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喇嘛」、「仁波切」、「堪布」名稱具體含義

2020-12-12 梵林國際

在學佛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到藏傳佛教,由此得知對於轉世尊者的諸多稱謂,而這些稱謂,常常使初入佛門者不知所云。尤其對活佛、喇嘛、仁波切能否結婚也不太明白,前幾天又發現筆者的同門師兄也存在這個問題,故此,為讓大家了解相關知識,筆者特將自己修習密宗十多年的知識並綜合網絡上的相關解釋供養大家,以正本清源!

活佛是指高僧圓寂後,重新投胎來人間的人。但不一定是上師,還要自己繼續努力修行。仁波切可以指活佛,也可以指上師,是對密宗大德的尊稱。 首先,仁波切是音譯,在藏語裡仁波切是人中珍寶的意思。而活佛一詞則是漢文化內使用的詞語,與該詞意義最為接近的是藏語的「朱古」一詞,意為轉世修行者。 仁波切是一種尊稱,對所有具備大學問、大智慧、大慈悲的修行者的尊稱為仁波切,但不是所有的活佛都是仁波切,也許他們僅僅只是已經圓寂的某位高僧大德的轉世而已,如果信眾要奉他為仁波切,那麼這一世他不能僅僅仰仗上一世的功德,還需要通過刻苦學習佛法,才能從「朱古」變成一位真正值得圓滿的仁波切。

活佛」,主要是漢族民眾對藏族地區的一些轉世修行者的稱謂。漢族人習稱「活佛」,其實是不大準確的,應譯稱「轉世尊者」。在藏語中,「活佛」則有多種不同的尊稱,其中最為常用的有「珠古」、「喇嘛」、「阿拉」、「仁波切」等。當活佛圓寂後,寺院會使用不同的儀式,尋找活佛圓寂後出生的嬰童。從中選定一名作為先輩活佛之轉世的靈童。而後靈童會被迎入寺中,繼承先輩活佛的宗教地位。(雲中鳳按:在漢地,稱呼藏地修行轉世者最廣泛的是「活佛」)珠古」 是藏文(sprul-sku)的音譯,意為「化身」,這是根據大乘佛教法身、報身、化身三身之說而命名的。藏傳佛教認為,法身不顯,報身時隱時顯,而化身則隨機顯現。

所以,一個有成就的正覺者,在他活著的時候,在各地「利濟眾生」;當他圓寂後,可以有若干個「化身」。換句話說,在這種佛教理論的指導下,藏傳佛教對於十地菩薩為普渡眾生而變現之色身,最終在人間找到了依託之物,即「轉生或轉世之活佛」。故「珠古」(即化身)是多種稱謂中最能表達「活佛」所蘊含的深奧義理和精神境界的唯一準確、全面的稱謂,因而是「活佛」的正統稱謂。

堪布:原為藏傳佛教中主持授戒者之稱號,相當於漢傳佛教寺院中的方丈。其後舉凡深通經典之喇嘛,而為寺院或扎倉(藏僧學習經典之學校)之主持者,皆稱堪布。擔任堪布的僧人大都是獲得格西學位的高僧。又為西藏地方政府僧官系統之職稱,如達賴、班禪之高級侍從,亦稱堪布,"基巧堪布"即管理布達拉宮宮廷事務之僧官。"班禪堪布會議廳"即班禪召集隨從人員決策議事的權力機構。

「喇嘛」,是藏文(bla-ma)的音譯,該詞最初是從梵文(gu-ru,固茹)兩字義譯過來的,其本意為「上師」;然而在藏文中還含有「至高無上者或至尊導師」的意義。因此,後來隨著活佛制度的形成,「喇嘛」這一尊稱又逐漸成為「活佛」的另一重要稱謂,以表示活佛是引導信徒走向成佛之道的「導師」或「上師」。(雲中鳳按活佛同時是喇嘛,但喇嘛不一定是活佛!活佛在藏地的宗教地位及受民眾尊重的程度都要高於喇嘛!另外,在著裝上亦有不同,活佛永遠是穿黃上衣,而喇嘛是不能穿的。)上師:藏傳佛教對具有高德勝行、堪為人師者的尊稱。藏區稱上師為喇嘛,

法王:法王一般分為四種:一是修行極高的高僧被政府認定。如噶瑪噶舉派的大寶法王等。二是某教派或大寺院體系的主法者。三是對於佛法推廣傳播的貢獻極大修證極高,於是被公認為法王。如喇榮五明佛學院的晉美彭措法王,亞青寺的阿秋喇嘛等。四是某教法的持有者。如寧瑪派龍欽寧提的持有者多智欽仁波切。

那麼誰有資格成為咱們的上師呢?《菩提道次第廣論》裡明確指出了上師應具備的條件:熱愛和平、學識淵博、勤於利眾、師承佛陀、精通佛典、善於講授佛學、對弟子無區別心。只有具備了上述全部條件時,一名現世的修行者或轉世活佛才有資格成為別人的上師。

相關焦點

  • 雍和宮主要堪布、住持簡介
    史料中稱晉巴敦珠為「雍和宮副扎薩克達喇嘛」。因副扎薩克達喇嘛是駐京喇嘛中的僧職,其職權和地位僅次於駐京扎薩克達喇嘛。雍和宮地位特殊,晉巴敦珠堪布應任駐京掌印副扎薩克達喇嘛併兼任雍和宮堪布一職,是為雍和宮第三任堪布。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二月四日,晉巴敦珠堪布在北京圓寂。
  • 香港藏傳佛教文化的發展——林錦江
    而在香港發展可算是藏傳佛教在開發歐美市場之後的一次延伸,他們找到這個具有漢傳佛教基礎的地方,信眾虔誠,又很樂於布施,自然吸引大量藏傳佛教來港弘法。所以,近30年來香港成立了不少的藏傳佛教道場。以下是筆者搜集得來的香港藏傳佛教團體的資料,數據源自從1999年創刊的佛教雜誌《溫暖人間》上所刊載的「佛教團體活動數據」,大部分可以列出較詳細的介紹及活動內容,而小部分只有名稱及地址而已。
  • 活佛,上師,仁波切,法王,你知道他們的區別與意義嗎?
    藏傳佛教認為金剛上師就是佛所現的凡夫相。 對寺院中的年輕僧人,一般的稱謂為「扎巴」或「覺姆」(女)。這兩個稱謂,基本等同於漢地寺院中「僧」與「尼」。二、仁波切「仁波切」同樣是個泛稱,是藏文用以稱謂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單純從詞義上說,「仁波切=上師」。
  • 上師、仁波切、活佛、法王之間的關係
    一、上師「上師」是個泛稱,是對德高望重、垂範世人修行者的尊稱,語境基本可以等同為藏語中的「喇嘛」。由此可知,不是所有藏傳佛教的修行者,都是「上師」或「喇嘛」。對寺院中的年輕僧人,一般的稱謂為「扎巴」或「覺姆」(女)。
  • 大伏藏師——秋吉林巴大寶法王晉美巴登仁波切
    第一世秋吉林巴法王為蓮師所預言的108大伏藏師中最後一位,曾取的伏藏數量和不共的密法極多,在藏地被譽為伏藏師中的轉輪王。祖古烏金仁波切則賜尊者長耳帽,並讚許尊者的精進修行堪與古德比擬。阿秋喇嘛為尊者所造《第三世秋吉林巴晉美巴登轉世長壽祈請文》云:遊戲三身佛作法中王,幻化鄔金晉美巴登尊。義傳密意加持入心間,祈禱清淨三有諸迷亂。
  • 苯教與佛教的本質區別?
    苯教是西藏地區的原始本土宗教,當佛教傳入中國西藏地區的時候,與苯教經過了一段相當長時間的鬥爭,進行取長補短形成了現在的藏傳佛教。中國佛教分為大乘派系和小乘派系。而藏傳佛教不是小乘佛教,也不是大乘佛教,而是集苯教與佛教優點自成派系。
  • 藏傳佛教大圓滿傳承史 -- 22
    嘎陀寺有一座非常殊勝的萬佛塔,巴珠仁波切有一次前去轉塔,碰到一位素未謀面、名叫加隆的喇嘛,兩人一起轉了幾天塔。一天,加隆喇嘛問仁波切:「你知不知道巴珠仁波切的《普賢上師言教》裡所說的『三殊勝發心』?」仁波切說:「不知道。」「轉塔當然非常好,但是你卻連『三殊勝發心』都不知道,實在是很可憐,我還懂一點,可以講給你聽。」「那很好。」
  • 希阿榮博堪布心靈隨筆《次第花開》:心生歡喜
    《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所寫的心靈隨筆集,以現代人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將心靈世界應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來。本書就像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時候,給我們以鼓勵和啟發,讓我們生起對三寶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脫的決心。
  • 頂果欽哲仁波切:這些財寶,一旦被使用就會倍增
    宗薩欽哲仁波切:佛教如何看待科技創新索達吉堪布:佛經中說,女身不如男身,真實意你可知道
  • 揭秘佛教四大菩薩坐騎的名稱及含義
    四大菩薩座騎含義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而這四位菩薩的坐騎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所象徵的含義也有區別。比如,文殊菩薩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文殊菩薩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下面一起來看佛教四大菩薩的坐騎分別是什麼及其含義。文殊菩薩
  • 上師仁波切:黑暗、無知的驅除者
    我們懷著謙卑之心作出種種嘗試,可一切依然持續在混亂之中,我們並沒有從野蠻、醜陋、汙染和空虛中解脫。上師這個詞的本義——黑暗的驅除者、無知的驅除者。生命需要活力,更需要方向,人生的活力來自於使命,而人生的方向則來自於信仰。每個人,尋找到生命中的上師,並不是簡單的一件事情,而是人生在世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 金剛乘最高的咒語:喇嘛千諾
    喇嘛千諾就是上師知,上師知,心底裡一直念著喇嘛千諾上師知。索達吉堪布:如果沒有信仰,錢越多越痛苦!索達吉堪布:請不要給亡者增苦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一)
    清朝皇帝中最虔誠地信仰和推崇藏傳佛教的當首推乾隆皇帝(1711-1799),為了回應言臣對他過於寵信喇嘛的指責,他曾特別撰寫和頒布了著名的《喇嘛說》,對西藏喇嘛、活佛及其所傳教法的源流做了學究式的說明,並對喇嘛的作為和活佛轉世制度的利弊做了很理性的分析和批判。但是,《喇嘛說》開宗明義,說「佛法始自天竺,東流而至西蕃。」
  • 澤絨洛吾堪布訪談:對本教未來發展的期望
    澤絨洛吾堪布訪談 澤絨洛吾堪布訪談,是雍仲文化工作室和北京乙太視界影業聯合錄製。 澤榮洛吾堪布: 爐霍縣佛教協會副會長; 爐霍縣民族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甘孜州佛教協會常務理事;
  • 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喇嘛廟——葛根廟的前世今生
    建於清嘉慶初年,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喇嘛廟。「葛根」系蒙古語,意為 「活佛」。所以葛根廟也可以說是「活佛」廟。葛根廟作為有著200多年歷史的藏傳佛教聖地,經歷了興盛、衰落、復興的漫長歷史過程。現已成為內蒙古東部地區藏傳佛教活動和宗教文化中心,同時也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文化旅遊首選地。
  • 索甲仁波切:死,是天下最公平的結局,沒有死便不會有新生
    ——索甲仁波切中國人認識死亡的水平就像小學生一樣,因為中國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索甲仁波切索甲仁波切,1947年出生於西藏,由蔣揚欽哲仁波切養育長大,西藏寧瑪派大圓滿喇嘛。主要作品《生死無懼》《西藏生死書》。
  • 明代喇嘛塔供奉鄭和遺骨
    這座工藝精巧、造型罕見的喇嘛塔,目前在中國境內僅此一座,彌足珍貴。/大公報記者 陳 旻 文/圖  南京博物院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博物館,藏品總量超過四十二萬件,其中,國寶級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有一千多件。在這些國寶級文物中,只有十八件堪稱該院的鎮院之寶,鎏金喇嘛塔便為這十八件鎮院之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