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吞磁力珠,兩個多月15個孩子命懸一線!這些玩具可別送給孩子

2020-12-15 瀟湘晨報

對於孩子來說,「六一」就是具有儀式感的特殊日子,一份零食,是3分鐘的滿足,一個玩具,是3天的快樂,在兒童節為孩子準備一份玩具禮物時,家長要特別注意,務必讓孩子遠離這些隱患極大的玩具!

兩個多月接診15例因

誤吞磁力珠命懸一線的孩子

近日,江蘇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小兒消化內科醫生茆康衛發了一條朋友圈,因為小小的兩顆磁力珠,醫護人員深夜奮戰幾個小時,終於將磁力珠取出,患兒避免開刀之苦。

記者了解到,最近兩個多月,該院兒童醫院已經接診15例因誤吞磁力珠命懸一線的孩子!其中大多數孩子因為年齡小,家長發現不及時,導致胃腸穿孔、出血、壞死,只能進行開腹手術……孩子受罪,家長揪心!

從涵涵體內取出的兩顆磁力珠

5月26日晚上10點,6 歲的涵涵(化名)在玩具房玩著媽媽剛給他買的 " 益智玩具 " 磁力珠。可能是剛吃完飯,涵涵也想嘗嘗這小東西味道怎麼樣,二話不說一仰頭,兩個磁力珠就進肚子了。

旁邊的媽媽一下子蒙了!呆滯了好幾分鐘,才一把抱起涵涵急忙趕往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雖然兩顆磁力珠是同時吞下的,但到達幽門後,還是非常容易隔著食道黏膜、胃黏膜或腸黏膜互相吸引,造成腸道穿孔、出血。該院小兒消化內科醫生茆康衛接診後,立即為涵涵進行無痛上消化道電子內鏡治療。

因為涵涵剛吃過晚飯,胃腸蠕動迅速,磁力珠在食物中時隱時現,移動迅速,進鏡後,一個小時茆康衛也沒有 " 抓住兇手 "。隨後,科室主任孫軍帶著茆康衛等 4 人一起上陣,再次進鏡迅速定位,這一次,僅用半個小時,兩顆 2.7*1 釐米的磁力珠終於被取出,涵涵避免了開刀之苦。

從東東體內的六顆磁力珠

而就在不久前, 3歲男孩東東(化名)因為腹痛、嘔吐到該院外科急診就診,小兒外科醫生經仔細詢問檢查發現,東東的腹部有一連串異物,熟悉的個頭、形狀和排列方式,醫生一下子就認出又是禍害人的 " 網紅 " 玩具,磁力珠。

因為家長沒有及時發現並第一時間就醫,磁力珠的吸力造成東東腸道穿孔破裂,最終醫生只能給東東進行腸切開異物取出術,術中,共取出六顆五顏六色的磁力珠。

從東東體內取出的磁力珠

據介紹,最近兩個多月,該院兒童醫院連續收治了15例因誤食磁力珠就診的孩子,磁力珠不同於其他異物,一旦吃進兩顆以上,就極可能因為磁力相吸造成胃腸穿孔、出血、壞死,嚴重可能還要截腸。

磁力珠可以通過孩子的想像力組成不同圖案,常被當做益智玩具,這種看似益智的玩具卻有很大的安全隱患。一般玩具的磁力為50高斯,而磁力珠材質特殊,磁性高達4000高斯。因為顏色鮮豔,形狀小巧,孩子容易吞咽,一旦吞下兩顆以上的磁力珠,磁力珠就會相互吸引,一旦被磁力珠吸住中間的黏膜,就非常容易出現缺血壞死、穿孔的情況。

磁力珠不適合14歲以下兒童

大多數家長不知情

在貴陽市兒童醫院,有一間「異物博物館」,裡面全是從兒童氣管、消化道、腸道取出的異物。

硬幣、眉夾、遊戲幣、彈珠、棋子等,記者見到,藏品很豐富,其中硬幣最多見。

今年1至4月,「博物館」新增藏品百餘件,其中通過纖支鏡取出的異物最多。醫生表示,「這類異物對孩子損傷相對較小,有些能夠自行排出,但也可能會滯留胃內。危害極大的是近期市場上售賣的磁力鋼珠。」

記者就此在網上進行查詢,磁力珠又稱「巴克球」,有強磁磁鐵功能,具「益智」功能。記者見到,每一家的成交量都不錯,賣家宣傳頁面上,標註「不適合0—14歲」兒童,但很多買家留言卻是「小朋友很喜歡」「小孩非常喜歡」等。

記者隨機在街頭採訪,很多家長坦言,都給孩子買過這類的玩具,但沒有留心過「14歲以下的兒童不適合」注意事項,聽到記者提醒,也不以為然,「那麼多小孩都在玩,注意點就行。」

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副院長羅洪呼籲:家長們給孩子買玩具時,一定要慎重選擇,最好別買類似磁力珠的玩具。

小心了,這些「奪命」玩具可別送給孩子!

這些玩具很危險!

史萊姆水晶泥

有段時間,在某短視頻app上風靡的玩具,絕對少不了史萊姆水晶泥,這是一種黏膠玩具,可以隨意捏出造型和調配顏色,讓許多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

史萊姆水晶泥的主要原材料有膠水、粘土、硼砂、色料等,而其中的硼砂卻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成人的硼砂中毒劑量為1-3克,成人致死量為15克,嬰兒致死量為2-3克。

如果不小心誤食水晶泥,都會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以及各種器官都造成損害,甚至危及生命。

磁力鋼珠

在江西某地,一名2歲多的小男孩,誤把磁力珠當糖豆吃,因磁力球磁性很強,就把腸腔吸附到了一起,造成了腸穿孔,並且出現了感染性休克。

最終,通過微創手術和幾天的治療,男童才脫離危險。

兒童若吞食磁力珠,珠子會在消化器官內互相吸咐,這些磁性物體不能自行排出,會對腸壁產生壓力,進而引起腸穿孔或腸梗阻,嚴重時可能會危及生命。

指尖陀螺

指尖陀螺也是一款網紅玩具,陀螺在手指間旋轉飛舞,可以讓你釋放壓力,但也會帶來危險。

有實驗證明,一個刺刀式樣指尖陀螺,旋轉時可以刺破四層厚的紙,如果在玩耍時稍不注意,可能會誤傷孩子的皮膚甚至眼睛。

海洋寶寶

海洋寶寶是一種五顏六色的球形玩具,酷似透明果凍,對孩子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這個東西直徑只有2毫米,除了容易被誤吞,還是一種吸水性極強的高分子材料,吸水後體積急劇膨脹幾十倍,甚至數百倍。

淮安一名一歲多的女嬰誤把哥哥的玩具「水寶寶」當食物吞下,等到發現,異物已經引起急性腸梗阻,差點把寶寶的腸道撐破。

這類玩具如果不慎堵塞呼吸道,可能導致窒息。

要是進入了消化道,可能會造成腸管擴張、腸梗阻,嚴重時,甚至造成腸壞死、腸穿孔,危及生命。

氣球玩具

家族主要成員:橡膠氣球、塑料氣球、氫氣球等。

摩擦、硬物觸碰、遇到酒精類液體都會讓氣球爆炸,很多寶寶們也因此會被嚇得不輕。會飛的氫氣球更是可怕,氫氣遇到火會劇烈燃燒爆炸;如果孩子不小心誤吸了氣球碎片,還可能會堵住氣管,引起窒息。

飛天小黃人

1994年,美國一款飛天娃娃上市後,造成不少孩子牙齒損傷、致盲、臉部被割破,堪稱毀臉神器。

公司先後收到100多封投訴,最後不得不召回所有玩具。

如今,這款玩具改頭換面,變成孩子們最喜歡的小黃人,配有雙層螺旋槳,通電後高速轉動。

玩法是用手去感應,幫助其上升,下降。

作為成年人,都必須小心翼翼地玩。難以想像毛手毛腳的小孩,頭部、眼睛、臉部被機翼刮到有多嚇人!

水彈槍、飛鏢、弩、彈弓

男孩子天生喜歡槍,水彈槍之類的玩具也受到男孩的歡迎。

在1米多一點的距離上,先後對雞蛋、紙箱、蘋果進行射擊——無一例外,在連發射擊下,雞蛋碎了、紙箱被擊穿、蘋果被打得稀爛……

這類玩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也擁有一定的殺傷力,孩子們拿它們當玩具,一旦射中眼睛,後果不堪設想!

教你選出安全玩具

孩子愛玩玩具是天性,安全的兒童玩具也能幫助孩子開發智力,所以如何選對玩具就關鍵了。

看3C標誌,堅決不買三無產品

玩具生產也是明確的規範,一定看準有3C標誌的產品,千萬不能讓劣質玩具威脅到孩子的安全。

根據年齡選合適的玩具

正規的玩具都會標明適用年齡,但選購時仍要注意:

4歲以下的孩子,要特別小心玩具上的小零件、會纏繞住手指的繩子、會引起窒息的塑膠袋。

6 歲以下的孩子,不適合玩磁鐵玩具。

10 歲以下的孩子,不能玩插電源的玩具。

任何孩子都不能玩帶有小零件或者尖銳邊角的、彈射性的玩具。

仔細確認無安全隱患

首先要看是否存在易脫落的小部件,如果是電動玩具,裝電池的地方一定要防護裝置,免得孩子把電池扣出來吃掉。

第二,堅決不買有嚴重異味或刺激性氣味的玩具。

第三,可以用手摸摸玩具有沒有銳利的毛邊或尖角、尖端。

最後還要檢查一下整個玩具是不是足夠穩定與牢固。

除了玩具,也可以給孩子挑選一些適合的書籍、畫冊,讓孩子擁有一段充實而有趣的童年時光,但最最重要的還是安全!!!

【來源:半島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兩個多月15個孩子命懸一線!都是因為這種玩具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最近兩個多月,該院兒童醫院已經接診15 例因誤吞磁力珠命懸一線的孩子!△ 從涵涵體內取出的兩顆磁力珠5 月 26 日晚上 10 點,6 歲的涵涵(化名)在玩具房玩著媽媽剛給他買的 " 益智玩具 " 磁力珠。可能是剛吃完飯,涵涵也想嘗嘗這小東西味道怎麼樣,二話不說一仰頭,兩個磁力珠就進肚子了。旁邊的媽媽一下子蒙了!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磁力珠患兒
    「為了孩子的安全,遠離磁力珠等含有磁力的玩具……」近日,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科宋醫生發的一則消息引起大家的關注。原來,醫院一年接診了20多例因誤吞磁力珠導致胃腸道穿孔的患兒,一個個觸目驚心的病例,讓宋醫生決定站出來發出鄭重提醒,讓孩子們遠離這種危險的玩具。
  • 磁力珠頻頻傷人,家長們注意了:這個玩具會傷了你的孩子
    5 月 9 日晚,貴陽市婦幼保健院連續手術搶救了兩名誤吞磁力珠的兒童。兩名患兒病情尚平穩,但仍未脫離危險期。低齡兒童誤吞異物病例中,磁力珠 " 殺傷力 " 最大。" 輕則嘔吐腹痛,重則腸胃穿孔,多數都是低齡兒童,磁力珠吞食後危害太大,家長尤其要注意。" 該院普外科主任徐琦說。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巴克球玩具患兒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又名磁力珠。 這些花裡胡哨的小球,好看、好玩、好功能,正迎合了時下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對於孩子智力開發的需求。可是,巴克球再怎麼好,它可不好吃!
  • 巴克球玩具很危險!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又名磁力珠。  這些花裡胡哨的小球,好看、好玩、好功能,正迎合了時下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對於孩子智力開發的需求。可是,巴克球再怎麼好,它可不好吃!
  • 巴克球玩具很危險!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又名磁力珠。這些花裡胡哨的小球,好看、好玩、好功能,正迎合了時下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對於孩子智力開發的需求。可是,巴克球再怎麼好,它可不好吃!
  • 磁力珠當「彩色糖果」 好奇寶寶誤吞致胃腸穿孔
    磁力珠因為可以隨意造型,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而它五彩斑斕的小小身形,狀似「彩色糖果」,對於懵懂無知的幼兒可能成為「奪命珠」,常州市兒童醫院今年已陸續接診多例誤吞磁力珠就醫的孩子。近日,又有一名2歲幼兒誤把磁力珠當糖果吞入腹中,磁力珠將小患者的胃和腸道吸附在一起,造成嚴重的穿孔,經市兒童醫院緊急救治,闖禍的磁力珠被成功取出。患兒有驚無險,經過觀察目前病情平穩,日前好轉出院。腹痛5天,竟然身體藏「珠」?最近這些日子,蘭蘭爸爸為了孩子肚子疼的事到處奔波。原來從11月8日開始,女兒蘭蘭就開始腹痛不止。
  • 這種玩具小寶寶不能玩!3歲男童誤吞52顆彩色磁力珠,這下麻煩了
    一名3歲的小男孩晨晨(化名)因誤吞52顆彩色磁力珠,致腸道破裂穿孔多達7處,醫生施腸切開術將52顆磁力珠悉數取出。前不久,晨晨媽媽從網上選購了一款「網紅」玩具磁力珠。該玩具可拼接成各種形狀,網傳可開發智力。晨晨媽媽為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購買了1000餘顆磁力珠。
  • 3歲男童吞下32顆磁力珠,在體內串成一串!腸道多處穿孔,捲成麻花
    顏色鮮豔造型各異的磁力珠,被標榜為「益智類」玩具,受到家長和孩子的推崇。可是今年以來,溫州僅一家醫院就收治了17個誤食磁力珠的孩子。他們大多腹痛難忍,出現胃腸道穿孔的嚴重情況。醫生痛心呼籲,這些危險玩具,家長們不要再亂買了。
  • 益智玩具導致孩子小腸破裂穿孔7處:這些有害玩具,別再給孩子玩
    01 磁力珠。前陣子,西安一名3歲的小男孩因腹痛急診入院 ,初步檢查發現孩子的腸管內有多達五十餘顆規則的球形異物,並形成串狀。原來是孩子媽媽為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從網上選購1000多顆磁力珠,可拼接成各種形狀,孩子在與姐姐搶奪玩具的過程中將磁力珠吞下。
  • 別讓所謂的「益智」玩具,毀掉孩子的健康
    每個孩子的美好童年中少不了玩具陪伴,其中一些開發兒童智力類的玩具有很大市場,受到家長和孩子的歡迎。但有時候,那些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外衣的玩具,卻在威脅兒童健康。 巴克球,又名磁力珠,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
  • 家長眼中的兒童玩具「黑名單」 這些你買過嗎?
    誤吞磁力珠導致胃穿孔 益智玩具成「隱形殺手」記者從本次調查問卷中發現,除了常見的彈弓、弓弩類等公認為危險的玩具之外,當下熱賣的益智類玩具磁力珠,也成為家長心中的高危玩具。「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磁力珠在孩子當中流行起來。
  • 3歲寶寶誤吞網紅玩具,導致12處腸穿孔,很多家長明自知卻還買
    3歲孩子誤吞網紅玩具,導致12處腸穿孔韓女士家裡有個3歲的寶寶,經濟條件還可以,家裡的玩具也是堆成山,寶寶看見新鮮的玩具就想要,韓女士也都滿足。沒想到半夜的時候孩子突然說肚子疼,看到孩子疼的滿地打滾,這可嚇壞了韓女士,趕快去醫院,更沒想到的是孩子直接被醫生推進了手術室,4個多小時才完成手術。
  • 孩子體內「龍蝦爪」「小豬佩奇」,誤吞東西的危害有多大
    喜歡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文丨依子鈞(文章原創)當小孩子慢慢學會抓東西後開始,他們看到東西的第一反應,就是抓起來往嘴裡放,孩子們也不懂得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只要家長們稍不留神,小手抓著東西就進嘴裡去了,也因此經常發生各種孩子誤吞東西的事件。
  • 3歲男童腹中取出32顆磁力珠,家有這類玩具的注意了
    昨天,在溫州溫醫大附二院兒童外科病房裡,躺著2名吞食磁力珠的男孩。其中男孩豆豆(化名)今年3歲,7月6日剛做了手術。醫生介紹,由於珠子牢牢地黏在豆豆的腸道裡,所以只能進行開腹手術。據統計,去年溫醫大附二院收治了14例誤食磁力珠的患兒,而今年以來,醫院已給15名吞食磁力珠的孩子做了手術,大部分都造成腸穿孔,最小的才1歲左右,最大的11歲,大都集中在學齡前,且男孩明顯多於女孩。「我們真的希望家長不要再給孩子買這類玩具了。」醫生表示,磁力珠自身帶有很強磁性,而且吸附在一起的力道很大。
  • 三歲男童8處腸穿孔:這種「奪命」玩具,還敢給孩子玩麼?
    僅僅這幾個月,兒童誤食磁力珠的事件高達數百起。5月9日,貴陽兩名孩童誤吞磁力珠,其中一名多處胃腸穿孔。4月23日,江蘇男童誤吞41顆磁力珠,引發腸梗阻。類似的報導不勝枚舉,小小的磁力珠變成了「奪命珠」,傷害不止。
  • 別給孩子買這類玩具,已有多名兒童因它受傷,家長萬不可忽視
    別給孩子買這類玩具,偏偏很多家長還當好東西網上曾有一段視頻,專門講解為什麼磁力珠不適合14歲以下兒童玩耍,列舉了好幾大危害。有寶媽看過後想起自家孩子也喜歡玩這個,就隨口問了句,沒想到家裡兩個孩子,一個七歲,一個五歲,都吃下過數顆磁力珠。
  • 家長眼中的兒童玩具「黑名單」
    誤吞磁力珠導致胃穿孔益智玩具成「隱形殺手」 記者從本次調查問卷中發現,除了常見的彈弓、弓弩類等公認為危險的玩具之外,當下熱賣的益智類玩具磁力珠,也成為家長心中的高危玩具。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磁力珠在孩子當中流行起來。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玩「馬克球」玩具要當心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  巴克球,又名磁力珠,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宛如葫蘆娃裡的蛇精,打開某寶app搜索巴克球,無不是都打著「能夠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旗號進行宣傳,提高銷量。  這些花裡胡哨的小球,好看、好玩、好功能,正迎合了時下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對於孩子智力開發的需求。可是,巴克球再怎麼好,它可不好吃!
  • 2歲孩童誤食磁力珠致胃腸穿孔,這種玩具不要再給孩子玩了
    信息稱一位2歲孩童誤吞磁力珠14顆導致胃後壁穿孔,空腸上段穿孔,送至梅州市人民醫院小兒外科進行緊急搶救。記者從梅州市人民醫院小兒外科獲悉,此信息屬實。「梅州已有多例案例了,提醒廣大家長注意,不要再給孩子們玩磁力珠這種玩具了。」梅州市人民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楊海說。據了解,這位2歲的孩童為五華橫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