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12月10日報導稱,法國總統馬克龍在8日參觀全球最大的核反應堆製造商之一的法馬通公司時,對媒體公開表示,法國已經計劃籌備建造新型核動力航母,由於新式航母的噸位高達7.5萬噸,因此被媒體戲稱為"XXL"型航母。馬克龍表示,新航母將會在2038年正式服役,並替代法國海軍現役的"戴高樂"號航母。法國是目前除美國外,全球唯一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因此法國新式核動力航母的規劃確實引人注目。
法國自二戰結束以來,一直堅持奉行"兩洋戰略",這是因為法國的國土正好同時瀕臨大西洋和地中海,從地緣上說,出於小兩洋態勢,而且從世界近代以來,法國在大西洋方向就面臨英國皇家海軍的威脅,在地中海方向則面臨義大利海軍的挑戰。在拿破崙時代,英國海軍就曾經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殲滅過法國海軍,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都曾經是法國的對手,所以法國對於海軍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在冷戰時期,法國一直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國防政策,在海軍建設方面,法國始終堅持雙航母戰鬥群配屬,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方向各部署一個航母戰鬥群,最典型的就是法國的"克萊蒙梭"級航母,該級航母滿載排水量3.3萬噸,但是卻採用了斜角甲板+彈射器的布局,因此該艦的作戰能力要明顯優於搭載"海鷂"的英國航母。作為一個中等強國,法國使用常規動力中型航母可以說是正當時,但是法國在替代克萊蒙梭級航母的後續計劃中輕率的選擇了核動力方案,這為法國航母的發展埋下了一個相當大的"禍根"。
按照法國海軍最初的計劃,原本是打算建造2艘戴高樂級航母,繼續本國的"兩洋戰略"。但正是由於法國高估了自己的工業和經濟實力,低估了核動力航母的技術複雜性,導致戴高樂號航母從建造開始就出現一系列問題:首先是低估了航母動力系統的功率要求,輕率的使用了"凱旋"級核潛艇上所使用的K-15型核反應堆,從而導致全艦功率不足,滿載排水量4.2萬噸的戴高樂號,核反應堆總功率僅7.6萬馬力,法國海軍上一代"克萊蒙梭"級航母的發動機總功率高達12.6萬馬力!所以"戴高樂"號航母最大航速僅為25節左右,儘管法國官方堅持該艦最大航速為27節,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哪怕是27節的航速,"戴高樂"號依然是目前航速最慢的航母。
其次,法國在設計建造航母中出現諸多問題,比如甲板長度不足,無法保證E-3C安全起飛,所以不得不臨時把航母艦首再加長2米;推進螺旋槳在首航時就出現裂紋,在隨後的試航中乾脆直接脫落,沉入了大西洋;K-15型潛艇用反應堆的核燃料濃度太低,導致航母平均3~4年就得更換核燃料,使用效率遠不及美國的核動力航母……總體而言,戴高樂號航母把法國海軍"坑"得不輕,而且最讓法軍窩心的是,戴高樂號的造價奇貴,遠遠超過了當初的預算,其建造費用超過70億美元,幾乎和美國的10萬噸級尼米茲級航母相當,而且把原本2艘航母的建造經費全部花光,導致法國海軍現在只剩下"戴高樂"號一個獨苗,"兩洋戰略"難以為繼。
客觀上說,法國作為一個歐洲的地區強國,使用常規動力中型航母,配以陣風戰鬥機,完全可以滿足海上防禦的需要。不過,目前看來,法國政府似乎並未汲取戴高樂號的教訓,不但還在堅持發展核動力航母,而且噸位幾乎是戴高樂號的2倍。目前全球只有美國擁有成熟可靠的大功率艦用核反應堆技術,法國單獨開發大功率艦載核反應堆的難度可想而知。
(連大型船塢都沒有,還想造大型航母?)
不過對於法國而言,由於戴高樂號是2001年服役,到2038年時已經服役37年,確實需要替換,否則法國可能也會進入無航母時代。而從法國海軍航母數量的變化不難看出,現代軍事科技的發展已經讓絕大多數國家難以跟上節奏。曾經同樣橫行世界的歐洲列強,如今也已經沒落不堪。作為歐洲最後一個列強,法國能否在2038年如期服役自己的"XXL"航母,筆者對此表示不太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