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圳市龍崗區華科創智18000平方米的TP生產基地一片繁忙,我國自主研發的納米銀透明導電膜自此起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這意味著,我國解決了柔性觸控材料技術難題和國產化問題,成為繼美日之後掌握ITO最佳替代材料納米銀自主生產技術的國家,全面提升了我國透明電極在國際市場的主動權與話語權,有效保障我國新材料高端製造的安全。
隨著5G時代的到來,萬物互聯開啟了全新時代,傳統觸控螢幕所用的ITO材料因其自身脆性,難以適應未來智能科技眾多領域的要求,比如智能摺疊屏、智慧型手機、智能家電、車載電子、柔性發光等,都需要具備導電性、透光率、耐曲撓性的新材料支撐,納米銀就在這樣的機遇中被市場關注到。
納米銀,即利用前沿納米技術將銀納米化,其導電性、透光率、耐曲撓性及成本方面均優於同類導電材料,被視為是解決觸控模組的可摺疊性的關鍵戰略材料。事實上,這項技術並非是一項橫空出世、沒有經過市場檢驗的「偽科技」。自2004年,美國Cambrios率先開展納米銀的技術研發及產品創新以來,納米銀技術就得到了觸控螢幕產業界的廣泛關注,甚至2012-2015年間在觸控筆電等領域已經成功商業化,其性能優勢明顯,被公認為是替代傳統ITO的最佳材料,成為了下一波爭奪的熱點。
但我國對納米銀技術研究起步晚、發展滯後,產業化何從談起?柔性OLED產業升級在即,對此受制於人的「卡脖子」技術研究至關重要,在粵港澳大灣區重點支持下,孵化於香港科技大學的華科創智於2014年正式成立,對國際知名功能材料和物理專家溫維佳教授帶領團隊研究了十餘年納米銀材料進行全產業鏈開發。
關鍵技術的突破並非易事,需要數年磨一劍。經過實驗室裡多年的持續攻關、數以萬計次實驗,華科創智自研的納米銀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重大成果,將納米銀線直徑標準從20納米,提升到了全球領先的8納米,其生產銀納米線柔性透明導電膜在導電性、透光性、彎曲性、穩定性等方面擁有絕對優勢,還創新開發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清洗純化技術,實現了納米銀核心技術的國產化開發。
時至今日,華科創智持續性對納米銀技術更新迭代,加之對納米線墨水到導電膜到觸控的垂直整合,華科創智現已打通從原材料到智能終端的整個鏈條。那對於整個大尺寸觸控及柔性觸控領域、商顯行業及所有普通人而言,這意味著什麼?
未來,
超大尺寸觸控、柔性觸控、摺疊屏等
智慧升級成本更低!
大規模的智慧屏顯未來將更快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以摺疊屏手機為例,摺疊屏手機價格居高不下主要是貴在顯示和觸控兩層柔性材料上。在觸控材料上,現有手機的觸控屏所使用的傳統ITO材料成本在10-20美元之間,而摺疊屏觸控材料目前的成本在100美元左右,僅觸控部分已是現有手機成本的5倍以上。隨著華科創智柔性觸控材料的產能增大和良率的提高,摺疊屏材料成本將大大下降。
此外,華科創智自主研發的納米銀材料還未進入市場之前,大尺寸電容屏由於原材料成本高及產能不穩定,市場價居高不下,如今隨著華科創智電容屏產量穩步增長、良率提高,納米銀產業化規模效應逐漸顯現,成本上大幅下降,電容屏將不再是「貴」的代言詞。
「我們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未來,作為新材料的獨角獸,我們腳踏實地,為實現關鍵核心卡脖子技術的強企富民的夢想而奮鬥!」在華科創智前不久結束的六周年慶典上,董事長兼CEO喻東旭為華科創智六年來取得的成就自豪,對華科創智的未來自信滿滿、志向遠大。5G時代,萬物互聯,從具有曲面顯示屏的智慧型手機,到採用包裹式顯示屏的智能手錶,到可摺疊的顯示屏以及可以捲曲的平板電腦和 PC,柔性顯示屏、超大尺寸觸控未來必將帶來納米銀的大規模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