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空調,按照壓縮機技術分,無非就是兩種:定頻與變頻。相較於傳統的定頻空調,變頻空調有著更大的優勢,比如說商家最常宣傳的溫控能力更強,舒適度更高,更節能,更靜音等等,也因為這樣,如今我們在買空調的時候都會認準「變頻」空調。
但是,如果你去買變頻空調,你會發現,同樣的匹數,同樣都是變頻空調,價格卻不一樣。除了品牌溢價外,為什麼它們的價格差別這麼大呢?關於變頻空調,大家不要以為變頻空調就很好,更不要以為變頻空調都一樣,其實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貓膩。
電子膨脹閥與毛細管
節流裝置是空調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作用跟壓縮機恰恰相反,壓縮機把冷媒進行加壓加溫,而節流裝置則對冷媒進行降壓降溫,同時按照符合的變化,調節冷媒的流量。
空調常見的節流裝置有熱力膨脹閥,毛細管和電子膨脹閥。以前的定頻空調,多數採用熱力膨脹閥,根據熱力來調節冷媒流量,後來變頻空調出現,改用了毛細管和電子膨脹閥。
毛細管和電子膨脹閥是有區別的,相較於毛細管,電子膨脹閥成本更高,但對冷媒流量的調節範圍更大,而且精度更高,能夠與壓縮機的轉速快速匹配調節冷媒流量,從而提高空調的能效比。
毛細管是最簡單的節流裝置,就是一段銅管,製造方便,成本也低,因為直徑固定,所以它無法根據系統調節冷媒流量,對冷媒流量的調節不精準。
同樣匹數的變頻空調,價格之所以相差這麼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節流裝置的不同。用毛細管作為節流裝置的變頻空調一般被稱為「假變頻」,「真變頻」空調,節流裝置必須是電子膨脹閥。
如果要買變頻空調,大家記得認準電子膨脹閥。當然,我們無法拆開空調來看它的節流裝置,我們只能問導購。
換熱器
空調用來交換熱量的部件就是換熱器,內外機各一個,內機是蒸發器,外機是冷凝器,主要由銅管和散熱片組成。以室外機為例,冷媒在壓縮機和節流裝置的帶動下,把熱量釋放到冷凝器上。
為了提高換熱器的換熱能力,換熱面積就要做得大一點,這樣空調能夠交換的熱量就越多。
同樣的變頻空調,價格之所以差別這麼大,很有可能在換熱器上「縮水」,縮小換熱器的面積。好的變頻空調,銅的用量更多,比如說雙排銅管、三排銅管,差的變頻空調,往往只用單排銅管。
單排銅管
雙排銅管
銅本身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用量大,價格高,變頻空調為了壓縮成本,在這方面偷工減料幾乎是「行規」。同樣的,換熱器面積大小,銅的用量多少,我們也看不到,參數上也不會顯示,我們可以按照室外機的重量和冷媒充注量來判斷,重量越大,冷媒充注量越大,換熱器面積就越大。
能效比
變頻空調在能效比上的貓膩最多,同樣是變頻空調,有的是一級能效,也有的是二級能效,哪怕都是一級能效的,APF值也有區別,比如說一臺的APF值是4.58,一臺的APF值是4.74。
雖然變頻空調更節能省電,但不同能效比,省電的程度也不一樣,這也影響了它們的價格,畢竟要做到節能省電,對空調的零部件質量和技術考驗十分大。
最大製冷量/制熱量
同樣的匹數下,變頻空調和定頻空調雖然額定製冷量/制熱量是一樣的,但變頻空調因為涉及到負荷的變化,可以改變頻率,所以它的製冷量/制熱量會有一個區間:
同樣匹數下的變頻空調,雖然都有製冷量/制熱量區間,但區間和峰值也有不同。區間跨度越大,代表空調的變頻調節越精細,可變幅度越大,而峰值越大,代表空調越能滿足極端情況下的製冷/制熱需要,比如說有的1.5匹空調,最大製冷量已經能夠達到2匹空調的水平。
當然,變頻空調之間的區別,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貓膩」,還有一些比較細微的參數差異,比如說噪音量,循環風量等等。大家在選購空調的時候,可不要只關注「變頻」兩個字,還要從其它方面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