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仙庵三藏談詩》:八十一難,最文雅的,卻是最難的一關

2020-12-17 瀟湘夜雨靜翻書

《木仙庵三藏談詩》:八十一難,最文雅的,卻是最難的一關

「木仙庵三藏談詩「在西遊記中,是特別特殊的一難。唐三藏在荊棘嶺上被幾個樹精藤怪攝去與他們會友談詩。談著談著,杏仙美眉出場;樹精藤怪們搖身一變從詩人隱士變作了「媒人」 「保人「非要把杏仙嫁給三藏不行;直到悟空一聲「師父」才把那些樹精藤怪們嚇得不見了。

這一難特殊處在於這些妖精們並沒有打算傷害唐僧,對於唐僧肉也無甚興趣;而在清風明月之下,風雅的作詩酬酢。只是最後強要唐僧與杏仙成親一出煞了一番風景,勉強湊做一難:「色「難。在第九十九回觀音菩薩清點三藏的災難簿子時,這一難稱為「棘林吟詠五十二難「, 似乎的確名不副實。

四名隱士分別為:勁節公,孤直公,凌空子,拂雲叟。這幾位樹精們都有了上千年的修行,能吟詩作對;他們各自給自己的名號簡直概括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所嚮往的一切特質:「凌空拂雲「,又能「勁節孤直「。基本上這幾位妖精已經湊齊了文人們所嚮往的一切:隱士美女女童侍僕;加之他們還能經營出一片「仙境人家「,「隱逸去所「,生活堪稱完美。

可是,百美終有一瑕:四個老頭子還是覺得寂寞,寂寞?對,寂寞。讀書讀人我常常如此,以自己一個普通人的身份代入思考,往往會有些感觸,或者會心微笑。和我寫一些關於西遊的小文相似,當初寫得寂寞,不知道如何,想發出來看看,聽聽,迴響,交流。四個老頭子我想也是如此。

有人說,文人需要溝通和關注;「唱和酬酢「正是文人溝通交流贏得關注乃至承認的方式之一,孤直公說勁節公的詩「起句豪雄,聯句有力「,凌空子說孤直公的詩好得「月脅天心「,拂雲叟說前面所有人的詩歌是「高雅清淡「如同「放錦繡之囊「,而唐玄奘說「眾仙老之詩,真箇是吐鳳噴珠,遊夏莫贊「。

吳先生在這裡真是拿文人的「酬酢唱和「痛快地調笑了一番。估計其他讀者讀著也覺得已經要吐了,說道他們一班「會做歪詩的,偏會標榜「;可是,這難道不是「遊戲規則」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苦瓜,不會收穫「甜瓜「。想要得到他人的稱讚,你首先必須稱讚人家。

如今雖然我們已經不會作詩,可是網際網路使得「唱和酬酢「遍布大江南北。雖然媒介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大相同,可是某些「潛「規則有些相似:仍舊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想要收穫「甜瓜「,必須種下「甜種「。尤其當某些圈子逐漸形成,基本上就很難說不中耳的話了。

那麼為何這一關最難呢?互相吹捧,言不由衷,已經成為文人的通病,而這種考驗,更多的人容易忽視它的嚴重性,故而一錯再錯,陷入其中而不自覺,這比被妖怪吃了還要難以解脫,只所以有這一章節,不能不說吳承恩確實厲害,不但看到了文化圈的弊病,而且把它當成了人生的磨難。

相關焦點

  • 《西遊記》:「八十一難」故事的演化過程
    從文學角度看,「八十一難」最早淵源當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八十一難」許多情節諸如女兒國、白骨精等故事無疑出自此書,但其宗教意味過於濃厚,其主旨在於宣揚大梵天王、定光佛等滿天神佛的至高無上,取經人的千辛萬苦反倒被淡化,故此將此書視為宗教作品,已列入第二節中討論。
  • 《西遊記》:佛教文化與「八十一難」
    一、故事題材與佛教文化的淵源 在佛教寺院中,有「俗講」之說,通過淺近通俗的語言來解說佛教奧義,大多為故事演繹,在唐、五代時期頗為盛行,而《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正是這一時期西北敦煌一帶的寺院俗講底本,大多被認為是《西遊記》取經故事的早期形態之一。
  • 西遊記八十一難詳解:第五難 出城逢虎
    西遊記中唐僧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到達靈山,取得真經。今天我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第五難出城逢虎。這一難也是唐僧真正西去取經路上的第一難。話說三藏法師自被唐王及官員送出長安之後,就馬不停蹄向西而去。這眾僧一時間紛說雜論,一個說水遠山高,一個言路多虎豹,一個道峻岭陡崖難度,一個論毒魔惡怪難降。而三藏法師聽後,卻是閉口不言,以手指心,點頭幾下。(都說三藏法師是唯識宗的,這不是禪宗打機鋒的手段嗎?)
  • 西遊記八十一難詳解:第十七難 四聖顯化
    西遊記八十一難的第十七難是四聖顯化。這四聖顯化,也可以叫四聖試禪心!所謂四聖試禪心,就是指觀音菩薩、黎山老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四位神仙,化成了四位美女去測試唐僧師徒四人的故事。下面我們就好好講講這一難!這一難,總體來講就是一個測試!當然,如果真的測試結果太差的話,那可就真的成為唐僧師徒四人的災難了!為什麼這麼說那?
  • 西遊記八十一難詳解:第七難 雙叉嶺上
    西遊記八十一難的第七難為雙叉嶺上。顧名思義,這一難也是發生在雙叉嶺上的。唐僧及從者被寅將軍抓了,後面又來了熊山君與特處士。他們三個妖怪將唐僧的兩個從者都給吃了,但卻沒有吃唐僧。等到天明時分,這一眾妖怪自己卻又散掉了。不知道是不是吃飽喝足了,加晚上又嘮了一晚上的嗑,乏了,白天找地方睡覺去了?
  • 解讀中國神話之《西遊記》:八十一難並非虛構,唐朝史書中有記載
    作為《西遊記》主要內容的「八十一難」自然也經歷了這樣一個演進的過程。「八十一難」故事並非後世文人杜撰,而是根據唐代僧人玄奘西行取經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八十一難」故事從產生、流傳、演進到最終定型共經歷了約九百年的漫長歲月。因此,本文力求著眼於與西天取經有密切關係的前代書籍,從「八十一難」故事的源頭考察其發展演進規律。
  • 《西遊記》中九九八十一難,難難都難,到底哪一難最難?
    我是花禪酒仙,我認為九九八十一難中最難的是第八十難《凌雲渡脫胎》,為什麼是這一難最難呢?因為只有這一難唐僧師徒是在和人打交道,其他難都是在和妖怪打交道,這裡有一個隱藏的觀點就是人和妖怪有區別。這八十難暗合先甜後苦的道理,之前沒有受過的苦都會在最後承受一次,最難的通常都在最後等著。
  • 西遊記八十一難詳解:第十二難 收降八戒
    西遊記八十一難的第十二難是收降八戒。收八戒的過程,與收孫悟空的過程大不相同,而且對八戒的介紹也相對簡單一些。路遇高才(高老莊去請法師的家人)唐僧與孫悟空師徒二人一路西行,一日走到日落西山的時候,遙遙的看見一座山莊,這唐僧就提議去山莊借宿一宿。
  • 《西遊記》祥雲妖風下真實的大明:荊棘嶺木仙庵的真相
    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在荊棘嶺遇到了最不像是劫難的一難。唐僧在荊棘嶺被十八公攝到了木仙庵。沒上綁沒洗澡也沒人提唐僧肉的事。高高興興的和十八公、孤直公、凌空子、拂雲叟吟詩作對侃了大半夜。三藏進前扯住到:「悟能,不可傷了他!他雖成了氣候,卻不曾傷我。我等找路去罷。」行者到:「師父不可惜他。恐日後成了大怪,害人不淺也。」那呆子索性一頓鈀,將松、柏、檜、竹一齊皆築倒,卻才情師父上馬,順大路一齊西行。是不是感覺這些樹精在西遊記的妖魔中幾乎沒什麼存在感?
  • 西遊記八十一難詳解:第十三難 黃風怪阻
    在這主人家借宿的一晚,這主人家告訴唐僧師徒三人,西天取經,經不難取,只是道路上艱難,在離我家三十裡外的黃風嶺上,就有一夥妖怪。唐僧及悟空、八戒三人不以為意!唐僧覺得悟空的本事大,以前有妖怪就降服了!悟空自恃本領大,覺得自己是天下馳名第一妖!八戒覺得,天塌了有個高的頂著那!都皆不以為意!師徒三人住了一晚,第二天繼續前行。不多時就到了黃風嶺上。
  • 《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有一難完全是湊數!不過男人卻最喜歡看
    因為我覺得在唐僧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裡,這一「難」,完全是重複的,是多餘的。是湊數的,但卻又是我們男人最喜歡看的。想必大家都猜到是哪一集了吧?那就是第54回,「法性西來逢女國,心猿定計脫煙花」了。那可是「以一國之富,招御弟為王」呢。而且,那女兒國國王的長相也不錯,「說什麼昭君美貌,果然是賽過西施」,「月裡嫦娥難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宮妝巧樣非凡類,誠然王母降瑤池」!都跟仙女一般了,真的是求之不得呀。而我們這些吃瓜群眾,雖然見不得人好,但是,這樣一個帥哥,一個美女,我們還是想他們在一起的。
  • 《西遊伏妖篇》:最難過的關是情關,最難取的經是曾經.
    世間最難過的關,是情關,人生最難取的經,是曾經。無數個夜晚,輾轉反側,他都會以悟空不聽師命為藉口,一鞭子一鞭子地抽打孫悟空的身體,罵著最難以讓人忍受的話語。是為發洩。發洩滿腔恨意以及無奈,來緩釋那入骨的相思。月朗星稀,微風吹起衣衫,他側身親吻悟空頭上那頂金箍,不無悽楚地說道:我想你。
  • 西遊記荊棘嶺談詩論道,釘耙顯威除樹精
    遙望不知何所盡,近觀一似綠雲茫。蒙蒙茸茸,鬱鬱蒼蒼。風聲飄索索,日影映煌煌。那中間有松有柏還有竹,多梅多柳更多桑。薜蘿纏古樹,藤葛繞垂楊。盤團似架,聯絡如床。有處花開真布錦,無端卉發遠生香。為人誰不遭荊棘,那見西方荊棘長!八戒釘耙前開路,斷枝碎騰送西行。兩天一夜到古廟,正值休息兇來到。
  • 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萬事開頭難啊
    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萬事開頭難啊——悅文享者無論做什麼事情,第一步都是最難的一步,我們沒有任何經驗,>需要時間和失敗來成長自己,而且還會因為自己的盲目,失去原有的機會和方向,第一步很難,難在勇於邁出第一隻腳,難在沒有任何準確的方向,難在沒有一丁點的基礎
  • 唐玄奘真實的漫漫西行路,遠比書中描寫的八十一難更艱險
    627年,玄奘法師開始了漫漫西行路,其艱險遠超書中的八十一難。沒有唐太宗李世民的迎來接往,相反他的第一難卻是唐太宗所賜。唐朝時,去天竺要通關文書,玄奘法師幾次上書向皇帝索要,都被唐太宗拒絕。無奈之下,玄奘法師只得混在難民中出城西行。
  • 西遊記最難的並不是妖魔鬼怪?等我們成年後,才看懂最難的是什麼
    先人們就曾說過孩子們是看不懂西遊記的,孩子沒有經歷過什麼真正的苦難,最多就是自己心愛的玩具被毀掉或是父母的訓斥,那麼對於唐僧來講取經一路上哪一難才是最難的呢?取經之路唐僧需要經歷八十一難,有一關過的比被妖怪抓了去還要難受,而且這一關並不關乎唐僧自己的性命,這一關便是女兒國了,想必不少人還記得唐僧在離開女兒國的時候滿眼都是溫柔,看著國王一聲聲的叫著玉帝哥哥,唐僧轉過頭去快馬走開了,取經之路這麼漫長也未曾見唐僧騎過幾次快馬,這一次卻不一樣,無論是在原著中還是在電視劇中唐僧與國王告別之時,唐僧行禮的方式卻不是僧人的方式了
  • 地藏菩薩本願經、三藏沙門、實叉難陀,都是什麼意思?
    因為這一本經是完全著重因果報應的,假使把人人的心改良了,和平的社會、和平的世界、與平等大同主義也自然會實現了,更用不著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的一般人物紛紛擾擾的去口頭宣傳。因為世界大地是完全由於人心業報所造成的呀!還有修淨土的應該注重這部經解,因為阿彌陀經上說,念佛七日一心不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這是容易的事麼?不要說七日,就是七小時之間要一心不亂,恐怕也辦不到。
  • 西遊裡最冤的一夥妖怪,只是和唐僧吟詩作對,卻慘遭八戒滅門
    可是,在斬妖除魔的慣性中,他們也曾製造過一起冤假錯案,讓荊棘嶺的一夥樹精成為《西遊記》裡死得最冤的妖怪。01在原著第六十四回中,師徒四人來到荊棘嶺,唐僧被化作土地公的松樹精用陰風攝去。幸好松樹精不是吃貨,對吃唐僧肉無感,他攝去唐僧只為「談詩會友」。
  • 初中生天賦異稟,畫出西遊記八十一難通關圖
    炎熱的夏天裡,很多孩子沒心沒肺地玩了一整個暑假,即將開學時突然想起還有暑假作業沒寫。有的孩子拿出考試前的勁頭,臨時抱佛腳,熬夜趕作業。也有的孩子找學習好的同學救急,許下事成之後必請對方吃好吃的承諾。一名自幼就熱愛畫畫的初中女孩成功畫出了西遊記八十一難通關圖,她在原本故事的基礎上新添許多可愛的元素,製成八十一難通關圖,兼具故事性與美觀性、簡潔性與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