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網都在給《小時代》中的「中國好閨蜜」顧裡慶祝生日,電影中的顧裡對她的姐妹可謂是要啥給啥,一言不合就「買買買」,朋友的任何事情她都覺得自己有責任來管一管,對待閨蜜簡直比親媽還盡職盡責。
像這種愛管閒事的人,我們身邊也存在許多,穿上17萬一條的裙子,他們就是顧裡,穿上粗布麻衣,他們就是專愛管閒事、嚼舌根的大媽。
而顧裡比大媽更氣人的一點就是,大媽都是背後嚼舌根,顧裡卻因為從小養成的優越感,形成了當面給人難堪的習慣。比如說,「林蕭,這件衣服都是幾年前的款了,你怎麼還在穿吶?」,「南湘,這個男人是垃圾,你離他遠一點......"。
當著別人的面說這種話的人,看起來心直口快,其實這樣的人只是習慣了自以為是,不管不顧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人就是我們所說的「紅茶女」,雖說與「綠茶女」截然相反,但是她們做的事情同樣令人討厭。
他們認為自己習慣了心直口快,那麼別人也一定喜歡這樣的性格,但是卻忘記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就連父母都不好過多幹預,何況是閨蜜。
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虛假共識」,就是用來描述這種自以為是的人。
「虛假共識效應」,就是指在評估一項我們並不確定的事件時,我們會以自己為標準達成「共識」,再在這個基礎上結合其他信息進行調整,這種決策過程的結果就是,過分強化了自己所支持或者所認為的事情,認為周圍的人都與自己想的一樣。
比如說,如果我們接到了一個項目,但是項目的難度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我們會不自覺地認為這個項目對其他人也同樣困難,進而低估其他人完成工作的可能性。
這樣的想法,在工作中,會讓自己的工作能力落後於他人,在生活中,會讓自己不自覺惹來別人的厭煩。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有意的避免以下這種「虛假共識效應」的影響,才能減少自己被別人討厭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