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洞房,大家會想到什麼?是親朋好友熱熱鬧鬧呢,還是「春宵一刻值千金」呢,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我之前和大家分享過「春宵一刻值千金」是出自蘇軾的《春宵》,本意卻並不是用來形容洞房花燭夜的。既然說到這,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些詩人詞人,他們洞房之夜都寫點什麼啊?就從蘇軾十九歲時這個有點肉麻的洞房花燭夜說起。
說到蘇軾的髮妻王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首洞房詞《南鄉子》,就是寫的他老婆。那她大概是一個什麼形象呢?
「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工夫。羅帳細垂銀燭背,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
說她肌膚像玉一樣瑩白,唱歌好聽,身材也好,這不就是一個活脫脫的美人嗎。
然後又說了,倆人個生活中呢,也是過得很好的,大家看這用詞,又是羅帳,又有歡餘,想想這小兩口的生活就挺和諧的。他跟妻子王弗可不是自由戀愛,看得出蘇軾對這門包辦婚姻是非常滿意的,字裡行間流露著新婚之夜的歡喜。
其實這首詞還是非常講究的,要知道洞房詩詞其實很難寫得出挑,少一分則嫌平淡,沒有情深意濃算什麼洞房呢?多一分,又嫌庸俗,登不了大雅之堂。而蘇軾這首詞則是運用了集句的手法,集句,顧名思義可就是用前人詩句拼湊而成,也不能隨意拿來就用,一要合平仄,再者含義上總得講得通順。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那句曖昧的側面描寫,「羅帳細垂銀燭背」是出自唐朝詩人韓偓的《聞雨》,那是一首非常悽苦的傷春詩;「豆蔻梢頭二月初」則出自杜牧的《贈別》,這句也是豆蔻年華這個用法的出處,其他幾句還有原作者還有白居易、李商隱等等,有朋友朋友知道他們具體的作者呢?也歡迎留在評論區。
其實古代的洞房詩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只是佳作不算多,當然也有情到濃時把閨房之樂寫出來的,比如李清照那句著名的:「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衣著肌膚細細描寫了一遍,接著對丈夫說,今夜的枕頭和蓆子都很涼。這個意思,不用我多解釋了吧。
好了,今天的探秘洞房詩詞就聊到這了,也歡迎跟我聊聊如果你會寫,你願不願意把類似的題材分享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