、阿迪這兩個品牌來自國外,但在進入我們國內市場之後憑藉鞋子的質量還有超好的口碑迅速打開市場,得到了國內消費者認可。
  • lululemon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22% 淨利潤增長14%
    今天要說的這個贏家就是加拿大瑜伽運動服零售商Lululemon(需求面積:200-350平方米)(露露樂蒙),該服裝公司近日公布了最新的第三季度財報,財報一公布,便因為太過優異,引來了媒體們的爭相報導。下面讓我們具體看看該品牌的業績。
  • 低調的日本運動鞋之王:一年賣出2500萬雙,曾打敗過耐克、阿迪
    談到世界著名運動鞋品牌,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歐美兩個品牌,耐克和阿迪。但近幾年來,國產運動鞋廠商的崛起,也給這些老牌企業帶來了一些衝擊。本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運動鞋的日本企業。它每年銷售超過2500萬雙,甚至擊敗了前兩位強勁的競爭者——亞瑟士公司。
  • lululemon如何成為全球運動服裝零售業市值第三?
    因為無論是耐克還是阿迪達斯,他們掌握更為雄厚的資本與研發資源,細分品牌在產品上的創新很容易被模仿。並且巨頭們還有著完善的全球銷售渠道,可以通過規模化採購來降低成本,要打價格戰無人能及。此時要想在夾縫中成長起來,細分品牌必須有產品創新之外的核心能力。所以我們認為,lululemon之所以能崛起,其最核心壁壘是成功的營銷,進而帶來議價能力,這一點值得所有細分品牌學習。
  • 為什麼現在的初中生都穿耐克阿迪的鞋?學生:穿的不只是品牌
    現在的生活水平上來了,很多初中生在物質追求方面也有越來越高的要求,很多初中生都在穿耐克阿迪的鞋。要是以前,初中生對品牌是沒有任何概念的,穿鞋也只是穿個舒服而已,品牌什麼的都是無所謂的。不過,現在的國貨也慢慢起來了,很多國產品牌的鞋也有很高的質量,為什麼初中生都穿耐克阿迪,而不穿國產品牌的鞋呢?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位初中生的看法,初中生:穿的不只是品牌。1、耐克阿迪的鞋質量好耐克阿迪作為國外大品牌,質量山是真的沒話說的,設計和配色也都是挺不錯的。一般來說,國產鞋可以穿一年就已經是很耐穿了,而耐克阿迪的鞋基本上能穿很久,質量上確實不錯。
  • 同樣都是高端品牌,阿迪和耐克到底誰更強?
    大家都知道,耐克阿迪是全世界運動鞋銷量最多的兩大品牌,旗下也研發出了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運動鞋黑科技。不管是boost還是zoom,都在全世界圈粉無數。有關圍繞這兩個品牌之間的話題,也是層出不窮。但是一位地進行橫向比較是沒用太多意義的,因為這兩個品牌從產品定位的出發點上,就沒有多少重合之處。
  • 又有顏值又有腳感,3雙超值的耐克阿迪跑鞋,入手不後悔!
    像之前那麼大力度的價格,可能需要再等上一年的時間,不過市面上還是有一些款式,它們常年都有很大的折扣力度。即便不在雙11,相信那個價格一樣能夠打動你的心。而且今天要說的這三雙鞋,即便你不用來跑步,它們的顏值和腳感一樣能夠勝任「壓馬路」。耐克阿迪這樣的大牌也未必會貴,總有我們可以「撿漏」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