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沙丘卻是著名的「困龍之地」三位帝王兩個王朝在此落幕

2020-12-24 胡聊亂尬

沙丘,古地名,在今天的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這裡不是什麼風水寶地,甚至稱得上是一個「邪地」,歷史上在這裡發生了許多大事,它見證了三位帝王的隕落,兩個國家的興亡。

一:商紂王

商紂王在沙丘大興土木,增建苑臺,放置了各種鳥獸,還設酒池肉林,使男女裸體追逐遊戲,狂歌濫飲,通宵達旦。其荒淫奢侈程度駭人聽聞。商紂王的最終結局從他在沙丘荒誕頹靡的生活中就可以折射出來了。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在最後的牧野之戰中,紂王被滅。沙丘見證了商紂巔峰時的奢侈,也見證了商朝滅亡的原因。

二:沙丘之亂——趙武靈王

公元前299年,雄才大略、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趙雍傳位於少子趙惠文王趙何,自號為「主父」,從此埋下了宮變的種子。趙惠文王趙何四年(前295年),主父趙雍和趙惠文王趙何離都城邯鄲,到沙丘遊覽(一說是尋找墓冢地點)。長子公子章與趙惠文王趙何爭奪王位,興兵圍攻趙惠文王趙何,不想爺爺公子成和大臣李兌竟發四邑之兵攻打公子章,趙章兵敗,逃到主父趙雍所住的沙丘宮,主父因憐惜而庇護叛亂的公子章。公子成和李兌為解除後顧之憂,率兵包圍沙丘宮,殺公子章。又擔心事後主父趙雍追究二人殺公子章和兵圍主父宮的罪過,遂「以圍代誅」。主父趙雍被圍在宮裡,宮中本無存糧和飲水。公子成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主父趙雍被逼不得不掏鳥窩吃雛鳥。最後,「一代英主」趙武靈王趙雍竟在壯年時被活活餓死。公子成在確定主父趙雍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為其收屍。並發訃告告知各諸侯。事後趙惠文王趙何任命公子成為宰相,封號安平君趙成,任命李兌為司寇。至此沙丘兵變結束。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通過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對趙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領域進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趙國消除了分裂的內在隱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優化配置。消除了外勢力對趙國的威脅,還親自立了秦昭王與燕昭王兩位國王,在國際政治中是舉足輕重的一代霸主。最後卻落得被活活餓死的結果,一代英主在沙丘悽涼的結束了他的一生,令人唏噓。

三:秦始皇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後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樣,李斯、胡亥、趙高從行,去疾留守。始皇在歸途中,來到平原津(今山東德州南)時患病,次年七月病重,遷移至沙丘(今河北廣宗縣平臺村南)宮頤養。隨後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在病中勉強支撐寫下璽書,賜公子趙扶蘇,要他立刻趕回鹹陽主持治喪葬禮。璽書寫好後封存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署所,還沒有來得及交給使者傳送,始皇趙政(嬴政)就死在沙丘平臺。此時扶蘇正在上郡監督蒙恬的軍隊,管理詔書的趙高卻發動了陰謀,威脅丞相李斯,矯詔處死扶蘇與蒙恬。隱瞞秦始皇死訊,以鹹魚放到秦始皇車上,遮擋秦始皇屍體發出的臭味。回到鹹陽後,他們擁立公子胡亥為皇帝,就是秦二世。這被稱為沙丘之變,又稱沙丘之謀。大秦自此二世而亡。

沙丘見證了商紂的荒淫無道,也見證了一代英主趙武靈王的悽涼陌路,更見證了千古一帝的最後時光,見證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由盛轉衰的陰謀詭計,見證了歷史。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卻成了著名的「困龍之地」,威武不可一世的皇帝在此紛紛落馬,不甘心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秦漢以來,此地成為一方名勝。文人騷客在此留下不少了詩文--「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魚分龍臭曾茲臺,野寺清鍾入夜哀」等等,清朝康熙年間廣宗縣吳存禮的《沙丘宮懷古》,堪為其中代表。

相關焦點

  • 河北廣宗沙丘平臺為何成為有名的「困龍之地」?
    沙丘,古地名,在今天的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這裡不是什麼風水寶地,甚至稱得上是一個「邪地」,歷史上在這裡發生了許多大事,它見證了三位帝王的隕落,兩個國家的興亡。1,商紂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在最後的牧野之戰中,紂王被滅。
  • 沙丘發生了哪些邪門的事,其為何被稱為「困龍之所」?
    沙丘有著「困龍之所」之稱,要說邪門還真有點邪門,且聽我娓娓道來。沙丘指的是古代地名,現在河北省邢臺市,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不是戰略要塞,也不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樣一個平凡到塵埃中的地名,卻由於幾個人的出現,使得沙丘有了「困龍之所」的稱號。
  • 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談秦說漢(368)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秦始皇統一中原後,沙丘仍歸代郡管轄。 把沙丘當作一個邪門的地方有失偏頗,將其形容為困龍之所更加荒唐。商紂王是喜歡在沙丘玩耍,但紂王死在鹿臺,跟沙丘沒什麼關係。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是有點離譜,但秦始皇東巡時已經病了,只是路過沙丘時才斷了氣,真怪不得沙丘。
  • 河北有個村莊,秦始皇和趙武靈王都死在那裡,後世帝王沒人再敢去
    這並不是某一個帝王的避諱之地,只是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全部的帝王都對這個地方避之不及。這是什麼地方,讓天下之主都懼怕三分?實際上這個地方便是秦始皇的命隕之地「沙丘」。《廣宗縣誌》說:廣宗全境地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古名沙丘。商代時這裡便建有離宮別館。
  • 歷史在沙丘兩次拐彎,「沙丘「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鮮花為你解析
    沙丘,在今天的河北邢臺大平臺村。歷史,在這個如今看起來普通的地方,「邪門」地拐了兩個大彎。前295年,通過「胡服騎射」使趙國強大起來的趙武靈王,餓死在沙丘。當時,這位一代雄主正在精心準備攻秦。前209年,秦始皇巡行天下,暴斃於沙丘。隨後,大秦帝國迅速走向崩潰。沙丘,為什麼總是沙丘呢?
  • 沙丘:此地為何應該稱為「滅龍鄉」,歷代帝王都繞道走
    今天講一個地方,在今天河北邢臺的廣宗縣,有個大平臺村,在村南方向可以看到一塊地碑,上面標註此地為「沙丘平臺遺址」。《廣宗縣誌》有記載:這塊區域因為地勢平坦,土壤多為沙質,土丘又隨處可見,所以就叫「沙丘」了。雖然這塊地方普普通通並沒有特別之處。
  • 天府之國成都的風水大局:困龍!
    成都雖然是九朝古都(蜀、成家、蜀漢、成漢、譙蜀、前蜀、後蜀、李蜀、大西)政權相繼在此建都,但最長的蜀漢政權不過43年,最短的北宋李蜀政權僅有5個月。 為什麼說成都是一個困龍之城,老師將通過本文一起從人文歷史及風水學角度揭開這個奧秘。
  • 趙武靈王任性困沙丘
    在位期間推行「胡服騎射」,滅中山國,收服樓煩,修建趙長城,於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趙國由弱變強,成為僅次於秦國的軍事強國,是先秦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趙武靈王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但是在一些問題上感情用事,優柔寡斷。
  • 趙武靈王:武靈遺恨滿沙丘,英雄末路嘆奈何
    他曾是殺伐果斷的王者,也曾是無計可施的被囚之人,一生波瀾起伏,是個令人矚目的歷史人物。作為中國戰國時代的趙國君王,趙武靈王十五歲即位,初登君位便經受了「五國圖趙」的嚴峻考驗,他在位期間審時度勢、不墨守陳規、勇於改革,推行「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
  • 歷代帝王之最
    這些帝王也創建了很多的歷史之最。 帝王最多的朝代是商代,從商湯到商紂,一共經歷了30位帝王。 帝王最少的是王莽的新朝、北朝的東魏,均僅歷1帝,新朝就王莽自己,而東魏只經歷了一位皇帝元善見。
  • 希臘帝國的西流基和多利買兩個王朝的統治及聖經中與此相關的預言
    這樣的形勢正如但以理書11:2—4節所預言的:……波斯還有三王興起,第四王必富足遠勝諸王,他因富足成為強盛,就必激動大眾攻擊希臘國。必有一個勇敢的王興起,執掌大權,隨意而行。多利買王朝統治埃及幾百年的時間,直到被稱為「埃及豔后」的克裡奧佩特拉第七(Cleopatra Ⅶ )時,埃及才在主前31年的亞克田之役(Battle of actium)後成為羅馬的一個省。
  • 無限的人生不該困在小小的花唄裡
    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以始料未及的方式開啟,即將以命運與共之勢落幕。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你我,改變了日常,卻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看到了中國青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已成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內核。扛起責任,他們正在如何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突破硬核創新?不困過往,他們正在創造哪些新興文化、生活熱潮?《中國青年》和你一起,書寫年末手帳,展望未來之美,讓溫暖常伴,記憶長存。
  • 江蘇一區,是南朝齊梁故裡,吳文化發源地之一,先後誕生19位帝王
    文/史間一壺酒常州之地,下轄武進區。武進之名緣於丹徒。三國時吳大帝孫權尚武,於嘉禾三年(234)詔復丹徒縣為武進縣,取「以武而進」之意。治所在今鎮江市東丹徒鎮,南朝梁廢。淹城遺址共有三道城牆,三道城河,層層相套。淹城面積大小,適於《孟子》「三裡之城「。武進不但在春秋末期時成為吳國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國都所在地,吳王闔閭、吳王夫差先後相繼在武進掌國數十年;而且在南朝宋後,武進蕭氏一族開創了齊梁王朝,出帝王19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帝王之鄉。
  • 焦裕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時至今日,年過古稀的護林員張二寶依然清晰地記得焦裕祿下葬的那個上午:十裡八村趕來的成千上萬鄉親們,黑壓壓聚在蘭考縣城北郊的一處沙丘下,大家胸戴白花,眼含熱淚,在寒風中久久站立……蘭考人心目中的「老焦」——這位共和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縣委書記,如同一面旗幟,穿越時空,一直屹立在中國大地上。50多年過去,蘭考變化翻天覆地。
  • 清朝3大帝王之刀:乾隆的最土豪,康熙的最兇悍,雍正最寒酸
    導語:清朝3大帝王之刀:乾隆的最土豪,康熙的最兇悍,雍正最寒酸現代的影視劇當中,清宮戲可謂是十分的炙手可熱,我們在電視上就曾經看過很多的清宮劇;例如《還珠格格》、《甄嬛傳》、《延禧攻略》、《康熙微服私訪記》等等,這些劇讓我們對清朝時期的乾隆、康熙、雍正三位皇帝十分的熟悉,實際上,
  • 中國兩朝四位偉大帝王看完地圖都指著此強國說:死也要把它滅了!
    權力此物,一向深得人心,擁有權力的人,財富、美貌就可以隨心所欲,爭道俱鞭。歷史上中國不斷地分裂和統一,只不過是為了爭奪權力。封建制度建立後,天下大權掌握在皇帝手裡。老百姓並不追求天大的權力和滔天的財富,只要皇帝能夠治理好國家,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王朝就能夠持久。
  • 明朝共有帝王16位,為何明十三陵僅13個皇帝?沒進十三陵的有誰?
    明十三陵,作為明代皇帝的埋骨之所,一共埋葬了大明王朝13位帝王。可是,這數量上卻有些對不上,史書記載大明自建國以來,共歷帝王16位,而且個個都是名正言順,得到認可的正經皇帝。那為何明十三陵,卻只埋了13個皇帝呢?沒有進入十三陵的都有誰呢?
  • DNA檢測證實,在6800年前中國邁進帝王時代:虞朝之前還有王朝?
    這項研究的成就斐然,其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中國在6800年前就已經進入帝王時代。這個結論是如何得出呢?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專家的解讀是只有帝王才能做到。想想也是,常人的認知中,帝王家的後院是最大。而且按照這個數據理解,這三個男人的後院級別還不是一般的大,那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當時已經建立王朝。那麼,6800年前的故事,在史書上是如何記載的呢?
  • 號稱「祖龍墳場」的沙丘,歷史上最邪門之地,為何最後找不到了?
    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閒,為長夜之飲。」    沒想到秦始皇巡六國最終是死在了沙丘這個地方,而趙高和李斯在這個沙丘進行了政變,史稱沙丘政變,改了秦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這一舉動最終導致了秦朝的覆滅。  為什麼沙丘這個地方如此的邪門,葬送了中國歷史上三個非常厲害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