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5月25日,楊絳先生離開了,當時很多媒體表示了對先生的悼念,標題也是齊刷刷的「中國最後一位被稱先生的女性走了。」
而其實,中國最後一位被稱先生的女性,是葉嘉瑩先生。94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
人們常說: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葉嘉瑩先生用她的一生踐行了這句話。她一生都堅守著傳統文化,美麗了一生,優雅了一生,可是卻很少有人認識她。
她從教超過70載,年過九旬,依舊堅持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
進入耄耋之年的葉嘉瑩,已經白髮蒼蒼,卻依然有著不懼歲月的優雅氣質。
在《朗讀者》中,她展現了非凡的文採與底蘊,無人能及。
她是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受聘於臺灣大學,哈佛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她是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
她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先生」。
桃李滿天下
她這一生,不爭不搶,不論遇到什麼苦難,不怨不艾,她一直被命運推著走,只有回到祖國教書,是她此生唯一的一次主動選擇。
她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湖北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幾十所大學都講過學。
只要有她上課的地方,教室不但座無虛席,連臺階,過道,窗戶外面都擠滿了學生,她進教室上課,得從教室門口曲曲折折地繞,才能走上講臺。
而葉先生站在講臺,就如同一首詩一樣,即使白髮微卷,卻神採飛揚。
從她歸國至今,已經40多年了。她不求名不求利,將全部的光熱給予她的學生們。
其中他的學生席慕蓉說:「我無法不愛她!」
葉嘉瑩先生夢想以己之力守護文化傳承
她在國內幾十所大學講授古典詩詞數百場。很長一段時間裡,往返交通費用都是她自己解決,講課,亦從不求報酬。
坊間流傳最廣的是葉嘉瑩初到南開中文系授課時的盛況。
教室裡的椅子排的滿滿當當,以至於她走上講臺都困難。後來中文系提出「持聽課證入場」,結果在一個女學生的帶領下,很多學生用蘿蔔刻章,自製聽課證。一時間,就連「假冒聽課證」都一證難求。
葉嘉瑩先生曾表示:「要抓住老年的尾巴多多舉辦講座」。
她說儘管自己已經年邁,但還是有一個痴夢,想要以己之力護衛詩詞的生命,就像漢墓裡時隔千年仍能盛放的蓮花一樣。
除了授課出書外,葉嘉瑩還在網絡推出詩詞吟誦課程,教授詩詞吟誦。她一生所獲榮譽無數,但最喜歡的依舊是「教師」這個頭銜。
94歲裸捐1857萬元
2018年6月3日,94歲的葉先生將自己全部財產1857萬元捐贈給南開大學,用於設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國傳統文化研究。
「我平生的離亂都微不足道,只要年輕人能夠把我吐出的絲,織成一片雲錦,讓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能夠留下來。」
她說,能夠做到哪一天,自己並不知道。但只要還能站在講臺上,就一定盡最大的力量,把詩詞的美好傳統傳播下去。
「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這是葉先生對年輕人的一點點希望。
其實守護詩詞的生命、弘揚傳統文化從來就不是葉老先生一個人的事情!
正所謂:「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已經落在下一代人的身上。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華,從小培養小朋友學習詩詞,不僅是對國學的傳承,更是對自身的提高。中國詩詞裡蘊含著無盡的哲理和智慧,對於小朋友長大成人乃至一生都有巨大的指引作用。
詩詞對孩子的滋養是伴隨一生的。
小時候,詩歌能讓他出口成章,充滿想像力,陶冶美感;長大後,關於詩歌的記憶,會成就他的氣質,讓他在面對現實中的一地雞毛時,仍有一顆「詩心」,心存柔軟,也有勇氣和力量去抗擊一切風浪。
在這裡為大家推薦:
這套每周朗讀一首古詩詞大全,共分為6冊,收集了365首中國古典詩詞,內容涵蓋了小學階段必讀的古詩詞篇目,還精選了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充分的與新課標課本內容結合,旨在讓閱讀這套書的少年兒童在成長和學習的黃金階段打下良好的古典文學基礎,培養他們的古典文化素養,奠定中華古典文化的基石!
學習詩詞要從娃娃抓起,要讓我們國家的孩子熱愛詩詞、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讓孩子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有詩詞的涵養和鼓舞,迎接每一個挑戰,追求詩意的人生。
全套6冊正版書籍現在只要88元,一頓飯錢換孩子一個不一樣的未來,一個追求詩意的人生!心動不如行動,猶豫就會敗北,趕緊點擊下方連結搶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