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和于謙到底是誰成就了誰,這一點我們外人很難評判,但老郭在舞臺上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個舞臺上,郭德綱只佔了百分之20,剩下的都在于謙身上。
上期德雲少女講了于謙從小學藝的過程,從1982年學相聲到1995年學表演,于謙作為中國的第一代電視人,那是家喻戶曉的。而1995年的郭德綱,剛到北京,吃飯都成問題,還說著沒有絲毫前途的相聲,住在北京大興的平房裡無人問津。
最初郭德綱與于謙的合作,是借了于謙名氣的,這一點郭德綱也很清楚。那麼于謙為什麼願意拉低姿態來陪郭德綱說相聲呢,小編覺得有兩點原因,一點是因為老郭相聲水平高超,和他合作說相聲非常的舒服,所以願意捧他,這一點和張文順老先生捧他的原因的一樣的。第二點就是于謙是天性使然,不爭不急,他形容自己就像大海一樣,低姿態,能納百川。1997年,于謙所在的鐵路文工團,接到了下鄉慰問的工作指標,由於相聲行業的不景氣,說相聲根本賺不到錢,導致團裡的相聲演員已經全部跑光,只剩下于謙了,那怎麼辦呢?于謙不能說單口啊,這時候社會上也很難找到說相聲的了,沒辦法!當時團裡的領導打聽到了還有人在茶館裡說相聲,便以解決編制和戶口的誘惑,叫來了當時正在茶館說相聲的郭德綱,同于謙搭檔下鄉。28歲的于謙遇到了24歲的郭德綱,這是兩人戲劇性的邂逅。
但是讓郭德綱和于謙都沒有想到的是,兩人的第一次合作,就進行的非常順利,幾場相聲說下來,兩人都非常舒服,亦如千年前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相遇,知己不過如此,于是之後于謙就經常來找郭德綱一起聊相聲。最初來德雲社的前身,北京相聲大會串門時,于謙還納悶,怎麼有人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說相聲,這就是一個鐵皮搭的棚子,冬冷夏熱,一下雨就要遭殃的地方,怎麼能說相聲呢?也許是于謙那愛玩的天性作祟,又或許是對相聲的熱愛,于謙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一位作家說過,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無比艱難的那一年,它將使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是相聲的沒落,導致了郭德綱的苦難,但也因此,郭德綱才能遇見于謙,世間才有了這對黃金搭檔。
比起郭德綱,于謙是幸福的,郭德綱年紀輕輕就丟了老婆,孤身一人來北京闖蕩,而于謙不僅找到了能延續相聲愛好的地方,自己的影視事業也發展的很好,同時還在片場找到了老婆。
1998年,29歲的于謙在片場認識了19歲的白慧明,不知道于謙用了什麼手段,兩人一年後就成婚了,讓人直呼你怎麼下的去手,當然于謙這手段肯定不是坑蒙拐騙,婚後他們夫婦的感情是非常好的,今年還一起上了綜藝《幸福三重奏》,只能說于謙實在是撩妹有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