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9 日晚,貴陽市婦幼保健院連續手術搶救了兩名誤吞磁力珠的兒童。兩名患兒病情尚平穩,但仍未脫離危險期。低齡兒童誤吞異物病例中,磁力珠 " 殺傷力 " 最大。
" 輕則嘔吐腹痛,重則腸胃穿孔,多數都是低齡兒童,磁力珠吞食後危害太大,家長尤其要注意。" 該院普外科主任徐琦說。
" 今年以來,已發生上百例吞食異物的案例了,節假日尤其高發。" 據貴陽市兒童醫院統計,每年大約有兩百多個兒童因吞食異物就醫,今年時間尚未過半,截至目前已有上百個 " 熊孩子 " 因亂吃東西到醫院就醫。" 我們發現,吞食異物急診在節假日尤其高發,可能和今年的特殊情況有關。" 貴陽市婦幼保健院、貴陽兒童醫院的醫生表示。
一日之內接診兩名兒童誤吞磁力珠
5 月 9 日晚,貴陽市婦幼保健院、貴陽市兒童醫院小兒外科二病區連續收治搶救了兩名因誤吞多顆磁力珠,導致腸穿孔等危險的患兒。" 這種一天之內接到兩起的情況太罕見了。而且兩個患兒情況都比較嚴重。" 該院普外科主任徐琦說,兩名患兒一個四歲多,一個兩歲多。
" 我們從兩歲的小朋友胃內取出磁力珠 4 粒,腸道內 12 粒,共計 16 顆,未發生穿孔,4 歲的小朋友病情比較嚴重,從胃內取出磁力珠 11 顆,小腸內 14 顆,共計 25 顆,同時發現胃穿孔 1 處,空迴腸 5 處穿孔。" 徐琦說。
據悉,兩名患兒病情尚平穩,但仍未脫離危險期,4 歲的小朋友因為出現胃穿孔現象,目前正在 pIcu 接受治療,仍在嚴密觀察治療中。
就在去年 12 月,該院就接診了一名兩歲幼童,其吞食 13 顆磁力珠。" 就目前情況而言,吞磁力珠的危害特別大,磁力珠看著是小小一顆,但是吞了一定數量以後,會因為吸力在體內連接在一起,如果隔著其他器官,如腸道等,時間長了容易造成穿孔或血管壞死,危及生命。" 徐主任說,基本上磁力珠是不可能自行排出的。
" 大部分的異物都卡在氣管裡,可以通過支氣管鏡取出,如果下滑的胃裡,可以通過消化道內鏡取出,但是吞食磁力珠的話,只能通過外科開腹手術取出,危險程度最大。" 徐主任說。
今年 5 個月不到 已接診上百例
在貴陽市兒童醫院每年都會有 200 多個 " 熊孩子 " 因吞食各類異物至氣管、消化道、胃腸道等。醫院呼吸科、消化科、小兒外科、急診科等均接到過吞食異物的病例。
據悉,接診最多的是呼吸內科," 果核、筆蓋和紐扣電池,玩具的小零件 …… 是幼童最常見吞下的異物。" 據呼吸內科支氣管鏡室的一位醫生介紹,今年起 1 月到現在,該科室已經接診 79 例。從接診情況來看,節假日的情況發生更多,可能與大人疏忽照料,看管馬虎有關,多數以 6 歲以下幼童為主。"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宅』在家裡,發生類似情況的機會就更大。" 該醫生說。
據統計,今年以來,不到半年,該院此類病例數量就超過了百例,也印證了這名醫生的說法。
兒童吞食異物 多數家長不知情
貴陽市兒童醫院急診與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陳建麗介紹:" 目前,引起腸穿孔的 4 歲患兒仍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讓我們吃驚的是,在取出磁力珠之前,家長對此全不知情。" 陳主任說。
每年春節寒假都會接診很多氣管異物的患兒,這些患兒絕大部分都是吃了堅果類的食物被卡到,最為常見的就是瓜子、花生、開心果等。" 親朋好友相聚在一塊,家長對孩子就更加疏於照看,因此孩子氣管卡了異物,也不能及時發現,常常導致孩子面臨險境。" 陳主任說。
" 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起初異物進入氣管,孩子只會有輕微氣喘和咳嗽表現,多數父母會以為孩子只是有點 " 小感冒 ",只有情況越來越嚴重,著急的父母才會帶著孩子到醫院就診。" 對此,陳主任說,3 歲以下的孩子咀嚼和吞咽功能都還沒有發育完全,甚至語言表達能力也不清晰,就有可能造成診治延誤。
另外,吃東西時玩耍、哭鬧或者跑跳,食物容易進入咽喉部甚至氣管,導致異物卡喉或者氣管異物。
陳主任提示,孩子如果發生經久不愈的咳嗽、氣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抗炎治療無效或反覆發作,也應考慮有發生氣管異物的可能。
" 特別是節假日過後,如果家長發現家中幼童有咳嗽、氣喘等症狀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如果是誤食異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接受治療。" 陳主任提醒。
延伸閱讀
玩具適用年齡提示 多數家長視而不見
對於醫生認為危害性最大的磁力珠,記者在網絡上的相關售賣網頁中看到,磁力珠有各種顏色可選,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利用相互之間的吸磁力做出多種圖案,屬於益智類玩具,網頁上也有明顯的提示,適合 14 歲以上兒童。
但是,在走訪近 20 位家長後發現,這個新興起的玩具,都是在 10 歲以下兒童中比較流行。" 雖然說這個玩具提示了只是適合 14 歲以上兒童,但是 14 歲兒童相當於半個成年人,對這些玩具並不感興趣,相反的在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中比較流行。" 一位小學老師表示,這些孩子還將這些玩具與二胎的弟弟妹妹分享,這就造成了更大的安全隱患。
在貴陽兒童醫院 PICU 病房的走廊上,談及此事,四歲患兒的爸爸鄧先生後悔不已," 娃娃是看到同齡小孩子正在玩,加上電視中一些兒童節目也在對這個玩具進行宣傳,娃娃一給我說,我就在網上買了回來。" 鄧先生說,新玩具到手還不到 20 天,如果知道吞下去危害這麼大,就不敢買給孩子玩了。" 也怪自己平時沒有留心這一類的新聞,也沒有注意看適用年齡提示。" 鄧先生表示。
【來源:ZAKER貴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