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尤其是對於學齡後的孩子們,進入小學後,學習生活和幼兒園的大不相同,因而很多孩子猛地會不適應,不是作業完不成,就是上課不專心聽講。
這時候父母就要通過教孩子做計劃的方式,來幫孩子理性規劃小學生活。
教孩子制定計劃好處很多,主要有這三點:
1、讓孩子了解學習進度
通過制定計劃,孩子可以清晰了解到自己現階段的學習任務,以及學習進展情況,從而更好把握時間。
2、通過分解目標,減輕孩子壓力
設定目標後,有時候孩子無法完成,是因為目標看起來太宏偉,不好完成。
所以就需要制定計劃,把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然後糅合到每天的學習任務中,從而逐步實現目標。
3、可以讓孩子更加專注
有的孩子放學後,東看看西摸摸,其實正是因為他們對學習缺乏計劃性。因為不知道先做什麼,所以就做會數學,想起語文沒做,又拿起語文開始做。
而制定計劃的孩子會比較專注,先完成什麼,再完成什麼,在他們心裡都有明確的認知,所以就不會顯得手忙腳亂。
不過說到制定計劃,很多父母都有一個疑惑:我給孩子制定了計劃,為什麼他還是吊兒郎當,不按照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呢?
其實那是因為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的計劃不太合理,所以孩子才不願意執行。那麼如何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計劃呢?
根據何小英《不急不催:輕鬆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一書的「制定計劃4原則」,我總結下這3點:
1、根據孩子實際狀況制定計劃
首先制定計劃要符號孩子的年齡特點,剛上小學的孩子,父母不要給他們安排過多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儘量以學校布置的任務為主。
等到孩子慢慢適應小學生活後,再慢慢給孩子安排其他的學習任務。
其次制定計劃要引起孩子的興趣,比如父母可以用貼紙或者畫畫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計劃制定得漂亮好看,孩子也更願意去執行。
2、讓孩子參與制定計劃
這是很多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制定計劃時不理會孩子的想法與意見,一廂情願幫孩子制定完善計劃,比如孩子喜歡吃完晚飯再寫作業,有的父母偏偏要安排孩子放學回家先寫作業。
這樣的計劃,孩子心裡肯定不樂意。
因而制定計劃時,父母要讓孩子參與進來,並儘量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如果合理就採用,如果不合理就對他們解釋。
3、制定計劃要從易到難
父母最開始教孩子制定計劃,簡簡單單即可,不用太複雜。太複雜的孩子無法完成,也無法接受。
當孩子能按時執行計劃一段時間後,父母再慢慢增添計劃內容。
總之要從易到難制定計劃,不要一上來就是一大堆計劃,這樣不但孩子會崩潰,恐怕父母也無法完成。
父母教孩子制定計劃一定要慎重合理,才能充分發揮計劃的作用。
所以如果孩子對你的計劃不感興趣,不要急著責罵孩子,先反思自己的計劃制定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