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這2個字,能度一切苦厄!

2020-12-05 網易新聞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心經》雖然文字很短,但卻包羅萬象,是六百卷《般若經》的精髓,在《心經》中,有2個字,是整個佛法的精髓,能度一切苦厄。

在《金剛經》中,佛是對須菩提說的法,須菩提是佛的弟子中,解空第一尊者,所以《金剛經》的主人翁是佛和須菩提,金剛經也是一部解空的佛經。

在《心經》中,也出現了一位佛的弟子,《心經》上說:「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裡的舍利子所指舍利弗,舍利弗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而著稱。

由此可見,《心經》是一部以智慧為核心的佛經,心經中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般若」。《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度一切苦厄,是我們學習佛法,修學心經的目的,我們要想實現這一目的,就要像觀音菩薩一樣,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

在《心經》中,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般若」。般若是梵語Prajna的音譯。在中國漢字中,沒有任何一個漢字可以用來代替般若,所以般若沒有翻譯。

在中國文化中,與般若意思最接近的就是智慧,但般若是超越一切智慧之上的終極智慧,一個人一旦有了般若的智慧,就可以像佛一樣,大徹大悟,了脫生死。

佛法用光明兩個字來比喻智慧,用無明兩個字來比喻愚痴,我們之所以會有煩惱和痛苦,就是因為我們無明,我們把自己本有的般若智慧給弄丟了。

學習佛法,就是為了找回自己本來的面目,找回我們本有的般若智慧,這個般若智慧,是人人本來就具足的,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也不減的。

因為我們的六根總是攀援外境,所以我們的清淨本性,就被外塵物慾遮蓋住了,所以我們總是妄想和執著。《華嚴經》上說: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心經》上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只有般若兩個字,可以遠離顛倒夢想,可以度一切苦厄,可以讓我們離妄歸真,找回自己的本性,明心而見性,究竟涅槃。

學習心經,學習佛法,其實也是在向佛學習佛的般若智慧,佛的慈悲喜舍,感恩閱讀與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遠離一切顛倒夢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現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唐代三藏法師玄奘所翻譯的,全文僅二百六十字,是大乘佛教六百卷般若經中最短的一篇。《心經》雖然字數最短,但卻講明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緣起性空的大智慧,可謂是文字簡略而涵義廣博。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
    心經的全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只有260個字,是600部般若經濃縮的精華,為大乘佛法。摩訶是大的意思,般若就是智慧,波羅蜜是到達彼岸,多是定,經就是路徑。通往彼岸的定心大智慧之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依據梵文原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正確念法為Praj ā -p ā ramit ā -h daya-s ūtra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雖然經文由「觀自在菩薩」作為經文的開始,但實際在此靈鷲山般若會中,佛陀亦在此會上,為觀自在菩薩對舍利弗的指導作證明。
  • 心想生:《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破宇宙核心
    我們來看這是《心經》。《心經》我們先看這個題目,就是《心經》完整的一個題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260個字呢,是唐玄奘,也就是我們《西遊記》的主角——唐僧,他翻譯的。題目很長,簡稱《心經》。如果把這260個字弄懂了,佛陀的教導你就懂了。然後如果您再有興趣,您可以去學其他的經典。但如果說您只是想成為一個行者,就像趙院長講的,如何在生活中落地,那您把《心經》吃透就可以了。人生很簡單,是這樣!這260個字的《心經》,達摩祖師也說過一句話,他說:若不見性,說得三藏十二部經教,儘是魔說。什麼意思呢?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什麼?
    法藏法師解釋本經經題,以「般若」為所詮之法,「心」字是能詮之喻,即大般若內統攝要妙之義。說明這部經是統攝概括整部《大般若經》,在般若經類中,它最為尊勝,是一切般若的樞紐。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可以說是觀世音菩薩。
  • 精品推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紫檀木筆筒
    >英文名稱:Small leaf red sandalwood pen holder類別:雜項規格:一件品相:美品筆筒上陽刻般若菠蘿蜜多心經,下刻康熙御覽之寶印章,可見其身價不菲,為康熙皇帝鑑賞過的寶貝,而紫檀木由於長時間的氧化顏色會變得紫黑,整體看上去就是黑色的,這是紫檀木長時間氧化的特徵,是時間留下的烙印,可見此筆筒年代感十足。
  • 《心經》真實義——從《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來直接解讀《心經》
    一、《心經》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核心《心經》是佛教界流傳極廣的一部經典,自古以來,《心經》註疏不下百家,不論是研究還是解釋《心經》的高僧大德或是智者,都非常之多。雖然《心經》版本有多種,但《心經》為《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最為精要的部分或是其核心,則是廣泛的共識。
  • 佛教:《心經》隱藏的「密碼」,「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到《心經》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是說到《心經》中隱藏的神奇密碼,想必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篇來自南懷瑾大師對於《心經》的解答,詳細地敘述了隱藏在《心經》中的密碼。您的點讚,轉發,關注就是是對小編的最大支持,謝謝大家。
  • 《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纙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心經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叫做心經,它是佛門中的經典之一。這部經文是每個修行之人都會誦的一部經,它的每句經文都有很深的意思。為此,在修這部經時,師兄可以看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這樣能讓自己對這部經有一定的認識。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 譯—原文及註解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稱《般若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佛典,是修學佛法者日常修誦的佛經,因其在佛經裡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譯文:看到五蘊:形相、情慾、意念、行為、心靈,都是空的)dù yī qiē kǔ è度 一 切 苦 厄 。(譯文:就將一切苦難置之度外)shě lì zǐ舍 利 子。
  • 《心經》常識:怎樣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心經在佛門中是一部重要經典,它的每一句經文都蘊含著深厚的智慧,並對修行有很大幫助。為此,不少人選擇誦這部經。雖然心經已成為常誦的一部經,但對剛接觸這部經的人來說並不知道如何誦才好。為此就想知道怎樣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那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 心經第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切奧妙盡在經名之中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今天咱們繼續來聊《心經》,這一篇主要來討論這部經的名字,其實看過之後大家就明白了,一切奧妙都已經盡在其中。心經其實只是我們習慣的簡稱,這部經的全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了方便只取了最後兩個字而已。
  • 心經:260字心經註解
    雖然心經只有260個字,但是心經中的內容是有很多的,所以師兄一定要用心點的去體會其中的含義,這樣我們才能夠知道心經全文解釋,如果師兄在修行心經的過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那麼師兄是能夠去了解260字心經註解的,下面我們就去簡單的了解一下吧!心經註解: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 用21天時間臨寫《心經》,度一切苦厄
    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全文短短二百六十個字,卻概括了佛教經典的精髓。 弘一法師曾說: 「心經雖僅兩百餘字,但涉全部佛法」 。
  • 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和譯文
    剛接觸佛學的人都會選擇心經,因為心經全文字數少,在修行時會覺得更容易。其實心經只是字數少,但它的每個字都有一定的深意,所以剛開始修心經的師兄,可以多看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和譯文這方面的內容,這樣會讓師兄對經文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而且在念誦時也不會把經文念錯。
  • 《心經》的咒是什麼?就是結尾的這18個字,如何理解?
    《心經》這部經書,文字雖然不多,只有260多個字。若光從文字上看,並不難懂,因為這部經書的文字也是非常淺而易懂的。若是從理論和經義上看,其實也不難,因為整部書也就是圍著「觀自在」這個概念進行詮釋和解讀而已。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彼岸花開正盛
    所謂色即是空,就是讓我們放棄執著,佛經中通過各種故事闡述了這一點:《金剛經》中用木筏的比喻,闡明了執著的愚蠢。釋迦牟尼說:現在就讓我們聆聽佛陀的教誨,一邊聽著木魚的敲打聲,去看看能引導我們「到達彼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吧。(《心經》全文。)
  • 溥心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鑑賞
    【藏 品 名 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藏 品 作 者】溥心畬(1896-1963)【藏 品 類 型】鏡心 水墨髮箋【藏 品 年 代】戊戌除夕(1959年)作>【藏 品 尺 寸】29.5×32.2cm.約0.86平尺【藏 品 來 源】個人珍藏收藏指數★★★★☆ 投資指數★★★★☆【藏 品 簡 介】溥心畬[yú],滿族,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書畫家、收藏家。為清恭親王奕訢之孫。
  • 《心經》中的6個智慧要點,多學多修,讓生命撥雲見日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意思是:靜觀得大自在的覺者,會自覺深度思考並踐行到達彼岸的大智慧。覺者能洞悉感官體會的五蘊(色、受、想、行、識)都歸於空,通過這個洞悉,他能夠止息生命當中的一切痛苦困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