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次一錘定音樓市!房企不想看到的一幕出現,剛需好消息來了

2020-12-22 騰訊網

房地產行業本身是一個民生行業,就是為了給人們提供住房。房子作為生活必需品,除了能夠居住之外更是家的象徵。在我們的傳統文化思想裡,有房才有家,在城市中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可以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歸屬感和安全感,這是租的房子無法與之比擬的。相比於自己買的房子,租的房子由於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所以不僅不能夠給租戶帶來歸屬感和安全感,由於不是自己的房子,不敢好好裝修和購買好家具,生活品質也會差很多。

但是房子作為一個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房價卻不斷上漲,漲到了讓普通人望而卻步的地步。比如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房價動不動就十八萬甚至十幾萬元一平方米,就算是一線城市的工資水平高,但是對於普通工薪階級工資又能有多高呢?還比如現在那些經濟不發達的三四線小城市和小縣城,這裡的房價很多也都到了七八千元的水平。對於這樣的高房價,對於這些收入水平比較低的三四線城市的居民,怎麼購買上百萬元一套的房子呢?根據易居研究院對全國50座城市的抽樣調查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們國家城鎮家庭平均房價收入比是13.3。這意味著我們國家的一個城鎮家庭(不是一個人)想購買一套房子需要13.3年,而現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房價收入比都在3到4之間。並且深圳、廈門、北京的房價收入比分別是35.9、33.21、31.21,位列全國前3名,這足以看出在這些城市普通人想買房有多麼困難。

面對這種情況為了能夠讓房價回歸合理水平,讓人們能夠居有所安,在2016年9月份國家開始對房地產行業進行調控,開始出臺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等調控政策。到了2019年下半年,央行開始嚴查違規資金流入樓市,這個對房地產行業的資金監管政策直接導致了房地產行業失去了大量的資金來源,從而導致了大量的房企開始出現資金緊張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房企們不得不開始了降價賣房。

可以說2019年下半年央行出臺的這個政策,直接澆滅了2019年上半年樓市「小陽春」,徹底將房價上漲的勢頭給拉了下來。並且經歷過2019年房價下跌之後,大部分炒房客也開始認識到國家對房地產行業調控的決心,也看不到了房價大漲的希望。自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就有很多炒房客不再投資房產,反而開始出售自己手中囤積的房產。如果熟悉二手房市場的人們應該清楚,從2019年底開始,二手房的掛牌量就開始急劇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拋售自己手中的房子。很明顯,這些拋售房產的人基本上都是炒房客,因為普通剛需不可能因為房價的小幅下跌就會賣掉自己和家人居住的房子。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央行給出的報告和數據顯示,我們國家96%的城鎮家庭都已經有房子,戶均1.5套,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超過了39平方米。所以目前我們國家的住房資源在總體上已經過剩了。隨意炒房客不斷的拋售房產,市場中流動的房源也就會越來越多,隨著二手房市場房源供給大於需求,房價自然也會慢慢下跌。

央行再次一錘定音樓市!房企不想看到的一幕出現,購房者連連叫好。

到了2020年,樓市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國家並沒有放鬆調控政策和出臺救市政策,反而是加大調控力度和打擊炒房現象。通過今年國家對樓市調控的政策,徹底讓人們看到了房價下跌的希望。並且在今年九月份,央行再次一錘定音,央行和住建部聯合出臺了「三條紅線」新規,旨在限制高負債房企融資,降低房企負債率。這是房企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三條紅線」政策出臺後,直接導致了「金九銀十」房企們的降價促銷潮,購房者對此連連叫好。

為什麼央行和住建部出臺的「三條紅線」新規可以一錘定音樓市呢?因為這個規定算是直接卡住房地產行業的命脈:融資。三條紅線的三個規定分別是:紅線 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 70%;紅線 2:淨負債率大於 100%;紅線 3:現金短債比小於 1 倍。目前絕大部分房企都不符合這3個規定。根據華泰證券的調查統計顯示,在TOP30的房企中,僅僅只有華潤置地、中海地產、金地集團、保利置業、招商蛇口這5家房企完全符合這3個規定,但是這5家房企不是國企就是有國企背景。而剩下的25家房企中就有9家房企對這3個規定全都不符合,其中不乏幾家知名龍頭房企。

在央行給出的3年緩衝期過了之後,如果房企的負債率不符合其中一條規定,房企每年的有息負債增速就不能超過10%;不符合2條,有息負債增速就不能超過5%;3條都不符合,就不能增加有息負債。就算最後3條規定都符合,那麼房企每年有息負債的增速也不能超過15%。因此可以看出,「三條紅線」就是禁錮房地產行業發展速度和擴張規模的規定,這是房企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並且目前對於高負債的房企,還面臨著降低負債率的壓力,降低負債率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在未來3年的時間裡,大部分房企都將處於降低負債率的過程之中。房企想降低負債率就需要賣掉房子或者項目,現在大部分房子自身承受壓力就很大,想將項目轉手很難。所以對於房企來說,目前只有降低房子的售價來吸引剛需購房者了。

因此,隨著央行的「三條紅線」新規的出臺,房企們將會一直面臨降低負債率的壓力,再加上央行嚴查違規資金流入樓市,所以現在房企現在還存在資金鍊緊張的問題。在融資渠道受限和降低負債率的壓力下,房企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死撐著不降價了。對於剛需購房者來說,房價的降價促銷活動會大大降低購房者的購房成本,減輕以後的房貸壓力。隨著國家對房地產行業不斷的調控以及「房住不炒」慢慢深入人心,房地產行業也會慢慢回歸民生,房價也會慢慢回歸合理水平。以後只要大家努力工作,買房子將不再是問題。

相關焦點

  • 疫情讓樓市按下暫停鍵,疫情過後會不會出現報復性買房?
    2020年,本來房價應該比前兩年更加穩定,然後疫情讓樓市按下了暫停鍵,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樓市,甚至整個經濟體都猝不及防。大家也都看到了,疫情期間房地產市場因成交量銳減,房企開始大力度降價跑量以自救。然而疫後市場會不會出現報復性買房現象呢?
  • 國家一錘定音,未來5年樓市走勢明朗,該不該買房已經清楚明白了
    在1998年我們國家全面開啟住宅商品化後,由於人們對住房資源的需求非常大,而房企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又非常少,所以就出現的住房資源供不應求的現象,房價也隨著快速上漲。但是在這其中,很多人看到了投資房產可以快速獲取大量收益,於是乎投資房產的人也越來越多。
  • 去化壓力大 房企新房推盤主打剛需產品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去化壓力大 房企新房推盤主打剛需產品□本報記者 董添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12月以來,一二線重點城市新房推盤量整體處於高位。其中,剛需產品逐漸成為主流。但房企拿地積極性有所降低,把資金集中在稀缺優質宅地上,導致底價成交和流拍土地增多。業內人士指出,樓市調控將依舊嚴格,各地政府將繼續深化因城施策,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長春樓市新政也來了!
    網友忍不住問,樓市小陽春來了嗎?對於蘇州打響今年人才政策「第一炮」的原因,58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認為,2019年,全國大約有30多個城市的樓市政策出現了不同程度鬆動,其中不少都是以人才政策的形式來進行微調。在此背景下,蘇州此前本科還需要積分落戶越來越顯得有些不合時宜。「蘇州此次釋放的信號十分明顯,2020年的搶人大戰已經開始了,但不能解讀為鬆綁樓市。」
  • 國家「一錘定音」,樓市傳來3個消息,沒買房的人要「偷著樂」了
    十幾年前,房子不僅作為剛需自住,也是不少人用來投資賺錢的「工具」,在那段時期,通過買賣房產讓這些人大賺一筆。由於今年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樓市急轉直下,這讓很多購房者猶豫起來,買的話擔心成高位「接盤俠」,不買又怕房價會繼續漲。
  • 樓市開啟「打地鼠」模式,房價漲幅露頭就被壓,是利還是弊?
    房價開啟「箱體震蕩」模式,樓市2個現象「正發生」,買不買房已擺明最近這一個月以來,樓市仿佛突然換了一副「面孔」。眾所周知,前三個月的房地產市場幾乎一直處於「冰封期」,不少熱點城市甚至還出現過「零成交」的情況。
  • 龍頭房企7折賣房,是噱頭還是「降價潮」真的要來?
    今年,又是恆大打響樓市搶收第一槍:推出全國樓盤7折特大優惠及一系列讓利「組合拳」。與此同時,許家印也為恆大定下了史無前例的目標:9月和10月兩個月的銷售額衝刺2000億。 而熟悉樓市各種套路的人都清楚,房企的打折促銷等讓利活動,一般是「噱頭」的成分更多,實際上,購房者得不到什麼大的優惠。那麼,此次恆大的大力度讓利舉措究竟是真打折還是玩噱頭?為什麼這麼做?
  • 2021年房企或不得不降價,專家預測1類人受益
    樓市指聞認為,是城市商品房供給不足和城市化帶來的住房需求增多引起的房子供不應求,最終房價上漲。然而,進入2020年,這種局面正在開始改變,影響房價的三重要素已經發生不可逆的徹底性更改。 樓市「三重壓力」,2021年房企不得不降價。 第一重壓力:人口結構轉變導致需求不足。
  • 樓市傳來好消息,為幫剛需買房,國家動真格了
    現在買房,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然而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整體樓市情況並不是太好,所以很多想買房的朋友,都處在觀望期,深怕買了以後高價接盤! 但是最近幾個月,各大自媒體平臺,又開始大規模出現樓市「日光碟」,以及排隊都買不上房的熱點新聞,努力營造房價要大漲的態勢!
  • 我國樓市沒有剛需?承認吧,「偽剛需」們!
    我國樓市沒有剛需嗎? 01 很多人向房淘惠諮詢時會問,現在他在的城市能不能買房,房淘惠一般會說「剛需該買就買,並且要趁早買」。他們就會有疑惑,現在買萬一買在高位了怎麼辦,剛需的錢是大風颳來的不成?
  • 樓市又火了?背後殘酷另一面:房企分化嚴重,中小房企或將逐步退出?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張曉玲,陸明巧,姚安琪編 輯丨包芳鳴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進入2020年,中國樓市先冷後熱,終在5月復甦,6月「入夏」。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認為,深圳樓市投資屬性一直很強,在沒有好的投資通道情況下,人們還是偏向於買房來保障資金的安全。與此同時,房價也開始上行。
  • 樓市專家,上漲是好事兒,房價和剛需無關,可信嗎?
    因為房子對普通人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並且現在樓市的房價很不正常,所以很多人討論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在樓市中也有一些所謂的專家,他們的觀點很讓人驚嘆。比如在說起房價的時候,說房價和剛需無關,房價上漲是好事情等等,那麼這些專家的話可以相信嗎?其實未必可信。
  • 無錫樓市3大信號曝光!未來房價...
    在這如同過山車一樣的樓市中,今年底的行情怎麼樣?會呈現什麼樣的局面?能不能買房? 央行再次拒絕降息!無論是樓市利率(5年期LPR),還是實體利率(1年期LPR),都未進行調整。 這也意味著,貨幣政策風向已變,最寬鬆時刻或許已經過去。 要知道,在房地產出現局部泡沫的情況下,繼續降息將可能引發新一輪房價上漲。
  • 樓市迎來搶收季 不要又一次錯過「末班車」
    一方面是疫情緩和後,樓市連續數月漸趨升溫,另一方面是監管層近期密集的調控降溫——買還是不買,這是個大問題。先說結論:當然是儘早買,尤其是剛需。為何如此?我們且往下看……三大信號,金九銀十已成購房「窗口期」信號一:調控加碼房價仍漲從政策層面而言,目前調控意味明顯,據統計今年1-8月全國房地產調控累計368次。
  • 房貸「兩道紅線」出爐,2021年樓市將何去何從?
    2021年剛剛展開,許多人心心念念的樓市迎來了一記「重錘」,讓人不禁對樓市接下來的發展充滿好奇。日前,央行和銀保監會共同發布了《銀行業房地產貸款集中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中為目前的房地產貸款設立了「兩道紅線」,並於2021年1月1日開始實施。
  • 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要做好泡沫破滅準備,狂歡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如果是經常關注馬光遠的人應該都知道,馬光遠曾經是非常看好房地產行業的人,雖然他以前一直看漲房價,但是他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研究分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時間證明,馬光遠對樓市的和房價走勢的預測很少出錯。也因為他過去一直看漲房價,所以這次他公開開始表達自己看跌樓市的觀點,也足以看出現如今的樓市已經讓馬光遠都無法再繼續看漲了可以說這本身就是一個樓市轉折的信號!
  • 房企抱團「不降價同盟」散夥?有房直降50%出售,專家:再等等!
    樓市總是這麼風雲莫測。 有人買房一夜之間可能身價上漲數萬元,也有人買房一夜之間身價跌掉數萬元。 專家們普遍認為,2020年將會是房地產的一個「真正」轉折年,央行的三根線成為了房地產轉折的催化劑。
  • 重慶樓市,重返剛需為王
    最近,重慶樓市給我的印象,是重返剛需為王的時代了。012017年,被很多人稱作是重慶的改善元年。為什麼叫「改善元年」?因為之前的重慶樓市,是剛需產品主導的樓市。
  • 新年出「新政」,央行給房地產設「紅線」,對剛需貸款有何影響?
    但沒曾想到的是,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監管部門又出重拳,央行、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建立 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並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無疑是給房地產市場潑了一盆冷水。據業內人士表示,監管部門給房地產貸款設置「紅線」,看來房地產貸款要實行全面嚴格的監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