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聚乳酸(PLA)纖維研究進展

2020-12-21 找塑料網

新材料研習社報導,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其原料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生物基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基化學纖維原料是以天然動植物為來源,用生物法生產的應用於生產生物基化學纖維的醇、酸、胺等原料。2018 年,中國聚酯纖維產量已達4014萬噸,聚醯胺纖維產量達到330萬噸,其原料絕大部分來自石油化工產品。

因此,利用豐富的生物質資源開發生物基聚酯纖維、聚醯胺纖維,一方面能減輕國內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有助於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短缺以及環境汙染等問題,對保障我國化纖行業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能夠豐富產品種類與增加產品功能,改善紡織品的供給結構,有助於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美好生活需要。

01 PLA纖維國內外發展

國內的PLA纖維

國內主要的聚乳酸(PLA)樹脂生產企業為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同傑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海正生物現有PLA切片產能5000t/a,同傑良生物的萬噸級PLA項目於2014年通過驗收。此外,安徽豐原生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籌建10萬t/a 的聚乳酸生產線。

PLA 纖維生產方面,

恆天長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從 2007年開始建設萬噸級PLA熔體直紡項目,目前已基本建成。

浙江嘉興普利萊新材料有限公司於2008年建成1000t/a的PLA長絲生產線;後與河南南樂縣政府合作成立了河南龍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2萬t/aPLA纖維(8000t/a長絲和12 000 t /a短纖) 項目於2014年7月試車成功, 主要使用進口PLA切片。

此外,安徽馬鞍山同傑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年產千噸級紡絲生產線於 2014 年建成、安徽豐原生化2000t/a 紡絲生產線於 2018 年建成。

整體而言,我國 PLA 纖維產業正進入蓬勃發展時期,但當前存在規模不大,應用尚未完全開發等問題。

國外的PLA纖維

國外PLA纖維研發起步較早。

1962年美國Cyanamid公司紡制出了可生物吸收的PLA醫用縫合線,但由於當時PLA的合成方法還相當落後,難以進行批量生產。

1991年,美國Cargill公司開展了以玉米為原料製備乳酸(LA)及PLA的合成技術研究,並進行了PLA纖維中試生產技術的研發,隨後PLA纖維工業才逐漸發展起來。

1997年Cargill公司與美國Dow Chemical公司合資組建了聚焦PLA開發的NatureWorks公司。

2002年NatureWorks公司建成15萬t/a PLA的生產線,隨後開發了系列商品名為Ingeo的PLA樹脂,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PLA生產商。

Total Corbion公司(Total公司與Corbion公司各佔50%股份的合資公司)位於泰國的10萬t/a丙交酯及7.5萬t/a PLA生產線於2018年投產,在提供常規 PLA 的同時,也具備生產聚乳酸立構複合物(SC-PLA)的能力,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PLA提供商。

日本島津、豐田、三井、東麗等公司在2000 年左右也曾有生產PLA樹脂的計劃,但由於聚乳酸應用開發的滯後及需求不足而放棄。

日本鍾紡、尤尼吉卡、東麗、帝人等公司利用NatureWorks公司PLA切片相繼成功開發了PLA長絲、短纖等系列產品,共同促進了PLA纖維工業化的發展。

02 市場需求

依據nova-Insitute機構2018年5月發布的調查報告,2011-2022年主要生物基聚酯樹脂及聚醯胺樹脂的市場規模如表1所示。

從中可看到2017年到2022年PLA、生物基PET、PTT及PA樹脂的全球市場規模。其中,PLA預計增長最顯著。此外,PEF預計接下來的幾年發展迅猛,到2022年會形成7萬t左右的市場規模。需要說明的是,調查報告中生物基樹脂的市場規模包括纖維、塑料及薄膜在內各應用領域的需求總量。除 PTT樹脂基本用於纖維以外,PLA中只有部分用於纖維,生物基PET則基本用於包裝,生物基PA(PA1010、PA11、PA610 等)基本用於工程塑料。

03 PLA纖維技術發展趨勢

PLA纖維在1990年左右成為研發熱點,迄今公開的相關文獻超過6.6萬篇,其中含專利約為3.6萬件。2010年以來,每年公開的專利數量高達2000項以上,特別是中國專利數量也是急劇增長,如圖5所示。

(數據截止至 2019年上半年)

從公開專利的文種及主要申請公司可看到PLA研發活躍國家主要有日本、中國、韓國及美國,如表5、6所示。

自從NatureWorks公司1997年實現PLA量產以來,與專利數量持續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PLA的市場並沒有急劇擴大。PURAC(Corbion)等的PLA工廠建設一再延遲,豐田、東麗及三井等跨國巨頭當年雄心勃勃的PLA開發計劃也基本擱置。

其原因之一固然是 PLA 價格居高不下,但更主要的原因是PLA性能有所欠缺,比如PLA的耐熱性能、存儲穩定性均不佳。鑑於其性能無法與PET等相提並論,作為常規纖維PLA纖維沒有任何優勢。今後的主要開發方向應該是一次性纖維製品的應用開發以充分利用其可生物降解的特性。

來源:新材料研習社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面料課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纖維——聚乳酸纖維
    sdfd 聚乳酸纖維簡介 聚乳酸纖維是以玉米、小麥、甜菜等含澱粉的農產品為原料,經發酵生成乳酸後,再經縮聚和熔融紡絲製成。聚乳酸纖維是一種原料可種植、易種植,廢棄物在自然界中可自然降解的合成纖維。
  • 【科研進展】國外玻璃纖維等抗彈材料的研究進展
    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具有輕質、高強、抗彈性能優異等特點,是研究最多、市場發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抗彈材料。以美國為代表的軍事發達國家特別關注高性能抗彈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的發展,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等國防科研機構和受國防部資助的大學近些年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介紹玻璃纖維、芳綸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碳纖維、PBO和M5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在國外的研發、應用現狀與性能水平。
  • 玉米纖維、玉米面料深受紡織服裝公司喜愛
    ,各種植物纖維、可降解纖維紛紛進入大眾視野。其中,玉米纖維CornFiber(聚乳酸纖維,PLA纖維),是以玉米、小麥等澱粉為原料,經發酵轉化成乳酸再經聚合,紡絲而製成的合成纖維,已被眾多專家推薦為"21世紀的環境循環材料",是一種極具發展潛質的生態性纖維。玉米纖維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玉米纖維輕柔滑順,強度大,吸溼透氣,加工的產品有絲綢般的光澤及舒適的肌膚觸感和手感,懸垂性佳,良好的耐熱性及抗紫外線功能,服用性能好。
  • 金丹科技深度報告:國內乳酸龍頭,布局PLA打開成長空間(國海證券)
    國內限塑禁塑政策推動聚乳酸需求爆發,據我們測算,按2025年塑料需求計算,保守假設PLA在可降解塑料中的佔比25%,則PLA新增市場需求可相應達110.3萬噸,若樂觀假設用量佔比75%,則市場需求達到331萬噸,以3萬元/噸的價格計算,則市場空間接近千億級。目前國內PLA進口量達到2.5萬噸,核心生產壁壘在於上遊的中間體丙交酯。
  • PLA材料改性重大突破!王世清博士專利或促進PLA市場大爆發
    提要:阿克倫大學(UA)王世清博士團隊在可降解生物塑料聚乳酸(PLA)材料改性取得最新重大進展,該專利技術可能促進PLA市場應用的大爆發!王世清博士(中)和高分子科學博士生特拉維斯·史密斯(左)高分子科學博士生MasoudRazavi(右)展示了王世清和他在《高分子》雜誌上發表的最新論文,該論文表明聚乳酸(PLA)可以具有優異的機械和熱學特性,因此有望取代傳統的石油基聚合物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 PLA是什麼材料?
    聚乳酸(PLA)是以微生物的發酵產物L_乳酸為單體聚合成的一類聚合物,有獨特的可生物降解性能、生物相容性能和降解後不會遺留任何環保問題等特點,將成為未來應用發展前景廣闊的生態環保材料。聚乳酸耐水但是不能耐高溫。雖然不是水溶性的,但是海洋環境中的微生物也能使之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聚乳酸生物塑料 可盛裝沸騰液體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2月8日消息,據外媒報導,阿克倫大學的科學家們近日研發出了一種新型聚乳酸(PLA)塑料,這種塑料可用來盛裝沸騰的液體。據了解,雖然和傳統那些用原油和天然氣製造的塑料相比,生物塑料有很多環境效益,但後者往往也會在一些關鍵領域表現欠佳。
  • 聚焦綠色纖維,恆天纖維三大創新產品亮相紗線展雲展
    >恆天纖維「綠色、科技、時尚——聚焦綠色纖維,共享幸福生活」創新產品發布會在Yarnexpo紗線展雲展正式開播,恆天纖維攜「元絲」萊賽爾、艾絲綸®蛋白纖維、聚乳酸纖維等創新產品閃亮登場。發布會特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恆天纖維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樂軍、保定天鵝新型纖維製造有限公司銷售部部長孫剛對纖維集團的創新產品及其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保定天鵝同時邀請了下遊合作夥伴代表講解了對萊賽爾纖維產品的使用感受。本次雲發布會讓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了恆天纖維的創新產品和品牌,看到了綠色纖維的廣闊前景。
  • 富特羅(FUTERRO)在中國推出首家完全集成的PLA工廠
    Futerro成立於2007年9月,旨在開發利用可再生蔬菜資源生產聚乳酸(PLA)的技術項目。PLA是一種由乳酸製成的生物塑料,它本身是由玉米糖或生物質中任何其他形式的碳水化合物發酵而成的。PLA裝置位於安徽省蚌埠市,產能為30,000噸/年,由乳酸裝置提供,產能為80,000噸,該裝置還為GALACTIC旗下的一家公司提供生產基於乳酸的食品成分用於亞洲市場的酸。
  • 【行業資訊】高分子複合材料在裝甲防護上的研究與應用進展
    因此,高性能纖維抗彈複合材料用於裝甲防護,能夠大幅度地減輕裝甲質量,或在相同質量條件下提供更高的抗彈性能,是解決裝甲裝備輕量化與強防護矛盾的關鍵材料技術。1.裝甲防護用纖維複合材料研究與應用進展纖維複合材料是採用高性能纖維織物或混雜纖維織物,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與樹脂基體複合而製得的具有較高防彈性能、能滿足特定防護需求的材料。
  • 陽光浪莎帕蘭朵,特色纖維如何為下遊注入「科技時尚」新內涵?
    今年獲評「最佳年度合作夥伴」,是因為選用了安徽豐原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聚乳酸纖維(PLA)分別與羊毛、羊絨纖維混紡,開發生產毛紡面料和羊絨圍巾。同時,聚乳酸纖維混紡面料容易受溫度影響而發生顏色變化,造成色差問題,針對此,陽光集團在後整理環節採取溫度智能調控蒸呢方式,在保證蒸呢效果的同時,還很好地解決了面料的變色、色差問題。
  • 2020-2026年中國化工新材料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1)聚四氟乙烯性能及應用領域      (2)聚四氟乙烯研究進展及方向      (3)聚四氟乙烯市場生產狀況分析      (4)聚四氟乙烯市場需求前景    4.4.4 含氟中間體市場需求前景預測      (1)含氟中間體性能及應用領域      (2)含氟中間體研究進展及方向      (3)含氟中間體市場生產狀況分析
  • 如何做到守正與鼎新,4位專家深度解讀中國纖維發展的新視界
    、高性能纖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主任王華平對「2020/2021中國纖維流行趨勢」進行了深度解讀,拉開了「纖維新視界」紡織材料創新論壇的序幕。隨著科技發展,以吸溼發熱、抗菌、阻燃為代表的功能化纖維,以循環再生、生物基、原液著色、耐汙易清洗為代表的綠色生態纖維,以導電、調溫、環境敏感變色為代表的智能纖維,推動著合成纖維材料向功能化、綠色化和智能化迭代升級。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研究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每一年度都會開展熱點與大事件聚焦、主題詞和篇章調查及熱度搜索、纖維流行元素調研等工作,為產品評選和流行趨勢發布打下堅實基礎。
  • 恆豐集團:恆豐集團與河南省龍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訂《中國聚乳酸...
    important;「>恆豐集團與河南省龍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訂《中國聚乳酸產業技術聯盟戰略合作協議》。10月19日,德州恆豐集團與河南省龍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南省南樂縣生物科技園,籤訂了《中國聚乳酸產業技術聯盟戰略合作協議》,參加此次籤訂會議的人員有河南省南樂縣副縣長劉玉林、縣科技局局長黃軍平、河南省龍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精峰、總經理徐?
  • 具有薑黃素控釋性能的PEG-PLA-PCL基電紡紗線用作縫合線
    :具有薑黃素控釋性能的PEG-PLA-PCL基電紡紗線用作縫合線DOI: 10.1002/pen.25398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有趣的方法,利用靜電紡絲工藝製備負載有薑黃素的縫合線,以獲得合理的機械性能和可調的藥物釋放行為。採用不同的結構,包括不同的紗線支數和捻度,以及芯鞘結構來調整藥物釋放性能,同時改善紗線的機械性能。
  • 金丹科技:乳酸龍頭布局PLA國海證券盧昊
    公司是國內乳酸領域的龍頭企業,擁有12.8萬噸產能,佔全國產能的42%,也是全球僅有的三家產能超過10萬噸的乳酸生產商之一。乳酸被廣泛應用於食品、聚乳酸、飼料酸化劑、日化和醫藥等領域,需求旺盛。公司採用微生物發酵法制乳酸,掌握從菌種篩選、發酵工藝到分離提純的全套技術,主要生產高純度的L型乳酸。公司位於黃淮海玉米主產區,在原材料供應方面擁有成本和區位優勢。向下遊延伸布局PLA領域。
  • 休克:乳酸指標以及其局限性|乳酸|休克|代謝|-健康界
    正常情況下,機體進行有氧代謝,葡萄糖會轉化為丙酮酸,丙酮酸進入三羧酸循環,產生能量;同時丙酮酸也可產生乳酸。有氧代謝情況下,乳酸生成較少。應激或缺氧狀態下,線粒體三羧酸循環及氧化磷酸化途徑飽和或代謝障礙,則通過糖酵解途徑產生能量及乳酸,乳酸生成增多。機體恢復中,乳酸可轉化為丙酮酸進入三羧酸循環,乳酸水平下降。
  • 製備PLA和PBAT降解塑料製品,塑料相容劑如何使用,有什麼效果?
    PLA(聚乳酸)聚乳酸,又稱聚丙交酯,是以乳酸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酯類聚合物,是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它的光澤度、透明性、手感好,但是耐溫性差、強度不夠。PBAT屬於熱塑性生物降解塑料,是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兼具PBA和PBT的特性,既有較好的延展性和斷裂伸長率,也有較好的耐熱性和衝擊性能;此外,還具有優良的生物降解性,是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中非常活躍和市場應用最好降解材料之一。
  • 史上最嚴「限塑令」帶火聚乳酸 價格暴漲1.5倍,企業訂單排到明年
    秦林說,2019年經歷了一波上漲,主要原因是去年捲菸過濾嘴開始興起使用聚乳酸材料,法國一家企業一次買了幾萬噸的聚乳酸,導致市場價格突然上漲。秦林介紹,2019年底,聚乳酸已經到了3萬元一噸,今年更是飛速上揚,一噸漲到5萬元左右。
  • 外源酶對茶葉品質的研究進展
    它作用於不溶性纖維表面,使纖維素結晶鏈開裂,長鏈纖維素分子末端部分游離和暴露,使纖維素易於水化。纖維素晶體結構被破壞後,內切型葡聚糖酶即吸附在纖維素分子上,從鍵的內部任意位置切開β-1,4-糖苷鍵,將纖維素分子斷裂為纖維二糖和纖維三糖等。最後這些被裂解產物纖維二糖、纖維三糖和其他低分子纖維糊精由β-葡聚糖苷酶分解為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