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江西吳城鄱陽湖片區的候鳥小鎮,成群候鳥翩翩起舞,迎風飛翔,一幅「湖靜、鳥美、鎮悠、人和」的畫卷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崩崗長青樹,沙洲變良田」,如今的江西,處處呈現新面貌。近日,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走進江西,解密這份亮眼的成績單,找尋其內外兼修的密碼。在通江達海的九江,當地充分發揮沿江港口優勢,全面提高項目和產業準入門檻,制定了「三個一律不許」的鐵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致力打造全省對接融入長江經濟帶、通江達海的橋頭堡。在「中國最美鄉村」婺源,開發後的篁嶺景區通過活化鄉土資源,注入現代要素,復原了近300米的「天街」,街旁密布茶坊、書場等,甲路油紙傘、婺源龍燈、龍尾歙硯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在街裡巷間製作傳授工藝絕活,以「原住民形成社區、原生態構成氛圍、新業態支撐品質」的模式,復興了傳統文化的精神家園,也帶富了一方百姓。作為全國第二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試點市,撫州市成立了「兩山銀行」,採取租賃、託管、股權合作、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將碎片化、零星化的生態資源進行收儲、整合,最大程度實現資源的集約化和規模化,讓固化在土地上的資源變成活錢,助力生態產業做大做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建立生態資源資料庫、搭建生態資源要素交易市場、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構建綠色產業、推進生態文化融合等舉措,我們樂見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正在推軸展卷。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