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善於「半途而廢」,反而更容易成功,真奇怪!
這是一個神奇的時代,各種各樣的成功者充斥著我們的眼球。每個人都想盡辦法讓自己脫穎而出,變得跟其他競爭者不一樣。而我們津津樂道的那些世界級別的成功者,都在成名之後,被芸芸眾生發掘出了許多貌似不為人知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也在不斷鼓勵和激勵著人們。
在眾多成功案例中,有一件事情特別有意思,總是被人拿來比較、拿來標榜,那就是: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善於「半途而廢」,反而更容易成功。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還有80後著名作家、導演韓寒,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並沒有像我們所想的一樣,無論做什麼都會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在上學這件事上,他們更加善於「半途而廢」。
當然,善於「半途而廢」並不等於否定堅持的意義。所謂堅持,是堅定地持續做某一件事情,只要你認為自己的目標或夢想是正確的,那麼你就應該百折不撓地堅持下去,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那麼放棄,或者說「半途而廢」呢?其實就是放下與捨棄那些我們認為已經沒有價值的東西和觀點。放棄或者說「半途而廢」,不等於沒有毅力,也不是就不能獲得成功,真正聰明的放棄,有時反而離成功更近,比如上面所舉比爾·蓋茨等人的例子。
那麼,為什麼說,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善於「半途而廢」,反而更容易成功呢?是不是堅持、永不放棄都是一些空洞無用的雞湯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首先,讓我們來剖析一下比爾·蓋茨半途而廢的「輟學」事件。現在很多人已經知道了,比爾·蓋茨的母親就是IBM公司的高管和股東,也就是說蓋茨家世背景顯赫,也有著做計算機產業的雄厚基礎,因此蓋茨可以在哈佛大學讀書。
對美國留學情況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哈佛在美國是「有錢人」才能讀的學校,裡面都是一些各界精英甚至各國政要的子女。而蓋茨從小就對計算機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大學期間,他很快就對學校教授的傳統內容失去了興趣,而更想要自己設計軟體、自己實踐,把PC機普及到普通家庭中去。出於這個想法,在從哈佛大學的校園獲得了足夠的知識儲備和資源後,在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後,蓋茨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半途而廢」地選擇退學,開始創業之路,後來果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很明顯,比爾·蓋茨從哈佛退學的確屬於「半途而廢」。但是,我們要看到的不僅僅是蓋茨退學這個表面現象,如果你曾經聽過蓋茨的演講,那麼你就應該注意到,蓋茨在有限的青少年時間和大學歲月裡都做了什麼樣的努力和準備,當他放棄學業的時候,實際上正是他對自己內心事業堅持的一種表現。他義無反顧地放棄沒有價值的「學業」,堅持投身到自己認為已經萬事俱備的事業當中,這种放棄,這種半途而廢,是一種有思考的、聰明的放棄,是一種深思熟慮具有前瞻性戰略眼光的體現。
所以說,我們不能盲目地將「半途而廢」當作是失敗。合理性的半途而廢,是為了堅持更值得堅持的目標和夢想,是真正聰明人才有的想法和做法。扎克伯格的故事同樣也證明了這個道理。扎克伯格在大學時就做了一個社交網站,也就是Facebook的雛形,此後,就燃起了做社交網絡的夢想,並為此選擇了退學。
當然,不是所有的半途而廢,都是在有準備的情況下產生的。比如說,有些人只是單純地覺得現在的工作太辛苦、工資太低、加班太多才半途而廢,而這種半途而廢就是不利於成功的。或者有些大學生,為了打遊戲荒廢了學業,讓自己陷入逆境,這種在求學路上的半途而廢才是一種真正的「廢」,是浪費了自己的青春和才華,是放棄了自己夢想。
所以說,因為惰性而導致的半途而廢,一定會導致人的後退與迷失,這種半途而廢是不可能讓你成功的,就算你天天模仿那些成功者去輟學,成功的機會也不可能垂青於你,因為你根本學走了樣,你應該學的是他們的睿智、果敢、努力和拼搏,以及他們表面上的「半途而廢」,實則是向著更好的目標衝刺的堅持與勇敢。
記住,真正聰明的「半途而廢」,一定是為了更好的堅持,為了更快地走出逆境,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真正知道如何「半途而廢」的人,往往更懂得資源優化配置,可以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到更值得堅持的事情上來!
事實上,有些路的確是可以「半途而廢」,而一個人是否會「廢」掉,關鍵並不在於是否放棄了什麼,而在于堅持了什麼。當你選擇放棄一樣東西,你是否是在選擇堅守另一樣更有價值的東西?如果是,那麼,即便是「半途而廢」,你也會離成功更近。(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