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兩次徵日失敗真的是由於日本所吹噓的神風嗎?頂多算是偷雞失敗

2021-01-20 騰訊網

導讀:當元軍請求忽必烈為遠徵軍配備足夠的戰馬、火器時,忽必烈竟以海戰不需此類裝備為由予以回絕。更為致命的是,因軍事徵調期限很嚴,遠徵軍不少戰艦系沒有龍骨、只適合內河航行的平底船改建而成,日本九州海下考古發現已充分證實了這一點。以這樣的戰艦越海奔襲日本,會留下巨大隱患,在颱風來襲時不堪一擊。

1259年,蒙哥汗在釣魚城戰死。1260 年三月初,在部分蒙古宗王、中原漢地官僚士大夫的擁戴下,忽必烈於開平正式登上蒙古大汗的寶座,並首次採用漢族王朝的年號——中統紀元。幾乎就在他即位的同時,弟弟阿里不哥也在哈剌和林附近被擁戴為蒙古大汗。

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4年在位)

作為幼子,阿里不哥是拖雷夫婦遺產的合法繼承者,得到蒙哥諸子及蒙古汗廷大臣的普遍擁護。相反,忽必烈拒絕奔赴漠北參加選舉蒙古大汗的忽裡臺,在開平另起爐灶,偏離了蒙古本土選舉大汗的政治傳統,這對維護他正統大汗的形象是非常不利的。二人為爭奪汗位在漠北地區展開決戰,戰況非常慘烈。忽必烈沒有想到的是,阿里不哥的挑戰僅僅是噩夢的開始。

西北諸王曾派使臣入朝質問忽必烈:「本朝舊俗與漢法異,今留漢地,建都邑城郭,儀文制度,尊用漢法,何故?」這些蒙古宗王認為他們才是成吉思汗《大札撒》的恪守者,而忽必烈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背離者。於是乎黃金家族成員紛紛向忽必烈發起挑戰,蒙古帝國已然分裂。忽必烈搶班奪權的後果暴露出來了,此後他永無寧日,直到1294年八十高齡去世也沒能最終消弭黃金家族的內部爭奪。這消耗了忽必烈太多的精力和寶貴的戰略資源。

為了應對蒙古各部族對他大汗寶座合法性的質疑,忽必烈必須以祖父成吉思汗為榜樣,為黃金家族繼續開疆拓土,掠奪財富。往西方的陸上擴張路線已經被反對他的西北諸王勢力堵塞了,他只能選擇朝東南方向擴張。除了南宋之外,高麗、日本、安南、佔城、緬國、爪哇,一個個被列為他的徵服目標。

元世祖射獵圖 劉貫道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蒙古興起時,日本正處於鎌倉幕府(1192年—1333年,是日本幕府政權的開始)的統治之下。忽必烈順利解決高麗問題後,即將目光投向日本。從至元三年至十年(1266—1273年),忽必烈先後五次派出使臣赴日招撫,希望不戰而屈人之兵,可均不得要領而回。1273年3月,隨著襄陽城的陷落,南宋軍隊的防線徹底崩潰,元朝大軍深入南宋腹地,這樣的情況允許忽必烈抽出一部分兵力開闢第二條戰線對日作戰。

1274年10月底,由300艘大型戰船和400至500艘小型戰船組成的元朝海軍離開高麗南部的馬山海港,向50公裡以外的日本對馬島進發,這支海軍艦隊搭載有兩萬七千人,包括水兵和登陸作戰部隊。元軍由蒙古人、女真人、漢人、高麗人和少量回回人共同組成,包括水兵、騎兵、弓箭兵、步兵和炮兵,其最高統帥是蒙古將領忻都,兩位副統帥是高麗將領洪茶丘和女真將領劉復亨,三位將領各自率領一路軍隊,被稱為「三翼部隊」。在日本方面,鎌倉幕府任命太宰少貳和九州島的鎮西奉行武藤家族為日軍的最高統帥,日軍由幕府軍隊、各藩藩兵和武士共同組成。

元朝第一次遠徵日本正式開始。這場戰爭是元朝與日本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因此雙方的準備都不充分。對日本而言,雖然當時的鎌倉幕府已經得知元朝軍隊即將登陸,但戰爭準備工作做得並不充分。首先,當時日本的經濟水平無法在九州島維持一隻正規大軍作戰;其次,沒有一個政治統一的中央集權政府,當時的日本由於沒有能力組織一支強大的軍隊。對元朝而言,忽必烈明顯低估了日本人的抵抗能力,他派去徵服日本的軍隊無論在規模還是實力上都不足以徹底徵服整個日本列島。

傳說中的颱風改變歷史

元朝海軍首先在對馬島和壹岐島登陸,很輕易地蕩平了駐守在這兩個島上的日軍。隨後,元朝海軍繼續向九州進發,並於11月19日在九州東岸的博多灣登陸。元軍分三路登陸,其中一路為主力,在長崎附近登陸,其餘兩路為策應。在戰爭初期,元軍佔據著明顯的優勢,阻擊元軍登陸的日本軍隊不堪一擊,順利登陸的三路元軍開始深入九州沿岸,元軍的戰術策略和攻擊方法使日本軍隊遭受到了人員和裝備的重大損失,遭受慘敗的日軍殘餘部隊從沿岸地區退回內陸。

然而,就在元軍獲勝之後,一場大規模的秋季風暴突然襲來。這場後來被日本人稱為「神風」的風暴,在海面上掀起洶湧波濤,使得元軍大部分戰船被毀,歷史上第一支最大規模的艦隊就此全軍覆滅。倖存的元軍戰船返航回到了高麗,元朝第一次遠徵日本結束。

第一次徵日並未使忽必烈灰心,此時他正密切關注南宋戰事,於是繼續派使臣前往日本招撫。這次幕府終於有了明確答覆——將來使全部斬首。當消息傳到大都時,忽必烈終於被激怒了,一個專門對付日本的機構——徵東行省建立起來了。

忽必烈徵日失敗漫畫

至元十八年(1281年)五六月間,兩支龐大的遠徵軍駛向日本:一支從合浦(今韓國馬山)出發,由第一次徵日主將忻都率領,共四萬人,戰船九百艘;一支從慶元(今浙江寧波)出發,由南宋降將范文虎等率領,共十萬人,戰船三千五百艘。可到八月初,颱風再顯神威,徹底摧毀了元軍戰艦。十四萬大軍生還者不足五分之一。前近代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遠徵就這樣失敗了。

這是忽必烈一生從未遭受的慘敗,使其顏面盡失,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此後,忽必烈雖然又先後三次重組徵東行省,但終其一生,再也不能派出一船一卒,因為龐大的徵需已使百姓不堪重負,國家財政岌岌可危。日本則因兩次抗元均藉助了颱風之力,炮製出所謂「神風」之說,太平洋戰爭後期出現的「神風突擊隊」即源於此。

兩次徵日失敗除了蒙古帝國內部紛爭牽扯了忽必烈太多的精力和資源以外,還和長期依賴騎兵決勝的蒙古大軍不擅長海戰有關。進一步來說,中國在歷史上是典型的大陸型國家,在軍事上形成了重視陸軍的傳統,不同歷史時期的諸多兵法著述多針對陸戰,對於戰爭的大部分軍事史料記錄也以陸戰為主,因此在中國軍事史書和軍事理論著作中對海戰案例的記錄相對於陸戰而言過於簡單、甚至缺乏記錄;其次,中國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水戰多發生在內陸江湖,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海戰,而傳統的水師也和真正的海軍不可同日而語。

二戰末期與美艦同歸於盡的日軍神風特攻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劉曉認為,元朝第二次徵日失敗原因很多。就日本而言,有了第一次戰爭經驗後,幕府早已在九州沿海構築了堅固的工事,各地精銳武士雲集於此,以逸待勞,嚴陣以待。

相比之下,元朝則顯得準備不足,比如,當元軍請求忽必烈為遠徵軍配備足夠的戰馬、火器時,忽必烈竟以海戰不需此類裝備為由予以回絕。對徵日統帥,忽必烈也未慎重考慮,以致將領之間戰前矛盾重重,無法協調統一指揮,在鷹島遲滯達一月之久,失去了最佳戰機。

更為致命的是,因軍事徵調期限很嚴,遠徵軍不少戰艦系沒有龍骨、只適合內河航行的平底船改建而成,日本九州海下考古發現已充分證實了這一點。以這樣的戰艦越海奔襲日本,會留下巨大隱患,在颱風來襲時不堪一擊。所以說,所謂的「神風」之威,實際上很大程度是由元朝自身原因造成的。

相關焦點

  • 元朝兩徵失敗,「神風」護佑日本的傳說真相
    世人談及元朝徵日本之戰,最常提到的便是「神風」。在人們的印象中,元朝兩次徵伐日本,龐大的艦隊、精良的武器原本可以勢如破竹,但天佑日本,兩場颶風都恰到好處來襲。結果,元軍敗給了莫測的天威,慘敗而回。
  • 真是日本傳說的「神風」摧毀了元朝艦隊嗎?原因可能沒有那麼簡單
    關於「神風」的傳說,在日本一直非常流行,日本人普遍認為正是這兩次忽如其來的「神風」挽救了日本。在忽必烈兩次對日本發動的戰爭中,都是在正佔據優勢的時候被突然颳起的颱風吹翻船隊,導致最後的失敗。日本人認為這是故去的神武天皇顯靈,召喚神風覆滅了元朝艦隊。
  • 日本未被元朝徵服,靠的不是「神風」,而是元朝內部的權力爭奪!
    在對日的使書中忽必烈是這樣講的:「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況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異域,畏威懷德者,不可悉數……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故特遣使持書,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不宣。」
  • 臺灣鄭氏也迷信「神風」?清軍艦隊三次渡海攻臺,都曾被大風擊退
    這不是與當年日本吹噓的「神風」一模一樣嗎?施琅三次渡海攻臺,均被暴風擊垮鄭氏水軍將戰爭勝利寄託於大自然現象,看上去十分可笑,但卻有著非常現實的依據——清朝水師此前曾三次渡海攻打臺灣,均在臺灣海峽內被大風擊垮,幾乎完全重演了當年元朝水軍攻打日本失敗的覆轍。
  • 為什么元朝兩次沒能徵服日本
    元朝早期的侵略戰爭是13世紀中日關係歷史上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從元世祖到元朝元朝對日本發動了兩次攻擊元世祖到元朝殘酷的戰爭給中日兩國兩國和高麗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並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他也打亂了忽必烈在忽必烈體制中的地位
  • 佐佐木友次,日本神風特攻隊中的不死之身,8次出擊8次生還
    在二戰接近尾聲的時候,此時戰爭的局勢對日本越來越不利,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是節節敗退,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庫拉灣海戰、布幹維爾海空戰、吉爾伯特海空戰、馬裡亞納海戰等海戰中均以失敗而告終。在中途島海戰之後,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逐漸由劣勢轉為優勢。
  • 神風特別攻擊隊:二戰日軍最後的瘋狂
    「神風特攻隊」的「神風」之名源自日本人對1274年和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時期)摧毀元朝侵日艦隊兩次颱風的稱呼,這兩場突如其來的颱風,導致了元朝東徵日本的失敗。在二戰後期,日軍妄想再次借「神風」之名挽救日軍失敗的頹勢1944年10月12日至16日的臺灣衝繩空戰中,日本海軍第26航空隊司令有馬正文少將是用戰機進行自殺攻擊第一個實踐者,10月15日在所屬戰機損失殆盡之際,有馬正文駕機從克拉克空軍基地起飛向美軍第三艦隊發起自殺攻擊,被炮火擊落。
  • 二戰日軍的「神風特攻隊」竟來源於對馬島之魂的真實背景故事!
    由於對馬島的故事來源於元朝和日本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並不被許多人所熟知。但卻對後世一些日本文化有較大的影響,甚至二戰日軍「神風」特攻隊的典故,就出自當年對馬島戰爭的真實故事中。這期節目我們就來講述《對馬島之魂》這款遊戲真實背景故事究竟是什麼樣?《對馬島之魂》講述的是日本鎌倉時代,1274年發生的「第一次元日戰爭」。
  • 日本飛行員9次參加神風特攻隊,都安然無恙,長官下令:擊落他!
    二戰末期,日本出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神風特攻隊隊員,他的「事跡」讓日本人諱莫如深。他就是佐佐木友次,時年21歲,創造了一個記錄,先後9次執行神風特攻隊的戰鬥任務——也就是襲擊美軍的軍艦,竟然都安然無恙、平安歸來,按說這是一個戰鬥力很強的人啊,但是,他的長官竟然下令:下次直接擊落他!很匪夷所思啊。這是為什麼呢?
  • 日本神風特攻隊真不怕死嗎?看看他們給家人留的遺書上說什麼
    二戰後期的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事態已日趨明朗,整個戰局對日本極為不利。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上,號稱「世界第三海軍」的日軍聯合艦隊連連受挫,已不可逆轉地節節敗退,呈窮途末路之狀。  但是,不甘心失敗的日軍喪心病狂地孤注一擲,組建了「神風特攻隊」,幻想著以自殺的進攻方式挽回敗局,做垂死掙扎。
  • 自殺軍隊日本神風特攻隊:用生命擊沉美國航母,為何無法扭轉戰局
    它就是日本的神風特攻隊。神風特攻隊的由來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節節敗退,曾經在太平洋稱霸的日本艦隊,在馬裡亞納群島失守後,完全陷入了被動中。此時的日本軍隊,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扭轉戰局。然而,那時的各國聯軍實力強大,而此時的日本在各國戰場上的戰鬥都已經陷入泥沼,只要敵人不犯錯,日軍只能等著慢慢被蠶食。
  • 自殺式襲擊的起源——日本神風特攻隊
    日本神風特攻隊隊員神風敢死隊,全名神風特別攻擊隊,為日本海軍中將大西朧次郎首倡建立,是在中途島海戰失敗後,為了挽救其戰敗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對美國艦艇編隊、登陸部隊及固定的集群目標實施的自殺式襲擊的特別攻擊隊
  • 大連13歲殺人少年家房屋將變賣,兩次降價拍賣失敗!
    降價拍賣失敗 !大連13歲殺人少年家房屋將變賣#大連13歲殺人少年家房屋將變賣#12月8日,大連13歲少年殺人案中,被強制執行拍賣以用作賠償的蔡某某父母名下房產兩次拍賣失敗,即將變賣,降價14萬餘元,目前300餘人圍觀,無人報名。
  • 日本神風特攻隊真的甘願赴死嗎?隊員回憶:假的,都是被逼的
    ——范文瀾(中)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37,閱讀約3分鐘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日本戰敗已定。為了減緩美軍向日本的推進,日本軍部成立了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企圖通過使用飛行員駕駛戰鬥機衝撞美軍軍艦來挽救已經註定的失敗。人們印象中,參加「神風特攻隊」的日軍都是狂熱的軍國主義者。他們自願為日本獻身。這是事實嗎?
  • 打贏兩次元日戰爭,卻輸了自家「天下」!鎌倉幕府為何走向滅亡?
    如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一錯再錯的第二次蒙元徵日:沒有「神風」作祟,誰該為10萬蒙軍之死負責?》《就算沒颱風也贏不了?軍力裝備能甩日本八條街,《對馬之魂》背後的蒙古軍隊為何這樣菜》文章所說,雖然鎌倉幕府取得了元日戰爭的勝利,但是雙方損失都非常慘重。
  • 「神風」自殺式襲擊
    700多年前,兩次海上大颱風奇蹟般地挽救了日本,從此日本稱其為一種神保佑下的奇蹟ー一「神風」。二戰未期,為了挽救日本必敗的命運,日本企圖以「神風」命名的敢死隊來使奇蹟再一次出現,可是,奇蹟是不會重複出現的。
  • 日本為何有神風特攻?日本最後的瘋狂!
    神風特攻隊的作戰 1944年10月25日,美軍一支輔助艦隊正在菲律賓航行,突然,五架日本飛機向艦隊撲過來,他們不丟炸彈,不發射魚雷,而是徑直向美國軍艦撞來。其中一架飛機一頭撞上了美軍航母「聖諾號」,然後爆炸,航母幾十分鐘後就沉入海底。五架飛機換了美國一艘航母。就這樣,日本開始了他們的自殺式作戰計劃。
  • 「對馬之魂」文永·弘安之役:兩次虎頭蛇尾的戰爭帶來了什麼?
    北條時宗由於當時的外交政策由日本朝廷所主導,因此鎌倉幕府將此事上報朝廷後,與後嵯峨上皇(1220-1272)展開會談。需要注意的是,儘管高麗王朝不斷勸說元廷放棄徵伐日本,但忽必烈並未死心,1279年攻滅南宋後大肆搜刮物資,在揚州、湖南、贛州、泉州四地建造船隻,並前後兩次派遣使者赴日要求朝貢。
  • 是「七生報國」還是威逼利誘,看神風特攻隊的誕生與覆滅
    二戰時期的日本,在軍國主義思想的荼毒下,出現了許多令人感到發指的戰爭罪行。除了臭名昭著的生化武器試驗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之外,戰爭後期的「神風特攻隊」攻擊也是日軍在戰敗前夕的「最後瘋狂」。它究竟因何而來,為何被日軍高層奉為「最能體現男兒本色」的「英雄舉動」?今天就讓我們回到二戰日本戰敗前夕,看一看日軍失敗前「最後的瘋狂」。
  • 元寇合戰記:日本人眼中的元日合戰,我眼中的旅遊宣傳片
    在七月新番中有個十分獨特的動畫,國內甚至都沒人敢買,名字叫《Angolmois 元寇合戰記》日本的"元日合戰"元朝在怎麼招好歹也是正統中華政權之一,而且"元寇"這個稱呼。我當初第一次聽到這個動畫題材的時候"抗元朝"我第一反應"扯犢子呢"在我的了解中,蒙古跟日本壓根就沒打起來,蒙古當年確實派兵去了日本,不過大部分都是還沒登陸就死海上了"一陣神風吹來,千軍萬馬死於日本海"之後"神風"名號一直延續了下去,電影"永遠的蛋(零)"沒錯,我看過那玩意,其中"神風特工隊"就是從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