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宅梵(1902-1980)。又名謫凡。弘一大師為其改名宅梵,法名勝月,建書齋名曰"梵籟草堂"。1930年皈依弘一大師。曾撰寫《弘一大師的童年》。新中國成立後經朱仲華推薦任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與張宗祥、馬一浮、黃賓虹、豐子愷、朱仲華、陶冶公等士皆友善往交。一生潛心於書齋,著作甚豐。

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胡宅梵 譯〉
這部經雖然是三根普被,然而重要一著就是改良人心。改良人心的工具是什麼?那不能不說是因果報應。因為這一本經是完全著重因果報應的,假使把人人的心改良了,和平的社會、和平的世界、與平等大同主義也自然會實現了,更用不著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的一般人物紛紛擾擾的去口頭宣傳。因為世界大地是完全由於人心業報所造成的呀!還有修淨土的應該注重這部經解,因為阿彌陀經上說,念佛七日一心不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這是容易的事麼?不要說七日,就是七小時之間要一心不亂,恐怕也辦不到。倘若臨終時心念一亂,神識就墮入幽冥界裡,這時不仗地藏菩薩的大威神力來把你送到西方,還有什麼地方去求救呢?所以念佛的人平時也不可以疏忽這部經的。
【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解】這是書的題目。就是說,贊述地藏菩薩的本有願行的一部經典。
【釋】這部經的題目,佛自己說有三種:一個叫地藏本願;一個叫地藏本行;一個叫地藏本誓力。現在即用他第一個為經題。地藏菩薩,是一個出世聖人的名字。菩薩是個通名,地藏是個專名。菩薩二字,梵文叫菩提薩埵,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眾生的意思。合起來說,就是覺悟的眾生或是覺悟眾生的人,叫做菩薩。
菩薩的專名,都是隨菩薩的德行而題的。這位菩薩叫做地藏,也是他的德行,有合乎地藏二字的意義。今且分別說來。地就是土地,萬物都依住地的上面,又地能生長草木的根芽。這位菩薩,有廣大的慈悲,一切眾生,都要靠他救護的;眾生的善根,都要靠他生長的。好像土地一般,所以叫做地。藏就是寶藏,財寶足以救濟人的貧苦,圓滿人的事業。這位菩薩有無量的法財,布施一般苦惱眾生,且使他們都能修行成就,好像寶藏一樣,所以叫做藏。
這一番的解釋地藏二字,是譬喻菩薩的道德。再因這位菩薩,看見地獄眾生的苦,發心學佛,已證得如來藏性,眾生和佛平等的本性,所以救拔地獄眾生,是他的特別本領,所以叫做地藏。再因這位菩薩,修地大圓通,證如來藏性,如持地菩薩,故菩薩來時,會中眾生,都覺身重難舉,因身中的地大,皮肉筋骨毛髮爪牙屬地大,受菩薩的影響,增強的緣故,所以叫地藏。這第二第三番的解釋,地藏二字,都是表顯菩薩的行為。總而言之,這位有地藏德行的菩薩,所以叫做地藏菩薩。
本願二字,是說菩薩所發的願,這個願,是從他初發心來,常常所發的,直到現在,依然這樣的發,並不是現在才發的,所以叫做本願。又這個願,是他多生的菩薩行為所依據的,有這個願,才有他的行,願是行的根本,所以叫做本願。這樣看來,這個本字,有本來和根本的兩個解釋了。經的一字,是世間聖人的訓典,此書是佛菩薩的訓典,佛菩薩是出世的聖人,所以也要稱他為經。梵文本來叫修多羅。這梵文的意思,直譯起來,就是一個線字,有貫穿文義的意思,正同我們華文的經緯的經字相仿;文譯起來,那是契經兩字的意思,契是契合的解釋,因出世聖人的訓典,是一種合乎道理、合乎人情的說話,所以叫做契經。
【經】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解】這部經,是唐朝時候,從于闐國來的三藏沙門,名叫實叉難陀,到中國翻譯出來的。
【釋】唐,是李淵天下的國號。因為李淵先在晉陽,晉陽是陶唐氏的舊都,所以封為唐王,到了受隋禪以後,統一天下,就稱唐朝。其時到今,已約有一千三百年了。于闐是西域的國名,他的字義叫做地乳,因他的國祖,飲地上湧出來的乳而生長的。他的地點,在現今新疆的天山南路。
【三藏沙門】是指譯經師~翻譯經典的法師的道號
三藏是佛教經典的總稱,佛教經典,共有三大:
第一經藏、第二律藏、第三論藏
第一、經藏是佛說法的記錄;
第二、律藏是佛教的禁令規則和解釋的書;
第三、論藏是佛和弟子討論教 義的記錄;
因這三大集的經典,形式上是包含許多的卷帙,實質上是包含許多的道理,所以叫做藏。
沙門是出家修道人的通稱,是勤息二字的意,因其有精勤修道,息滅煩惱的工夫。這個沙門,是通達三藏經典的,所以叫做三藏沙門。
實叉難陀:是學喜二字的解釋,是譯經師的名字。唐朝武后聖歷二年,于闐國王聞武后喜歡佛法,敬重經典,所以差沙門實叉難陀,把華嚴經同這部地藏經一齊送到中國來,武后(武曌)受了這部經,就命這位沙門翻譯成了華文,是這部地藏經出世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