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動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等阿拉伯國家發動了大規模的突然襲擊,隨後其地面部隊5個師以坦克裝甲車為前導,從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奧格拉向對手發起猛烈進攻,而與阿拉伯世界相比以色列軍隊的規模其實很小。
戰爭的起因是埃及從西奈半島驅逐了聯合國緊急部隊,並在陸地上向以色列邊界部署了10萬部隊和1000多輛坦克,從而封鎖亞喀巴灣入口並控制住所有進入以色列的海上交通。
面對可能會從世界地圖上被「抹掉」的危險,以色列實施先發制人的戰術以獲得主動權。在這樣背景下,埃及空軍這支阿拉伯世界最現代化,規模最大的部隊幾乎被以色列方面完全「殲滅」,大多數埃及戰機被摧毀在地面。
以色列隨後轉而對約旦,敘利亞和伊拉克發動空襲,僅12小時這些國家的戰機也被以色列空軍大部分摧毀,而在先發制人的戰術下阿拉伯世界是損失了416架戰機,完全喪失制空權。
在掌握制空權後,以色列士兵搭乘坦克裝甲車,在大炮,步兵,傘兵和工程部隊的協助下從各個方向攻擊埃及軍隊;他們準備在短時間內消滅西奈半島上的敵人,以絕對勝利結束戰鬥。
應當指出的是,埃及方面在該地區以縱深防禦方式部署一支部隊,他們有堅固的陣地和坦克等;而這是蘇聯制定的一種最常見策略,但埃及軍人並沒有蘇聯紅軍所具備的頑強戰鬥精神。
經過一天的戰鬥,儘管埃及方面很多部隊並沒有出現重大的人員損失,但他們接到總部發出的撤軍命令,這大大降低埃及士兵的士氣,因為他們認為所有盟軍都被擊敗,儘管事實並非如此。
結果,以色列軍隊是抓住機會乘勝追擊;據統計,幾天的戰爭中阿拉伯方面約有18,500人死亡,30,000人受傷,數千人失蹤;而以色列總共只損失了800名士兵,2563名士兵受傷,46架飛機被摧毀。
1967年6月5日至1967年6月10日,以色列發起的戰爭只持續6天但卻控制了東耶路撒冷,加薩走廊,西奈半島,西岸和戈蘭高地,讓領土是增加兩倍。迄今為止,這場戰爭的結果還深刻影響該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