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正如上面圖片中Angelababy所說:野生穿山甲種群正在快速的消亡。而消亡的原因與人類有著直接關係,其中吃佔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上面說的正在快速消亡的野生穿山甲種群均分布在亞洲,尤其是在我國。下面我們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穿山甲的現狀。
穿山甲的現狀
穿山甲是一種野生哺乳動物,它擅長挖洞,而且身上被堅硬的鱗片覆蓋,因此得名。廣義上說,穿山甲是整個哺乳綱鱗甲目穿山甲科下所有物種的總稱,現存的穿山甲科下有3個屬:穿山甲屬、長尾穿山甲屬以及地穿山甲屬,其中穿山甲屬下有4種: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以及菲律賓穿山甲,長尾穿山甲屬下有2種:白腹長尾穿山甲和黑腹長尾穿山甲,地穿山甲屬下也有兩種:南非的穿山甲和巨的穿山甲。
在現存的這8種穿山甲中,除了非洲的黑腹長尾穿山甲和南非的穿山甲是易危動物外,其他的6種穿山甲均為瀕危動物,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區域性滅絕,比如巨地穿山甲在非洲的盧安達已經完全消失、印度穿山甲也在孟加拉國消失了蹤影等等。
中華穿山甲
在以上這8種穿山甲中,我國僅有一種,它就是中華穿山甲。相比較其他亞洲的穿山甲來說,中華穿山甲的體型偏大,成年個體有著平均90公分左右的體長,3公斤左右的體重。雖然從表面上看,穿山甲的外觀並不太受人待見,但是它們對人沒有任何的威脅。首先,穿山甲的主要食物以螞蟻為主,尤其喜歡白蟻。其次,穿山甲比較的膽小,一旦遇到危險,它只會被動防禦,而防禦的方式就是像刺蝟那樣蜷縮成球,利用自己堅硬的外殼禦敵。當食肉動物發現無法啃動時,通常會放棄捕殺。
但是,人類正是抓住了穿山甲膽小的缺點,可以毫不費力地將縮成球的穿山甲帶走。中華穿山甲在我國有三個不同的亞種:穿山甲指名亞種、穿山甲海南亞種以及華南亞種,目前均為瀕危動物。而其瀕危的主要原因就是被當成了昂貴的「商品」。
穿山甲之殤
在我國,穿山甲的捕殺可謂是「歷史悠久」,這一點從《本草綱目》中的記載中就能看出:「穿山甲入厥陰、陽明經,瘡科、通經、下乳,用為要藥」。正是因為如此,穿山甲經常會被捕殺用來剝下鱗片入藥。
剝下鱗片來,穿山甲的肉也沒有被放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穿山甲肉被人傳成了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這讓穿山甲的價格一路飆升。筆者在網上搜索了一下,截止到2018年,穿山甲每斤的價格約為600元,按照這個價格算,一隻成年的穿山甲體重在3公斤左右,這就是幾千元。正是在如此大的利益驅使下,野生穿山甲被人瘋狂的捕殺,到了20世紀的80年代,我國就將穿山甲列入了二級保護動物的行列中,但是這依然沒有擋住不法之徒的捕殺,到了2014年,中華穿山甲就被正式地列入了極度瀕危物種的行列中。這也就意味著,中華穿山甲隨時有可能會野外滅絕。
其實,不止是中華穿山甲,隨著穿山甲所謂的價值被逐漸的放大,從我國開始像其他的亞洲國家輻射,現在連非洲的4種穿山甲都有2種成為了瀕危物種。
穿山甲真的會滅絕嗎?
任何物種被過度的捕殺都有可能滅絕,我國的華南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早在20世紀以前,華南虎的虎皮成為了市場上最常見的虎皮,同樣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曾經遍布我國山林地區的華南虎在1994年被宣布野外滅絕。
因此,即使強大到站在食物鏈頂端的老虎都會在人類的捕殺下野外滅絕,就更不用說對人毫無攻擊力的穿山甲了。而且上面已經區域性滅絕的穿山甲不是很好的說明嗎。
並且一隻成年的雌性穿山甲一年僅能生一胎,而且一胎大都只有一隻幼崽,再加上現在人類對野生環境的破壞,讓穿山甲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
在以上種種的威脅下,野生穿山甲的生存現狀變得岌岌可危。截止到2019年,我國已經宣布中華穿山甲已經「功能性滅絕」,而功能性滅絕的意思就是該物種在自然環境下,由於生存環境被破壞且數量稀少,導致的在野生環境下基本喪失了繁殖和生存能力。也就是說,中華穿山甲已經離完全滅絕非常近了。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可能會問:為什麼不人工養殖?
人工養殖確實是解決野生動物被過量捕殺的方法之一,但是,這種方法放在穿山甲身上並不適用。首先,穿山甲喜歡潮溼、炎熱的環境,並且在生存環境中,必須要有足量的螞蟻作為食物,而這種環境並不容易複製。其次,穿山甲的繁殖能力比較的差,每年一胎,一胎一隻的繁殖力並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最後,人們對於穿山甲這種哺乳動物的習性並不太了解,這一點從人工養殖下的穿山甲很難繁育下一代就能看出。
因此,想要把穿山甲商業化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正是因為這樣,大量的野生穿山甲才會被捕殺。
總結
穿山甲確實要被人類吃光了,尤其是在我國分布的穿山甲,已經到了「功能性滅絕」的地步。所以沒有買賣就沒傷害,讓我們一起對捕殺、買賣野生動物的行為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