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後的伊朗、沙特、以色列三角關係

2021-01-15 觀察者網

去年9月,美國《大西洋月刊》刊登猶太裔記者古德伯(Jeffrey Goldberg)的長篇封面報導,根據對以色列高層人士的多次訪談,斷言伊朗核計劃,連並它對以色列的「生存威脅」,都已經越過了「無法回頭的臨界點(the point of no return)」,加上歐巴馬政府與內坦亞胡政府之間的分歧深化,以色列在今年7月底前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突襲的可能性超過50%。

由於《大西洋月刊》在美國上層的影響,該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是這畢竟是在世人毫無意料的「阿拉伯之春」之前的分析,上述預測今天還有多少可信度?

以色列突襲伊朗可能性大增

6月3日,《紐約時報》從耶路撒冷報導:不久前卸任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首腦的達幹(Meir Dagan),新近一反在任時的習慣,頻頻對公眾和傳媒發表講話,質疑以色列現政府尤其總理內坦亞胡和防長巴拉克無視風險的決策判斷能力。達幹特地緊迫警告:以色列發動對伊朗的軍事攻擊是個「愚蠢的念頭」。

除了上述報導,分別觀察一下「阿拉伯之春」對以色列、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的影響和衝擊,也可以看到中東新形勢實際增加了以色列不顧後果轟炸伊朗核設施的可能。

以色列毫無疑問是阿拉伯民主運動的最大輸家。《經濟學家》周刊近期有篇分析以《阿拉伯之春,猶太人之冬》為標題,充分說明這一局面。總之,隨著阿拉伯街頭民意進入主流政治,以色列的孤立感和不安全感急劇上升。埃及逐步開放對加沙的封鎖、促成哈馬斯和法塔赫和解,敘利亞邊界上的暴力衝突等等,無不增加以色列的危機感。另外,因為白宮政策逐漸受到阿拉伯民意壓力,以色列對美國政府保護傘的信任感顯著降低。按照以色列一貫的先發制人原則,乘阿拉伯民主草創、尚未形成真正安全威脅之機,突襲伊朗核設施是個宜早不宜晚的有吸引力抉擇。

伊朗近期不會有變亂

再看伊朗。歐美曾經一廂情願地指望阿拉伯民主潮流會幫助伊朗的「綠色革命」復燃。這完全無視與阿拉伯專制對比,伊朗現有體制提供了很大的社會活動空間,傳達反饋國內尤其下層民意。雖然阿拉伯民主從長遠角度看不能不影響到伊朗,在近期內伊朗內部相對穩定,變亂可能不大。

但是伊朗的外部形勢卻有明顯退化。這主要是敘利亞動亂加劇,阿薩德政權岌岌可危,很可能切斷伊朗支援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哈馬斯的關鍵中介,而削弱對以色列襲擊的反制報復能力。另外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合法化,也降低了伊朗對該會「支部」哈馬斯的影響力。

影響以色列——伊朗衝突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沙烏地阿拉伯。作為阿拉伯專制主義的「中流砥柱」和獨裁領袖的終極避難地,沙特是「阿拉伯之春」的另一最大輸家,也代表了對民主浪潮的最大反動。

沙特-以色列的抗伊朗同盟

沙特王室是當今世界上最封建保守的專制政權,《華爾街日報》新近報導一位沙特母親違背婦女不準開車的法律被捕坐監,是個很好例證。阿拉伯民主潮流和其中蘊含的什葉派復興運動,是對沙特王室政治權力和石油利益的雙重威脅。今年以來,沙特不僅直接參與對巴林什葉派民眾民主訴求的殘酷軍事鎮壓,更在國際上公開加劇與伊朗針鋒相對的抗衡。

近年來,沙特和以色列形成了心照不宣的「權宜同盟」對抗伊朗,「阿拉伯之春」無形中加強了這一共同利益,以至有以色列媒體將兩國關係比擬為二戰時期英美與蘇聯史達林政權的正式同盟。

沙特不僅是賓拉登蓋達組織的故鄉,王室推崇的瓦哈比原教旨教義更是當今伊斯蘭激進主義和極端主義的主要基礎。僅巴基斯坦一國就有沙特政府資助成立的4萬所伊斯蘭經學校(madrassa),為塔利班和其他極端組織源源不斷地輸送生力軍。沙特與以色列的反伊朗「神聖同盟」,實在是對美國「反恐」戰爭的一大諷刺。然而沙特領導波斯灣遜尼派專制政權的明暗支持和合作,無疑增加了以色列攻擊伊朗核設施的可行性。

《大西洋月刊》去秋的關於以色列可能襲擊伊朗的預測準確與否,言人人殊,可是「阿拉伯之春」增加了這種突襲的可能性,卻是明顯事實。這一攻擊會導致區域戰爭,軍事、政治和經濟風險極大,但是以色列向來我行我素,在「阿拉伯之春」後又日漸患上「國家自閉症」(德國《明鏡》周刊的形容),且與歐巴馬政府關係冷化,一旦悍然決策,不會事先通告華盛頓,以既成事實來迫使美國軍事捲入,打破伊朗封鎖波斯灣。除了新近據說開始從伊朗撤出專家的俄羅斯,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會是這場衝突的輸家。

相關焦點

  • 沙特梟雄崛起,借勢美國,與以色列和好,率阿拉伯國家,對付伊朗
    在最近的一系列操作中,沙特更是布局未來,攜手以色列,力促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握手言和,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事實上實現聯合,一致對外,一起對付死敵伊朗。 阿聯和以色列全面建交,對中東地緣政治而言,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事件。
  • 今年第4個阿拉伯國家!摩洛哥承認以色列後,白宮稱沙特也不遠了
    這段時間,伊朗「核之父」法赫裡扎德被暗殺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儘管國際上沒有明確的指出誰是幕後「兇手」,但伊朗直接把矛頭對準了以色列。據《參考消息》12月11日報導,以色列和摩洛哥當日在美國的幫助下達成一項協議,使兩國關係正常化,從而使摩洛哥成為過去4個月裡第4個擱置與以色列敵對關係的阿拉伯國家。與此同時,庫什納還告訴當地媒體,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也只是時間問題。
  • 美國穿針引線,伊朗、土耳其神助攻,阿拉伯—以色列聯盟成立在望
    它先後向埃及,約旦,敘利亞提出以士地換和平,建立正常國家關係的倡議,願歸還西奈半島,約旦河東岸,戈蘭高地被佔士地。這個提議經過美國的穿針引線,率先得到了埃及的回應。隨後,埃及宣布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埃及此舉無疑觸動了阿拉伯聯盟的底線,它們對埃及口誅筆伐,聯盟開始出現鬆動的跡象。緊隨其後的約旦,也宣布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 以色列與沙特領導人沙漠密會,但未達成關係正常化協議
    雙方還重點討論了拜登掌握美國後要如何遏制伊朗,穆罕默德希望與以色列加強針對伊朗的安全合作。 報導稱,穆罕默德還希望以色列能投資Neom。在穆罕默德讓沙特經濟多樣化的計劃中,這座城市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沙特顧問表示,雖然內塔尼亞胡希望推動關係正常化協議,但穆罕默德沒有接受。
  • 伊朗態度堅決,拒絕與阿拉伯國家談判,逼著埃及沙特研製核武器?
    在中東,不僅伊朗尋求獲得核武器,已經擁有核武器的以色列、沙特等國也在其他國家的支持下秘密推進核計劃,不過都遭到了美國等各方的強烈反對。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將對中東局勢產生巨大影響。沙特王儲薩勒曼曾公開表示,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沙烏地阿拉伯也將擁有核武器。
  • 伊朗飛彈摧毀沙特軍事基地,以色列如意算盤落空
    自從核專家被刺殺後,伊朗就認定背後黑手是以色列,並且指出一定會對這次暗殺行動進行報復。在今年年初伊朗將軍蘇萊曼尼被美國死神無人機刺殺後,伊朗就曾經動用彈道飛彈轟炸了駐伊美軍基地,造成大量美軍「腦震蕩」。
  • 伊朗矛頭直指以色列,德黑蘭爆發抗議活動!中東將發生什麼?
    1月3日,美軍空襲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導致在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馬尼身亡。11月27日下午,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在伊朗首都被暗殺。蘇萊馬尼之死曾使得海灣上空一時間戰雲密布,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遇害後,中東又將會經歷什麼?
  • 沙特:以色列是嗜血成性的惡霸,想暗殺誰就暗殺誰
    然後,以色列議會通過了一項法律,將以色列的公民身份定義為只有猶太人,否認了非猶太人在法律下享有的平等權利。這是什麼民主?」他還對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修建安全屏障表示遺憾,他稱之為「種族隔離牆」。沙特王子是在國際戰略研究所主辦的麥納麥對話會議閉幕會議上,發表了上述言論。在周日露面之前,外界一直認為他對以色列相對友好。
  • 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遇害後,中東將發生什麼?
    蘇萊馬尼之死曾使得海灣上空一時間戰雲密布,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遇害後,中東又將會經歷什麼?相比而言,以色列和沙特這兩個與伊朗水火不容的地區大國官方則顯得非常安靜。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使領館及猶太人社區在事件發生後悄無聲息地加強了安保措施,而在沙特,除了媒體對事件的報導之外,唯一引人注意的可能就是社交媒體上部分政治人士近乎幸災樂禍的「慶祝」。
  • 伊朗復仇行動開始?7枚飛彈擊中軍營,沙特士兵在睡夢中被炸死
    最近這段時間,因為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遭遇暗殺一事,中東局勢急速升溫,該地區再次成為了全球火力的集中點。這幾天,伊朗不斷向外釋放出想要復仇的信號,更是有衛星拍攝到伊朗西北邊境有大批飛彈蓄勢待發,而一直被伊朗指責是暗殺事件幕後黑手的以色列,最近也高度緊張,時刻提防伊朗的復仇。
  • 伊朗太強硬了,拒絕任何對話,逼著沙特埃及也要研發核武器?
    中東地區不僅僅是伊朗在尋求獲得核武器,除了已經擁有核武器的以色列,沙特等國也被爆出在其他國家支持下,秘密推進自己的核計劃,但受到了美國等方面的強烈反對。
  • 伊朗的野心有多大?頻繁得罪美國和阿拉伯,不發生點摩擦就不爽嗎
    為啥伊朗沒個像樣的朋友支持他,他又是怎麼得罪美國和阿拉伯國家的呢?三弟從三維地圖上為大家講述!中東這個地方的亂,其核心原因就是宗教和民族矛盾,而像沙特 埃及 阿富汗 巴基斯坦,土耳其 利比亞等國,信仰的都是遜尼派,而這兩個教派雙方,已互相攻伐千年之久。
  • 沙特王儲和內塔尼亞胡到底見沒見面?背後還有美國撮合與布局
    此前沙特和其他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一樣,自以色列1948年獨立以來就沒有承認其為一個國家,但近年來隨著地區局勢的轉變,沙特與以色列非官方層面的關係有所改善。2020年9月初,沙特開始允許以色列客機飛越其領土,前往剛剛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阿聯。
  • "阿拉伯之春":淪為"美式民主"試驗品的悲劇十年
    「人民實現自由和社會正義的願望徹底破滅」  根據英國《衛報》的調查數據,如今有84%的突尼西亞人認為,「阿拉伯之春」後,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59%的人「不會原諒當時的革命者」。自焚身亡的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堂兄表示,他們的姓氏曾經是突尼西亞人驕傲的象徵,但是現在布瓦吉吉這個姓氏卻成了詛咒,人們避之不及。
  • 「阿拉伯之春」:淪為「美式民主」試驗品的悲劇十年
    「人民實現自由和社會正義的願望徹底破滅」  根據英國《衛報》的調查數據,如今有84%的突尼西亞人認為,「阿拉伯之春」後,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59%的人「不會原諒當時的革命者」。自焚身亡的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堂兄表示,他們的姓氏曾經是突尼西亞人驕傲的象徵,但是現在布瓦吉吉這個姓氏卻成了詛咒,人們避之不及。
  • 中東北非地區五強:伊朗、沙特、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的GDP對比
    該地區,主要有五大強國,分別是:土耳其、沙特、埃及、以色列、伊朗,那這五個國家的經濟總量、人均GDP如何呢?接下來,南生為大家一一介紹。2019年,沙特經濟增長乏力,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GDP同比僅增長0.3%。完成的名義GDP約為29736.26億裡亞爾,折合7929.67億美元(人均約2.3萬美元)——比土耳其GDP多了近400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的經濟增速明明低於土耳其,為什麼GDP總量卻能拉大和土耳其的差距呢?
  •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伊朗有把握打贏沙特,卻無法戰勝以色列?
    隨著美伊口水戰升級,外界開始頻繁關注伊朗與以色列和沙特這倆美國盟友的軍力強弱對比。同為中東地區軍事強國的代表,沙特和以色列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都高於飽受西方制裁的伊朗,沙特還有較以色列而言更大的戰略縱深和更大規模的軍隊。
  • 美以合謀暗殺核專家,挑釁伊朗,惹毛拜登,對以色列的禍害更大
    伊朗頂級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附近被殺害,已經驚動了國際社會。究竟是以色列冒險利用了川普不足兩個月的執政窗口期,還是以色列摩薩德情報機構應美國的要求暗殺了伊朗核武器專家?又或是,內塔尼亞胡為了躲過國內政治鬥爭,製造暗殺事件提高以色列的戰備動員?
  • ...可以預期幾個阿拉伯國家也會效仿;海灣阿拉伯國家談論伊朗的...
    黎巴嫩真主黨領袖:川普宣布以色列-阿聯協議是因為他需要在選舉前取得「成就」;在阿聯和以色列達成協議後,可以預期幾個阿拉伯國家也會效仿;海灣阿拉伯國家談論伊朗的危險都是為與以色列的關係鋪平道路的「煙霧彈」;呼籲建立一個能提供政治保護的黎巴嫩新政府。
  • 習近平對沙特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_央廣網
    、埃及、伊朗國事訪問後,國家主席習...習近平首訪中東,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外交的開篇之作。做...「三不原則」開創大國外交新範式,1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羅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阿關係的美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