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臨死前除掉一人,讓乾隆坐穩60年的江山,自己卻遺臭萬年

2020-12-14 文史記

《海國圖志》:「國家極盛於乾隆之六十餘年,版輿生齒倍雍正,四夷賓服逾康熙。」

作為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王朝,大清朝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畫卷中展現出的只有落日般的餘暉。雖然在現在看來,清王朝留下的是腐敗、落後的印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也曾經鑄造出輝煌,創造出了封建王朝中的鼎盛時刻——康乾盛世。

它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個帝王,令人奇怪的是如今談到功績的時,我們常想到康熙和乾隆,卻會下意識忽略了處於二人之間的雍正,事實上雍正做出了不菲的貢獻,是康乾盛世的重要推動者。

1722年康熙病逝於暢春園,同年四皇子胤禛登上帝位,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與之相比,雍正在位時間可謂太短,只有13年。可即使年份不長,也不可否認雍正在位期間為康乾盛世做出的貢獻。與後期康熙帝的仁慈寬厚大不相同,雍正為政勤勉苛刻,一上位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康熙晚年,身患中風的康熙帝行事不像年輕時果斷,政事上標榜仁厚,以至吏治鬆弛,朝廷之中貪汙腐敗現象已然成風。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康熙帝的兒子們接受縱容官員行賄,行事目無法紀,勒索京城外富豪之家的錢財,隨意侵佔他人土地、人畜,甚至對於反抗的人實施私刑。

雍正帝即位後連續頒布11道諭旨,整飭朝廷上下的不良之風。其次下令「耗羨歸公」,所謂耗羨即除正稅之外的附加稅。在中國古代一直是以糧交稅,而糧食在儲存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損耗,以至於當時的朝廷在徵稅時會把預計損耗的部分也計入徵稅範圍,進而增加稅收。

正是因此這樣,各級官吏利用這點巧設名目增加稅賦,以至百姓承擔的稅賦愈加嚴重。至雍正即位,立即下令「飭各省督察有司,耗羨既歸公, 不得巧立名目,復有所取於民 」,歸功部分的耗羨一半歸入國庫,另一半用作地方官員之用。此外,雍正帝雖在位時間不長,卻堪稱「勞模」,據記載,雍正皇帝每天都要批閱數十件達萬餘字的奏摺,在位13年從未間斷。

雍正帝在位期間的功績不可否認,然而歷史上卻對他褒貶不一,第一點就是雍正的「即位說」。清朝時期的「九子奪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自康熙兩立兩廢太子胤礽之後,朝廷中呼聲最高的當屬八皇子和十四皇子,而最後登上皇位的卻是雍正,使得他的即位充滿了猜忌。

民間更有傳聞,雍正串通隆科多篡改了康熙的遺詔。加之雍正即位後以鐵血的手段整飭朝廷內外,打擊兄弟,設置軍機處,專制中央集權,以至於在後來稗官野史中,他背負謀父、弒兄、好殺的罪名。

而傳聞中的「殺子」一事更是將雍正朝綱獨斷、冷血無情的形象推到頂峰。弘時,雍正的第三子,在大兒子和二兒子相繼夭折之後,可以說弘時是當時皇位的最佳人選。然而在一百三十萬餘字的雍正實錄上,關於弘時的記載及其死亡竟然不到一字,好似這個皇子根本沒有在歷史中出現過,直到之後的《清史稿》才有對弘時的記載,不過也只寥寥幾字。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段情節,說弘時當時為了爭奪儲君之位暗中派人刺殺弘曆,陰謀敗露後,被雍正下令將其賜死。而雍正上位時可謂經歷了一番腥風血雨,對於皇子奪權之事十分忌諱,所以對於弘時在臨死前的苦苦哀求毫不鬆口:「為了給弘曆留下一個安定的基業,朕絕不能留你!」

對於弘時被賜死一事不少學者還有另外的猜測,旅日清史學家楊教授認為弘時被賜死可能是因為行事過於乖張,性情不羈所導致。在乾隆繼位之後也在上諭中透露出這一點,「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羈,削宗籍,無封。」所以弘時最後獲罪,一如康熙朝時對於胤礽的廢除。

之後的一些學者也對雍正是否除掉弘時之事發表了不一樣的看法,然而真相如何,現在已無從考究。但不可否認的是,乾隆能在帝位上穩坐60年,少不了雍正在前打下的基礎。儘管在史記中記載他鐵腕行事、寡面冷語,然而在這些深入人心的形象背後,是13年來勤勤懇懇治理國政,推動「康乾盛世」的付出。

參考資料:

《海國圖志》

《清史稿》

《雍正_康乾盛世的重要推動者》

相關焦點

  • 雍正死前「賜死」一人,讓乾隆坐穩皇位60年,自己卻背千古罵名
    皇帝為了穩坐皇位,必須肅清黨羽,雍正死前就曾「賜死」一人,讓乾隆穩坐皇位60年,而他自己卻背負了千古罵名。大家知道被賜死的這個人是誰嗎?為什麼他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我們都知道,在清朝時期曾有一個盛世巔峰,後人稱其為康乾盛世,這也是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巔峰時期,而之所以會將一個王朝發展至盛世巔峰,除了天時地利,皇帝個人所為也極為關鍵。
  • 雍正死前可能賜死了一個人,讓乾隆坐穩60年江山,此人是誰?
    而整個清朝最興盛的時期就是康熙到乾隆這三代皇帝的時期。其中乾隆壽命最長,在他的治理下,國家也是井井有條,經濟繁榮。但是回顧歷史,乾隆之所以能夠坐穩60年的江山,其中一個人的功勞可謂居功至偉,這個人就是乾隆的老爸雍正。雍正是清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之一,原因倒不是因為雍正有多麼的無能,而是因為他實在太勤勞了,沒日沒夜的為國事操勞,導致身體累垮了,壯年就駕鶴西去。
  • 雍正臨死前留下一道遺詔,世人當時不解,六十年後恍然大悟
    1622年,康熙皇帝病逝,這位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統治大清期間勤勤懇懇,使大清從晚明的戰亂中恢復過來,開創了康熙盛世的局面,康熙死後,自己的第四子胤禛繼位,是為雍正帝,雍正雖然只在位短短13年,但絕對是史上最敬業的皇帝,他每天只有四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每年只給自己的生日放一天假
  • 雍正臨終前賜死一人,讓乾隆穩坐江山60年,自己卻背負千古罵名
    就像雍正在死前將手下的那個大臣賜死一樣,剛開始的時候,會令人覺得他狠毒,難以理解,但是,後世再過一些年去看,就會覺得,確實是聰明。雍正在位的時候,在很多人眼中,他一直是一個相當「兇殘」的君主,在做事情的時候比較絕情,從最開始的「九子奪嫡」開始,就被人懷疑過,他是自己給自己立的王,還被人議論了不久。後來,在成為君主後,在相關的為政舉措上,雍正依舊是很嚴格。
  • 乾隆登基後,奉雍正遺詔善待果親王,雍正此舉到底有何深意?
    真實歷史上的甄嬛和雍正的弟弟果親王之間並沒有所謂的情感糾葛,甚至連面都沒有見過幾次。而果親王和雍正皇帝之間,也並沒有那麼多相互猜忌,反而關係很好。雍正去世之前,除了交代將皇位傳給乾隆外,還特地吩咐乾隆務必要照顧好果親王,由此可見雍正和自己這個弟弟果親王關係非同一般,不過雍正如此交代乾隆,自然是別有深意的,也同國家發展有著密切聯繫。
  • 雍正含淚殺掉一子,背負千古罵名,卻讓乾隆安享帝位60年?
    有人說,其實雍正元年這一份詔書裡面完全是空白的,因為就連雍正帝自己在這個時候都還沒有下定決心,只不過是雍正帝自己討巧,不走尋常路地整了這麼一出大戲,堵住了天下臣工的嘴,將朝廷的局勢安定下來為自己接下來的施政鋪路。
  • 清朝12帝中,為何雍正的名聲如今最好?南懷瑾:職業皇帝中第一人
    有讀者提了一個問題,清朝皇帝中為何雍正的名聲近些年來越來越好?這是一個好問題,其實雍正之前的名聲不好,比如弒父篡詔、生性殘忍多疑等。另外,從乾隆在位期間的一系列舉動來看,乾隆對雍正一度也是非常反感的。雍正在位13年,這是大清王朝發展史上一個非常關鍵時期。康熙晚年昏庸,諸皇子瘋狂奪嫡,大清廟堂亂象叢生,貪汙橫行國庫空虛。雍正通過「九子奪嫡」獲勝,他拼了命的努力,留給乾隆一個蒸蒸日上的帝國。
  • 雍正彌留之際,為何要專門留下話善待果親王,4個原因揭示真相
    可以說,雍正臨死前對於果親王允禮的安排,某種程度上是對於他十幾年來對朝廷貢獻的肯定。三,均衡朝廷勢力在雍正皇帝安排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中,其中鄂爾泰與張廷玉倆人一滿一漢分別作為滿臣和漢臣的代表,而莊親王允祿與果親王允禮則是其中皇室宗親的代表。
  • 為什麼剛繼位的新皇帝,都要除掉一些前朝權臣?看乾隆帝就知道了
    日常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各種歷史劇,裡面所扮演的歷朝皇帝,都給人一種高大、威嚴的感覺,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皇帝。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今天,就從張廷玉和鄂爾泰的人生遭遇,開始講述當時的乾隆皇帝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雍正王朝的情和仇:乾隆生母怎被《如懿傳》開場狂汙?
    向敬之 近年來,清宮劇一直火爆,有類似正劇的《太祖秘史》《孝莊秘史》《清宮風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有煽情鬧劇《獨步天下》《少年天子》《多情江山》《甄嬛傳》。但,給人的感覺是,沾了清史就是清宮戲,娛樂的成分越來越多,讓不少觀眾還以為歷史就是這模樣。
  • 雍正登基後除掉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什麼張廷玉沒事?
    雍正順利登基後,則更加的倚重年羹堯,不僅給予年羹堯很大的權力,讓他在西北安心平叛。而且平叛成功後,封年羹堯為一等公,還賞給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襲。年羹堯的父親也封為一等公。雍正皇帝在給年羹堯的信中竟然寫到了「朕亦甚想你」這樣的話,真是肉麻啊!正是由於雍正皇帝的過份寵愛,以至於年羹堯真的覺得自己是雍正的大恩人,自己做什麼雍正都會一直信任自己。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乾隆壽命太長去世時兒子並沒有剩多少,而且乾隆沒有祖父康熙生的兒子多雖然康熙和乾隆祖孫二人實際執政時間都超過60年,但是要知道康熙是8歲繼位,在位時間是61年,雖然在位時間很長,但是康熙活的壽命並不長,只活了69歲。
  • 雍正王朝:為什麼雍正死亡的場景,會出現血滴奏摺上,這暗示什麼
    雍正在位期間,勤於政事,朝乾夕錫,常年的身體透支和精神上的打擊,無疑就是加快他的身體健康的原因。雍正親自硃批十萬字奏摺,一人就改了多項制度,大力發展經濟,為後世積累了大量財富,才造就了康乾盛世。一雍正只執政了十三年,用心推行新政,實施的新政策和改革,吏治腐敗,為「康乾盛世」奠定了物質基礎,雍正這十三年頂的上康熙乾隆的六十年。雍正除了身體透支,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打擊。
  • 他是康熙鍾愛的皇孫,與雍正關係融洽,為何卻被乾隆幽禁至死
    康熙在臨終前,曾召大學士馬齊宣布遺言,除了表明要傳位給皇四子胤禛外,康熙還特意交代:「廢太子第二子(弘皙)朕所鍾愛,其特封為親王。」 這裡要注意的是,康熙遺命的預備特封親王,只有弘皙一人。可見即使康熙已經徹底放棄了胤礽,卻還是十分疼愛弘皙這個皇孫。就像朱元璋疼愛皇孫朱允炆一樣,只不過有前車之鑑,康熙便沒有想過,要將皇位傳給弘皙,但還是決定給他一個親王爵位。
  • 乾隆不是長子,為何能被雍正皇帝立為儲君?關鍵是這個人
    雍正剛登基不久,就秘密將弘曆(乾隆)立為了儲君,並將詔書藏在了太和殿的牌匾後面。這裡就產生了一個疑問,弘曆並不是長子,為何雍正會選擇他當太子呢?弘曆出生之前,雍正就已經出宮居住了,直到十歲才第一次入宮見自己的爺爺。此次相遇直接決定了弘曆的命運,康熙對聰明過人的弘曆極為喜愛,破例將他留在了宮中,親自教導他的功課。
  •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雍正鋪好的路,才有了乾隆六十年的穩定
    導語:一直以來,大家更多傾向於乾隆背後站著的是康熙,這一重要背書也使得乾隆無疑是幸運的,但事實上,真正決定權應當在雍正,或者說這種印象多少也是雍正所默認或鼓勵的。相較於康熙、乾隆,雍正的十三年生涯似乎有些短暫,然而其重要性卻毫不遜色,可以說乾隆六十年的穩定有著雍正極大的功勞。畢竟,雍正接手的是康熙末年的爛攤子,而留下的卻是富足殷實的家底。
  • 康熙真的是在97個孫子中一眼就相中了乾隆嗎?
    歷史上康熙與乾隆相處時間並不長康熙六十年(1721年),還是皇子的雍正邀請父親康熙到自己的私人園林圓明園之中賞花,圓明園也是康熙和乾隆祖孫倆第一次相遇的地點,當時乾隆已經11歲,這也是自負為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從出生之後第一次見到千古一帝的祖父康熙。
  • 有40個后妃的乾隆,卻用72年獨愛她一人!她才是帝王一生的白月光
    乾隆貴為一國之君,在位60年後讓位給他的兒子嘉慶,實則乾隆讓位後卻一直掌握著皇權,乾隆是世界史上擁有統治權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一生妃嬪眾多,風流而瀟灑,一生中有40個后妃,在乾隆眾多的妃嬪中,他的原配,富察皇后,一直是他心中的一道傷,他對她的感情,深沉而愧疚,72年獨愛她一人!她才是帝王一生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