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後的文學發展——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2021-01-08 噠噠聊歷史

引言

十九世紀上半期,在浪漫主義文學之外,還有另一種強大的文學潮流,它以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人性論為思想基礎,以真實描寫現實為創作原則,對自己的時代社會進行了揭露和批判,雖然各種文學史家對它曾有不同的概括和稱謂,但從其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特點來說,其確切的名稱應該是資產階級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資產階級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產生

它是十九世紀上半期最重大的文學現象,包括了巴東扎克、斯丹達、梅裡美、福樓拜這一系列光彩奪目的名字以及一大批長久以來以不朽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千萬讀者的傑作。它的意義顯然不限於十九世紀上半期,它是資產階級時代文學中最有分量的一部分,是整個法國文學發展過程中迄今為止仍高高居上的頂峰;並且它還具有全世界的意義,在人類文學遺產的寶庫裡佔有顯著的重要地位。它在法國出現後不久,就受到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重視,他們給予它崇高的評價,把它的偉大的代表巴爾扎克視為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典範。

▲巴爾扎克

正象任何一個文藝高潮的出現都取決於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一樣,法國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繁榮,完全是法國近代社會現實生活條件所造成的。如果說,法國資產階級浪漫主義文學運動是與二、三十年代資產階級對封建貴族階級的鬥爭分不開的話,那麼,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則是資本主義秩序鞏固以後社會生活的產物批判現實主義文學興起於三、四十年代,四、五十年代達到高潮。

這正是法國歷史的一個轉折時期。資產階級對封建階級最後一次嚴重的鬥爭勝利結束,資本主義關係已經完全確立、鞏固,價值規律和自由競爭成為統治社會的法則,資本主義工業化迅速發展,生產不斷革新,社會關係、財產的佔有和分配也相應地不斷變動,在這千變萬化的社會中,不僅封建時代一切固定的古老的關係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受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清除掉,而且,資產階級革命高潮中的英雄主義、理想和熱情也都煙消雲散,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資產階級社會完全埋頭於財富的創造與和平競爭,」冷靜務實成為時代的精神、社會的習俗,而且,正因為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浪漫的感情都被拋棄,「人們終於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生活地位、他們的相互關係。」

▲批判 現實主義文學

這種共同的社會心理和思想方式反映在文學藝術上,就成為對浪漫遐想的否定和對真實描寫的追求。在二十年代,拉馬丁使人耽於幻想的浪漫主義描寫還曾使人們著迷,他的「文學光榮」也是不少作家羨慕的對象,但到1857年福樓拜的小說《包法利夫人》中,拉馬丁的作品已經被作為散布了有害的遐想、造成女主人公失足的讀物來加以描寫了。與此同時,「真實」被當作文學的首要標準,並日益為更多的作家所強調,斯丹達規定小說只應該是如實映照現實的「一面鏡子」;巴爾扎克主張作家「嚴格摹寫現實」,「照世界原來的樣子表現世界」,並宣稱:「法國將要作為歷史家,我只能當它的書記;」福樓拜也認定「只要是真的就是好的」,並且針對浪漫主義的誇張,提出了「不要妖怪,不要英雄」的口號。

即使是雨果這樣一位浪漫主義大師,也甚至早在三十年代就曾標榜過「真實」,以此來提高他的浪漫劇的價值。十九世紀上半期文學發展的事實表明,批判現實主義是作為對浪漫主義的否定而出現的,正如過去浪漫主義是作為對偽古典主義的否定而出現的一樣。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之所以取代浪漫主義而成為佔壓倒優勢的文學主潮,正是資本主義秩序穩定後冷靜務實的社會風尚和精神狀態所決定的。

▲雨果

在這樣一個時期,人們所看到的社會生活的情景、自身的地位和處境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是卑汙陰暗的資本主義現實代替了對理性王國的幻想。關於十九世紀早期這種理想的破滅,恩格斯曾經作過經典性的論述:「當法國革命把這個理性的社會和這個理性的國家實現了的時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論它較之舊制度如何合理,卻決不是絕對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國家完全破產了……富有和貧窮的對立並沒有在普遍的幸福中得到解決,反而由於溝通這種對立的行會特權和其他特權的廢除,由於緩和這種對立的教會慈善設施的取消而更加尖銳化了;工業在資本主義基礎上的迅速發展,勞動群眾的貧窮和困苦成了社會的生存條件。犯罪的次數一年比一年增加。

如果說,以前在光天化日之下肆無忌憚地幹出來的封建罪惡雖然沒有消滅,但終究已經暫時被迫收斂了,那麼,以前只是暗中偷著幹的資產階級罪惡卻更加猖獗了。商業日益變成欺詐。革命的箴言博愛在競爭的詭計和嫉妒中獲得了實現。賄賂代替了暴力壓迫,金錢代替了刀劍,成為社會權力的第一槓桿。初夜權從封建領主手中轉到了資產階級工廠主的手中。

批判精神與科學精神

賣淫增加到了前所未聞的程度。婚姻本身和以前一樣仍然是法律承認的賣淫的形式,是賣淫的官方的外衣,並且還以不勝舉的通姦作為補充。總之,和啟蒙學者的華美約言比起來,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面對著這樣冷酷無情而在當時看來又永無盡頭的現實,人們普遍感受到的是失望和不滿,這種失望和不滿早在十九世紀初已經出現,那時的代表人物就發出了「全是盼望,沒有應驗」的感慨,小說中也出現了宣稱自己「看穿了人生和社會」的主人公,對時代社會的否定精神已露端倪,只不過在十九世紀初,人們由於剛剛體驗到「種種希望如今都已幻滅」,因而更多的是情緒激昂地發出抗議或表示慨;而到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與務實的精神結合起來,人們對這不合理的社會現實就有了深刻的觀察、冷靜的分析和無情地批判了。

斯丹達把當時的現實看作是「一堆發臭的爛泥」,「泥濘的大路」,認為在小說裡能看到「路上的泥沼」這不是小說的錯,不應該給小說「加以不道德的罪名」,而應該「去責怪這泥濘的大路」。巴爾扎克更是全面而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時代社會的弊病,要為它開出「惡習的清單」。

▲馬克思

這樣一種對現實的批判精神構成了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靈魂,而它正是資本主義現實壓了整個一代人的理想的後果。一位作家對巴爾扎克曾有過這樣的評語:「他從高處看到了法蘭西從1789年以來的瓦解…他看出了1789年的領中的謊言,這個綱領用大個的錢代替了偉大的名字,把公換成銀行家,如此而已。這一評語同樣也適合其他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恰當地指出了他們對現實的那種清醒的批判的認識。

僅僅這種批判精神當然還不能必然造成批判現實主義文學而不是別的文學,這種文學之所以在十九世紀的法國蔚然成風,和當時自然科學的發展、科學精神的發揚也是密切不可分的。在十九世紀,細胞的發現、對能量轉化的認識和達爾文進化論的提出,這三大科學成就使人們對自然過程的相互聯繫的認識大踏步地前進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不僅能夠指出自然界中各個領域內的過程之間的聯繫,而且總的說來也能指出各個領域之間的聯繫了…以近乎系統的形式描繪出一幅自然界聯繫的清晰圖畫。」

這就使得上一個世紀末的自然科學從「搜集材料的科學、關於既成事物的科學」,到十九世紀發展成為「整理材料的科學、關於過程、關於這些事物的發生和發展以及關於把這些自然過程結合為一個偉大整體的聯繫的科學。」自然科學如此,「社會歷史的一切部門和研究人類的(和神的)一切科學的情況也是這樣」,出現了類似的各學科互相聯繫的趨向,而且,還明顯地接受了自然科學的影響。

這種情況對於文學來說一方面使作家們在科學長足發展的社會生活中日益受到科學精神的感染薰陶,另一方面,也給那些務實求真的作家提供了對人對客觀現實,特別是對社會生活的比較科學的認識和比較切實的分析,同時也給他們提供了符合客觀事物本身規律的藝術表現方法。在科學精神的影響之下,準確、精微開始成為文學描寫的標準,作家也更為自覺地以科學性來指導創作。斯丹達在「數字」日益得勢的時代,養成了對「精確科學」數學的愛好和對「虛假」的憎惡,並力圖把這種追求精確的精神,貫徹在自己的作品之中。

▲恩格斯

巴爾扎克也廣泛地研究過自然科學的各部類,並且曾經宣稱,他之所以把當時的社會寫成一個整體並表現了社會環境對人的決定作用,正是十八世紀以來動物學研究的新發展「深入我心」的結果。1831年,法國動物學家、比較解剖學家居維埃(1769-1832)與博物學家、胚胎學的奠基者聖底來(1772-1844)之間「轟轟烈烈的爭論」,曾引起了巴爾扎克關於「社會與自然相似」的思考,特別是後者「統一圖案的學說更啟發了他像布封「寫一部書講述全體動物」那樣,「替社會寫一部類似的作品」的創作意圖,最後就導致了他那幾乎無所不包的十九世紀法國社會風俗史、偉大的《人間喜劇》的誕生。

總結

至於批判現實主義另一個傑出的代表福樓拜,他不僅在社會時代潮流中受到了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的生理學家的影響,而且,作為一個世醫家庭的後代,還直接「從父親方面得到他的實驗主義傾向」,培養了「對事物周密的觀察」,往往「用最多的時間去理解最小的細」,由此,他才可能明確提出「小說是生活的科學形式」,「文學將越來越採取科學的姿態」。

相關焦點

  •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前的文學發展——浪漫主義文學運動
    法國十九世紀上半期浪漫主義運動的實質就是資產階級浪漫主義對貴族偽古典主義的鬥爭,這構成了十九世紀前三十年文學發展的基本內容。▲浪漫主義文學從藝術創作方法的意義上說,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同樣也具有一般浪漫主義文學共有的特徵,如對理想的追求、對幻想和奇特事物的愛好、感情的泛濫、形象和語言的誇張等等,不論貴族浪漫主義還是資產階級浪漫主義都是如此
  • 《俄國文學》19世紀浪漫主義,20世紀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
    俄國文學(俄文: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這一概念在廣義上指所有俄語國家的文學,不僅包括俄羅斯,也包括前蘇聯諸加盟共和國的文學。在蘇聯解體後,這一概念的範圍縮小,僅指俄羅斯一國的文學。由於俄羅斯的文化疆界在歷史上的多變和不確定性、俄語發展過程中的種種政治因素,「俄國文學」這一概念的界定仍存在很多爭議和含混。
  • 國外文學常識匯總
    8,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流行於十九世紀歐洲等地區的一種文學流派。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廣闊而深刻、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社會風俗、人情、國民性和社會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精神童話,把人間的一切苦難,形象地昭示給人們。
  • 讀《文學回憶錄》看十九世紀歐洲文學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文學回憶錄》,本書基本上,把人類文學的歷程全部介紹到了,從最早期的希臘文學到二十世紀的文學,以及現代流行於世的主流文學流派,都有一一提到,我主要感興趣的方面是有唐詩,宋詞,文藝復興與莎士比亞,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十九世紀俄國文學。
  • 別叫我魔幻現實主義:拉丁美洲的科幻文學
    而在16世紀以前,印第安語才是這片土地的母語。在長達三個世紀的殖民統治下,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逐漸取代印第安語,成為普遍使用的正式語言。如今,除巴西以葡語為官方語言外,其他國家都通行西語。被殖民的歷史和後殖民的現實,是貫穿拉美科幻發展的主軸。而語言,既給拉美科幻染上了獨特的風味,也在客觀上令其直至晚近才進入學界視野。
  • 當代俄羅斯文學發展趨勢與規律
    後現代主義最鮮明地體現在20世紀90年代的文學發展中。它起源於60—70年代之交,當時後現代主義是非常邊緣的文學現象,很多作品沒法公開發表。很難想像當時最著名的兩部後現代主義作品——韋涅季克特·葉羅費耶夫(1938—1990)的《莫斯科—佩圖什基》(1969)和安德烈·西尼亞夫斯基(1925—1997)的《與普希金一起散步》(1975)居然能發表出來。
  • 夢野間丨盧冶:卡爾維諾的「十九世紀文學降靈會」
    卡爾維諾並未改寫這些作品,因為它們並不像《雨月物語》或《怪談》一樣直接取材自民間,而是出自十九世紀西方各國的名家之手。他們中的許多人,是我們熟知的「世界文學大家」,而我們很少關注他們在怪誕文學方面的驚人貢獻。卡爾維諾編纂的目的並不是擦邊球:嚴肅名家也玩過通俗作品,庸俗評家設在類型文學和高雅文學之間的門檻對他毫無意義。
  • 21世紀澳大利亞文學:多元文化下的發展
    (中國作家網策劃「21世紀文學20年」專題文章已陸續推出,敬請關注)「21世紀文學20年」專題系列之十五:21世紀澳大利亞文學:多元文化下的發展文 | 李堯少數族裔文學勢頭強勁20年來,澳大利亞文學發展的另外一個顯著特點是,隨著多元文化成為社會主流,華裔以及其他少數族裔的文學以強勁勢頭出現在澳洲文壇。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即已嶄露頭角的華裔作家布萊恩·卡斯楚(Brian Castro)進入新世紀之後創作熱情更為高漲。
  • 文學概論期末複習資料(名詞解釋匯總)
    象徵主義:象徵主義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運動中出現最早、影響最大的文學流派,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象徵主義流行於19世紀後半葉的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後期象徵主義應運而生,本世紀20年代,後期象徵主義達到高潮。
  • 十九世紀上半期——法國的哲學領域中的各種意識形態
    它在第二帝國時期是官方的哲學體系,對文學也有很大的影響,它是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出現的自然主義的理論淵源之一。十九世紀法國哲學思想的發展變化,清楚地表明資產階級已經告別了十八世紀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而開始走向唯心主義和反理性,走向它在革命時期的思想體系的對立面,這正是它從革命階級變為統治階級的反映。
  • 十九世紀法國意識形態領域裡的鬥爭——社會思潮及與文學的關係
    三個階級的矛盾十九世紀上半期以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繼續爭奪政治統治權和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為主要歷史內容,一切鬥爭都圍繞這三個階級的矛盾而展開。而這三大思潮又構成了十九世紀上半期三種階級的文學,即封建階級文學、資產階級文學和工人勞動人民的文學的條件和思想基礎。宗教神秘主義、教權主義的思潮是對1789—1794年資產階級革命的反動,是作為法國大革命深受其影響的十八世紀啟蒙思想的對立面而出現的。它發端於執政府和拿破崙帝國時期,代表人物是德·邁斯特、波納爾和夏多布裡盎。
  •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之我見
    所謂文學批評,就是文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批評是進入文學研究的一個路子;文學批評史,是文學觀念發展史與批評文體史的結合;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就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末民初)至今的對於文學的批評發展史,文學觀念發生變化。
  • 漢語言文學本科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知識要點
    十一、維克多雨果《希臘孩子》《四日晚上的回憶》(十九世紀)(154-158)1、雨果,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19世紀法國文學的代表。法國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十四、司湯達《紅與黑》(180-199)1、司湯達,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1924年發表達的美學論著《拉辛與莎士比亞》被認為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美學宣言,提出「表現人民的習慣和信仰的現實狀況」的現實主義主張。《紅與黑》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
  • 2020寧夏省考常識積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
    他也創作了大量童話,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還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很多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寧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二、《巴黎聖母院》——(法)雨果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
  • 空想社會主義思潮的發展——十九世紀上半期法國的思想層面
    引言空想社會主義思潮是法國十九世紀上半期第三大社會思潮。它與十八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不同,是十九世紀資本主義關係確立後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發展的結果,它以嶄新的社會內容、蓬勃的聲勢作為無產階級的「象徵、表現和先聲」出現於這一歷史階段,其代表人物最早有巴貝夫,而後則有偉大的思想家聖西門和傅立葉。
  • 專本套讀漢語言之外國文學史,19世紀文學四
    現實主義文學基本特徵現實主義把文學作為分析和研究社會的手段,為人們提供了特定時代豐富多彩的社會歷史畫面,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現實主義以人道主義思想為基本的價值取向,強調客觀真實的反應生活,注重細節的真實
  • 二十一世紀的北歐文學:「北歐暗黑」下的光與影
    創作手法上有部分現實主義,逼真描繪日常生活的環境和細節,殺手以及謀殺動機等內容則是聳人聽聞的虛構。關於瑞典文學在當代的國際影響,瑞典學院院士、瑞典當代最權威的文學評論家埃斯普馬克認為,瑞典文學在上世紀80年代也曾掀起波瀾,特別是在歐洲。這些成功有文本質素的原因,也有接受地閱讀親緣性的原因。
  • 專訪|俄羅斯文學為何群星閃耀?談談它的「白銀時代」
    俄羅斯文學尤其令人矚目。在其文學史上,有「白銀時代」之說,它於20世紀30年代由詩人奧楚普明確提出,被用來指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俄羅斯現代主義詩歌。那是俄羅斯文化開放並不斷綜合的時代。當時,現代主義潮流興起、發展於歐陸,其「推陳出新」(龐德語)的特質展現在各領域的極速革新之中。
  • 從《怪醫黑傑克》瑪麗亞們的勳章,看「批判現實主義」的動畫思考
    批判現實主義正式提出批判現實主義並給它下定義的是高爾基。高爾基指出:資產階級的『浪子』的現實主義,是批判的現實主義;批判的現實主義揭發了社會的惡習,描寫了個人在家庭傳統、宗教教條和法規壓制下的『生活和冒險』,卻不能夠給人指出一條出路。
  • 外國文學作家作品大匯總
    歌德:德國迄今為止最偉大的文學家,《普羅米修斯》,《威廉·邁斯特》,《少年維特之煩惱》(第一部產生世界影響的德國文學作品),《浮士德》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59. 史雷格兄弟: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理論奠基人,《雅典娜神殿》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