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雍正鋪好的路,才有了乾隆六十年的穩定

2020-12-05 谷大粒

導語:

一直以來,大家更多傾向於乾隆背後站著的是康熙,這一重要背書也使得乾隆無疑是幸運的,但事實上,真正決定權應當在雍正,或者說這種印象多少也是雍正所默認或鼓勵的。

相較於康熙、乾隆,雍正的十三年生涯似乎有些短暫,然而其重要性卻毫不遜色,可以說乾隆六十年的穩定有著雍正極大的功勞。畢竟,雍正接手的是康熙末年的爛攤子,而留下的卻是富足殷實的家底。

早早謀劃,前路無憂

早在雍正八年,雍正便為當時的寶親王弘曆做好了全面安排,就連臨朝政策也由「嚴」轉「松」,逐漸為弘曆鋪路。

事實上,早在雍正元年,基於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的考慮,雍正早早確立了「立儲密旨」,雖說是秘密,但早已在日常決斷中顯露無疑。

在雍正的有意培養下,弘曆早早便兼通滿漢、文武皆備,不僅有朱軾、徐元夢、張廷玉等文臣教導,還有著允祿、允禧等傳授弓馬騎射以及火器使用,可以說這番培養遠勝其他兄弟。

雍正二年,弘曆更是替父祭祀康熙景陵,主持諸多大型祭祀活動,意圖顯然不言而喻。三年以後,弘曆迎娶了名門富察氏,增添了自身的政治實力,而三阿哥弘時也在同一年栽了跟頭,可以說雍正為乾隆幾乎掃除了障礙。

精心安排,順利過渡

毫無疑問,弘曆的接位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但顯然這對於雍正來說,布置得還遠遠不夠。

為此,雍正別有深意的安排了一套輔國班子,各有所長又互相牽制。乾隆初年,輔政大臣為莊親王胤祿、果親王胤禮以及張廷玉和鄂爾泰,這四位不僅經驗老道還分屬陣營,不得不說雍正的用心良苦以及手段高絕。

雖說有兩位是自己的弟弟,都是宗室子弟,但胤祿早就過繼出去,在名分上已經是旁系宗室,只有胤禮屬於直系宗室。而張廷玉則是漢族士大夫的代表,在彼時雍正早就看到了滿漢合流的重要性,因此張廷玉的地位還在鄂爾泰之上。

事實上,這四位的搭配既符合了內外的平衡,也得到了制衡,儘可能使得乾隆初年的過渡更為穩妥。

當然,這些也只是雍正的預先布置,卻看出了雍正絕佳的政治眼光,以及一位父親的用心良苦,只不過未來走向還受其他方面影響,比如輔政大臣。

在乾隆年間,為何張廷玉與乾隆早些年還屬和和美美,不過幾年後,張廷玉就遭受了清算,晚年頗為悽苦。就是因為,四位輔政大臣之間出現了制衡的偏差,在乾隆三年、四年,兩位王爺或離世或退去朝堂,而鄂爾泰也於乾隆十年去世,因此張廷玉此時的最大價值便是發揮餘熱。

事實上,康熙與乾隆都是長壽帝王,然而與康熙最大的不同就是,晚年的乾隆並不煩惱,秘密立儲制度使得乾隆沒有了類似九子奪嫡的擔憂。就秘密立儲而言,乾隆是第一位受益者,順順利利、和和美美,此後更是將眾多皇子熬死。

結語:

乾隆,無愧於最為幸運的帝王,而這要歸功於他的父親——雍正。在雍正十三年的勤勤懇懇下,乾隆得到了富足殷實的家底,更是有著一套和順的輔政班子,因此乾隆初年既沒有祖父康熙的一波三折、也沒有父親雍正的縫補爛攤子。

當然,雍正留下的那套路子只適用於傳統王朝,而行至乾隆時期,世界發生了巨變,在任何實質都沒有發生變化的實情下,乾隆也只能維持住局面,待到西方開始發力,清廷也就在溫水煮青蛙中慢慢發現失去了崛起的可能。

相關焦點

  • 「乾隆盛世」究竟是怎樣形成的?真的是乾隆一個人的功勞嗎?
    比如秦國連續六代明君接力才造就了大一統的秦王朝,明朝經過成祖、仁宗、宣宗三代人的努力才形成「仁宣之治」,而清朝的「康乾盛世」則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素質一流的皇帝形成的政治接力,到乾隆手中,清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才達到頂峰,形成「乾隆盛世」。了解完這個,我們再來看乾隆即位之後,是如何「創造」出乾隆盛世的。
  • 傳奇世界:當年砸武器的正確姿勢,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砸武器到底有哪些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呢。> 以上這些都是當年的那些老玩家這麼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和小技巧,雖然不能保證100%成功,但是對於成功率還是有顯著增加的
  • 雍正明明已經中止木蘭秋獮,為何乾隆重啟,嘉慶痴迷其中?
    康熙在位六十年,逐漸看著皇家子弟喜歡上安逸的生活,喜歡上琴棋書畫,而不是喜歡弓馬騎射,更不要說尚武,這讓康熙非常有危機感,故而,在康熙在位中後期,他十分熱衷於木蘭秋獮等遊獵活動,希望能用這樣的方式讓皇子皇孫走出宮廷,觀察和了解民間,增長他們的見識,開闊他們的胸襟,讓他們不沉迷於享樂,讓他們知道自己作為皇家子孫,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 雍正臨死前除掉一人,讓乾隆坐穩60年的江山,自己卻遺臭萬年
    《海國圖志》:「國家極盛於乾隆之六十餘年,版輿生齒倍雍正,四夷賓服逾康熙。」作為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王朝,大清朝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畫卷中展現出的只有落日般的餘暉。它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個帝王,令人奇怪的是如今談到功績的時,我們常想到康熙和乾隆,卻會下意識忽略了處於二人之間的雍正,事實上雍正做出了不菲的貢獻,是康乾盛世的重要推動者。1722年康熙病逝於暢春園,同年四皇子胤禛登上帝位,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與之相比,雍正在位時間可謂太短,只有13年。
  • 康熙最牽掛的孫子,深受雍正禮遇厚待,為何卻被乾隆囚禁至死?
    說到康熙最喜歡的孫子是誰,很多人可能會脫口而出說是乾隆。其實這種感覺是源於雍正、乾隆父子不遺餘力的宣傳,搞得康熙是因為喜歡乾隆,才決定把皇位傳給雍正似的。 而我們熟讀史料後就會發現,康熙真正的「好聖孫」另有其人,那便是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晳。
  • 鄭愷大婚讓人不禁心疼小月,感情世界裡果然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很多人都知道娛樂圈有一個演員鄭愷,人送綽號「夜店小王子」,但是對於女方苗苗卻不是很了解,有人更是在線求證,苗苗是誰?苗苗,中國內地女演員, 2017年12月,因主演馮小剛的電影《芳華》而嶄露頭角。鄭愷和苗苗兩人首次被媒體拍到,是在某機場被網友偶遇,時間是2019年7月31日。不過當時雙方均沒有正面回應是否是戀人關係。
  • 乾隆登基後,奉雍正遺詔善待果親王,雍正此舉到底有何深意?
    雍正去世之前,除了交代將皇位傳給乾隆外,還特地吩咐乾隆務必要照顧好果親王,由此可見雍正和自己這個弟弟果親王關係非同一般,不過雍正如此交代乾隆,自然是別有深意的,也同國家發展有著密切聯繫。雍正病危,承接遺詔眾所周知,雍正雖然是一位極其有權謀的帝王之才,但由於康熙長壽,在位期長,所以等到雍正登基為帝時,年紀已經很,所以雍正一共在位14年,便抱病身亡。
  • 雍正死前可能賜死了一個人,讓乾隆坐穩60年江山,此人是誰?
    而整個清朝最興盛的時期就是康熙到乾隆這三代皇帝的時期。其中乾隆壽命最長,在他的治理下,國家也是井井有條,經濟繁榮。但是回顧歷史,乾隆之所以能夠坐穩60年的江山,其中一個人的功勞可謂居功至偉,這個人就是乾隆的老爸雍正。雍正是清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之一,原因倒不是因為雍正有多麼的無能,而是因為他實在太勤勞了,沒日沒夜的為國事操勞,導致身體累垮了,壯年就駕鶴西去。
  • 雍正死前「賜死」一人,讓乾隆坐穩皇位60年,自己卻背千古罵名
    《順治歸山詩》中有記載: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由此看得出來,皇帝面對爭執糾紛時也是無可奈何的。皇帝為了穩坐皇位,必須肅清黨羽,雍正死前就曾「賜死」一人,讓乾隆穩坐皇位60年,而他自己卻背負了千古罵名。大家知道被賜死的這個人是誰嗎?為什麼他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 雍正臨死前留下一道遺詔,世人當時不解,六十年後恍然大悟
    1622年,康熙皇帝病逝,這位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統治大清期間勤勤懇懇,使大清從晚明的戰亂中恢復過來,開創了康熙盛世的局面,康熙死後,自己的第四子胤禛繼位,是為雍正帝,雍正雖然只在位短短13年,但絕對是史上最敬業的皇帝,他每天只有四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每年只給自己的生日放一天假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雍正臨終卻不惜背上千古罵名殺一人,為何?
    而就是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雍正登基了。雍正在位12年,全年無休,嘔心瀝血,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國事之中,在他無微不至的管理之下,大清真正的變得強盛起來。當他傳位給他的兒子乾隆時,大清已經被他整治為了一個盛世帝國。
  • 雍正圈禁了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時候,他是怎麼對待這些叔伯的?
    但雍正在出來爭儲之前,是明確屬於太子黨的人,所以對太子胤礽還是有一定感情。所以當他繼位後,就封胤礽的第二子弘晳為多羅理郡王,其餘各子也都有妥善安排。可惜的是,胤礽在雍正二年就病死了。此時乾隆才十幾歲,此時和他毫無關係,但十幾年後,乾隆卻和胤礽的兒子有了瓜葛。
  • 乾隆死前當了3年「太上皇」,這3年和珅在幹啥,為何沒能化險為夷
    從古至今,「太上皇」屈指可數,較為知名的有唐高祖李淵、宋徽宗趙佶等。中國歷史最終一位「太上皇」,就是乾隆,他也是清代唯一一位「主動性退居二線」的皇帝。乾隆之所以會能當皇帝,當然離不了他爸爸雍正,可是雍正能當皇帝,一樣離不了乾隆。康熙晚年時期九龍奪嫡,使他很是心煩,因此常常去那時雍親王的賜園玩樂。
  • 雍正含淚殺掉一子,背負千古罵名,卻讓乾隆安享帝位60年?
    雍正帝一共有十個兒子,然而很不幸,前三個兒子早在康熙末年都已經早夭了,到了雍正登基的時候他膝下年滿十歲的只有三個孩子,分別是皇三子弘時(有一子尚未來得及序齒便早夭了,之後的孩子都順延前進了一位),皇四子弘曆與皇五子弘晝。
  • 雍正實行士紳一體當差,有給國庫攢錢嗎?為何被乾隆給廢除了
    其實老百姓才不會沸騰,沸騰的是那幫官員和地主。我們看幾個政策就能明白雍正皇帝有多剛了。 攤丁入畝政策。康熙朝就已經永不加賦了,雍正皇帝更絕,直接轉化矛盾,把收稅重點從農民轉移到了地主豪紳身上。過去誰家人多收稅就多,改革後,誰家的地多收稅才多。 火耗歸公政策。
  • 雍正和乾隆的潛邸是雍和宮,那麼其他帝王有潛邸嗎?都在什麼地方
    雍正皇帝在登基之前,所住的雍王府,被登基以後的雍正改成了雍和宮,成為了行宮。到了乾隆年間,雍和宮更是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廟,只能進行宗教活動,不能夠繼續讓皇子們居住。為什麼?因為雍和宮比較特殊,一個地方出了倆皇帝,雍正和乾隆。一、雍和宮的特別之處,使得它成為了佛寺。
  • 乾隆不是長子,為何能被雍正皇帝立為儲君?關鍵是這個人
    雍正剛登基不久,就秘密將弘曆(乾隆)立為了儲君,並將詔書藏在了太和殿的牌匾後面。這裡就產生了一個疑問,弘曆並不是長子,為何雍正會選擇他當太子呢?弘曆出生之前,雍正就已經出宮居住了,直到十歲才第一次入宮見自己的爺爺。此次相遇直接決定了弘曆的命運,康熙對聰明過人的弘曆極為喜愛,破例將他留在了宮中,親自教導他的功課。
  • 歷經三朝的張廷玉,為何被雍正皇帝器重,而被乾隆厭惡?
    可為何善於揣度帝皇心思的張廷玉被雍正皇帝器重,卻被乾隆厭惡,差點晚節不保呢?張廷玉出生於名門世家,自幼聰明好學,在康熙年間考中了進士,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時任禮部尚書,十分受康熙器重,正因如此,審時度勢的張廷玉也頗為康熙賞識,不久便升任了四品官員,後來康熙駕崩,雍正繼位,雍正在位時十分信任曾幫助過自己的老師,張廷玉一生中最風光的時候莫過於雍正十三年了。
  • 他是康熙鍾愛的皇孫,與雍正關係融洽,為何卻被乾隆幽禁至死
    說起康熙所鍾愛的皇孫,我們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乾隆。康熙自從第一次在雍親王府,見到弘曆這位皇孫,就對他十分鐘愛。後來,康熙更是將其接進宮撫養,乾隆即位後,也多次提及此事。 然而,乾隆並非康熙唯一接進宮撫養的孫子,也不是康熙唯一鍾愛的皇孫。
  • 雍正的真正死因是什麼?乾隆為什麼要隱藏真相?
    圍繞著雍正的謎團很多,從他登基到死亡無不充滿了重重的疑點,其中他的死亡之謎是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根據史書記載,那日雍正在圓明園行宮忽然病重,服侍雍正的近臣張廷玉在自己的日記裡寫道:雍正突然七竅流血,雖然他們很快就叫來了御醫,但雍正還是斷氣了。有人覺得雍正可能是因為中風而死的,可此前從未聽說過雍正有什麼中風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