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女翼裝飛行員失事 救援人談極限、風險與救援

2020-12-24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原標題:張家界女翼裝飛行員失事 救援人談極限、風險與救援

「極限不是問題 超出才是」

張家界女翼裝飛行員失事的消息,王旭東一直在關注。固然因為各種新聞APP的推送,更是他身為綠舟救援隊成員的本能。「非常遺憾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翼裝飛行一旦出事可能就是大事。」手機那頭他的聲音,帶著職業的冷靜和客觀。「但我們不能因此否定它的意義。」

女孩的傘包沒打開  令人心痛

18日上午,此前在湖南省張家界市天門山景區失聯的女翼裝飛行員在天門山玉壺峰北側下方一處密林內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周世建告訴記者,其落地點人跡罕至,搜救人員經過兩小時的攀爬才到達。

12日,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紀錄片。當日11時19分,參與拍攝的兩名翼裝飛行員從飛行高度約2500米的直升機上起跳,進行高空翼裝飛行,失事女翼裝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偏離計劃路線,導致失聯。

已曝光的視頻畫面顯示,她從直升機上起跳後,開始按設定路線進行高空翼裝飛行。攝影師隨後跳出跟隨飛行時發現,她飛行路線明顯偏離,並以非正常飛行姿態急劇下降數百米,脫離攝影師視線和可拍攝範圍。

經後期確認,女飛行員的降落傘包未打開。遺體發現地點海拔高度約900米,與其在空中直升機上起跳的位置直線距離約2000米,相對落差約1600米。

據了解,這名女飛行員曾在國外經過系統的翼裝飛行專業訓練,有數百次翼裝飛行和高空跳傘經驗。

如何挑戰極限運動 量力而行

在失聯期間,聯合搜救隊伍在山崖、森林中數日搜索,但因失聯翼裝飛行員未攜帶GPS對講機等設備,加上持續降雨,山內雲霧大,能見度低,地形險峻複雜,給搜救工作帶來困難。但從救援的角度,王旭東表示,這次事發後6天就找到失蹤者,搜救時間已短到讓他有點出乎意料。

「因為山嶽搜救最關鍵也最困難的就是對失蹤者的定位。在此次事件中,失蹤者從高空跳下後失聯,需要搜索的範圍非常大。」失蹤者並未攜帶通信設備,無法利用定位系統直接獲得準確位置,增加了搜索的範圍和難度,等於「盲搜」。

事故令人唏噓,包括「國內翼裝飛行第一人」徐凱在內,圈內多人發文悼念又一個愛好者的離去,輿論也再次聚焦這項極限運動。

儘管有很多次救援的對象就是類似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但王旭東和他的綠舟同伴一致認為,極限運動帶有很強的挑戰性、觀賞性甚至高科技性,體現了人類認知世界、超越自我的勇氣。「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能做的就是準備充分、量力而行、懂得放棄。」

翼裝界也很反對稱這項活動「死亡遊戲」的說法。早在2017年,徐凱就說過,他看過太多付出生命的案例是「太著急」造成的。「如果你只是想滿足飛行的夢想或體驗這種自由飛翔的樂趣,實際上是非常安全的。你沒有必要去做超出自己極限範圍的嘗試。」

救援不是大片 拒絕心跳

翼裝飛行驚險刺激,但救援要穩,拒絕心跳——就如同兩年前那場「世紀救援」。

兩年前,一支泰國少年足球隊在清萊府一處洞穴探險時,因暴雨積水被困,在全球近千名救援高手的努力下,18天後平安脫險。王旭東所在的綠舟應急救援促進中心當時派出5人赴泰。

獲救的12名少年成為明星人物,這場全球矚目的大事件被拍成了大片,而曾短暫曝光於聚光燈下的救援英雄們,生活早就回歸了雞毛蒜皮。

綠舟隊員們清楚,轟轟烈烈、奇蹟反轉,那是大片。真實的救援,「枯燥,非常枯燥」。

泰國那回,是「百年一遇」的極端情況。洞穴狹窄曲折,不見天日,多處洞道被水淹沒,救援難度極大,因此匯聚了世界頂級的洞潛專家。綠舟救援隊曾試圖在洞穴上方的山上尋找支洞,把水平搜索變成垂直搜索,以解決洞內潛水困難。但更多時候,是在收集信息、研究圖紙和無窮無盡地等待。

儘管最終的救援方案還是選擇了洞潛,不過有天晨會時,在例行的泰國國歌后突然奏響了《義勇軍進行曲》。那一刻,「還是有點小驕傲的。」隊長王林說。

三千公裡之外,綠舟秘書長董萍則帶領一支20人的隊伍在京輪班堅守,「前方起碼半小時回傳一次信息,後方24小時隨時提供各種後援支持。」世人眼前的驚心動魄,由背後一件又一件煩瑣的工作堆積。

「世紀救援」尚且如此,日常救援更不用說。

最常見的救援和這次張家界天門山救援一樣——找人。尋找迷路「驢友」,有點像警察拉網排查,得把可能的路線一一用腳量過。綠舟隊員王波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對救援充滿幻想的青年滿腔熱血地跑來當志願者,然後被「走啊走」澆個透心涼,最後再悄無聲息地離去。

啼笑皆非的例子也有。有次在百花山,王旭東和迷路者隔著山谷吆喝,對方表示自己筋疲力盡,一會兒得抬著才能下去。結果碰面之後,「包都不用我背,渾身使不完的勁。之前就是嚇的,如果他能冷靜一點,可能都不需要我去」。

即使遇到真正危險的場景,熱血上頭的「大片式」救援也不是正確姿勢。救援雖然涉險,但不能冒險。「別看大片,這和現實沒什麼關係。」王旭東說,「我們定的方案一般是非常保守的,但安全。」

救援的第一原則就是救人者要先保證自身安全,冒險是大忌。

救援不能盲目 無險第一

幾年前在廣東,一個孩子在河邊洗手時不慎滑入水中,家人著急下水救人,結果釀成了七人遇難的慘劇。全家唯一會遊泳的舅舅成為唯一的倖存者。

「不是說會遊泳才可以救援,即使不會,也可以遞棍、拋東西,但首先要保證自身安全。」王旭東感慨,如果當事者有救援的基本知識,或許悲劇可以避免。

這也是綠舟積極開展防減災培訓、努力實現「救援前置」的原因——救援的最高境界,是無險可救。

在王波眼裡,救人只是一個動作,而救援是個體系,包括能力建設和風險評估。「沒有經過培訓的救人動作,意外和危險隨時會發生。」

相比技能,普通人更欠缺的是風險意識。有一年北京昌平馬刨泉有人溺亡,綠舟前去打撈,第二天早上才找到溺亡者。那裡是掛著牌子明令禁止野泳的,但隊員們還在把屍體往上撈著,旁邊又有人下水了。

這一幕讓王波至今耿耿於懷。「他們的內心獨白可能是,我不會那麼倒黴。但老話常說,淹死的都是會遊泳的。」

正因如此,對泰國足球隊獲救後明星般的待遇,綠舟也覺得值得商榷。清萊的那處山洞,入口寫著「雨季禁止進入」。「這種英雄般的待遇,可能反而是一個錯誤引導,因為從救援者的角度看,事件本身並不值得提倡。」董萍說。

回到這次翼裝飛行事故,王波代表大家「澄清」:「有安全意識不代表因噎廢食。如果沒有探險精神,就沒有我們這幫人。」

探洞、爬山、潛水,年近半百的王旭東都熱愛。他說,極限運動傳入中國比較晚,「如果再年輕20歲,我也很有可能去嘗試翼裝飛行」。

但另一方面,綠舟救援隊建議戶外愛好者,要有充分預案和準備,儘量團體行動,不做超出能力範圍的事。畢竟,命只有一條,安全永遠第一條。極限不是問題,超出才是。

據新華社

原標題:張家界女翼裝飛行員失事 救援人談極限、風險與救援

「極限不是問題 超出才是」

張家界女翼裝飛行員失事的消息,王旭東一直在關注。固然因為各種新聞APP的推送,更是他身為綠舟救援隊成員的本能。「非常遺憾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翼裝飛行一旦出事可能就是大事。」手機那頭他的聲音,帶著職業的冷靜和客觀。「但我們不能因此否定它的意義。」

女孩的傘包沒打開  令人心痛

18日上午,此前在湖南省張家界市天門山景區失聯的女翼裝飛行員在天門山玉壺峰北側下方一處密林內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周世建告訴記者,其落地點人跡罕至,搜救人員經過兩小時的攀爬才到達。

12日,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紀錄片。當日11時19分,參與拍攝的兩名翼裝飛行員從飛行高度約2500米的直升機上起跳,進行高空翼裝飛行,失事女翼裝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偏離計劃路線,導致失聯。

已曝光的視頻畫面顯示,她從直升機上起跳後,開始按設定路線進行高空翼裝飛行。攝影師隨後跳出跟隨飛行時發現,她飛行路線明顯偏離,並以非正常飛行姿態急劇下降數百米,脫離攝影師視線和可拍攝範圍。

經後期確認,女飛行員的降落傘包未打開。遺體發現地點海拔高度約900米,與其在空中直升機上起跳的位置直線距離約2000米,相對落差約1600米。

據了解,這名女飛行員曾在國外經過系統的翼裝飛行專業訓練,有數百次翼裝飛行和高空跳傘經驗。

如何挑戰極限運動 量力而行

在失聯期間,聯合搜救隊伍在山崖、森林中數日搜索,但因失聯翼裝飛行員未攜帶GPS對講機等設備,加上持續降雨,山內雲霧大,能見度低,地形險峻複雜,給搜救工作帶來困難。但從救援的角度,王旭東表示,這次事發後6天就找到失蹤者,搜救時間已短到讓他有點出乎意料。

「因為山嶽搜救最關鍵也最困難的就是對失蹤者的定位。在此次事件中,失蹤者從高空跳下後失聯,需要搜索的範圍非常大。」失蹤者並未攜帶通信設備,無法利用定位系統直接獲得準確位置,增加了搜索的範圍和難度,等於「盲搜」。

事故令人唏噓,包括「國內翼裝飛行第一人」徐凱在內,圈內多人發文悼念又一個愛好者的離去,輿論也再次聚焦這項極限運動。

儘管有很多次救援的對象就是類似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但王旭東和他的綠舟同伴一致認為,極限運動帶有很強的挑戰性、觀賞性甚至高科技性,體現了人類認知世界、超越自我的勇氣。「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能做的就是準備充分、量力而行、懂得放棄。」

翼裝界也很反對稱這項活動「死亡遊戲」的說法。早在2017年,徐凱就說過,他看過太多付出生命的案例是「太著急」造成的。「如果你只是想滿足飛行的夢想或體驗這種自由飛翔的樂趣,實際上是非常安全的。你沒有必要去做超出自己極限範圍的嘗試。」

救援不是大片 拒絕心跳

翼裝飛行驚險刺激,但救援要穩,拒絕心跳——就如同兩年前那場「世紀救援」。

兩年前,一支泰國少年足球隊在清萊府一處洞穴探險時,因暴雨積水被困,在全球近千名救援高手的努力下,18天後平安脫險。王旭東所在的綠舟應急救援促進中心當時派出5人赴泰。

獲救的12名少年成為明星人物,這場全球矚目的大事件被拍成了大片,而曾短暫曝光於聚光燈下的救援英雄們,生活早就回歸了雞毛蒜皮。

綠舟隊員們清楚,轟轟烈烈、奇蹟反轉,那是大片。真實的救援,「枯燥,非常枯燥」。

泰國那回,是「百年一遇」的極端情況。洞穴狹窄曲折,不見天日,多處洞道被水淹沒,救援難度極大,因此匯聚了世界頂級的洞潛專家。綠舟救援隊曾試圖在洞穴上方的山上尋找支洞,把水平搜索變成垂直搜索,以解決洞內潛水困難。但更多時候,是在收集信息、研究圖紙和無窮無盡地等待。

儘管最終的救援方案還是選擇了洞潛,不過有天晨會時,在例行的泰國國歌后突然奏響了《義勇軍進行曲》。那一刻,「還是有點小驕傲的。」隊長王林說。

三千公裡之外,綠舟秘書長董萍則帶領一支20人的隊伍在京輪班堅守,「前方起碼半小時回傳一次信息,後方24小時隨時提供各種後援支持。」世人眼前的驚心動魄,由背後一件又一件煩瑣的工作堆積。

「世紀救援」尚且如此,日常救援更不用說。

最常見的救援和這次張家界天門山救援一樣——找人。尋找迷路「驢友」,有點像警察拉網排查,得把可能的路線一一用腳量過。綠舟隊員王波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對救援充滿幻想的青年滿腔熱血地跑來當志願者,然後被「走啊走」澆個透心涼,最後再悄無聲息地離去。

啼笑皆非的例子也有。有次在百花山,王旭東和迷路者隔著山谷吆喝,對方表示自己筋疲力盡,一會兒得抬著才能下去。結果碰面之後,「包都不用我背,渾身使不完的勁。之前就是嚇的,如果他能冷靜一點,可能都不需要我去」。

即使遇到真正危險的場景,熱血上頭的「大片式」救援也不是正確姿勢。救援雖然涉險,但不能冒險。「別看大片,這和現實沒什麼關係。」王旭東說,「我們定的方案一般是非常保守的,但安全。」

救援的第一原則就是救人者要先保證自身安全,冒險是大忌。

救援不能盲目 無險第一

幾年前在廣東,一個孩子在河邊洗手時不慎滑入水中,家人著急下水救人,結果釀成了七人遇難的慘劇。全家唯一會遊泳的舅舅成為唯一的倖存者。

「不是說會遊泳才可以救援,即使不會,也可以遞棍、拋東西,但首先要保證自身安全。」王旭東感慨,如果當事者有救援的基本知識,或許悲劇可以避免。

這也是綠舟積極開展防減災培訓、努力實現「救援前置」的原因——救援的最高境界,是無險可救。

在王波眼裡,救人只是一個動作,而救援是個體系,包括能力建設和風險評估。「沒有經過培訓的救人動作,意外和危險隨時會發生。」

相比技能,普通人更欠缺的是風險意識。有一年北京昌平馬刨泉有人溺亡,綠舟前去打撈,第二天早上才找到溺亡者。那裡是掛著牌子明令禁止野泳的,但隊員們還在把屍體往上撈著,旁邊又有人下水了。

這一幕讓王波至今耿耿於懷。「他們的內心獨白可能是,我不會那麼倒黴。但老話常說,淹死的都是會遊泳的。」

正因如此,對泰國足球隊獲救後明星般的待遇,綠舟也覺得值得商榷。清萊的那處山洞,入口寫著「雨季禁止進入」。「這種英雄般的待遇,可能反而是一個錯誤引導,因為從救援者的角度看,事件本身並不值得提倡。」董萍說。

回到這次翼裝飛行事故,王波代表大家「澄清」:「有安全意識不代表因噎廢食。如果沒有探險精神,就沒有我們這幫人。」

探洞、爬山、潛水,年近半百的王旭東都熱愛。他說,極限運動傳入中國比較晚,「如果再年輕20歲,我也很有可能去嘗試翼裝飛行」。

但另一方面,綠舟救援隊建議戶外愛好者,要有充分預案和準備,儘量團體行動,不做超出能力範圍的事。畢竟,命只有一條,安全永遠第一條。極限不是問題,超出才是。

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張家界女翼裝飛行員失事 如何挑戰極限運動
    張家界女翼裝飛行員失事的消息,王旭東一直在關注。固然因為各種新聞APP的推送,更是他身為綠舟救援隊成員的本能。「非常遺憾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翼裝飛行一旦出事可能就是大事。」手機那頭他的聲音,帶著職業的冷靜和客觀。「但我們不能因此否定它的意義。」
  • 張家界女翼裝飛行員遺體被找到,救援人員:這是我經歷的時間最長...
    近日,北京女大學生小劉在張家界天門山翼裝飛行失聯的消息引發關注。根據 5 月 16 日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對外通報,小劉是 5 月 12 日參與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短紀錄片,進行高空翼裝飛行過程中因偏離路線導致失聯。距離小劉被找到,已經過去了 7 天。
  • 張家界多方搜救失聯翼裝飛行員,救援人員:危險係數在增加,不排除有...
    5 月 16 日,記者從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處了解到,5 月 12 日,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短紀錄片。當日上午 11 點 19 分,參與拍攝的兩名翼裝飛行員從飛行高度約 2500 米的直升機上起跳,進行高空翼裝飛行,其中一名女翼裝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因偏離計劃路線導致失聯。
  • 張家界女翼裝飛行員遺體被找到,極限運動失誤令人惋惜
    根據5月16日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對外通報,小劉是5月12日參與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短紀錄片,進行高空翼裝飛行過程中因偏離路線導致失聯。視頻中攝影師發現有問題後不斷招手卻沒有得到回應,沒有打開降落傘,隨後墜落。5月12日11點19分,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短紀錄片。
  • 天門山翼裝飛行員失聯,救援人員:危險係數在增加,也不排除有奇蹟
    近日,一則女翼裝飛行員在天門山翼裝飛行失聯的消息引發關注。5月16日,記者從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處了解到,5月12日,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短紀錄片。當日上午11點19分,參與拍攝的兩名翼裝飛行員從飛行高度約2500米的直升機上起跳,進行高空翼裝飛行,其中一名女翼裝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因偏離計劃路線導致失聯。該失聯翼裝飛行員曾在國外經過系統的翼裝飛行專業訓練,有數百次翼裝飛行和高空跳傘經驗。16日晚,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仍在全力搜救中。」16日晚,記者聯繫上參與救援的張家界市藍天救援隊隊員黎燃。
  • 失聯女翼裝飛行員遺體找到 降落傘並未打開
    技術團隊使用無人機尋找失聯翼裝飛行員    失聯翼裝飛行員遺體所在位置距其起跳位置約2000米    5月12日,張家界天門山景區,一名女翼裝飛行員安安(化名)在飛行過程中,因偏離計劃路線導致失聯。記者於19日通過景區及參與搜救的張家界市藍天救援隊了解到,安安的遺體已找到。
  • 在張家界失聯的女翼裝飛行員遺體被發現 最後一跳畫面公開
    【歐洲時報網】近日,一則「北京女大學生在張家界天門山翼裝飛行失聯」的消息引發關注。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5月18日晚間在官方微博通報,5月12日上午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失聯的女翼裝飛行員被發現,已無生命體徵,失聯者降落傘未打開。
  • 為女翼裝飛行員惋惜,驚險的張家界天門山,是國際翼裝飛行的勝地
    5月12日,一位有著國外系統翼裝飛行專業訓練,數百次翼裝飛行和高空跳傘經驗的大四女學生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翼裝飛行時失聯。5月18日11:30,從搜救隊伍方面了解到,1小時前,失蹤女翼裝飛行員已經找到,已無生命體徵,具體細節不便透露,目前公安正趕往現場。
  • 張家界失聯女翼裝俠仍在搜救中 這項極限運動需要超人的勇氣
    5月12日,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短紀錄片。當日11時19分,參與拍攝的兩名翼裝飛行員從飛行高度約2500米的直升機上起跳,進行高空翼裝飛行,其中一名女翼裝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因偏離計劃路線導致失聯。截至今日12時,這名女翼裝飛行員已失聯超過96小時。連日來,張家界政府相關部門、專業救援團隊、攝製組和景區加大搜救力量,持續開展搜救工作。
  • 失聯女翼裝飛行員遺體找到 善後正在進行
    央視網消息:連日來,一名年輕的女翼裝飛行員在湖南張家界天門山失聯一事持續牽動著人們的心。昨天(18日)上午,天門山發現疑似失聯者遺體,目前已確認,就是5月12日在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中失聯的女翼裝飛行員。遺體已於昨晚送往張家界市殯儀館。目前搜救已經結束,相關善後工作正在進行中。
  • 張家界女翼裝飛行員失事背後:遇難者經驗不足,新興極限運動有待規範
    據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官方微信公眾號,5月12日上午11時19分,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短紀錄片時,一名劉姓女翼裝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因偏離計劃路線失聯。事發後,攝製組和天門山景區調動了兩架直升機和多架無人機在所有可能降落的山體上空進行地毯式搜尋。
  • 女翼裝飛行員失聯背後:這項小眾極限運動危險而嚴苛
    東方IC 資料圖張家界天門山景區今日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關於5·12女翼裝飛行員失聯情況通報》。 《通報》稱,2020年5月12日,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短紀錄片,當日上午11點19分,參與拍攝的兩名翼裝飛行員從飛行高度約2500米的直升機上起跳,進行高空翼裝飛行,其中一名女翼裝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因偏離計劃路線導致失聯……隨即攝製組和天門山景區調動了兩架直升機和多架無人機進行地毯式搜尋,但因為失聯者未攜帶手機、GPS
  • 翼裝飛行失聯女生身亡 張家界天門山景區:降落傘未打開
    得知情況後,搜救隊伍立即趕赴現場,經過現場核實,確定為5月12日上午失聯的女翼裝飛行員,已無生命體徵,失聯者降落傘未打開。遺體發現地點海拔高度約900米,距離其在空中直升機上起跳的位置直線距離約2000米,相對落差約1600米。
  • 女大學生張家界翼裝飛行不幸身亡,極限運動專家談到幾個點……
    視頻↓↓「救援人員在1個小時之前聯繫我們,救援隊長說已經找到了,現在收到的報告是找到遺體,正在確認身份。地點是在天門山的一處叢林,」5月18日12時,張家界市永定區應急管理局方面告訴記者,目前正等家屬和警方共同確認身份。
  • 天門山翼裝飛行員失聯|翼裝飛行你知道的有多少?
    張家界天門山景區發布通告稱,事發後,多方聯合搜救,但未發現失聯人員。紅網時刻記者 張俊 整理報導5月16日,記者從湖南省張家界市獲悉,當地對在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中失聯的女翼裝飛行員的搜救行動仍在繼續。連日來,張家界政府相關部門、專業救援團隊、攝製組和景區加大搜救力量,持續開展搜救工作。
  • 「化身飛鳥」不等於「自由翱翔」:翼裝飛行,最瘋狂的極限運動
    2020年5月12日,某文化公司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紀錄短片,參與拍攝的兩名翼裝飛行員從飛行高度約為2500米的直升機上起跳,進行高空翼裝飛行,其中一名女翼裝飛行員(24歲,大四女學生)在飛行過程中因偏離計劃路線導致失聯。
  • 張家界天門山「翼裝飛行」失聯女大學生找到了,已不幸身亡
    近日,一則北京女大學生在張家界天門山翼裝飛行失聯的消息引發關注。5月18日11:30,記者從搜救隊伍方面了解到,一小時前,失蹤女翼裝飛行員已經找到,具體細節不便透露,目前公安正趕往現場。事發後,搜尋搜救工作保持不間斷進行,但因失聯翼裝飛行員未攜帶手機、GPS等設備,加上近幾日持續降雨,山內雲霧大,能見度低,地形險峻複雜,給搜救工作帶來困難。此前消息5月12日,一名女大學生在張家界天門山翼裝飛行時,偏離飛行路線失蹤。
  • 天門山女翼裝飛行員失事當日試跳照片曝光?無法解釋為何不帶GPS
    搜救隊伍立即趕赴現場,經過現場核實,確定為5月12日上午失聯的女翼裝飛行員,已無生命體徵,失聯者降落傘未打開。遺體發現地點海拔高度約900米,距離其在空中直升機上起跳的位置直線距離約2000米,相對落差約1600米,目前相關善後正在有序進行!
  • 張家界失聯女生確認身亡,墜落點曝光,村民講述更多細節
    記者從參與救援的救援隊獲悉,5月18日上午,失聯近6日的劉某被找到了,已不幸身亡。搜救結果通報:降落傘未打開5月18日晚,張家界天門山5A景區發布遇難翼裝飛行女孩搜救結果通報。通報還稱,自5月12日上午該名女翼裝飛行員失聯以來,張家界市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第一時間抵達現場,迅速啟動應急搜救,組織消防隊、張家界藍天救援隊、多支趕來支援的外地專業救援隊、有關單位工作人員以及熟悉地形的當地村民組成聯合搜救隊伍,通過直升機、無人機、熱成像等專業設備持續進行空中觀察,多組人員劃分區域分工進行大面積地面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