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智慧。其中有一部分形成文字,另外一部分可能成為民間習俗,在鄉間口口相傳,一代又一代。比如說在農村裡面招待客人吃酒席的時候,就有一些規矩必須遵從,否則的話可能對人不敬。有些比較講究規矩的親戚,如果不按照傳統習俗來,或者是做了什麼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有可能甩手離席而去。比如說農村裡面最講究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句,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
第一,菜不擺三
在農村裡面招待客人吃飯,桌上不能擺三盆菜。雖然過去農村很窮,買不起好酒好菜。但是哪怕只有一些家裡的家常菜,也會變著花樣多做幾盆,有條件的一定要擺滿桌子,沒有條件的也要擺上好幾盆,不會擺三盆。因為3這個字在農村裡面聽起來有很不好的諧音叫做散,有些老人特別忌諱這些東西。另外還有一種說法,過去在祭祀先祖時,往往往供桌上擺上三盤菜,三雙筷子。所以三盤菜一般只有在祭祀祖先時候才會用到,而平時招待客人的時候用三盤菜的話,就會顯得對客人不尊敬,甚至有詛咒客人死去的意味,因此需要特別禁止。
第二,筷不成五
大家都知道在過去農村裡面,平時家裡人吃飯,一般只會用到幾雙筷子。而多出來的筷子,都會找一個乾淨穩妥的地方放起來。只有到了過年過節或者是辦喜事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給客人用。而且過去農村筷子基本上都是靠自己製作,要麼是用木頭,要麼用竹子。因此每個人製作的標準不一樣,可能長短就有差異。而且每一批尺的顏色色澤材料不同,最後拿出來的筷子也就不一樣。但是在招待客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筷子的長短,否則的話容易出現三長兩短的現象,這是在農村非常忌諱的一件事情。而且不同顏色,不同材質的筷子放在一個桌上,也是對客人的一種不尊敬,這是民間的一些禮節。所以小時候在家裡擺酒席給客人上筷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長短,並且儘可能地挑一樣的筷子。
第三,席不成六
在農村裡面擺酒席,一個桌子怎麼放置,客人怎麼安排坐席,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在我們老家,幾乎每個村子裡面都有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作為知席人,每逢紅白喜事,來的親戚朋友如何就座,都會有這樣的知席人安排。一般情況下,如果人不是特別多坐不下的話,就每桌安排8個人。如果人實在多的話,最多可以安排10個人。但是絕對不會安排6個人一起坐一桌,一方面是要讓桌子填滿,另外一方面,6個人坐一周在民間也是非常不好的意思。因為6人坐一桌很像一個烏龜的形狀,也就是農村所說的烏龜席。在這樣的酒席上,久坐是很不吉利的一件事情,也有被人不尊重的感覺。所以在農村裡面做酒席,一定會特別注意這件事情。
當然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可能對所有的理解也有差異,如果你有什麼不一樣的理解,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