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大王史思明:忽悠安慶緒後忽悠唐肅宗,遭報應慘死兒子手中

2020-12-17 司馬長史

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像安祿山這樣臭名昭著的人物,也少不了一個鐵桿兄弟,就是跟他一起掀起浩劫的史思明。

史思明本姓阿史那,突厥人,名叫崒幹,跟安祿山同歲,倆人自小一起長大,是無話不談的好基友。這史思明也是個腦子活絡、極為聰明的人,少年流浪期間,學習了六國番邦語言。安祿山認了義父,在軍中站穩腳跟後,史思明成了他的忠實馬仔,以驍勇善戰著稱,在軍中也立了不少軍功。

33歲時,史思明因為吞了官府的錢,被追的無處容身,逃到了奚族人的地盤。

奚族是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因為疆域問題跟朝廷鬧得不是很愉快,捉到史思明之後也沒有好氣,準備殺了他。

歷史證明:有時候把忽悠用好了,也是保命、升官、得富貴的一種渠道和絕招兒。

史思明氣定神閒,面對憤怒的奚族人不僅毫無畏懼,還大言不慚,聲稱自己是朝廷特派的使臣,擔負著和親的重任。奚族人不知所以,被史思明這麼好一頓忽悠,還真把他當成朝廷的使者,給了最高規格的接待禮儀。隨後,奚族人還組織了一支頗具規模的使團,跟著史思明回朝廷覲見皇帝。更有趣的是,領頭的人,還是史思明親自挑選的奚族名將瑣高。

史思明這樣選,有自己的打算。他帶著奚族使團到達平盧的時候,提前進城打了個招呼,安排好伏兵,奚族使團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兒呢,就稀裡糊塗的成了俘虜。

後來,唐玄宗還因為史思明智擒奚族名將的事兒,親自接見了他。史思明的個名字,就是唐玄宗這個時候御賜的漢名,他也因此官路亨通,過上了富貴的生活。

史思明靠著出色的忽悠,不僅保住了性命,而且,徹底改變了命運。

史思明52歲時跟著安祿山起兵造反,是叛軍中的先鋒主將。他率領所部攻長安克洛陽,為安祿山打下了一片天下。安祿山登基之後,對史思明也非常大方,任命他為範陽節度使,手下掌管了大片區域和半數的叛軍兵馬。

安祿山的死,跟史思明有很大的關係。

安祿山登基之後,史思明隨著勢力的擴張,也有了自立為王的心思。不過,他對安祿山存有畏懼之心,所以,沒有直接動手,而是忽悠了安慶緒。安慶緒殺了安祿山之後,史思明終於沒有了後顧之憂,接下來集中力量對付安慶緒,把他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叛軍決裂之後,對史思明的勢力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史思明為了壯大實力,再次把忽悠用到了極致,他不僅忽悠同僚,還忽悠了一把朝廷。

史思明主動向朝廷請降,不僅如此,他還規勸其它地方的叛軍一起臣服朝廷,剛繼位的唐肅宗高興得不得了,當即下詔,封史思明為歸義王,河北、範陽兩地歸其管轄。

史思明靠著這份行頭招兵買馬,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實力又得到了補充和恢復。

公元759年,56歲的史思明終於不再忽悠了,再次舉兵反叛,將範陽更名為燕京,建立了大燕政權,年號為應天。史思明的結局跟安祿山差不多,也是死在了兒子史朝義的手中,只是在位時間稍微長了一點點,前後對頭剛不足兩年。

從個人崛起的角度來看,史思明無疑是一個較為勵志的人物,他將忽悠這項絕招兒使用的酣暢淋漓,把自己從一個落魄的小人物,忽悠成了皇帝。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史思明與安祿山一起掀起了那場浩劫,在短短的七八年時間裡面,就有近千萬人死於戰亂之中。所以,史思明與安祿山兩個人的惡名被永遠地釘在了一起。如果說「安史之亂」只是一個開始的話,那麼史思明就是整個戰亂的延續,相對而言,他作惡做得更多。

參考書籍:《舊唐書》

相關焦點

  • 為何史思明在安祿山之後還能稱帝?「他」的一時失察可能是原因所在
    安慶緒稱帝之前,史思明便開始私自收拾在河北地區的叛軍殘部,安慶緒坐上了皇位,對史思明產生了不滿,欲要殺之而後快。 史思明範陽稱雄 史思明也漸漸生出了不服安慶緒管制的現象。
  • 既然叫「安史之亂」,那為何眾人只知安祿山,卻少有人提史思明?
    公元755年,安祿山發動了安史之亂,在荼毒中原兩年之久後,年紀大了的安祿山不但腿腳不便,還患有多種疾病,使得本來興趣殘暴的安祿山變得更加殘忍嗜殺。最後被近侍和他的兒子安慶緒聯合殺死。 而在安祿山死後,安史之亂才變成了史思明的主場。公元756年,史思明奉安祿山之命,經略河北,到處燒殺搶掠,使得叛軍士氣大振。隨後唐肅宗在靈武繼位,開始著手收復河北。
  • 唐朝安史之亂,兩大叛軍首領都被自己兒子所殺,唐玄宗被兒子退位
    導致這場殘酷內亂的叛軍主要首領安祿山、史思明二人,也沒得到好下場,都被自己的兒子所殺。一、安祿山鞭打手下眾人,意圖廢長立幼,被兒子安慶緒合謀殺死安祿山起兵叛亂後,自己本來身體肥胖,視力完全失明,全身長滿塊狀毒瘡。病痛使得安祿山更加暴躁煩亂,時不時使用刑罰鞭打身邊的人,連身為謀主的嚴莊經常被鞭棍抽打。
  • 安祿山和史思明均死於兒子之手,只因他們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文/四季文史安祿山和史思明各自死於自己兒子手中,原因並不複雜,但不得不說這是封建歷史上的一段奇葩往事。安祿山死後,史思明充當第一先鋒。公元759年,史思明帶領人馬解救了被郭子儀圍困在相州城的安慶緒。安慶緒了解史思明的為人,他擔心史思明對自己不利,本想抗拒史思明,但其手下諸將領都勸說反抗不可取。
  • 安祿山、史思明,這對安史之亂的好搭檔,為啥都死於親兒子之手?
    但他也許不明白一句俗語:上梁不正下梁歪,他背叛視自己如兒子的李隆基,就不怕自己的兒子照葫蘆畫瓢、有樣學樣的對付自己?報應很快就來了。安祿山極為肥胖,史書稱「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肚子都下垂到膝蓋以下了。這種體格,肯定是要得病的,古代也一樣,搞不好就有什麼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什麼的。
  • 「安史之亂」讓安祿山遺臭萬年,為何卻很少有人提到史思明?
    在整個的兵變中,史思明是先鋒,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他們就將整個洛陽攻佔了。安祿山對於皇帝的位置一直是嚮往的,所以,在佔據了洛陽之後,便迫不及待地準備著自己稱帝的事情。公元756年的正月初一,安祿山便自稱雄武皇帝,並改國號為大燕。不過,這安祿山雖說是稱帝了,但是誰曾想,竟然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給殺了。
  • 為什麼安史之亂的安祿山與史思明,最終被自己兒子幹掉了?
    直到五十年後,唐廷強行拆毀祠堂,並對安祿山掘墳毀棺,才終止了這個畸形的習俗。更有意思的是,「四聖」之間的皇位傳承,都是以暴力方式完成。安慶緒弒父,奪了安祿山的皇位;史思明又以除暴為名,幹掉安慶緒奪了皇位;史朝義又在部將的支持下,弒殺史思明搶了龍椅。攏共八年時間,三起連環殺,「大燕」政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安史之亂二號人物,也死於兒子之手
    四處轉戰的史思明聽到這個消息,快馬加鞭往老巢趕。安慶緒何許人也?安祿山二兒子。此時剛殺完自己的爹,正不可一世呢。想到自己老爸發動叛亂時的好兄弟、自己的史叔叔能不擔心嗎?這個史叔叔好歹也是叛亂的二號人物,雖然沒在宮裡見過幾次面,但史叔叔為大燕帝國出生入死,早已在軍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若其振臂一呼,難保不會有老爹的舊部呼應,屆時自己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 平定安史之亂,唐肅宗一意孤行,不聽李泌計策貽誤戰機
    唐肅宗李亨登基繼位後,首先啟用的第一人就是李泌。 成年後,非常博學,擅長研究《易經》,經常遊歷嵩山、華山、終南山之間,仰慕神仙不死之術。後因寫詩譏誚寵臣楊國忠、安祿山等,遭忌恨只得歸隱名山。 李泌奉詔到達靈武后,向肅宗作了形勢分析後,提出消滅叛軍的具體戰略。建議以廣平王李俶(肅宗長子)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統率諸軍東徵安祿山。
  • 銀魂:冤家路窄忽悠大王土方十四郎糖分王子坂田銀時
    冤家路窄忽悠大王土方十四郎糖分王子坂田銀時相愛相殺土方十四郎與坂田銀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兩人一見面註定就沒有什麼好事情,如果兩人之間再加一個衝田的話,那這三個人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坑隊友」。作為銀魂的主角銀時一開始長著死魚眼對誰都是一副樣子,而土方也是差不多對誰都是一副很高冷的樣子,不過這一份高冷已經被近藤衝田消磨的差不多了,從高冷的土方變成了他們口中的忽悠大王,畢竟真選組的工作不好做,近藤大佬與衝田又不靠譜,整個真選組都是靠著土方很心累的。
  • 米忽悠的Vtuber來了,這便是米忽悠的破圈,這才叫專業
    用一句比較流行的網絡用語來形容米忽悠的這一行為便是:米忽悠根本不是在迎合粉絲們的XP,而是直接給大家創造了XP。在這一點上,米忽悠是真的專業,畢竟米忽悠所創造的角色的確很有魅力,真的是抓住了用戶的興趣點。米忽悠創造出了鹿鳴這個虛擬偶像,其實就是為了「破圈」。
  • 變形金剛第55集:導演忽悠汽車人,演員忽悠霸天虎,編劇忽悠觀眾
    一聽這名字,好像是挺特殊有趣的內容,但是在叔兒看完這集之後,只感到了滿滿的套路,核心無外乎兩個字——忽悠。01導演忽悠汽車人一開始,斯派克和卡莉坐在滑車裡,意外闖進了好萊塢的一部電影片場,由於駕車的特技演員遇到了意外,
  • 為什麼安慶緒要殺了自己的老爸安祿山,僅僅是因為帝位嗎?
    我們先說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他是安祿山的次子,母親是安祿山的元配康夫人。其人武力值比較高,在跟著老爸造反的過程中屢立戰功,但他性格比較木訥,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做什麼事都「慢半拍」,一著急說話還不利索,所以在安祿山心裡,這個二兒子根本沒什麼地位可言,他最喜歡的還是段夫人說生的兒子安慶恩。不過安慶緒的內心卻是有野望的。
  • 《山海經》中有這麼一個關於「忽悠」的離奇故事
    《山海經》中有這麼一個關於「忽悠」的離奇故事:「南海之帝悠,北海之帝忽,中央之帝江。攸與忽時相遇於混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攸與忽欲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成而渾沌死。」
  • 安祿山造反後不過一年就死了,為何「安史之亂」卻延續了八年?
    萬般無奈下他還是堅信"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知道了安祿山的同黨史思明,並且承諾只要他能幫助安慶緒解決眼前的這60萬大軍,他願意把皇位讓給他。這也是安慶緒唯一的辦法了,畢竟當時的天下除了安慶緒和唐軍也就剩下史思明的十三萬大軍了。史思明也不是傻子,原本想的是等到唐軍滅了安慶緒他好坐收漁翁之利,登基稱帝。
  • 華之康:不勞而獲忽悠了多少急於發財的人
    他稱,持有華之康「原始股」「股票」,待公司上市後,一夜之間就能獲得百萬甚至千萬的財富。這可謂是世上最好賺的錢,也是最輕鬆的賺錢啊……於是乎,在一環扣一環,一套接一套的「忽悠下」,「上百人湧上前臺,手中攥著錢、銀行卡和相關證件,十幾名工作人員拿著名單、發票和POS機,忙著現場交易……」(法治日報·法治周末圖)幾乎不用去想像,就可以知道接下來的結局。
  • 吹牛、忽悠與晃點——口活兒的方法論
    說起耍嘴皮的功夫,我們可以一起研究研究,簡書作者晃晃悠悠的招財貓認為具體來看可以分為三種:「吹牛是指以一定事實為基礎加以誇大的表述,忽悠是指在某個事實的基礎上用預設的邏輯將被忽悠者引導到忽悠者希望的方向,晃點則是以貌似事實的外衣隱藏赤裸裸的欺騙為目的的耍流氓。」
  • 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和史思明最終都被兒子殺害,原因並不複雜
    ——米·左琴科(蘇)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28,閱讀約2分鐘安慶緒和石朝義都是廢太子,求生的欲望迫使他們殺了自己的老子。那麼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呢?先說說安祿山吧。他是胡人。安慶緒是安祿山的次子,原名安仁之,唐玄宗賜號慶緒。身為朝臣,卻在太平時代悍然造反,而且為了坐上皇位,亂世造反的將領大臣都是通情達理的,所以能得到一定的支持。安祿山靠裝糊塗,賣善行,贏得了唐玄宗的信任。獲得軍權後,他隨隨便便發動了農民起義。他這樣做,不僅造成了巨蛇或破壞和損失,而且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 幽默笑話:大白天看見車上下抖動忽悠忽悠的,還有女人喔喔的聲音
    肯定抱過,給我老實交代……老公:真的沒有,我就抱過我們家以前養的那頭豬……5、晚上看電視,看到男主角單膝落地向女主角求婚時,兒子就問:「爸爸,你向媽媽求婚的時候有沒有這樣單膝下跪?」爸爸:「沒有。」兒子:「為什麼呢?」爸爸喝了一口茶說:「我是雙膝跪地!而且還抱著你媽媽的腿。」兒子:「抱腿幹什麼?」爸爸:「當年你媽聽了我的表白,撒腿就想跑,要不是我死死抱住她的腿,怎麼會有咱們現在這個家!」
  • 史思明與安祿山的異同,安史究竟如何改變唐朝命運?
    劉正臣失敗後被手下所殺。史思明因此重新在河北站穩腳跟,之後等來安慶緒在相州的求救。史思明出擊攻破九節度使的包圍,解決安慶緒及其手下,對於下一步行動很有些猶豫,所以思考再三,對前往相州拖延許久。當時不論官軍實力還是加上外族援軍,唐軍的聲勢已經大不同於安祿山起兵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