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仍在蔓延,「戰疫」仍在繼續。身處城市的市民被眾多部門聯手構建的防線保護著,有物業公司為大家服務著,那農村又是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保衛村莊的呢?4日上午,記者來到昌邑市飲馬鎮張家屯村,直擊這個普通農村的「村莊保衛戰」。
守好一個村子,也是為抗疫做貢獻
剛走到昌邑市飲馬鎮張家屯村的村口,一面醒目鮮紅的黨旗映入眼帘,村裡的廣播盒子則播放著通俗易懂的防疫快板:「過新年,不亂竄,冠狀病毒在做亂;不拜年,不聚會,人人健康最重要……」。
黨旗掛在一間板房的外牆上,這裡是張家屯村「鎮守」村莊的第一道關口。村黨支部書記劉修奎正帶領幾位村民表情嚴肅地盯著過往的人員車輛。劉修奎告訴記者,這個十來平方米的板房是他大年初一用自家庫存的板房用材臨時搭建的,作為村裡疫情防控的「總司令」,大冷的天,他不能讓自己的兵凍感冒了,得給他們弄個擋風的地方。 陣地建起來了,村裡26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主動請纓,帶領村民組建了23支先鋒隊,嚴格按照市鎮兩級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部署安排,在進村路上設置監測點,24小時輪流值班值守,確保外地車輛和外來人員零進入。「這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一位值班的村民笑稱。
劉修坤是一名黨員,大年三十,一接到疫情防控通知,他顧不得貼春聯,就一路小跑跑到村委通過喇叭喊起防疫知識。為防止疫情蔓延,他24小時堅守在疫情監測點,白天排查登記外來人員、勸返走親訪友者,晚上匯總登記信息,設計繪製防疫手冊。 黨員劉志高家裡的老母已經92歲,常年需要人照顧,但他依然守在防疫一線,還要求排班的時候多排他。青年黨員劉斌則充當「通訊兵」的角色,採外出購,跑腿的事兒他全包了,「這個時候要儘量減小跟外界接觸的人員範圍,我年輕,跑腿的事兒交給我,一定給大家辦好!」 採訪中,劉修奎告訴記者,村子雖然不大,但是能把一個村子守護好,不出問題,也是為全國抗擊疫情做貢獻。
五分之一村民自發參與抗疫
疫情面前,黨員帶頭,群眾也不落後。「張家屯是一個大家庭,在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主力軍」,村民劉偉說。在他的帶動下,村裡150餘名群眾主動加入先鋒隊,同黨員們一起24小時輪流值班值守。記者了解到,張家屯村總共才有千餘村民,直接參與防疫的村民就佔到了五分之一。「快回家吧,以後玩兒的機會多著呢,不在這一時」,先鋒隊員劉源把試圖聚堆打撲克的三個小夥子勸回了家。自疫情防控先鋒隊組建以來,勸導本村車輛人員不要外出,禁止外來車輛入村,村民們誰感冒了,有沒有發燒症狀,誰家孩子在外地上大學,什麼時間回村的……所有的這次平常看起來的「閒事」,都成了隊員們心頭的大事,他們說,咱們市領導都要求了,寧可十控九空,也不能九控漏一,所以,只要疫情還在,這「閒事」就要一直管下去。
為了守衛家人,保衛村莊,村民們紛紛自發加入抗疫隊伍,義務值班巡邏、捐贈防疫物資、提供生活用品。村民劉顯志捐贈50多個口罩和一箱蘋果,劉松捐贈一筐蘿蔔,劉高志定時提供薑湯…… 村婦聯主席張海花則組織了一支志願防護「娘子軍」,她們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還有貧困戶們送去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用品和急需的生活用品,為行動不便的家庭進行全面消毒,幫助做好隔離和防護。不僅如此,她們還成了「心理疏導師」,對一些有焦躁情緒有些村民講道理,擺實例,讓他們放寬心。 「這次疫情給了我們很多警示,雖然具體的醫學救治我們不懂,但是居家衛生和個人衛生卻是我們能做的,我們一定要從自身做起,把小事做好」一位村民告訴記者。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蔚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