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處世哲學: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懂得隱藏自己的聰明

2020-12-06 渝樂現場

在很多人都想著表現自己的社會,王陽明提出,要懂得隱藏自己的聰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槍打出頭鳥」這一系列的詞語都告訴我們,鋒芒畢露的人更多的時候會成為別人的目標。

人生大病,只一傲字

弘治五年,王陽明第一次參加鄉試就中了舉人,之後,學業大有長進。但因為在射箭上小有成就,於是他平常說得多的反而是軍事。

然而,22歲時考進士沒有考中,內閣首輔李東陽對其笑道:「你這次雖然不中狀元,下一次科舉必定會中狀元,試一試為下一次科舉作個狀元賦。」王陽明拿起筆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們都很驚嘆他的天賦才能。

嫉妒他的人就開始議論,說這個年輕人明明沒有中狀元,反而像狀元一樣風光,以後必然目中無人。

25歲參考科舉,再次落榜。父親安慰他說,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後來他的朋友問他為何成就如此高,卻如此低調,王陽明說道:「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一個「傲」字,是人生最大的毛病。子女傲慢,必然不孝;父母傲慢,必然不慈;朋友傲慢,必然不信。

「傲」與謙虛相反,他會讓人在與別人交往時,不屑與人為伍,學習上蔑視他人,好像自已就是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懂得多一樣。所以,王陽明告誡人們:「謙為眾善之基,傲為罪惡之魁。」

一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懂得隱藏自己的聰明

一個聰明的人會得到很多的讚賞,意志不堅定的人會在這些讚美聲中迷失自己,只看到自己的優點,而看不到甚至不能接受自己的缺點,即便別人提出來,也會下意識地忽略。

而真正聰明的人通常善於隱藏自己的智慧,不會讓人們輕易地感知自己的聰明。在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時,他們會選擇謙卑的態度,學習對方的優點;在面對不足自己的人時,他們也會表示尊敬,因為三人行必有我師。

越愚蠢的人越驕傲,越聰明的人越低調!縱觀歷史上頗有成就的大人物,無一不是懂得這一道理的人。

王陽明一生七次升官,卻不狂妄自傲,反而更加平易近人,總是表現得很低調。也正是因為王陽明懂得隱藏,才能獲得皇帝長久的賞識和百姓的愛戴,也才真正保護好了自己。

我國近代著名學者章太炎說:「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更曾說過:「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學習王陽明,讀一讀《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我們能少走很多彎路。

當你內心浮躁,久久難以平靜之時,當你遇到困境,遲遲難以逃離之時,不妨看一看王陽明。無論是自己看看,還是給兒女,給長輩,這本書無疑能使我們獲益匪淺。

如果你對讀書很盲目,不妨去看一看經典,你會驚喜地發現許多古人的智慧,居然如此適用於今天!

相關焦點

  • 王陽明:成大事的人,為人處世懂得知行合一,在小事上磨練自己
    王陽明(王守仁)平定寧王叛亂之後,個人威望也達到最高峰,追隨者眾多,然而對他的非議同時也達到了頂峰,朝廷上下很多官員對王陽明的心學大加批判,甚至連考題都以批判王陽明心學為題目。王陽明在弘治五年和弘治八年兩次科考中就表現了他的這種剛強和清高,尤其是弘治八年落第之後的王陽明,說出了:「成大事的人,為人處世懂得知行合一,會在小事上磨練自己」王陽明在貴州龍場三年一面勤懇為官,一面潛心體悟大道,終於認識到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的全新境界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 3不問,4不爭」!早懂早受益!
    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低調普通,不顯山露水,實則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柔弱,但內心卻非常強大,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內心卻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並且擁有著超人的智慧。
  • 越有智慧的人,越懂得裝「傻」
    仔細想想現實生活中也一樣,往往越有智慧的人就越懂得謙虛,而不是把自己打造成強者,好像自己什麼都能行,什麼都比別人強。 這其實是一種真正的智慧,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看破不說破,自己心裡清楚,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 聰明來自對世事的洞察,一個人越有本事,越擁有三種處世的智慧
    真正聰明的人,大都擁有長遠的眼光,他們會擁有一種極強的忍耐功夫。這種功夫是深刻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在我們還沒有強大的時候,最關鍵的是要懂得忍耐。忍耐的目的是蟄伏與成長,《易經》有一句話講述,在人還沒有強大的時候,就是要學會潛龍在淵,這個時候, 我們最重要不是表現自己,而是懂得沉潛蓄勢,一點點積累自己。
  • 真正聰明的人,處世時善用這種招數,看看你能學會嗎
    為人處世,避免不了人際交往,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聰明的人往往能處理好生活中的各種關係,收穫良好的人脈和資源,讓自己方方面面都能得到提升。但是,生活中遇到別人說自己聰明時,可千萬不要覺得這是誇讚,更不要心滿意得,也許別人是正話反說,認為自己不夠聰明。因為真正的聰明的人,往往善於隱藏自己的聰明,不會讓人輕易察覺到自己的智慧。但想要到達到這樣的境界並不容易,畢竟聰明不是與生俱來,人人兼有的。
  • 王陽明透露: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德積福
    人都是有兩面性,甚至有些人具備多面性,尤其是那些聰明的人,表面上看過去簡單普通,其實內心十分強大,而且擁有超乎常人的智慧。王陽明就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他的一生非常艱難,先是被小人陷害,又被貶至貴州,在此飽受折磨,但是他在逆境中重生,靠著意志力生存下來。
  • 王陽明:相由心生,臉上有這3種怪相的人,要多加小心!
    在王陽明自己的心學體系中,就曾說到:「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會有這3種怪相」。1、兇神惡煞一個人的心有多邪惡,是外表難以隱藏的。這是因為一個人的磁場是難以改變的,通過舉手投足間的狀態,不難發現一個人的真實樣貌。人是很奇妙的一種生物,身上的容貌往往會因為環境和個人,而發生改變。就像是一個常年愛哭的人,眼角往往會比不愛哭的人多兩條淚溝。
  • 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如何給人強大的力量?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改變
    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如何給人強大的力量?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改變王陽明小的時候也是一個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那一個,甚至可以說王陽明都不如大多數人。他五歲的時候還沒有學會說話,12歲才開始讀書,22歲考進士失敗,25歲又重新參加科舉,但是仍然以失敗告終,28歲才步入仕途,35歲就遭人陷害被貶龍場。
  • 王陽明:一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須做到三不問四不爭,積德積福
    是人都會有矛盾,有每個階段該做的事情,有些人看似雲淡風輕,卻不知,雲淡風輕背後隱藏的是大智慧。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比如曾國藩、王陽明,都是經歷過逆境不順的人,但最後都成為了聖人,這是因為他們都做到了三不問四不爭。
  • 聰明女人,懂得「富養」自己
    人,只有學會與自己相處,與寂寞相處,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由,成為更好的自己。 每天留一個小時給自己,卸下偽裝,放下包袱,只是單純做自己,取悅自己。 放一首歌,喝一杯咖啡,可以放空發呆,也可以閉目冥想,給自己的心靈一點放鬆的時間。
  • 王陽明:人到中年,這3種「閒事」不要管,看似有面,實則被人笑
    人到中年,就會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有的人經常會對身邊的事情看不順眼,非常地喜歡拔刀相助,覺得自己非常的帥氣,但是不知道的是背後往往是別人笑話的對象。人如果想要非常快樂地活著,就要有一種「空鏡」胸懷,懂得權衡利弊,有些事不改你管的就不要多管閒事了,學會放下,人生才會更加輕鬆自在。
  • 「大器晚成,必現異稟」:人到四十,有這三個特質的,必有大出息
    在我們身邊,有些人平時為人處世有點呆板,但是,在關鍵的時候,這些人又往往能夠一鳴驚人,一言中的地給出解決的方案。這樣的人,其實就是一個具有「大智若愚」特質的人,這樣的人,即使在人生的初始階段是默默無聞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隨著人事的變遷,這些大智若愚的人,最終會靠著自己的實力,走到前臺來。
  • 王陽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
    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就曾說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1.不爭面子王陽明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面子是給別人看的,但日子卻是要自己過下去的。
  • 王陽明:發大財的只有一種人!盜天機這點做不到,別妄想大富大貴
    哪種人可以發大財?聰敏的人?有能力的人?還是有人脈的人?這些都不是,發大財的人只有一種人!大家應該都知道猶太人,他們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在世界頂級富豪中,猶太人佔了10個,其中有的連比爾蓋茨都比不上!猶太人是靠著聰明嗎?
  • 王陽明: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
    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就曾說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1.不爭面子王陽明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面子是給別人看的,但日子卻是要自己過下去的。
  • 王陽明提醒: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人活一輩子,會遇到很多賊,大部分是發自內心的。心裡有賊就看大家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最困難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一片「浮雲」,王陽明,也是如此,他把「修心」當作自己一生的摯愛。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訓子經典「三字詩」,短短96個字,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這篇《王陽明家訓》又稱《示憲兒》三字詩,收錄在《王陽明全集·贛州詩》中。全文雖然只有96字,卻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這篇家訓文字簡潔,明了易懂,音調和諧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開篇的幼兒曹,其中的「曹」字是「等,輩」之意,就是孩子們。接下來的話就很通俗易懂了。
  • 王陽明:人若想成大器,需牢記2條處世「天規」,餘生順風又順水
    在做人做事以及修心上,王陽明的很多觀點都值得借鑑。人在社會上生活就免不了與其他人打交道,為人處世的能力在這種時候就顯得格外重要,王陽明認為人若想成大器,就要懂得兩條「天規」,餘生才能順風順水。一、內方外圓,知寬厚會嚴厲人心難測,但性格卻比較好掌握。王陽明認為一個人活在世上,想要處好事做好人,就要做到圓與方相輔相存而又不相互衝突。
  • 王陽明:能成大事之人,落魄時懂得這樣改變,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
    在壓力如此大的現代社會,很多人的口頭禪都變成了「道理都明白,卻依然過得很糊塗」,其實這就是因為大家沒有學會跟自己的內心對話,忽略了去了解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內心變得更加強大,那麼建議大家嘗試了解一下王陽明的思想,學著去改變自己。
  • 稻盛和夫:真正會做生意的人,往往懂得這七條經營哲學,賺錢不難
    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稻盛和夫,是一位偉大的企業家,也是一位學問精深的哲學家,在獨特的經營哲學的指導下,他一手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京瓷和日本第二電訊電話公司。著名學者季羨林曾評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