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運營總監,我有6年運營管理經驗,也合作開發運營人職業規劃課程,培訓輔導過的運營人過萬人,跟大家分享一些在面試中的硬技能。
我將從三個方面給大家分享。
一、面試官問你那麼多問題,實際上他想了解點啥
二、怎麼回答能夠證明你很合適這個崗位
三、面試過程中,哪些坑千萬別掉進去
正文大概需要8-10分鐘閱讀。
一、面試官問你那麼多問題,實際上他想了解點啥
雖然面試官在整場面試過程中可能問你N個問題,但是,他最想了解的,一共就3個:
懂不懂***會不會***能不能***不管他們家公司是做什麼業務的,他都想了解,你懂不懂他們行業,懂不懂他們家的業務。然後就問你會不會做這個,會不會做那個。最後問你,能不能加班,能不能接受其他臨時性工作,能不能……
為了get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她會拋出一堆試探性的問題問題:
1、自我介紹下吧
一種情況下是他還沒看過你簡歷,趁你說的間隙趕緊快速了解下你,在內心給個匹配度打分,並且快速想到接下來問點啥考考你。
另一方面,是想通過開場的這段介紹,感受你的溝通能力、自信心、是不是緊張等等,從性格、行為特點方面,做一個簡單的判斷。比如像我這種學過一些DISC、九型人格的面試官,就會快速在內心打標籤,並且通過一些問題的試探,確定標籤準確性。因為每種行為風格的人都有一些共性,共性就不問了,問你點獨特的東西就好。
2、你對我們公司有了解嗎?
一方面是想知道你是否對這份工作很感興趣,如果啥也不知道,那只能說要麼你太不懂面試套路,要麼你就對我們公司興趣不大。所以事實上,你只需要說出「為了了解你們公司,我付出了什麼努力,獲得了哪些信息」,說到這就足夠了。
另一方面,他是想做個篩選,如果對公司、行業沒有任何了解,那可以跟「不懂用戶」劃等號。幹新媒體的,如果不懂用戶,那很可能寫出一堆「看起來很好,但就是沒閱讀、沒轉發的內容」,這就非常尷尬,以後領導跟你相處起來,也不好辦啊。說你沒能力,你還真能寫,說你有能力,那可真沒人看。實際上就死在你因為不懂行業不懂業務不懂用戶上。
3、過往你是怎麼運營某某的,你是怎麼做出某某的?
這其實就是測謊過程。不管你說啥,他都能挑出理來,而且是必須挑的,要不咋壓工資。
但以我面試的經驗,不論一個人多麼優秀,都是能挑出理來。為什麼?
因為你的能力跟崗位需求,匹配度不足。
我常常在拒絕人的時候說:「你很優秀,如果給你的能力打分,我打85分,都委屈你了。但是如果我按照崗位匹配打分,60分,我都打高了,也就是說,你有很多能力,對我們崗位需求是富餘的,但有些崗位要的,你又能力不足。抱歉!」
這句話曾扎傷過很多人的心。但這就是現實啊。所以大家去面試的時候,不用介紹你過往多牛逼、多厲害、多飛舞,你就把招聘崗位裡寫的技能經驗介紹下,說說你做出過啥成績,都是咋做的,遇到困難咋解決的,舉個例子就夠了。
內容真實+語氣神態自信,這兩點缺一不可,如果你內容有包裝,HR都能看出來,就別說我們這些運營老司機了,你略微編點啥,我們心裡都是門清的,只是不點破而已。
另外就是自信心,內容真實很重要,但你表現出一副很弱,對自己很沒信心,生怕面試官不錄用你的狀態,讓你的主管領導看了,也是很憋氣,誰也不想帶一個看起來特別弱的隊友,沒氣勢。
你就正常講,至於要不要你,在他內心的評判。
你跟鏡子裡的自己咋說話,跟面試官就咋說話。
4、你的職業發展規劃是什麼/你之前為什麼離職/你對接下來這份工作有什麼打算
這些問題都圍繞一個詞「穩定性」。萬一入職,過兩天又走了,這成本就太高了,面試官可不想做這種虧本的買賣。
所以,對這些問題你要想過,準備過,再去回答。至於什麼話不能說,我在第三部分跟大家講。
除了以上這4個問題,他可能還會一些雜七雜八的。比如我想招聘一個新媒體運營,那我對他的期待是能寫、了解點活動、以後工作時是不是好溝通。我就會結合自己的需求去問,那這時候你回答的話,不需要判斷對方想聽啥,你就想到哪說到哪就行,因為其他的問題答案,都沒那麼重要,哪怕說錯了,也不會怎麼給你扣分,最關鍵的還是如何證明經驗與崗位需求匹配。
二、怎麼回答能夠證明你很合適這個崗位
面試官一定會問你很多細節:做沒做過知乎、公眾號運營,怎麼做的,做出了多少數據,用了什麼方法,是都是你一個人做的,還是跟團隊一起,那你在過程中都負責什麼……
這一大串問題,其實就看你的「思路」。不管是哪個自媒體平臺,做法無非就是這個流程:
目標確定——業務熟悉——資源盤點——方案確定——開幹——迭代
1、目標確定
目標確定的部分包括公司對我們部門做這事兒的期待,領導對我這個崗位的期待,我自己的期待,三個部分全都要很清晰的列出來,並且,要找到自己做和公司要求之間的關係,這樣才會一直動力滿滿。
我估計你說這一點,面試官就夠眼前一亮的了,剩下他最多問你怎麼找。那你提前想想就行了。
比如我們家公眾號運營,公司要求做品牌宣傳,領導要求做高質量內容發布,他自己要求質量高、不出錯、評論留言字數多,那就發現了,領導和自己的要求,忽略了公司要求的那部分,那就想想怎麼體現,比如頭條不寫軟廣,排版配圖高檔一些,每月都有一篇行業深度文,等等。調整完,大家才都滿意。
2、業務熟悉
其實就是對公司行業、業務、老用戶、期待吸引的新用戶全盤熟悉,分析用戶的特徵。
(1)動態特徵:
活躍在什麼地方,喜歡關注點啥,在什麼情況下有需求和購買慾望等,當前需求滿足後的下一個需求點在哪兒。
(2)靜態特徵:
就是長時間不變的,比如性別、所在城市、一直存在的困惑和迷茫點等等。
這部分就要結合帳戶內粉絲、公司服務的B端客戶、領導描述和自己猜測的新客戶特點,整理一個文檔,再跟領導討論,確認你想的確實是對的,才有辦法開始準備內容。
3、資源盤點
資源盤點的重點,是去找拉新活動,靠啥去吸引用戶。畢竟你是做新媒體的,你每天做內容的目的就是哄開心老用戶,刺激他們轉發,然後帶來新用戶。以及通過一些自然搜索手段找到你的新用戶。光指望內容吸引,是個長期工程,如果你運氣差點都過不了試用期,那必須搞活動。搞活動就必須有活動獎品,不管是實物還是虛擬的。這東西還不能每次都一樣,所以從一開始就得盤點清楚,公司都有啥可用,過去用過啥,還有啥攢在一起,換個形式就能拿來用。
舉個例子,你們家是做飾品的,可以找設計師定製,那你都可以用哪些獎品吸引用戶關注帳號呢?
轉發抽獎,送口紅、化妝鏡、面膜等;國外珠寶設計師定製款首飾;低價領高價某單品,某對戒猜新品價格;助力減現;留言抽情侶對戒;1元領首飾免費清洗,添加年輪,更換戒指大小等。像這些,你都寫到面試作品裡,問的時候直接展示出來。作品幹嘛用?怕一緊張記不住的,都寫進來。
4、方案確定
這個環節你只要舉例子就行,舉什麼例子呢?舉溝通不順利的例子。就是好多你的想法被同事和領導斃掉,後面你是咋繼續的?通常我是這麼繼續的:
先問你們說的這個,最終最想要的是啥,再把我的最終結果也說一下,一樣的話先幹誰的都無所謂,那就先把你們喜歡的、想要的全乾了,再幹我想幹的先把你們認為對的幹了,再幹我想幹的如果不一樣,那就掰扯一下,哪個最終結果最重要。(大部分情況下,我們的最終結果一樣,所以我一般是先把他們的幹了)我是基本不爭,但是我也解釋我這個是啥意思,態度要亮明在前:不是我不幹,我就想知道你想得到啥,以此判斷,我能不能幹得了,幹不了好讓你幫我啊。
語氣要調侃,表情要輕鬆,別拉個臉要對著幹似的。
你把這個經歷描述下,非常加分。
5、開幹
這一步就要回答,遇到各種突發事件怎麼辦,以及如何預防風險。就拿公眾號來說,沒準哪個小環節沒弄對,你拉新的用戶一晚上就給你清零,這部分要講到如何防風險。
另外就是肯定要加班熬夜,你簡單帶這麼一嘴,表示你能吃苦就行。
6、迭代
這裡側重數據分析,你是怎麼根據幹過的事兒,總結復盤,優化下一次的方案的。這比前5步還重要。說說你的思路就夠了。要有這個意識,你是咋看的數據,咋改的方案,可以舉個例子。
比如有一次公眾號漲粉,準備了很多,但是漲粉特別不理想。當時你是怎麼跟領導匯報的,方案優化後,有哪些變動。
把這5個步驟想透徹,準備好,比前面所有的問題回答好都重要。最後再跟大家說說哪些坑不要踩。
三、面試過程中,哪些坑千萬別掉進去
1、我簡歷都寫了,您看一下吧。
抱歉,我們雖然不瞎,但是你多介紹一句能咋滴。尤其是自我介紹環節。沒必要省略那麼多。你至少要說下,我哪年畢業了,做什麼多長時間,上一份工作是幹嘛的,因為啥離職。接下來準備做哪個方向,有啥經驗證明你可以幹得了這個崗位。
2、談未來的時候,說你對非面試崗位的東西很感興趣
比如你面試新媒體運營,你說我對用戶運營特別感興趣,希望將來能做用戶運營。這很不合適,給人的感覺,你咋那麼不穩定呢。
3、啥也不知道,對自己沒什麼規劃
其實真相就是想不清,但你也不能說出來。你至少說,我太遠的規劃可能要走到那裡才非常清晰,比如2年後,在未來一年,我希望在哪個領域深入研究,做出讓領導滿意的成績的同時,也積累自己的一技之長。
4、低於多少錢我不考慮
如果你真是有這個實力,那你說出來無妨。但是最好還是講,我內心的底線工資是多少,因為什麼你覺得你值。注意啊,這個話術不光是委婉,而且最關鍵是給出原因,加強面試官的印象分。這個原因別扯太多了,一定要緊扣招聘需求提,你那富餘的能力就不用說了。
5、希望儘快給我通知,我還收到了其他家的offer
您那麼厲害,好走不送唄。所以說嘛,咱說話別太耿直了,就算有也不能面試時候說,哪怕面試完了,你沒離開這個樓,你都不能鬆懈。
6、我就想來咱們公司學習下,之前也沒了解過這個行業
那您真的是誠心來面試的嗎?面試官也很忙的好麼。如果你誠意不足,只是想積累一些面試經驗,那你有些真話,別說出來求你了。你就認真地表示很想入職,然後可以給offer後不來嘛。沒必要過程中就告訴面試官,我就是來體會體會的。
好了,以上就是面試新媒體的一些要點。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有啟發,看我這個6年網際網路運營人的內容有收穫,請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