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質量發展黃金經濟帶-江西新聞網-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2021-01-08 中國江西網

  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畫卷

  ——訪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殷美根

  本報記者賴永峰劉興

  為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江西把長江江西段與「五河(贛江、信江、撫河、饒河、修河)一湖(鄱陽湖)」作為一個系統整體,開展保護修復,全面推進全流域治理,築牢了長江中下遊生態屏障。在全流域治理方面,江西採取了哪些有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果?對此,記者採訪了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殷美根。

  記者:在全流域治理方面,江西採取了哪些有力舉措?

  殷美根:目前,江西正紮實推進汙染防治攻堅。出臺了鄱陽湖流域保護治理規劃,形成了覆蓋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和水陸面的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格局。同時,積極開展綠色發展試點示範,紮實推進九江綠色發展示範區、撫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贛江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探索出了一大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江西生態環境質量持續鞏固提升。截至目前,全省PM2.5濃度均值為2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6%;優良天數比例為95.9%,同比上升5.9個百分點。

  記者:為做到「管長遠」,江西建立了哪些長效機制?

  殷美根:江西嚴格執行生態環境保護硬約束機制,加強綜合管控,完善司法保障,推進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全方位建立起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突出「源頭嚴控」。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完成「多規合一」、自然資源統一登記試點,嚴格落實長江經濟帶負面清單,確保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

  突出「過程嚴管」。建立覆蓋廣、規格高、體系完備的五級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同時,實施全流域生態補償,並創新地域與流域相結合的環境資源司法體系,生態綜合執法、環境資源審判、生態檢察等改革在全省推行。

  突出「後果嚴責」。全面推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追責制度,創新生態環保委員會管理機制,省級環保督察實現設區市全覆蓋。加大行刑銜接,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截至2020年11月份,江西檢察機關共批捕破壞生態環境刑事案件540餘人,起訴2290餘人,產生了強有力的震懾效應。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對新階段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了新部署,江西是如何落實的?

  殷美根:江西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紮實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更加注重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狠抓突出問題整改,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進鄱陽湖流域保護修復攻堅行動。

  更加注重打造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支點。發揮比較優勢,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促進優勢產業發展,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

  更加注重提升雙向開放能級。高標準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協同推進長江中遊城市群建設。

  更加注重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拉長長板,補齊短板,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不斷壯大先進位造業集群。

  更加注重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加強文物古蹟保護、研究、利用,挖掘城市文化底蘊,發掘、提煉、整合贛鄱文化資源,提升文化內涵,發展現代文化產業,著力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美麗長江畫卷的贛鄱篇章。

  當好長江經濟帶建設主力軍

  —訪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楚平

  本報記者柳潔

  湖北地處長江中遊,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和三峽壩區所在地,在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江生態保護中肩負著特殊責任。5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將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戰略機遇,著力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大文章,奮力當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近日,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楚平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專訪。

  記者:走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之路,湖北如何用好「綠色指揮棒」?

  黃楚平:湖北省委、省政府堅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同時,不斷強化長江經濟帶發展規矩意識,把全省22.3%的版圖面積納入生態紅線的保護範圍,4230條河流、755個湖泊實現河湖長制的全覆蓋。進一步完善生態政策法規,基本形成水、土壤、大氣「三位一體」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體系。

  記者:湖北如何成為引領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黃楚平:要彈好轉型協奏曲。堅持以生態環保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以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打造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產業體系。一方面,促進產業升級,深入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另一方面,實施生態治理,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汙染治理「4+1」工程。同時,高效利用資源,加快全過程節約管理,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

  要打好改革創新牌。通過改革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快速轉變,讓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同頻共振、相互促進。激發創新活力,始終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省份建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以「放管服」為重點的政府改革,著力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發展活力持續增強。擴大對外開放,充分發揮中國(湖北)自貿試驗區平臺作用,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著力在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監管法治化上創新突破。

  要走好生態發展路。守住青山不放鬆、護好綠水不辭難。以先進理念、科學思路、創新制度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增強戰略定力,厚植髮展優勢,全力打造綠色發展示範帶。

  構建立體交通。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鄭萬高鐵湖北段、漢十高鐵、武漢長江中遊航運中心、長江中遊「645」工程等一批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加快實施。

  加快區域聯動。堅持把湖北放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大局中考慮,積極推動建立長江中遊省際會商機制和工作推進機制,推進漢江生態經濟帶、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大別山革命老區等跨省合作。

  發展綠色金融。省政府出資400億元設立的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募集社會資本形成規模2000億元的母基金,最終形成1萬億元資金規模,用於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建成百裡長江「最美岸線」

  ——訪湖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謝建輝

  本報記者劉麟謝瑤

  湖南位於長江中遊,不僅擁有163公裡長江黃金水道,還有被譽為「長江之腎」的洞庭湖,在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作用。湖南省如何自覺扛起「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治責任,切實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對此,記者採訪了湖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謝建輝。

  記者:湖南在「共抓大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謝建輝:湖南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構建了以省委書記為第一總河長、省長為總河長,省、市、縣、鄉、村責任全覆蓋的五級河湖長制管理體系,壓實了從省到村的五級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同時,湖南省委、省政府印發了《湖南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與鄂贛兩省籤訂了《長江中遊地區省際協商合作行動宣言》。同時,還與三峽集團籤訂《共抓長江大保護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籤訂「共抓長江大保護」戰略合作協議;與國開行湖南省分行籤署了《開發性金融服務湖南省長江大保護戰略合作協議》等。

  記者:湖南在「集中力量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汙染治理」方面有什麼好做法?

  謝建輝:嚴格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狠抓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截至2020年11月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的37個突出問題,已完成整改31個,其餘問題整改正有序推進。

  大力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目前2018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的41個問題已完成整改23個,其餘問題正按整改方案抓緊落實,交辦的4226件信訪件辦結率達95%以上。同時,堅持舉一反三自查自糾,梳理排查出省內生態環境自查問題200個,現已完成整改185個。

  全面推進城鎮汙水垃圾處理、化工汙染治理、船舶汙染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和尾礦庫汙染治理「4+1」工程實施。2019年全省縣以上城鎮汙水處理率達到97.3%,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57%;全省2678艘400總噸以上貨船、350艘符合改造條件的400總噸以下貨船已全面安裝生活汙水處理設施。

  記者:湖南正致力打造「最美長江岸線」,目前這項工作進展如何?

  謝建輝:全力守護好長江這條母親河,致力打造「最美長江岸線」,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對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為兌現承諾,湖南已關停拆除長江幹流岸線全部39個非法碼頭並完成生態復綠;關閉拆除42個泊位並完成坡岸整治;推進岸線1公裡範圍內化工企業搬遷改造,破解「化工圍江」找到新思路;完成長江岸線造林19593畝,湖南境內163公裡長江岸線已變成人見人喜的美麗「風景線」。

  記者:如何加快實現長江經濟帶湖南區域生態改善及產業破舊育新?

  謝建輝:堅決抓好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截至2020年10月中旬,全省建檔立卡漁船20457艘、漁民28148人全部退出,有就業意向的16777名漁民中16296人實現轉產就業。

  開展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和生態環境專項整治行動計劃。2019年,洞庭湖區接近Ⅲ類水質標準,越冬水鳥超過24.6萬隻,創下10年之最。同時,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行動計劃,聚焦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突出系統聯治。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組織實施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部署開展長江幹流及湘江兩岸各10公裡範圍內545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

  同時,全省企業加快破舊育新步伐,產業轉型升級換擋提速。目前,已累計關停取締「散亂汙」企業1563家,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不斷提升。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6000家,千億園區達到12家,新引進「三類500強」企業112家。

相關焦點

  • 問政快報(2020.12.23)-江西新聞網-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江西日報社大江大數據顯示,12月20日至21日,《問政江西》共計收到帖文213條。吉水縣黃橋鎮人民政府、峽江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南昌縣三江鎮人民政府、南昌縣公安局交管大隊、信豐縣潤泉供水有限公司、寧都縣石上鎮人民政府、贛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撫州市「五型」辦、婺源縣「五型」辦、上饒市弋陽縣「五型」辦、餘干縣城市管理局、餘干縣玉亭鎮人民政府、餘干縣石口鎮人民政府、高安市大城鎮人民政府、高安市新街鎮人民政府、高安市筠陽街道辦事處、德安縣「五型」辦、修水縣「五型」辦等單位給予了回復,《問政江西
  • 江西多地任免一批領導幹部-江西新聞網-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本報訊 信息日報/信息日報客戶端記者徐立鳴報導:近日,江西多地任免一批領導幹部。鄧斌為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試用期一年);  賀火華為撫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試用期一年);  周磊為撫州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試用期一年);  彭妍(女)為撫州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試用期一年);  黃曉勇為撫州市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副主任;  丁其志為撫州市人民政府駐閩浙辦事處副主任(試用期一年);  徐澤宇為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辦公室主任
  • 「十三五」落實水利投資1147億元-江南都市報-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江南都市報訊 謝立志、全媒體記者李巧、實習生楊雯暄報導:12月17日,記者從江西水利工作成就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落實水利投資預計1147億元,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約6280平方公裡,全省新建、改造農村飲水工程3600多處,受益貧困人口96.7萬人。  據介紹,2016年至2019年,全省共落實水利投資866億元。
  • 奮楫搏浪正當時 乘風破浪拓新篇——江西高質量發展綜述
    堅持全省「一盤棋」,落實高鐵經濟帶發展規劃、制定贛西轉型升級政策措施,處理好向心集聚與協同發展的關係,不斷增強都市圈的輻射帶動能級,推動與周邊市縣的交通互聯互通、產業協作互補、公共服務一體化,提升引領圈「首位度」,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 江西浮梁:選商選資 引人引智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央廣網浮梁5月17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查娜娜)近日,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通過選商選資、引人引智方式,積極擁抱國內名企,先後與上海易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二十二冶集團、中國天然氣集團、北京城建集團、中國航空技術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等籤訂一批戰略合作項目協議,全面開啟了企業與政府相互陪伴式成長的合作模式以及
  • 粵港澳大灣區旅行社走進贛南-江西新聞網-中國江西網首頁
    8月25日,以「森林之旅贛南有約」為主題的粵港澳大灣區旅行社贛南蘇區採風行活動在江西贛州啟動。該活動是2020年第二屆江西森林旅遊節的預熱活動,由江西省林業局、贛州市人民政府主辦。  活動邀請來自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江門、珠海等大灣區範圍內的20餘家旅行社的代表以及4位旅行博主走進贛州。
  •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來自長江經濟帶江蘇段高質量發展的報告①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今起推出江蘇省委研究室撰寫的系列調研報告《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來自長江經濟帶江蘇段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今天刊發第一篇:  回眸·不盡長江滾滾來  奔騰不息的長江喲,滋養了這一片水鄉澤國。「江」字裡那一筆水的靈動,「蘇」字裡魚米的富庶,都取自長江的饋贈。
  • 聚焦「智能+」 擁抱高質量發展—中國鋼鐵新聞網
    聚焦「智能+」 擁抱高質量發展 2020-12-30 09:54:00   2020年,陝鋼集團龍鋼公司煉鋼廠堅持「提指標、破瓶頸、解難題」降本管理思路
  • 新能源汽車企業 雄霸江西「獨角獸」榜單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記者王樊、信息日報/信息日報客戶端記者陳萌/文 連續兩年 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獲評「獨角獸」 近年「獨角獸」概念成為行業和市場熱議焦點。
  • ...性成就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特別報導」江西:鄱陽湖畔聽鳥鳴
    漫步在江西吳城鄱陽湖片區的候鳥小鎮,成群候鳥翩翩起舞,迎風飛翔,一幅「湖靜、鳥美、鎮悠、人和」的畫卷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崩崗長青樹,沙洲變良田」,如今的江西,處處呈現新面貌。近日,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走進江西,解密這份亮眼的成績單,找尋其內外兼修的密碼。
  • 江西武寧:豐收田園美不勝收(組圖)
    1、本網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於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江西安福:「八零後」地理標誌產品助力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
    央廣網安福12月21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劉麗強 鄭雪梅)三十多年前造的林現在什麼樣了?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有答案。「這個山場全是陳山紅心杉,樹齡三十多年。」安福縣明月山林場黨委書記湯建華說,「大的圍徑有近50釐米,小的也有30多釐米。」
  • 方大鋼鐵集團位列江西民營企業100強第二位
    會上發布了2020江西民營企業100強、2020江西製造業民營企業100強榜單。方大鋼鐵集團憑藉在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發展理念、盈利能力、行業口碑以及其他綜合方面的出色表現,以2019年營業收入784.02億元位居江西民營企業100強第二位,江西製造業民營企業100強第一位
  • 孔子,洞悉「心靈整飾」-江西新聞網-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 何志東  最近流行一句話「千帆過盡,歸來依舊是少年」,這齣自現代詩人馮唐的《馮唐詩百首》:「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意思是歷經風霜的成年人要保持赤子之心,這句話成為網絡流行語,反映在經濟快速發展時代人們對「千帆競發」的認可,也渴望對人性本真的保持或曾經失落的回歸。
  • 江西2020年首個網紅景區,全網超800W流量直播,來這裡偶遇網紅
    今天,小編要給各位介紹的這個景點位於江西,是省內2020年首個「網紅景點」,它火爆到什麼程度呢?全網各大平臺,超過800萬流量直播!這樣的數據著實「嚇人」。人人紛紛表示想要來這裡偶遇網紅!那究竟是哪兒呢?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讓這個景點瞬間火爆全網呢?
  • ...看高質量發展」江西吳城候鳥小鎮:唱響「候鳥經濟」之歌 摹繪...
    江西吳城鄱陽湖片區的候鳥小鎮便是候鳥每年冬季的一處家園。未來網11月19日電(記者 凌萌)「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一首鄱陽湖民歌,既是對鄱陽湖候鳥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候鳥在鄱陽湖悠然越冬的奇觀。深秋時節的鄱陽湖畔,碧波蕩漾,秋風習習,南荻、蘆葦在風中搖曳。
  • 堅守在發熱門診的抗「疫」戰士-江西網健康頻道-中國江西網首頁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發熱門診是醫院抗疫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前沿陣地」。自2020年 1月23日以來,江西省胸科醫院臨時組建的發熱門診護理團隊全力配合醫生做好防控工作,對前來就診的發熱患者認真做好接診、篩查、登記、檢驗、上報、消毒等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南丁格爾誓言,為抗擊疫情築起一道牢固的防線。
  • 中國廣電首次與省級電視臺籤約!中國廣電與江西臺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12月16日,江西廣播電視臺舉行了主題為「α•向未來」的2021江西廣播電視臺融享會。會上,江西臺宣布在2021年將重點打造新型網絡傳播平臺——「今視頻」,未來將把電視新聞中心、新聞頻道、廣播新聞中心、新聞頻率、網絡廣播電視臺五大機構的資源融為一體,在內容生產方面重塑價值、通過創新運營實現影響力變現。
  • 被稱為經濟窪地、高鐵窪地,江西是如何變成中國的「阿卡林省」的?
    但好景不長,1900年連接武漢與廣州的粵漢鐵路開始修建,鐵路在中國迎來革命式發展,水運開始走向衰落。由此,江西也由水運時代的地理中心變成了鐵路交通末梢,逐漸喪失了的地緣優勢,遠離了人們的視野。這十年間,是珠三角的發展的"黃金時期",誰與廣東聯繫緊密誰就發展的快,兩湖地區藉助京廣鐵路日益加強了與珠三角人員、產業上的聯繫,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京廣鐵路沿線的株洲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而江西鐵路交通通達度低,不具競爭優勢,最終在上個世紀末逐步落後於兩湖地區。
  • 【數讀十三五】江西高鐵實現11個設區市全覆蓋
    11個設區市全覆蓋 2020-12-03 10:52:10    來源:大江網編輯:陳力 大江網(中國江西網)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