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現在的孩子,越來越「玻璃心」,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遇到困難,就承受不住了,尋死覓活。
2019年11月17日,石家莊有個13歲女孩,她吞下了一百多顆藥片自殺,直到第二天,她父親才發現異樣,趕緊送去醫院。
事後,女孩的微博被曝光,因為學習壓力太大,她得了抑鬱症,只好在這裡盡情地傾述自己的痛苦和絕望:「太痛苦了,我堅持不下去了。」
經過30天的救治,女孩終究還是不幸離世。
女孩的事情讓人心痛,更讓人難過的是,這樣的悲劇並不是個例。
深圳一名高三女生留下遺書跳樓自殺,稱「反正他們都不了解我,沒死請給我一刀」。
內蒙古10多歲的初中生,因為玩手機被母親罵了一頓,一時想不開選擇跳河。
南寧18歲學生跳樓自盡,留下遺書表示:感到很迷茫。
據衛生中心相關數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前,多數孩子的問題在於多動症,情緒問題很少;而到了90年代後,因情緒問題而尋求幫助的孩子越來越多。
作為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心理抗壓能力呢?
1、樹立獨立意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表明,缺乏獨立意識,缺乏戰勝困難的信心、勇氣和能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
因此,作為父母,應儘量讓孩子個人決定和處理個人的事。只要不是壞事,只要孩子能夠做到,就讓他們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2、表揚也應適當
許多的孩子是在充滿讚揚的環境裡長大的。即便做了一件該做的事,周圍的人也會讚不絕口;而且犯了錯誤的時候,家長往往也會出於疼愛而護其短處。
這會使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虛榮,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吵鬧。這樣的孩子當然無法經得住人生道路的上困難與挫折。
3、及時地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當然會不可避免地面對一些心理壓力,如成績不良,被他人威脅、侮辱、打罵,家庭的不幸等等。
這時,家長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能使孩子對人生中的挫折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
4、有目的地進行心理訓練
心理和身體一樣,通過一定的鍛鍊活動能促進健康。在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方面,「挫折的教育」或是「耐錯的教育」都是很重要的。
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出點難題,在他們失敗、失意的時候給予鼓勵,教育孩子始終以平和自然的心態參與生活和競爭,這樣才能使他們經得起未來人生道路上的風雨。
不經歷風雨,如何能見彩虹,不經歷磨鍊,如何能堅韌。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在溫室中長大,因為溫室的花朵,經不起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