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語:人死後將經歷什麼?地藏菩薩這樣說

2021-01-12 手機鳳凰網

死後的世界什麼樣?(圖片來源:資料圖)

【經典原文】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造眾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

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闢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痴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地藏經》

【經文解釋】這位大辯長者就「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這個人死了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他家裡的人為他做種種的功德。「乃至設齋」:乃至於設齋,設齋就是供養三寶。「造眾善因」:造一切善的種子。「是命終人」:這個臨命終的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他能不能得到大的利益,或得以解脫他的罪業呢?

「地藏答言」:地藏菩薩對「長者」說,「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我現在是藉著佛的大威神力。你看!地藏菩薩他不說是他自己的大威神力,而說藉著佛的大威神力,為什麼呢?這表示他尊重佛,所以處處都將佛舉在前面。「略說是事」:我略略的說一說這些事情。

「長者」:地藏王菩薩又叫一聲長者。說「未來現在諸眾生等」:所有一切的眾生,「臨命終日」:在臨死的這一天。「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闢支佛名」:他能聽見一尊佛的名字,或一尊菩薩的名字,或一位緣覺──闢支佛的名字。「不問有罪無罪」:不管他有罪或是沒有罪。「悉得解脫」:完全都得到解脫。為什麼在臨終的時候聞一佛名,或一菩薩名,或一闢支佛名,就能把他的罪業消除去了呢?因為人在臨命終的時候,這暖、息、識這三種將要斷的時候,暖、息、識這三種組織成一個命根,人死了,這命根就要斷了。命根斷,先沒有暖氣;然後,沒有呼吸了;再來,識也就走了。這三種都斷了,就臨命終了,人死了就是命根斷了。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人之將亡,其言也善。

人在臨死的時候,會天良發現,良心就會發現自己一生所做的事,或者對、或者不對,都會有一種反省,這時候對自己所做不對的事情,就真正知道不對了。因為知道真正不對,所以就會生出一種懺悔心。懺悔心一生出來,所以就算他只聽見一尊佛的名字,一尊菩薩的名字,或一尊闢支佛的名字,都可以滅罪無量,種無量的善根,滅無量的罪過。所以臨命終是最要緊的時候,可是這也是最不容易發這種善心的時候。我們人為什麼平時要念佛呢?平時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預備臨命終的時候才能忘不了。因為你平時就念,臨命終的時候就不會忘了。如果你單想要臨命終的時候再念佛,再生善心,那是很不容易生出來的。但是若能生出來,那也是非常有效驗的,只要一念懺悔,就可以將一切罪業都滅除了。

「若有男子女人」:假設若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子和女人,「在生不修善因」:他雖然是受五戒十善,但是他不做善因,不修善的事情。「多造眾罪」:他造很多的罪業。「命終之後」:生命終了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他的眷屬,或者給他造一點小的福利,或者造一點大的福利。「一切聖事」:一切聖事,也就是善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在七分之中,往生的人只可以得到一分。「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六分的功德,是由在生的人自己得到。

「以是之故」:以這種的緣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將來和現在這一切的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在耳聰目明,非常健康的時候,應該自己修善事。「分分己獲」:在生時你自己做的功德,每一分功德都是自己得到的。「無常大鬼,不期而到」:怎麼叫無常鬼呢?他到這兒的時候,你就不常了,但你也不會知道什麼時候無常鬼會來。「冥冥遊神」:冥冥就是很黑暗的。遊神也就是遊魂,也就是你的魂魄,也就是中陰身,又叫中有身。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個中有身的有,就是「有緣生」的「有」。前五陰已滅,後五陰未生,在前後五陰未生的時候,叫中陰身。中陰身看大地如墨,看這個世界沒有日月光明,所以叫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也不知道他是造罪呢?還是有福?

「七七日內」:七七就是四十九天,在中國因為佛法的關係,人死後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會請僧、請道,為亡者超度念經。在這七七日內,也就是因為《地藏經》中講明白了,說在七七四十九天內。「如痴如聾」:如痴,就像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人;如聾,也聽不見什麼聲音。「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地獄有閻羅王,閻羅王不是一個而已,有十個閻羅王──十殿閻君。每一個閻君,下又分了很多部門,所以每一個閻羅王有五個司,各有鮮官(禁殺)、水官(禁盜)、鐵官(禁淫)、土官(禁兩舌)、天官(禁酒)這五種官,每一個閻羅王有這五種官,所以叫五司。這五司管人一生所造的罪業,哪一個司管哪一種罪業,犯哪一種罪業的亡者就到那兒受審問,審問就是到那兒辯論。

「審定之後」:辯論業果,所造的什麼業,將來要受什麼果報。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根據他所造的業,就去受果報。「未測之間」:在還沒有知道之前,「千萬愁苦」:這時候很憂慮,很擔心,不知將來自己是去做牛做馬,做豬做羊,或者做人,自己也都不知道,所以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更何況已經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這諸惡趣裡了呢?

「是命終人」:臨命終的這個人,「未得受生」:沒有得到受生之前。「在七七日內」: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在這七七四十九天以內,他念念之間,每一念之間都希望他的一切骨肉,骨肉就是他的親戚眷屬,他家裡的人。「與造福力救拔」:能幫他念念《地藏經》,或拜拜《地藏懺》,或者拜拜地藏王菩薩,造種種的福利,供養三寶,來救拔他。「過是日後,隨業受報」:過這四十九天之後,他隨他自己所造的業,而去受他的果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他經過千百歲的時間,「無解脫日」:沒有解脫的時候。

「若是五無間罪」:假若是造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五種極端罪惡的罪,即會墮無間地獄,所以說是無間罪。五無間就是時無間:從初入地獄到終了的時候,這中間沒有一時一刻可以停止受苦,所以叫時無間。形無間:一個人到地獄裡,眼看他自己身滿地獄,那麼很多人也是同樣身滿地獄,這叫形無間。苦無間:從初入地獄後,所受一切罪器叉棒的苦刑也都是時刻沒有間斷。命無間:罪人到這種地獄裡,其生命一日一夜,萬死萬生,也都是無間。果報無間:所受的果報也都沒有間斷。死「墮大地獄」:墮八寒地獄、八熱地獄,種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到一千劫、一萬劫這麼長的時間,也永遠在地獄裡受苦。(宣化上人解)

【經典介紹】《地藏菩薩本願經》又稱《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屬於地藏三經之一,唐代實叉難陀譯。本經敘說地藏菩薩之本願功德,及本生之誓願,強調地藏菩薩不可思議之大願力。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讚揚了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正菩提」的宏大誓願,並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本生故事。

相關焦點

  • 念地藏菩薩名號死後去哪裡?
    「下地獄」與「墮地獄」結果不相同(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問:我現在一直是念地藏菩薩名號,我死後會生到哪兒去? 曉:不知道。 問:我該往哪兒往生? 問:念阿彌陀佛的往生極樂世界,修唯識的往生兜率天宮,那我念《地藏經》的就沒地方去了? 曉:我不知道你從哪兒聽來的這個說法。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但並不是一定得往生極樂世界不可,若我不願意去呢?我就是發願在此娑婆世界度化眾生,阿彌陀佛也不可能在我臨終時推住我屁股往西方推。
  •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求智慧找這位菩薩
    有趣的是,印度佛教從頭到尾都沒系統準確指出到底有多少菩薩,即便常說的八大菩薩也有很多版本,其原因在於印度文化內部的分歧差異,導致印度佛教也具有多元性和雜亂性,不同的典籍中對菩薩的名字也都存在重大的分歧。其中最常見的版本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臧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妙吉祥菩薩、除益障菩薩、地藏菩薩。
  • 四大菩薩坐騎是什麼?地藏王的諦聽,他的六牙白象。
    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王菩薩乃大乘佛教四大菩薩,皆佛法精深。大家看小說、電視劇什麼的應該都知道,很多仙佛都有坐騎,這東西即方便代步,也算是實力身份的一種體現。那麼,四大菩薩的坐騎分別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婆羅門女又是一個極其孝順之人,為了彌補母親的過失,她傾其家產,全部捐獻出去,用於布施修福。她知道,自己這樣做其實並不能挽救自己的母親,於是整日沉寂在悲痛之中。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對佛的信仰一直是她堅定的信仰。
  • 地藏王菩薩為何在地府中不願出去?「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在這種地方不是陽壽已盡就是孤魂野鬼,但是唯獨一個神仙呆在這裡不肯走,她就是地藏王菩薩。二章 修佛之道地藏王菩薩其實早就可以成佛,她的功法和智慧早就和如來相近,她為何不出地府然後成佛呢?那是因為地藏王菩薩當時說了一句誓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 農曆七月廿九,地藏王菩薩聖誕日的由來
    所以佛用大地來比喻我們的心地,心地就是自性,我們的自性也和大地一樣,一切具足,一切萬法也都是由真性而生,《華嚴經》裡面講:「唯心所變,唯識所現」,就是說我們自性裡本來就具足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藏」,是含藏的意思,好比世間有好多珍寶,大家都希望收藏起來,這樣才感覺生活會有保障,心裡才感覺安全。
  • 佛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不可思議功德之事
    這時應當在諸佛菩薩形像面前,大聲轉讀地藏經一遍,或者拿病人所喜歡的東西,或者衣服寶貝,莊園房子,在病人面前,大聲述說,我的名字叫什麼,為了某某病人在佛經佛像面前,捨去這些物品,或者供養佛經佛像,或者造佛菩薩形象。或者造塔造寺,或者燃油燈,或者施常住僧眾。這樣三次對病人說,使他們聽到。
  • 地藏王菩薩發下的慈悲大願
    地藏王菩薩度生大願是怎麼發起的呢?這要從菩薩在過去世中經歷說起。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菩薩在過去很多世中曾為長者子,曾為婆羅門女,曾為國王,還曾為光目聖女,這些都記載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上,現在將他做長者子和婆羅門女,這兩件事講一下。
  • 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向人們廣泛宣傳這十一種罪是墮地獄的種子和因緣。使人們認清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特別要認清墮地獄的極惡業,才能避惡趨善。不造此類的惡業,就不受惡報,免墮地獄。 菩薩大願 中國熟知的四大菩薩,於名號上皆加一讚詞,如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可見地藏菩薩的願力是特別深廣的。
  • 佛母摩耶夫人問地藏菩薩: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有什麼報應?
    佛陀為此囑託地藏菩薩說,我過去世三大阿僧祇劫,修種種的苦行,為此捨棄了身體、王位、妻子,來求無上大道;乃至成佛後,現種種身,說種種法,用種種方便度脫如是剛強罪苦眾生。眾生業深、障重,十有八九,尚有未調伏者;倘其隨業受報,墮大惡處,受大苦時,你要想著我今天在忉利天殷勤囑託,將如來沒有度化的眾生,你去度化,莫令墮落惡道,直到彌勒出世。
  • 佛教 地藏王菩薩
    6、地藏菩薩能開般若智慧:地藏菩薩不是只管鬼道眾生而已,只要您誠心的禮拜地藏菩薩的《佔察善惡業報經》懺法或拜《地藏菩薩懺願儀》及供養地藏菩薩、禮拜地藏菩薩等,都能消除宿世的無明愚疑,累積我們的福慧資糧,讓我們生命中的般若智慧具足及展現。
  • 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2]地藏菩薩另有功德,也從地藏名義而來。《地藏十輪經》說,地藏菩薩能滿眾生所求,增長一切草木和農作物等,一切從地上生長的都得到豐碩收成。 [7] 這是農民所希望的。此經譯出後少人弘揚,所以地藏菩薩這方面功德少人注意。
  • 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結局,及學習地藏經得益的真實案例
    這時間,世尊舉起金色的手臂,又來摩地藏菩薩的頭頂,而如此說:「地藏!地藏!你的神力真是不可以思議!你的慈悲真是不可以思議!你的智慧真是不可以思議!你的辯才真是不可以思議!正使十方諸佛,都來讚嘆宣說你不可思議之事,即使於千萬劫之中,也是不能夠說盡的。地藏!地藏!
  • 《西遊記》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
    許多人都說《西遊記》是一部褒佛貶道的小說,今天且不談此種說法是對是錯,但在這部弘揚佛教文化的名著中,亦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今天就為大家簡單的分享《西遊記》中的六大菩薩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全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慈悲和智慧
  • 文殊菩薩問佛:地藏菩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成就不思議事?
    因此,文殊菩薩代眾生一問,地藏菩薩憑什麼擔當此任呢?在這裡文殊菩薩的疑問其實是佛法中的方便一說,因為作為七佛之師,菩薩之首的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是以智慧見長,肯定知道原因。這句問話出自於《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原文是這樣的:「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 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 地藏菩薩《十輪經》白話大意十
    >佛又說,善男子,這位地藏菩薩,成就了像這樣不可思議的一切功德,這位大菩薩潛伏蘊藏著一切微妙的功德,有一切能得到真正解脫的珍寶,是一切菩薩的明淨眼目,好像商隊的首領一樣能帶領人趨向涅槃,乃至於不假造作、任運自然的度脫一切眾生。
  • 地藏菩薩為什麼能使你發財
    《佔察經》中說:以是菩薩本誓願力,速滿眾生一切所求。以是菩薩是指地藏菩薩,他化度眾生的利益,比別的菩薩都厚,能滿足眾生一切所求,這是菩薩的心願。【 又是菩薩,名為善安慰說者。】地藏菩薩跟其他的菩薩不同,眾生有苦惱的、有困難的,他最善於安慰了。人要到了難處,求告無門,六親退失,這種經驗我是有過的。如果你是反革命住監獄,或者是個地主階級,沒人敢跟你說話。所以那個時候沒人會安慰你,你念地藏菩薩,他會給你示夢。
  • 為什麼在印度寂寞的地藏菩薩,一到中國就位列「四大菩薩」?
    這個故事與中國人的地藏信仰有著深厚的情感聯繫——度化生前造罪、死後墮落的母親,乃至發願視一切眾生為父母,眾生不度盡誓不成佛,正是地藏菩薩在其「因地」修行時的主要事跡。地藏信仰在印度原始佛教中出現得很晚,地藏菩薩也並不在印度「四大菩薩」(觀音、彌勒、文殊、普賢)之列。而在中國化了的大乘佛教當中,他的地位卻不可小覷。
  • 念地藏菩薩名號,沒感應?菩薩告訴我們了方法
    佛典載,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與地藏菩薩有大因緣,很多人對於觀音菩薩都知道,就是對佛教沒有信仰的,也都知道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因此觀世音菩薩可以說與我們這個世界有緣,但是我們和地藏菩薩的緣分比觀世音菩薩的緣分還要深。
  • 地藏王菩薩過去的兩世:長者之子見佛發宏願,婆羅門女地獄苦尋母
    地藏王菩薩那麼他是在什麼時候發下誓願,又為什麼要發下這種誓願呢?《地藏經》中的故事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世尊說法文殊菩薩問起地藏王菩薩的事跡,佛陀給出過這樣的答案。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回答:想要得到我這種面相,就需要漫長的時間,用佛法的清淨智慧去普度所有苦海中的眾生。長者的兒子聽完,當即就立下了大誓願,說:我從今天起,到未來的無盡時間中,將傾盡一切方法使所有遭受苦難的六道眾生得到解脫,此後我才會正道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