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說法嗎?

2020-12-06 餘一鬥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智慧。其中有一部分形成文字,另外一部分可能成為民間習俗,在鄉間口口相傳,一代又一代。比如說在農村裡面招待客人吃酒席的時候,就有一些規矩必須遵從,否則的話可能對人不敬。有些比較講究規矩的親戚,如果不按照傳統習俗來,或者是做了什麼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有可能甩手離席而去。比如說農村裡面最講究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句,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

第一,菜不擺三

在農村裡面招待客人吃飯,桌上不能擺三盆菜。雖然過去農村很窮,買不起好酒好菜。但是哪怕只有一些家裡的家常菜,也會變著花樣多做幾盆,有條件的一定要擺滿桌子,沒有條件的也要擺上好幾盆,不會擺三盆。因為3這個字在農村裡面聽起來有很不好的諧音叫做散,有些老人特別忌諱這些東西。另外還有一種說法,過去在祭祀先祖時,往往往供桌上擺上三盤菜,三雙筷子。所以三盤菜一般只有在祭祀祖先時候才會用到,而平時招待客人的時候用三盤菜的話,就會顯得對客人不尊敬,甚至有詛咒客人死去的意味,因此需要特別禁止。

第二,筷不成五

大家都知道在過去農村裡面,平時家裡人吃飯,一般只會用到幾雙筷子。而多出來的筷子,都會找一個乾淨穩妥的地方放起來。只有到了過年過節或者是辦喜事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給客人用。而且過去農村筷子基本上都是靠自己製作,要麼是用木頭,要麼用竹子。因此每個人製作的標準不一樣,可能長短就有差異。而且每一批尺的顏色色澤材料不同,最後拿出來的筷子也就不一樣。但是在招待客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筷子的長短,否則的話容易出現三長兩短的現象,這是在農村非常忌諱的一件事情。而且不同顏色,不同材質的筷子放在一個桌上,也是對客人的一種不尊敬,這是民間的一些禮節。所以小時候在家裡擺酒席給客人上筷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長短,並且儘可能地挑一樣的筷子。

第三,席不成六

在農村裡面擺酒席,一個桌子怎麼放置,客人怎麼安排坐席,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在我們老家,幾乎每個村子裡面都有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作為知席人,每逢紅白喜事,來的親戚朋友如何就座,都會有這樣的知席人安排。一般情況下,如果人不是特別多坐不下的話,就每桌安排8個人。如果人實在多的話,最多可以安排10個人。但是絕對不會安排6個人一起坐一桌,一方面是要讓桌子填滿,另外一方面,6個人坐一周在民間也是非常不好的意思。因為6人坐一桌很像一個烏龜的形狀,也就是農村所說的烏龜席。在這樣的酒席上,久坐是很不吉利的一件事情,也有被人不尊重的感覺。所以在農村裡面做酒席,一定會特別注意這件事情。

當然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可能對所有的理解也有差異,如果你有什麼不一樣的理解,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有啥說法嗎?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有啥說法嗎?「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要說的嗎?大家好。今天又是時候和你分享食物了。你準備好了嗎?和老一輩人一起吃飯,在農村總能聽到這樣的說法: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 農村俗話: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其中蘊含什麼道理?
    農村的俗語非常多,蘊含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準則。這句「菜不擺三、筷不列五、席不成六」,從文字中可以看出是一句關於餐桌禮儀、關於待人接物的俗話。你知道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麼?我們來一一了解。1、菜不擺三字面的意思就是請人吃飯的場合,擺在桌子上的菜不能是三個,宴請賓朋,三個菜的話就少了一些,顯得不是很重視。而且在很多人看來,這三字與「散」字的讀音非常的相近,自然這個不是個好的意思,總覺得有些不歡而散的意思。所以,有了菜不擺三一說。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深奧
    於是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套專門的講究,也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但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大家的想法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習慣和以往大不相同,所以很多人可能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俗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道理?
    儘管現在時代大有不同,但是其中的智慧和道理依舊值得我們去借鑑。在招待上,老輩人也有著自己的經驗。一句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更能體現出古人的大智慧。其一:"菜不擺三"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請親戚朋友們吃飯的時候,即使只做了兩盤菜,也不要硬湊成三道,因為在古代,古人敬天祭祀時往往以太牢或者少牢之禮祭祀,所以邀請親朋好友聚餐時,若是上三道菜,難免被人感到有被「祭祀」的感覺,讓人感到不快。而且親朋好友團聚一起,三又與「散」同音,主題不符,所以」菜不擺三「。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規矩,現在有嗎
    有這麼一句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你知道嗎?對於過去流傳下的禮節,我們都覺得是封建迷信,在今天看來,完全是多餘的。但是這不然,有些可能不實用,都有些還是很有借鑑之處。菜不擺三指的是在招待客人的時候,我們所上的菜餚不能是三個菜。而這「三」是虛指,菜不能是單數,不吉利,因為在古代,只有死去的人,用數目為單數菜祭祀。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中國禮儀博大精深
    所以人的舉手投足,處處皆有禮儀。雖然普通老百姓,沒讀多少書,但是對這些禮儀還是很有研究,畢竟一旦自己的後輩,有階級攀升的機會,總不能讓後輩在禮儀上丟了份兒。子曰接下來就來講一個有關餐桌禮儀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看看你知道其意思不?第一句:菜不擺三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指「吃飯時,放在桌子上的菜盤,不能是三個。」為何這麼規定?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什麼講究?十人九不知
    無規不立。千百年來,除了散發翰墨書香的歷史典故外,還流傳著一句老輩口口相傳,更貼近百姓生活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還有什麼意思?菜品不擺三,字面上的意思是,請客的場合,餐桌上的菜品不能是三個,宴請賓朋時,三個菜的話就少些,顯得不那麼重要。並且在很多人看來,這三個字和「散」字讀起來很接近,自然這個意思並不好,總覺得有些不快。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前言而關於吃飯的禮儀除了在一些講究禮儀的書上有明確的記載,要求人們按照禮儀行動,還有一些則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就有一句話叫做: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從這裡能看出來,這句話已經是具體到飯桌上的一種禮儀了,但是他的意思究竟是什麼,而且為什麼又有這樣的說法不妨值得探究一下。
  • 古人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吃飯過程中謹遵食不言的規矩,不得用自己的筷子給客人夾菜。隨著時間的流失,傳統的餐桌禮儀已經被我們簡化了許多。不過,其中一些充滿寓意的禮儀文化依然存留在我們的飯桌上。比如:「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雖然聽起來很怪異,裡面卻包含了大量的風俗文化。一、菜不擺三三因音同散、喪等晦氣字,因此在中國人心中是一個頗受忌諱的字。
  •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啥意思?有啥道理?
    又到了一年農閒時,由於天氣越來越冷,農村中的農活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農民沒有了繁瑣的農活,所以很多人都會趁此走親訪友。在走親訪友時,一桌豐盛的酒席在所難免,不過作為禮儀之邦的國家,酒席上的講究也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的確有很多俗語,絕大多數都是一些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看懂理解透徹非常實用。但也有一些俗語屬於世代傳承的忌諱,如「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這類俗語要說有什麼道理也說不清,不過既然有這類說法還是適度注意,畢竟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儘量尊重為好。
  • 農村俗語丨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為什麼?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是哪三盤菜?為什麼?農村俗語,有很多是有實用意義的,都是勞動人民、通過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但是有少數的俗語,是就事論事的,沒有廣泛的意義。比如「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僅僅是針對吃飯而言的。
  • 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
    導讀: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 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婚喪嫁娶都是人生之中的大事。尤其是結婚更是說法頗多,因為地域的不同,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講究,像這幾天成為熱點的貴州不發親事情的發生,就是因為當地的習俗所致,當地要求男方給女方全身上下都買一套新的,殊不料就是因為內衣買的小了,導致第二天女方不發親,男方宴席已擺好,親朋好友也都到場,沒有接來新娘子,這樣的婚禮無論如何都是讓人覺得雙方都會有損失。
  •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說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說的是什麼意思?在農村有這樣一句老話,「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桌上不擺三盤菜桌上不擺三盤菜就是說來人坐席的時候或者款待賓客的時候,桌子不能只擺三道菜,其主要原因有二。1、因為三道菜顯得有點少,我們招待客人要顯示隆重,應該儘量的多擺幾道菜,顯得對客人的尊重,所以一般家裡來人了,怎麼也得湊上6個菜,數字好聽,也顯尊重。
  • 俗語「睡覺腳不朝西、頭不朝東」是啥意思?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我國古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的寶貴財富,其中就包括一些生活俗語,比如「菜不擺三,筷不成五」,意思就是如果要招待客人,最好不要上三道菜,因為「三」在古語中音同「散」寓意十分不好,況且要麼好事成雙兩道菜,要麼更多,三道菜略顯寒酸,而且筷子的擺放要整齊,以顯示對客人的尊重,這都是十分寶貴的文化財富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老農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不少俗語,就是關於這些養殖牲畜的,像是「雞三狗四」,「雞不六載,狗無八年」,「貓來窮,狗來富」等等很多,今天就挑兩個來說一說。在你家農村有沒有流行著一句「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裡說的三和六,都是壽命。動物的壽命和人類比起來,比較短壽。拿它們六七年的壽命來講,放在人的身上,大體相當於我們六七十歲了。
  • 老話說「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什麼是烏龜席?
    農村老話說「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意思是說待人接客時千萬要注意這兩件事:上菜時不要上三盤菜,六個人赴宴時千萬別坐成烏龜席。為何「桌上不擺三盤菜」呢?由於「三」諧音「散」,因此古人認為其說法不好。你看現在離婚,兩口子吃散夥飯時都是上三盤菜,其寓意很明顯,就是吃了這頓飯咱們就散了。在祭祀上香的時候,人們通常都是上三炷香,意思是供奉佛、道、儒三大家,還有的說是代表天、地、人等說法。
  •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有啥講究?
    隨著春節的臨近,寂靜了大半年的農村又慢慢地變得開始熱鬧了起來。新年對於老百姓們來說,不僅是新一年的開始,更是全家團聚的重要日子,人們還覺得新一年的好壞,和春節有很大的關係。聽農村的老人說,正月初一是雞日,正月初二是狗日,也就是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啥講究呢?
  • 博大精深,農村俗語:「一輩子吃不上四個菜」,究竟是哪四個菜呢
    在農村,許多俗語經久流傳,農民們將其當成老人言。農村俗語雖然經過了時代的久遠,有不少已不合時宜,但不可否認,仍有一些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北方農村常說的「一輩子吃不上四個菜」,朋友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