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傳統無貨源店群工作室模式的思路,你的收益將和你開店數量的多少有直接關係。在單店收益穩定的前提下,你有100家店和1000家店,很顯然收益差距巨大。這就是之前大家動不動就聽說某某人手裡有幾百家店鋪,另外某某人手裡有上千家店鋪的原因。
正常情況下,手頭擁有上千家店鋪的工作室,可以算是大玩家了。但是,店鋪多了,就一定做不到精細化,畢竟你的精力有限,這時候收益就要靠量。不像單個店鋪,我們可以去做高利潤的商品,哪怕三五天沒單子,但是我就是要找到那種一單能賺上千的商品。
可是手裡有大量店鋪的工作室等不起,不怕利潤低,就怕沒利潤。幾十甚至上百人的團隊,每天光是工資就要幾萬塊,更不要說水電房租那些了。
所以,工作室模式下,正常利潤大部分集中在三個檔次:
第一檔次10元以下,這個尤其是拼多多平臺,就是為了出單把團隊養活起來。
第二檔次是10-30元利潤,這一檔在淘寶平臺上是主流,至少50%的訂單收益在這個區間。
第三檔次是30-100元,多數出現在服裝等一些非標品類目的商品中,因為價格不透明,加上客單價比較高,所以利潤相對豐厚些。
真正說一單賺一百元以上的,在擁有上千家店鋪的工作室裡是比較少的,除非是玩天貓無貨源店群的。
工作室模式下,訂單絕大部分的利潤是30元以內,為什麼呢?因為無貨源行業現在競爭比較激烈了,手裡握著幾百上千店鋪的,基本上都是直接加價的模式。這在以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現在,你加價的幅度比較大,就很難賣出去。
這不比精細化,我們針對精挑細選的商品,有的時候是不需要加價的,你申請一件代發,供應商本來就是給你利潤空間的,這個時候不僅可以賺代理價和零售價的差價。而且由於價格有了優勢,還能獲得更多的訂單。但是店鋪多了,你不可能每個店都這樣精細化的去談一件代發,所以單店的收益自然不高。
另外,很多手裡有幾百上千家店鋪的工作室,很多店鋪的類目是家居日用,低價服裝,小五金配件,雖然訂單量還不錯,但是受限於類目產品,通常客單價都不會太高,只有十幾二十元,你想想利潤空間能有多大?
除了利潤比較低,傳統的採集上傳方法風險也越來越大。幾百上千家店鋪,由於需要非常大量的商品,一次需要上傳上千上萬的商品,所以只能批量複製。
在做法上哪怕所謂的精細化,也僅限於用軟體打亂標題和從詳情頁裡邊挑選圖片更改主圖。這種情況下,由於抓取的商品太多,賣家自己都不知道店鋪裡上傳了什麼商品,有的時候甚至會出現商品上傳後,上家已經下架了的情況。
這樣客戶購買後,你沒貨可發,勢必會造成售後服務和動態評分的下降。當這些指標過低的時候,又會反過來影響店鋪權重,導致流量獲取困難。
除此之外,上傳的商品太多還會導致違規風險加大,每天選100款產品和每天選1萬款產品,很顯然,選品越多,商品出現問題的概率就越大。
在無貨源店群中,只要不去玩裂變和採集同平臺商品賺佣金,基本不會有重複鋪貨的風險。大部分的違規風險出現在售假、盜圖和智慧財產權投訴方面。
特別是售假,一旦出現售假,店鋪的流量會出現非常大的限制,基本上這個店鋪就算廢了,至少在處罰期間是沒有可能大賣的。
售假大家遇到比較多的基本是三種情況:
1、未生產
2、真假貨對比
3、信息層面售假
對於未生產這種類型的售假的違規,一部分是智慧財產權類的,這種比較麻煩。說白了就是你的產品侵權了,例如你賣的T恤,生產廠家都不知道自己印的卡通人物是有版權的,你上架以後被別人投訴,一投訴一個準。
在線下這種小工廠比比皆是,連廠址和聯繫方式都找不到,對方就沒法投訴。但是在線上,這種證據的搜集非常的輕鬆和完整,遇到這種投訴,基本申訴沒戲,想要規避完全就得靠選品人的經驗和技巧。
未生產的售假投訴還有一種情況是品牌方實際生產了,但是投訴你未生產。這種一般是品牌方不想未經授權的店鋪銷售他們的商品,那只要去官網,或者天貓旗艦店去截圖同款商品的頁面,基本都能申訴成功。
但是你如果確實銷售別人沒生產的商品,還打著別人的旗號售賣,那被投訴未生產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例如我之前銷售過一款茶葉,坦白講確實是小罐子裝的,我就在標題中寫了小罐茶這三個字。結果,就被小罐茶的品牌投訴了,說未生產這類商品,我儘管申訴了,還是沒有成功!
真假貨對比一般是廠家或者品牌商,直接提交對比照片,或者平臺直接抽檢,發現你出售的是假冒商品,這種基本上是事實清晰,沒啥可申訴的。
信息層面售假平臺主要是根據你的價格和店鋪類型來分辨的,例如你的商品明顯銷售的價格低於市場的均價,那就有可能觸發信息層面售假。
還有一種就是對於大品牌,尤其是進了平臺的官方品牌庫,這種商品只要你不是企業店在賣,個人的話不管你價格是否正常都會被判信息層面售假,那唯一的解決方法是提供正規憑證,包括加蓋公章的進貨憑證、發票或者品牌授權書。
至於盜圖和智慧財產權侵權就更不說了,做服裝的一年下來沒有幾個被投訴盜圖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無貨源店群的。
所以,最近越來越多的工作室陷入了迷茫,後面到底要怎麼玩?做吧,收益越來越低,不做吧,店開下來了,放在那又可惜。
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大家把手頭店鋪一分為三:
三分之一集中團隊最聰明,腦袋最靈活的人去做精細化選品,獲取長期穩定的訂單和收益。
三分之一去做高風險的,高收益的玩法,例如拼上拼和同行截流,這些店鋪要注意把控風險,否則會造成封店。
三分之一去做日常的採集加價,主要是做好售後和服務,把店鋪養好,待有合適的人手後用來操作精細化。
之所以分成三部分,是因為不管是哪家工作室,把手頭的店鋪全部用精細化的玩法來操作都是不現實的。最大的難點在於精細化操作需要有大量掌握技巧的員工,這可不是花錢就能立刻招到的。
尤其是選品這塊,這是無貨源店群的核心,選品選得好,就成功了一半。什麼樣的商品有潛力,有競爭力,不容易違規和被別人投訴都需要長期的實操經驗。投錢容易,但是招人真的不是短期就能解決的問題。
所以,如果現在你還沒有開店,正在準備開店,那們我建議你不如先搞上10個8個店,別上來就搞幾百個店。把流程走熟悉,把店鋪的精細化做深入了,再去複製開多店。
現在不比以前了,如果還把無貨源店群當做一個暴利薅羊毛的項目,顯然投入產出比會越來越低。相反,你精細化的把它當做一個電商項目去操作,店鋪雖然少,但是收益卻未必低。
不妨讓我來給你算筆帳,在當前的情況下開100家店鋪和10家店鋪收益的對比:
假設你有100家店鋪,純採集上傳,平均每天每家店鋪10單已經算非常好了,那麼一天下來就有1000單。正常情況下,一個人10個小時,最多能代購300單,那麼1000單你就需要3個人專門負責下單。
在選品和審核上,1個人一天精挑細選也就最多1000款商品,如果按照100家店鋪算,一天一個店鋪上傳100款商品,那你就需要10個人來專門選品和過濾。再搭配上客服和財務以及周六周日調班,100個店鋪至少需要25個人。
假設平均每單利潤10元,每個員工平均工資5000元,銷售額1000*10*30=300000,人工成本25*5000=125000元,毛利30-12.5=17.5萬元。
假設你有10個店鋪,採用精細化操作,平均每天出30單,每天300單,一個人代購下單就夠了。而選品,在精細化玩法下,每個店鋪每天上傳10個產品就可以,那麼10個店鋪就是100款產品,一個人專門選品綽綽有餘。
搭配上2-3個客服和調班的人員,10個店鋪5個人就足以應付。假設平均每單利潤20元,每個員工平均工資5000元,那麼銷售額300單*20元*30天=180000元,成本5個人*5000元=25000元,毛利18-2.5=15.5萬元。
這麼對比下來,你會發現,10個店鋪做的好未必比100個店鋪少賺錢。而這裡邊我還沒有計算開店投入的保證金,拿拼多多來說,個人店2000元一個店,企業店1000元一個店,這些資金都是有成本的。你的利潤不夠充足,那麼資金回報率就會比較低。
所以現在如果你沒有豐富的經驗,是剛入這行的,我奉勸你不要腦袋發熱,聽信某些人鬼話,上去就搞個幾百個店鋪,可能最後賺錢的連員工都養不活。
好了,今天關於2020年無貨源店群工作室的出路在哪的話題就給大家聊那麼吧,更多的電商以及無貨源店群乾貨盡在網淘那些事的同名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