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院智慧】高性能鋰金屬負極界面層(SEI)的理性設計 上海交大...

2020-12-12 MBA中國網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工系李林森和馬紫峰團隊與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Venkatasubramanian Viswanathan 教授,麻省理工學院Yet-Ming Chiang教授合作,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上發表了「Design Principles for Self-forming Interfaces Enabling Stable Lithium Metal Anodes」,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朱迎迎和卡耐基梅隆大學Vikram Pande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

背景介紹

鋰離子電池已經被廣泛地用於移動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和儲能電站。

使用超薄鋰金屬負極(小於50微米厚度)或者無鋰負極,搭配鈷酸鋰(或者高鎳三元、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可以構建高比能鋰金屬二次電池(>350 Wh/kg, 800 Wh/L)。

然而,鋰金屬二次電池的壽命受限於鋰金屬負極的穩定性。

研究表明,鋰金屬電池的壽命問題可以分為兩類情況:

(1)由於電池短路引起的「突然死亡」;

(2)由於電解液和活性鋰的逐漸損失導致的「緩慢死亡」(表現為庫倫效率低)。

兩類失效都與電化學沉積(電池充電)過程中形成的鋰金屬顆粒的微觀形貌及比表面積大小密切相關。通常,電化學沉積的鋰金屬會呈現枝晶或者苔蘚狀的形貌,顆粒尺寸一般在納米級,因此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納米枝晶能夠穿過隔膜(隔膜孔徑一般在10納米級別),引起電池短路;另外,由於鋰金屬具有很強的還原性,會與電解液發生自發反應,形成「鋰金屬/電解液-界面層」(簡稱SEI)。充放電循環過程中由於鋰金屬負極的體積變化,SEI反覆發生破碎,又再次形成。

因此,電解液和活性鋰逐漸消耗。高比表面積進一步加劇了上述副反應,造成電池壽命減短。高比能鋰金屬電池必須使用薄鋰和控制電解液加入量,副反應消耗限制電池壽命的問題尤為突出。

研究內容

改善高比能鋰金屬二次電池的壽命的關鍵在於改變鋰金屬在電化學沉積過程中的晶體生長行為,誘導產生粒徑大,比表面積小的鋰金屬顆粒,促進緻密沉積。

本工作通過理論計算與實驗相結合,為有效的SEI的設計構建確立了明確的選擇標準。為有效的SEI的設計構建確立了明確的選擇標準。研究發現,通過使用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硫酸乙烯酯(DTD)誘導產生的、具有高離子性和緻密程度的SEI有利於實現鋰金屬的緻密沉積,從而減少副反應損失,提高庫倫效率,顯著改善鋰金屬負極的循環穩定性。

採用篩選出的1 M LiPF6 FEC-DMC + 3 wt% DTD電解液,具有高面積容量的高電壓鈷酸鋰作為正極(~4.2 mAh/cm2),50 mm 厚度的鋰金屬作為負極,在扣式電池中已經實現350次穩定循環(80% 容量保持率,充/放電倍率為0.2/0.5 C),獲得較高的平均庫倫效率(>99.0%),電池內阻增長緩慢。在更為苛刻的使用20 um厚的Li金屬作為負極的條件下,全電池循環壽命仍然可達130圈。在軟包電池中使用高面積容量的鎳鈷鋁酸鋰(NCA)作為正極,已可達到> 370 Wh/kg的單體電池能量密度和超過100次的循環壽命。

另外,該項目前期形成的專利(US20170288281,WO Patent 2017176936)已經授權給美國24 M Technologies公司在半固態(漿料)電池中使用。

工作意義

這項工作闡明了SEI性質、鋰金屬電化學沉積行為、庫倫效率之間的關聯機制,建立了高性能SEI的設計原則,為進一步改善高比能鋰金屬二次電池的電化學循環穩定性提供了指導。

這項工作得到上海市自然基金探索項目(19ZR1475100)和美國能源部-先進電池材料研究項目(DOE-ABMR)的支持

(DE-EE0007810)。

全文連結:

Yingying Zhu, Vikram Pande, Linsen Li,* Bohua Wen, Menghsuan Sam Pan, David Wang, Zi-Feng Ma, Venkatasubramanian Viswanathan,* and Yet-Ming Chiang,* Design Principles for Self-forming Interfaces Enabling Stable Lithium Metal Anod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20.

相關焦點

  • 「中國設計」如何走出去?三峽集團上海院智慧化轉型構築新業態
    「中國設計」如何「走出去」?三峽集團上海院智慧化轉型構築新業態  中新網上海3月27日電 (李鵬 高志苗)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三峽集團上海院(以下簡稱上海院)要求各駐外機構員工暫緩國際差旅行程,考慮到各國當地的疫情發展形勢,儘量減少國際往來。雖然每天跨國遠程辦公,但通過網絡移動終端,上海院的國際業務仍在有序穩步推進。
  • 研究人員將膠帶變成薄膜取代鋰金屬電池陽極 提升鋰金屬電池性能
    此種具有保護作用的氧化矽層直接在現有電池的集電器上形成。 Tour表示,此前曾嘗試生產雷射誘導石墨烯獨立薄膜,因此產生了利用膠帶的想法。與純聚醯亞胺薄膜不同,該膠帶不僅能從聚醯亞胺襯底產生雷射誘導石墨烯,還能夠在粘合劑所在的地方產生半透明的薄膜,從而引發了研究人員的好奇心以及進一步的實驗。
  • 鋰電池的聖杯:崔屹課題組揭示金屬鋰在二次電池中的循環機理
    這個工作另闢蹊徑,從結晶學,分子選擇性吸附,和交換電流角度來理解鋰金屬電沉積的過程,該文章發表於PNAS 114, 12138 (2017),對未來負極材料和電解液設計的提供了新思路。晶體的形貌通常由晶體學控制並強烈依賴於晶面選擇性。當多晶體的晶粒取向偏離隨機分布而出現擇優取向時,我們稱之為織構。
  • 時風集團與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洽談科研合作項目
    6月10日至11日,高唐縣委副書記、縣長劉奎忠,時風集團董事長劉成強赴上海交通大學考察,與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在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籤訂合作協議。  6月10日,在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朱利民,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張建武歡迎劉成強並舉行座談。
  • 上矽所:陶瓷基鋰氟轉換固態電池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鋰金屬負極理論容量高、電極電勢低。與傳統鋰離子電池相比,鋰金屬電池的能量密度更高,正極材料的選擇更廣泛,既可以與傳統的含鋰聚陰離子框架和層狀氧化物材料匹配,也可以與新興的具有更高理論能量密度的無鋰氟化物材料配合。
  • 上海交大設計學院與上房園藝有限公司舉行合作研討會
    為了解設計學院申曉輝教授領銜的上海上房園藝有限公司(簡稱上房園藝)上海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工作進展,推進上海交大設計學院與上房園藝的交流合作,6月11日,上海交大設計學院科研副院長連之偉等一行七人前往上房園藝調研並舉行合作研討會。
  • 歷經百餘年,上海交大醫學院從浦西延伸到浦東!拓展到張江科學城...
    11月29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工程在浦東新區天雄路開工。歷經百餘年的上海交大醫學院拉開了從浦西延伸到浦東,從黃浦盧灣拓展到張江科學城,從新天地融入到國際醫學園區的序幕。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強頗為感慨地說:「站在新起點,揚帆新徵程,交大醫學院將加快建設成為世界一流醫學院。
  • 預鋰化會成為特斯拉的殺手鐧嗎?
    原標題:預鋰化會成為特斯拉的殺手鐧嗎? 來源:億歐網【編者按】預鋰化可以提升電池容量和循環壽命,在動力電池領域應用前景廣泛;國內外企業積極探索,但面臨技術難度大、成本高、商業化難的挑戰。特斯拉擁有Maxwell的乾電池和預鋰化技術,但是商業化道路仍道阻且長。
  • QuantumScape希望推動固態鋰金屬動力電池的採用
    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 QuantumScape 公司,剛剛宣布了首個在商業上可行的固態鋰金屬電池解決方案。其宣稱可將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增加多達 80%,並且支持在 15 分鐘內將電量從 0 充到 80% 。
  • 剛剛,交大32歲青年教師冷靜文獲「達摩院青橙獎」
    剛剛,交大32歲青年教師冷靜文獲「達摩院青橙獎」 2020-09-09 1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大設計學院參展2020年第二屆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
    交大設計 x FutureLab|展覽2020年春,設計學院參照國際設計教學範式,以建築學係為起點,在「先鋒建築師工作室」基礎上,推出「實踐導師設計工作室(Teaching Fellow Studio)」制度,並正式納入上海交大教務系統管理體系。在疫情期間開啟的設計課程,經歷了線上教學的重重考驗,完成了2020年春季學期的教學,也開啟了建築學系「研究型」設計教育的新篇章。
  • 30歲海外博士畢業,我決定回上海交大研究 AI
    你可能會以為這是某某實驗室裡一個平易近人的大師兄正在進行畢業論文答辯,但事實上,冷靜文已是上海交通大學約翰·霍普克羅夫特計算機科學中心的一名副教授,研究方向是面向人工智慧的系統結構設計與優化。他們的共同點是:年輕、拿過青橙獎、都曾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從海外回國,到上海交大任教。張偉楠是第一屆青橙獎得主。他的本科就讀於大名鼎鼎的上海交大ACM 班 —— 這是一個可以媲美清華姚班,以「培養計算機科學家」為目標的計算機精英班。2002年,上海交大首次代表中國在面向在校大學生的比賽ACM-ICPC上拿到冠軍,同年領隊俞勇向校方申請成立ACM班。
  • 新一代鋰金屬電池能量密度500Wh/kg的重大突破
    6月15日,合肥啟蒙科技城宣布,經過近兩年的研發,安徽盟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新一代500瓦時/千克鋰金屬電池的能量密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500瓦時/千克電池能量密度是目前最高指標,公司的450瓦時/千克鋰金屬電池已經進入商業化大規模生產階段。合肥,目前已經成為了新能源電池產業的一片熱土。
  • 廈門大學王鳴生教授課題組在鋰鈉金屬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該系列工作首先設計了一種簡單的氮摻雜多孔碳球(N-HPCS)用於構築鋰金屬負極,提出了無籽成核實現鋰金屬納米封裝的概念,並通過大量紮實的原位透射及掃描電鏡實驗進行演示並解釋其封裝機理,再由電化學測試進一步證實由這些碳球所構築的鋰金屬負極具有較高的庫倫效率以及良好的循環性能。
  • 日本東麗公司開發鋰金屬電池無孔隔膜 可抑制鋰枝晶生長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日本東麗工業公司(Toray Industries)開發了一種鋰金屬電池使用的無孔隔膜,可以顯著提高電池安全性,並有望應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無人機和電動汽車。
  • 上海數學天團來啦,復旦交大聯手組建國家級應用數學中心
    在上海乃至全國考生心目中,「清北復交」統稱為四大名校,正如清華北大同處北京很少聯手一樣,關於復旦和交大重大合作的公開報導並不多,這次,由於數學,共同服務國家戰略的需要,兩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聯姻」。就在一些媒體報導「上海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由復旦大學建設」的消息時,兩校先後權威發布,實際情況是,復旦大學上海數學中心主任李駿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自然科學研究院院長金石教授同時擔任上海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聯席主任。也就是說,這個國家級的數學中心,雖然「由復旦大學牽頭」,但實際運作中,交大但承擔的責任很大,這在近年來兩校的合作中並不多見。
  • 上海交大π2.0超算打破天文學N體模擬粒子數世界紀錄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日,上海交通大學π2.0實現天文學N體模擬粒子數新突破,打破世界紀錄。N體模擬,是現代天體學研究中,探索N個粒子在引力相互作用下動力學問題的重要工具。日前,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天文系聯合廈門大學天文系等單位,依託交大超算平臺(π2.0集群),成功完成4.4萬億粒子的宇宙大尺度結構N體模擬Cosmo-π測試(使用512節點、20480核心),追蹤了137億年以來的宇宙演化,並打破此前3萬億粒子數的TianNu數值模擬世界紀錄,成為目前世界上完成粒子數目最多的天文學N體模擬。
  • 航天新型高性能材料大匯總及最新研究進展
    1 高性能輕質金屬合金為滿足飛彈、火箭等航天裝備平臺輕量化、高可靠、高推比等發展需求,目前國外大力發展的高性能輕質金屬合金主要包括第三代鋁鋰合金、高強鎂合金、低成本鈦合金、耐高溫合金等。1.1 第三代鋁鋰合金 上世紀 20 年代,德國研製出第一代鋁鋰合金。
  • 上海交大設計學院與上海市建築學會聯合成立「上海國際建築與設計...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聯合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美國建築師學會AIA上海分會共同主辦主題論壇「CONNECT|城市·聯結:如何與城市共生——國際建築師論壇」,邀請上海市建築學會理事長曹嘉明、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中國委員會榮譽副會長Peter Marshall、美國建築師學會(上海)副會長Hugh Whitmore,以及Chapman Taylor、Gensler、MVRDV、PCPA、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
  • 鈉離子電池助力電網儲能、硫硒化鉬雜化負極、陽離子COF、硝酸鋰...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enm.202001274 02 硫硒化鉬雜化負極實現快速儲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