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美容業該「整整容」了

2021-01-09 同花順財經

發展缺規範產品藏風險維權更艱難

醫療美容業該「整整容」了

□ 本報記者張文禮

瘦臉、瘦腿、隆鼻……說起醫療美容,公眾並不陌生。諸如此類簡明直白的詞語,「初次見面」便可快速了解這個行業。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下,「微整」「微調」成為很多愛美人士的選擇。《2018年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正規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高達4953億元,大部分省份醫療美容機構數以超10%的年增長率上漲;消費者方面,中國約2200萬人進行醫療美容消費,「00後」「95後」步入整形大軍,佔比持續增長。

然而,這樣一個「錢途」無限的產業背後,卻面臨著行業無序發展的現狀。

「火爆」背後:亂象頻生

2019年7月2日,32歲的王女士在大連藝星醫療美容醫院的隆胸手術臺上心跳驟停,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此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王女士的不幸並非個例。從業者缺乏專業技術、重度營銷、非法行醫、資質監管缺位、藥品市場混亂、定價差異大、缺乏精細化運營管理、缺乏統一的行業自律機構……在迅猛的增長速度之下,行業的混亂及不規範現象不可避免地隨之而來,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曹一作

據介紹,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例如整容、雷射脫毛等。而醫療美容機構是指以開展醫療美容診療業務為主的醫療機構,它本質上是醫療機構。因此,醫療機構只有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才能開展相關的業務。也就是說,醫療美容從本質上來講,屬於醫學範疇。

在淘寶網上,搜索關鍵詞「醫美」,各種產品令人眼花繚亂。

一款標價118元的「榮晟械字號醫用冷敷貼醫美敷料敏感肌膚無菌曬後修護受損肌膚護理」醫美產品,付款購買消費者超10萬人;另一款標價為198元的「可復美類人膠原蛋白醫美醫用敷料非面膜修復貼醫藥祛痘敏感肌5片」醫美產品,付款購買人數超過8500人……

行業內部人員的過度宣傳、公眾對於醫美行業的不明就裡、相關監管規範存在不足……種種因素疊加,讓這個原本屬於醫療行業的產業變成了很多從業者所表述的「沒什麼風險的『微調』『微整』『小手術』」,醫美產品也成為消費者隨手可及的普通產品。

供不應求:「黑醫美」盛行

近年來,我國醫療美容行業持續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導致市場前景廣闊的背後,同時面臨著艱難的行業困境和眾多社會問題:專業人才與專業機構缺乏,整形外科醫生數量遠遠不足。

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此前發布的報告,我國整形醫生數量位於全球第三位,但是與排在前兩位的美國與巴西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巴西整形醫生數量是我國的兩倍以上,美國是我國的3倍以上。與我國龐大的人口數量與醫療美容市場需求相比,我國專業的整形醫生數量仍有較大缺口。

與專業人才缺乏相伴而生的是「黑醫美」「黑醫生」的層出不窮。

「加幾個微商,你會發現世界上根本沒有疑難雜症,小小的整形美容手術更是不在話下了。」這是一位網友戲謔的話。但這句話背後,是醫美行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一家民營醫美機構發布的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醫美市場共有超過10萬家非法執業的工作室、美容院等。而由中國數據研究中心、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的《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更是揭露了驚人的信息:數據顯示,在「黑醫美」市場中,每10名醫美從業者中,就有9名「黑醫生」。

記者了解到,原衛生部曾在2002年發布過《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負責實施醫療美容項目的「主診醫師」須為「執業醫師」,其中提到執業醫師須「經過醫療美容專業培訓或進修併合格,或已從事醫療美容臨床工作1年以上」。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包括心內科、骨科等科室的醫生都在短期培訓後成了整形醫生。

2019年,國家衛健委相關人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國家衛健委、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7部門聯合部署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涉醫刑事案件、涉藥品安全案件1219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899名,搗毀製售假藥黑窩點728個,涉案總金額近7億元。全國共接到投訴舉報4646件,辦結4417件,對其中1494件投訴舉報涉事單位給予行政處罰,反饋實名舉報4278件,投訴人對辦理情況滿意率為98.8%。

醫美廣告:投訴不斷

艾瑞諮詢發布的報告顯示,醫美行業產生的價值主要由渠道與搜索平臺獲取,佔比達30%~50%;醫療服務和藥品器械採購,佔比僅為15%~25%和10%~20%;獲客營銷是醫療成本的2~3倍,這必然導致醫美機構經營者多通過壓縮醫療服務、院內管理等成本,以獲得更高利潤。這也反映出我國醫美行業重獲客營銷、輕專業醫療的不良現象。

有業內人士表示,正是基於這樣的現狀,醫療美容機構需要在廣告宣傳上投入更多資金,與此而來的是,醫療美容廣告的「任性」傳播。

醫療美容機構強檢計量器具未經檢定合格、部分非強檢計量器具由無校準資質的廠商開展定期校準;醫療美容機構發布「術前、術後」廣告照片卻無法提供證明;擅自發布「隆胸後坐飛機沒有任何影響」「假體隆胸對人體是沒有任何傷害的」違法廣告……點開市場監管總局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的網站,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廣告的諸多內容,都顯示出市場監管部門對醫美行業的監管力度始終在持續加碼。

同時,隨著近年來醫療美容市場的持續擴大,行業投訴也不斷增加。全國消協組織的統計顯示,自2015年至2019年,我國醫美行業相關投訴增加了近13倍多,2019年醫美行業投訴6138件,是2015年投訴數量的近13倍多。在對醫療美容服務投訴類別中,有關醫療美容的售後服務、質量、合同分別排名前三位。投訴售後服務佔比達到26%,投訴質量問題達到23%,投訴合同問題達22%。

監管加強:洗牌加速

2002年、2011年,我國陸續發布了機構基本標準、分級管理目錄;2016年,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成立,針對服務機構的合規化正式開始;2017年,我國在河南、陝西多個省市發起嚴厲打擊非法醫美行動;2019年,相關部門針對醫美廣告,明確了醫美平臺的廣告規範。

記者了解到,原衛生部頒布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已施行超過18年。當前,該辦法正在修訂中,業內人士表示有望在2020年完成修訂,新修訂的辦法將會對行業發展起到較大的規範作用。

「近20年來,我國醫療美容行業發展迅速,難以避免存在各種不規範,不守法等行為。在當前階段,醫療美容安全問題已經不僅是社會關注的問題,更是受到國家關注的重要問題。」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院長祁佐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醫療美容事故造成的一些嚴重的傷害,對醫療美容行業的打擊很大。「政府加強管理,行業加強自律和管理,需要多環節發力才能減少甚至是避免醫療美容事故。」祁佐良認為。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藥學會理事長孫鹹澤則建議,要整治行業亂象,破解行業發展痛點,應從綜合治理、發揮行業學會等專業組織機構作用、加強行業自律以及科學宣傳4個方面著手。

維權建議

國家衛健委表示,按照《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等規定,開展醫療美容服務,機構應當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在醒目位置懸掛,醫師應當取得《醫師資格證書》並註冊在該醫療機構,並在機構內公示其執業資質,醫療美容服務項目應當向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備案。消費者可以通過機構內公示的信息,並通過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官方網站查詢機構、人員資質信息,來防範與辨別非法醫療美容機構。

專家認為,隨著消費者對於醫療美容機構的售後服務、質量和合同投訴的增加,相關部門應該根據行業市場發展趨勢,有針對性地對醫療美容服務和藥品進行監管,進一步推進醫療美容行業結構性改革,改善行業內重獲客營銷、輕專業醫療的不良現象。另外,不僅要嚴厲打擊非法醫美行為,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公立醫院醫療美容科室的公信力,緩解市場需求。

專家提醒,消費者在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前,要與相關機構就具體事項籤訂合同,就雙方的服務關係進行書面確認,並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在接受服務過程中,及時索取並保存好醫療費票據、就診病歷、診斷證明等證據,以便日後作為維權的依據。

在醫療美容糾紛中,很多消費者反映一些機構資質不健全,或者違規開展資質範圍外的項目。因此,消費者在選擇醫療服務機構時,要確認該機構是否取得了許可證,診療科目一欄中是否已經註明有醫療美容科目,主診醫師是否具有相應的資質等。

同時,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服務方式,自主決定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消費者在接受醫療美容服務前,應要求美容機構將實施項目的適應症、禁忌症、美容效果、醫療風險、醫用材料、負責實施醫療美容項目的主診醫師和注意事項等如實告知,必要時要求出具書面說明或寫入合同中,再慎重考慮是否接受服務,切忌輕信微信朋友圈的介紹,或輕易被廣告或醫療美容機構誘導。

質量期待

「現在身邊想體驗和已經體驗了醫美產品的朋友很多,有些確實效果不盡如人意。如果任由醫療美容行業一直野蠻生長下去,受傷的一定是不明真相的消費者。」有消費者在網絡上表示,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儘快出臺規章制度,整治醫美行業亂象,規範醫美行業發展。「這是我作為消費者的期盼,但也應該是醫美行業良好發展的基本前提。」該消費者表示。

相關部門也正在持續加碼,加大監管力度,為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記者了解到,2011年,山西省相關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服務監管的通知》;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表示,應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管理,完善醫療美容行業監管機制,規範醫療美容市場,減少對求美者造成的人身傷害;2019年3月,四川成都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成都醫療美容行業監管服務工作的意見(試行)》,成為為數不多的出臺監管意見的城市之一,明確要求加強醫美產品監管、廣告發布監管、職業培訓監管。如此種種,無不顯示出政府部門、業內專家、普通消費者對於規範醫療美容行業發展的呼聲和決心。

諸多業內人士表示,從2019年開始,國家明顯加大了對醫美行業的監管力度,行業開始呈現出更加規範發展的趨勢,將會加速行業洗牌,催生更多品牌化的醫美產品和機構。業內人士建議,面對行業資質參差不齊、誇大宣傳等不良現狀,需要社會、政府、企業達成共識,共同參與,制定行業公約,以此推動行業自律,讓消費者放心消費、安心消費,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質量報》

來源: 中國質量報

相關焦點

  • 醫療美容設計:整容醫院服務與商品的區別
    醫療美容設計:整容醫院服務與商品的區整容醫院服務與商品的一般區別體現在:一、本質上的差異:服務管理學者將服務描述為"一種行為、一種表現、一種努力醫療美容設計:整容醫院服務與商品的區二、病人參與服務生產過程,產品可以在工廠生產而不需要客戶參與。
  • ...整就沒機會了」!戴口罩要整,取口罩也要整 韓國人扎堆去醫院整容
    在這一令人欣喜的消息被公布之際,不少韓國人已蜂擁至整形美容醫院預約了整容手術,理由是:「趕在2021年接種疫苗後大家摘下口罩前,趕緊先整了。」20歲的大學生柳漢娜就是其中之一。據《雅加達郵報》5日報導,上個月中旬柳漢娜接受了隆鼻手術,因為在她看來,隨著疫苗接種的進行,這或許是摘下口罩前最後一次秘密整容的機會。 不過,這樣的理由似乎有點「眼熟」。
  • 無錫一美容整形機構手術失敗,卻對顧客敷衍了事
    手術後,竟然發現手術失敗,現在是鼻子給整歪了,又紅又癢;腿也是一個粗一個細,凹凸不平,本打算再做一個眼部手術的,嚇得我都不敢再做了。我總共花了6萬7千元,因眼部手術錢交後不敢再做,該整形醫院退還了我百分之八十的眼部手術費用8400元。該美容整形醫院對我手術失敗雖然認可,可是在後續治療和賠償問題上,卻是態度惡劣,拒不同意治療和補償。
  • 女子在蘭州亞美亮睛睛醫療美容整容失敗 機構換老闆了不知如何維權
    金女士在皋蘭路一家醫療美容機構進行鼻子綜合手術,術後鼻子出血,該美容機構建議取出假體。假體取出後大半年時間,金女士並未完全恢復,而當時接待她的醫生多次推脫稱是恢復期沒到。一年時間裡,金女士與家人多次找到該美容機構,但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目前,該醫療美容機構已經轉讓能他人,金女士不知該如何維權。
  • 2021中國醫療美容行業賦能峰會耀目而來
    時尚新幹線 舉報   揚帆轉舵 逆轉起航  2021中國醫療美容行業賦能峰會
  • 女子在鄭州容華醫療美容醫院花三萬整成了「豬頭」?丈夫:本來貌美...
    女子在鄭州容華醫療美容醫院花三萬整成了「豬頭」? 來源:都市報導 發布時間:2020-12-14 16:45:52 成女士在鄭州容華醫療美容醫院
  • MGC鏈上醫療美容業的發展
    醫療美容行業雖發展迅速,但一直以來,醫美行業都是一個孤島式、嚴守各自數據和技術的行業,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現狀,直接導致了行業信任缺失、獲客成本持續走高等問題。據《醫療美容行業研究報告》;中國醫療美容市場2015年規模為870億人民幣,2016年為1,250億元,2017年全年預計達到1,760億人民幣,分析指預測到2020年達到4,640億人民幣,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40%。《據醫美行業最新研究報告》;到2025年,醫美行業消費者總體數量預計將達到6000萬。
  • 鄂爾多斯女子整容一個月疼痛難忍!美容醫院:不屬於醫療事故
    6月4日,來自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的劉女士稱,4月份,她到呼市東影南路的諾伊美醫療美容醫院「整下巴」,打針後感覺疼痛難忍,之後疼痛持續一月之久。對此,諾伊美醫療美容醫院院長助理張英芳表示,不屬於醫療事故,賠償需要鑑定。
  • 女子在溫州愛尚玉熙醫療整容,自稱整成老巫婆
    上個月陳女士在溫州愛尚玉熙醫療做了整容手術,術後她覺得自己不僅沒變漂亮,還老了許多。怎麼回事呢?陳女士告訴記者,自己5月在湯家橋轉盤附近的溫州愛尚玉熙醫療美容門診部做了矽膠隆下巴和墊鼻基底,一共花了12000。
  • 女子整容手術後未甦醒!這家公司被3次處罰,涉3起醫療糾紛
    據紅星新聞報導,4月14日,小薇在成都一家「嬌點醫學美容醫院「做了4個小時、四項整容手術後,遲遲沒有甦醒,隨後轉至華西醫院重症監護室,被檢查出腦部受損。4月18日上午,小薇被宣布臨床死亡。據市界查詢,「嬌點醫學美容醫院「運營主體為四川嬌點醫學美容醫院有限公司。
  • 整容成毀容!北京蘋果樹醫療美容醫院換殼金脂御顏醫療美容為哪般
    陳女士是今年5月13號經一個整形醫院上班的朋友介紹認識了北京蘋果樹整形醫院的院長亮總,然後亮總介紹陳女士在北京朝陽區住邦2000的蘋果樹醫療美容整形醫院做的肋骨鼻綜合跟假體隆胸手術,但現在醫院已經更名字,叫金脂御顏醫療美容。
  •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美容平臺「美唄」進軍美國
    首爾2015年8月12日電 /美通社/ -- 上周末,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上播出「美唄四周年慶 全球微整季」的畫面,成為首個出現在美國時代廣場的醫療美容業廣告。 美唄並非傳統醫療美容醫院,而是一家新興網際網路企業。
  • 德爾美客醫療美容醫院:女子付了幾萬塊做整形 半年後也未給手術
    「美容整形0首付」,看到這樣的廣告,19歲的小惠非常動心,隨即來到長沙嶽麓區德爾美客醫療美容醫院諮詢。在該美容醫院的推薦下,小惠向一家貸款平臺貸款,用貸款的錢換取了一份醫療美容服務合同。然而付完數萬元的手術費,該美容醫院卻以股東變更為由不給她「整」了。  合同成了一張廢紙?不甘心的小惠將該美容醫院訴至長沙市嶽麓區法院。
  • 2014年度長沙醫療美容行業市場滿意度調查報告(全文)
    據相關資料顯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中國成為繼美國、巴西之後,世界第三整容大國。十幾年前,中國的整形行業還僅限於先天正畸、創傷修復等項目,時至今日,整形美容業已成為買房、買車、旅遊之後的第四大消費熱點。 蓬勃發展的醫療美容產業,讓越來越多的人實現美麗蛻變,卻也讓一些愛美女性深受其苦。
  • 南京一女子花5萬整容,整完鼻子變……還有更過分的!
    更令趙女士沒想到的是,這家美容診所壓根不具備實施醫療美容整形手術的資質,為了維權,她一紙訴狀將這家美容診所告上法庭。 想到當初做手術時,手術室凌亂不堪,人員隨意進出,醫療廢物任意堆放等,都讓趙女士對這家美容診所的資質產生了懷疑。後經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趙女士得知,該美容診所存在多項違法行為,如超出登記的診療科目範圍開展診療活動、使用兩名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等。監管部門隨即給予該診所警告、罰款、責令改正、全面整改等行政處罰,並要求其停業整頓。
  • DR REBORN所屬醫思醫療獲亞太區醫療美容市場卓越創新獎
    該獎項肯定了香港醫思醫療集團在亞太區醫療美容市場的不斷創新與努力,也是對其獨特的商業模式以及其對亞太區醫療美容市場的探索和貢獻給予的高度認可和讚譽。未來集團將繼續致力發揮行業領導的影響力,積極帶來更多創新、安全的產品和服務,以鞏固其醫療美容服務的市場領導地位,進一步推動香港成為亞太區醫療美容業樞紐。」需求提升和技術進步助力亞太區醫療美容行業快速發展近年來,隨著亞太區經濟和人均收入穩步增長,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持續提高,對醫療美容服務的需求顯著提升。
  • 走在時代的前沿,上海蝶可變醫療美容做「美」的見證者與引領者
    2009年,整形美容技術已經成熟的韓國,針對外國患者治療的產業逐漸合法化,整形手術也被越來越多的外國患者所接受。據韓國保健部統計,2009年到韓國做整容的外國遊客約5萬人,而2010年這一數字變成了7萬人,市場需求增長速度不亞於當前任何一個產業。
  • 又一起整容失敗,曾經的「萬人迷」成「妖怪」
    韓國警方調查結果顯示,當時醫療團隊存在嚴重過失,手術前應進行的基礎性檢查沒有完成。現實生活中,很多女子為了能夠讓自己變得更美麗,走上了整容的道路,近年來還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整形醫院的趨勢,希望一場「顏值革命」能讓日後的人生路走得更為順暢。雖然整容確實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外貌,但也是有風險的,整容失敗的後果非常嚴重。
  • 醫療美容行業亂象叢生,瑞昌多家美容院打起擦邊球
    今年11月份,愛美的小敏(化名)想做個醫療美容微整項目,經朋友推薦,小敏找到位於金銘福邸商業街的「瑞昌慕顏醫療美容機構」諮詢美容事宜。該機構工作人員在介紹時告訴小敏,該機構可以做鼻綜合(項目)、眼綜合(項目),還可以打除皺針、豐下巴等微整項目。
  • 煙臺壹美天成醫療美容醫院虛假宣傳超範圍肋軟骨隆鼻手術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煙臺壹美天成醫療美容醫院成立於2016年,在國家衛健委官網上,該醫院級別為「未定級」。而醫院客服聲稱能夠做肋軟骨移植隆鼻手術。根據2016年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印發的《山東省醫療機構手術(操作)分類編碼及手術分級管理目錄》所規定的的「隆鼻伴自體肋軟骨移植術」屬於三級手術,顯然該醫院沒有進行手術的技術力量和資質,如果求美者貿然進行手術,其中存在著很大的醫療風險和健康損害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