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牽掛的孫子,深受雍正禮遇厚待,為何卻被乾隆囚禁至死?

2020-12-05 騰訊網

說到康熙最喜歡的孫子是誰,很多人可能會脫口而出說是乾隆。其實這種感覺是源於雍正、乾隆父子不遺餘力的宣傳,搞得康熙是因為喜歡乾隆,才決定把皇位傳給雍正似的。

而我們熟讀史料後就會發現,康熙真正的「好聖孫」另有其人,那便是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晳。也正是祖父對他的這份寵愛,讓他成為乾隆的眼中釘,最終落得個悽慘下場。

清朝雖然是少數民族政權,但打從皇太極開始,受到儒家文化影響,形成了嫡長子繼承的觀念。

康熙將原配皇后赫舍裡氏的兒子胤礽,在一周歲時就立為太子,從此悉心培養,直到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被廢,康熙還是不死心,不久又復立其為太子。但爛泥糊不上牆,最終不得不於兩年後二廢太子。

在胤礽還未失寵之時,康熙愛屋及烏,當然也會對胤礽的兒子們寵愛有加。尤其是胤礽的第二子弘晳(胤礽長子出生即夭折),康熙視為嫡長孫,從小養在身邊,受盡萬般寵愛。

而即使在胤礽被廢後,弘晳也沒有遭受波及。這與我們身邊的很多老人非常相似,一旦對子女傷透了心,往往會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所以弘晳所受的恩寵更盛。

根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朝鮮使臣轉述當時康熙的旨意:「皇長孫(即弘晳)頗賢,難於廢立胤礽。」也就是說,康熙因為弘晳的原因,才一直對胤礽隱忍,沒有很快廢太子。

還有傳說康熙想為了弘晳三立胤礽。更有甚者,說康熙在臨終之時傳位胤禛,提出的條件就是要封弘晳為親王,甚至要求胤禛將自己做親王時的府邸、園子、財物全部賜給弘晳。

雍正即位後的很多事,似乎也印證了弘晳的地位確實超然。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也就是雍正即位的次日,新皇帝就曉諭內閣,預備封弘晳為宗室爵位第二等的多羅郡王。十二月十一日,弘晳便獲得了多羅理郡王的封號,是雍正眾多子侄中獲封王爵第一人。

雍正二年,廢太子胤礽病逝,雍正按照弘晳的封號追封胤礽為和碩理親王,並在六年後的雍正八年正式命弘晳繼承父親的親王爵位。而此時,雍正自己的兒子們還沒有一個獲得爵位,只是皇子起步的第四等固山貝子!

這不由讓人懷疑,哪有叔叔喜歡侄子超過親兒子的道理?康熙遺命似乎是唯一可能講得通的解釋。

不僅爵位高,弘晳在雍正一朝的「政治待遇」也是讓人瞠目結舌。

雖然在雍正即位初年,沒有具體官職,並且已經遷居京外鄭各家莊,但弘皙仍每月可特別例行一次赴京參與朝會、射箭及壇廟祭祀等活動。而弘晳給雍正的奏摺中,還公然稱這位四叔為「皇父」,你說跟誰說理去?

反觀乾隆,他早年的「高光時刻」,也就是雍正即位後極力宣傳的「牡丹臺事件」。

說的是康熙六十一年春三月,康熙駕臨圓明園(當時是皇四子胤禛的園子)賞花,胤禛奉陪在牡丹臺歡飲。席間胤禛向父親引見了第四子弘曆、第五子弘晝(這倆都十幾歲了才第一次見爺爺),康熙見了弘曆,觀其談吐,驚為天人,問了八字,次日就接到宮中居住。

於是,雍正對此大肆宣傳,用來表示這是父親暗許自己繼承皇位。乾隆自己即位後更是變本加厲,暗示祖父是因為自己才傳位給父親。

實際上,這種政治宣傳真的不值一駁。因為康熙養在身邊的皇孫太多了,除了弘晳從小就在祖父身邊外,幾年前十四叔胤禵作為大將軍王出徵青海後,他的幾個兒子也被養在康熙身邊了。

相對而言,弘曆日子最短,才入宮半年多祖父就駕崩了。

但是牛吹出去了,總得好好宣傳啊。這樣,真正被康熙寵愛的弘晳就成了乾隆的眼中釘、肉中刺。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弘晳得天獨厚的地位,加上長期經營,在宗室中頗有威望,這下他可倒了大黴。

乾隆在中國古代帝王中,絕對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權術大師,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威脅到自己的皇權,哪怕一點點苗頭都不可以。

就這樣,一場所謂「弘皙逆案」爆發了。

乾隆四年,乾隆突然以「行止不端,浮躁乖張」為由將弘晳逮捕,押入宗人府。隨著案件調查深入,乾隆直指弘晳「心懷異志」,說他在自己府邸按照內務府的配置設置人員,還聯合莊親王允祿和幾個同輩堂兄弟圖謀不軌。

一通查下來,作為雍正託孤大臣之首的允祿,被剝奪了親王雙俸和許多官職,幾個堂兄弟或被貶或奪爵。

當然最慘的要屬弘晳,乾隆將之與父親雍正的兩個最大政敵,被改名阿其那、塞思黑的允禩、允禟同列,稱為三大罪人。將革除宗籍,其改名「四十六」,妻兒家小一同圈禁。三年後,弘晳死于禁所。

要知道,乾隆一生效仿祖父康熙,對外做出「寬仁」狀。尤其是對宗室成員,更是一改父親在位時的嚴苛,大加恩賞。唯獨對待弘晳一案,乾隆可謂痛下殺手、毫不留情。

究其原因,一來是弘晳當年集祖父萬千寵愛,而在宗室中有超高的聲望,其存在真的對乾隆是個威脅,乾隆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二來也借弘晳一案敲打宗室中最根深蒂固的允祿、允祥、允祺三系,使自己可以穩坐皇位。

相關焦點

  • 他是康熙鍾愛的皇孫,與雍正關係融洽,為何卻被乾隆幽禁至死
    說起康熙所鍾愛的皇孫,我們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乾隆。康熙自從第一次在雍親王府,見到弘曆這位皇孫,就對他十分鐘愛。後來,康熙更是將其接進宮撫養,乾隆即位後,也多次提及此事。 然而,乾隆並非康熙唯一接進宮撫養的孫子,也不是康熙唯一鍾愛的皇孫。
  • 康熙最寵愛他,雍正封他最高爵位,乾隆卻把他幽禁到死!
    康熙最寵愛他,雍正封他最高爵位,乾隆卻把他幽禁到死! 在康熙三十三年,弘皙出生,他的父親胤礽只是個太子,胤礽從小沒了母親,所以康熙對太子非常你愛,由於他父親的緣故,康熙也非常寵愛他的孫子弘皙。
  • 康熙真的是在97個孫子中一眼就相中了乾隆嗎?
    鄭各家莊的別墅宅邸還沒建好康熙就咽氣歸天了,而康熙臨終前都始終牽掛著胤礽和弘晳父子,他在臨死時一再叮囑雍正繼位之後一定要善待胤礽和弘晳父子,並且生前最後一道遺旨就是讓雍正繼位後立刻冊封弘晳為王爵。除了封弘晳為王爵,雍正又特意督促儘快將弘晳在鄭各家莊的府邸修建完善,同時雍正也善待了廢太子胤礽,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因病去世,雍正在胤礽去世後對外稱人死帳消,胤礽之前獲罪於康熙,現在人死了,罪孽就消除了,還是他的好哥哥,追封胤礽為理密親王,之後又將弘晳從理郡王晉封為理親王。
  • 乾隆為什麼如此受康熙的喜愛,中間明明隔了雍正
    乾隆為什麼如此受康熙的喜愛,中間明明隔了雍正標籤:中國人文歷史、清代話題事件人物、乾隆為何受康熙喜愛?乾隆康熙雍正、古代帝王隨筆雜談故事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帝制一直都是一代一代相傳的,很少有跳過兒子直接傳位於孫子的情況,但是在歷史中卻發生了這麼一件不合常理的事,他中意的是自己的孫子做皇帝,當他把帝位傳給他兒子的時候也預定給了他的孫子。
  • 康熙第一次見孫子乾隆時,為何驚得老皇帝不由得放下手中的酒杯?
    在愛新覺羅家族中,康熙和乾隆是兩個最偉大的人物,也是清朝最傑出的皇帝之一。雍正與乾隆,這兩位清朝最偉大的皇帝,他們的初次相遇,可以從圓明園說起,那一年,乾隆,也不過才12歲,在圓明園裡,弘曆第一次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就是乾隆的祖父——康熙,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
  •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首先,有一種說法: 康熙因為弘曆(乾隆)幼時的表現,決定著力把把弘曆培養成一個隔代國君。而在雍正即位前,康熙與雍正就已經達成了默契:雍正之後的繼任國君人選就是弘曆(乾隆)。
  • 乾隆不是長子,為何能被雍正皇帝立為儲君?關鍵是這個人
    雍正剛登基不久,就秘密將弘曆(乾隆)立為了儲君,並將詔書藏在了太和殿的牌匾後面。這裡就產生了一個疑問,弘曆並不是長子,為何雍正會選擇他當太子呢? 弘曆之所以能登基,完全是因為當年康熙的一句話。弘曆出生之前,雍正就已經出宮居住了,直到十歲才第一次入宮見自己的爺爺。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乾隆與康熙雖然都在位長達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卻沒有像康熙晚年那樣出現諸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激烈爭鬥,這又是為何呢?下面就來說一說這個問題。而乾隆就不一樣了,他25歲登基繼位,名義上執政60年,實際執政長達63年4個月,他去世時已經89歲,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大一統皇帝。所以乾隆壽命長,死的非常晚,他的兒子基本都被他熬死了,因此到了晚年乾隆實際並沒有剩下太多兒子。
  • 雍正死前「賜死」一人,讓乾隆坐穩皇位60年,自己卻背千古罵名
    《順治歸山詩》中有記載: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由此看得出來,皇帝面對爭執糾紛時也是無可奈何的。皇帝為了穩坐皇位,必須肅清黨羽,雍正死前就曾「賜死」一人,讓乾隆穩坐皇位60年,而他自己卻背負了千古罵名。大家知道被賜死的這個人是誰嗎?為什麼他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 雍正明明已經中止木蘭秋獮,為何乾隆重啟,嘉慶痴迷其中?
    然而,康熙的皇位繼承人卻中止了木蘭秋獮等遊獵活動,這是為何?雍正在位十餘年後去世,其子弘曆繼位,是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小時候被康熙帶在身邊養育,祖孫之間感情深厚,乾隆受到的影響也就頗多,除了效仿康熙下江南之外,他也是木蘭秋獮的熱衷者。
  • 清朝3大帝王之刀:乾隆的最土豪,康熙的最兇悍,雍正最寒酸
    導語:清朝3大帝王之刀:乾隆的最土豪,康熙的最兇悍,雍正最寒酸現代的影視劇當中,清宮戲可謂是十分的炙手可熱,我們在電視上就曾經看過很多的清宮劇;例如《還珠格格》、《甄嬛傳》、《延禧攻略》、《康熙微服私訪記》等等,這些劇讓我們對清朝時期的乾隆、康熙、雍正三位皇帝十分的熟悉,實際上,
  • 歷經三朝的張廷玉,為何被雍正皇帝器重,而被乾隆厭惡?
    張廷玉於康熙十一年九月九日生於京師,是清朝傑出的政治家,做了五十多年的朝廷命官,歷經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被譽為三朝重臣。他編撰史籍、整頓刑律、安定流民,可謂立下了大功。有人說,張廷玉是歷史上做官最成功的一個人,才華出眾,善於揣度帝皇心思,除了是三朝重臣,也是配享太廟中唯一沒有爵位的清朝漢臣。可為何善於揣度帝皇心思的張廷玉被雍正皇帝器重,卻被乾隆厭惡,差點晚節不保呢?
  • 雍正死前可能賜死了一個人,讓乾隆坐穩60年江山,此人是誰?
    而整個清朝最興盛的時期就是康熙到乾隆這三代皇帝的時期。其中乾隆壽命最長,在他的治理下,國家也是井井有條,經濟繁榮。但是回顧歷史,乾隆之所以能夠坐穩60年的江山,其中一個人的功勞可謂居功至偉,這個人就是乾隆的老爸雍正。雍正是清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之一,原因倒不是因為雍正有多麼的無能,而是因為他實在太勤勞了,沒日沒夜的為國事操勞,導致身體累垮了,壯年就駕鶴西去。
  •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雍正鋪好的路,才有了乾隆六十年的穩定
    導語:一直以來,大家更多傾向於乾隆背後站著的是康熙,這一重要背書也使得乾隆無疑是幸運的,但事實上,真正決定權應當在雍正,或者說這種印象多少也是雍正所默認或鼓勵的。相較於康熙、乾隆,雍正的十三年生涯似乎有些短暫,然而其重要性卻毫不遜色,可以說乾隆六十年的穩定有著雍正極大的功勞。畢竟,雍正接手的是康熙末年的爛攤子,而留下的卻是富足殷實的家底。
  • 有記載雍正死時七竅流血,為何雍正的死因如此撲朔迷離?
    雍正之死之所以撲朔迷離主要在於雍正從犯病到死很快很突然,根據《清史稿》和《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到圓明園就開始患病,但當時還能帶病處理工作批閱奏摺,可到了第二天就突然病重垂危,雍正在下午召見十六弟莊親王胤祿(允祿)、十七弟果親王胤禮(允禮),大學士張廷玉和鄂爾泰接受臨終顧命輔佐弘曆也就是乾隆即位,二十三日子時深夜雍正便即駕崩,可以說雍正從犯病到死不過一天多點
  • 雍正圈禁了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時候,他是怎麼對待這些叔伯的?
    可惜的是,胤礽在雍正二年就病死了。此時乾隆才十幾歲,此時和他毫無關係,但十幾年後,乾隆卻和胤礽的兒子有了瓜葛。乾隆四年,乾隆認為「弘晳自以為自己是以前太子的嫡子,居心叵測。」於是將弘晳革去親王,不許出城,後改禁錮地至景山東果園內,除宗籍,改名為四十六。
  • 乾隆皇帝得知他繼位後,為何大哭不止?
    有一種說法是,康熙就是因為乾隆才將皇位傳給雍正的,雖然並沒有證據說康熙有過這種想法,但康熙對孫子弘曆的疼愛到是真的,這一點在雍正的遺詔中也有提到「聖祖皇考於諸孫之中,最為鍾愛,撫養宮中,恩逾常格」。其實,乾隆是在他十一歲的時候才第一次見到他的爺爺康熙皇帝,那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康熙應兒子胤禛的邀請到他的圓明園牡丹臺遊玩,胤禛藉機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弘曆、弘晝介紹給康熙。康熙第一次見到弘曆,就非常喜歡,他發現這個孩子見到他的時候絲毫不慌張,回答問話時也是非常從容,這一次見面,讓康熙對孫子弘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 康熙第一次見乾隆時,究竟發現了啥?為何驚得放下了手中的杯子?
    如果是在21世紀的今天是完全不合理的,但是如果我們代入身份到當時的那個時代,你會發現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畢竟康熙從公元1661年8歲開始,在位了61年的歷史,在這61年裡面他有後宮佳麗三千人,就連自己的孫子也多達97位。因為國事很多,而且加上自己有這麼多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也有那麼多,所以康熙根本就沒見完過自己的孫子。
  • 康熙最長壽的兒子,佛系性格讓他在皇位之爭中獨善其身,得享天年
    雍正登基後對待兄弟還是比較嚴酷,尤其是對待當初與他爭皇位的幾位兄弟更是毫不留情,他對待政敵弟弟八爺黨,將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囚禁折磨致死,即使對待沒參與過皇位之爭的弟弟也是很一般,這其中雍正有一個很老實又佛系性格弟弟也被他欺負過。
  • 乾隆登基後,奉雍正遺詔善待果親王,雍正此舉到底有何深意?
    雍正病危,承接遺詔眾所周知,雍正雖然是一位極其有權謀的帝王之才,但由於康熙長壽,在位期長,所以等到雍正登基為帝時,年紀已經很,所以雍正一共在位14年,便抱病身亡。雍正13年,這位為大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雍正皇帝忽然重病,當時的雍正深知自己命不久矣,立刻開始處理後世和即位人選。在雍正的遺詔中,不僅明確寫出自己將把皇位傳給乾隆,還寫出了對乾隆的一些要求,雍正帝留下的遺詔中,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求乾隆務必要善待果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