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其實並不遙遠,也許你的孩子正在經歷,家長要儘早預防

2020-12-10 騰訊網

隨著《少年的你》爆火,電影圍繞校園暴力與少年成長為主題,給覺得校園暴力離自己孩子很遠的家長敲響了警鐘。其中有句臺詞讓許多家長印象深刻,高三復讀生胡小蝶在跳樓之前說:「他們一直在欺負我,為什麼你們不做點什麼?」

這句話不僅是胡小蝶質問那些看見她挨欺負的旁觀者,同時也在提醒我們家長。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當孩子情緒波動時,愚蠢的父母責備孩子,聰明的父母關愛孩子。孩子如果有被校園暴力,那麼回家之後肯定會有一些表現,父母要細心觀察。

被校園暴力的孩子的表現

1、有厭學的表現

孩子出現厭學情緒,總是想方設法的找理由不去上學,通常家長都會誤以為孩子為不愛學習而找的藉口,從而對孩子進行深刻的教育。其實,孩子有可能是因為在學校裡被人欺負,為了不想面對那些欺負他的人,而逃避上學。

2、性格突然轉變

有些孩子性格本來是活潑好動的,可突然變得悶悶不樂、膽小怕事時,家長就要多關心孩子了。校園暴力不一定是孩子身體受到傷害,也包括孩子心靈上的傷害。例如給孩子起了個外號,或者被人栽贓陷害等等。因此導致孩子情緒有很大的轉變。

3、總向父母索要零花錢

很多施暴者欺負孩子的目的就是想要錢。因此,很多孩子都會「消財免災」。孩子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和父母索要,當孩子出現多要錢或者要錢次數頻繁時,不一定是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而是另有隱情。

出現校園暴力的原因有很多,家長要深入了解,才能「對症下藥」。

為什麼會出現校園暴力

1、學校方面:過於重視成績

有的學校狠抓成績,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對於校園暴力等無關學習的活動,學校都很少組織。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孩子由於壓力無處釋放,他們嫉妒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所以通過欺負那些成績好的孩子來緩解自己的壓力,從而獲得成就感。

宋雁慧教授曾說過:校園暴力,顯現在學校,但根源在家庭。

2、家庭方面: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

校園暴力分為施暴者和受害者。有些家長溺愛孩子,怕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因此希望孩子做一個「強者」,寧可欺負別人也不能被別人欺負。孩子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們認為自己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做的。因此,良好的教育也是重要的。

3、自身方面:膽小懦弱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一定要讓孩子打回去!」

有的孩子由於過分聽家長的話,做事處處謙讓,即使挨欺負,心裡也想著不能給老師和家長惹麻煩。所以遇事能忍則忍,能讓則讓。俗話說得好:「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孩子的這種性格更加縱容了那些欺負人的孩子,孩子自身的懦弱相當於給施暴者上的一份保險。

「如果我永遠忘不掉,你們也別想忘掉,你們罵過我最難聽的詞,編過最下流的綽號,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們就跟著做什麼......」這是《悲傷逆流成河》中讓所有人都觸動的臺詞。

作為家長,最希望的就是這種悲劇不要發生。

家長幫助孩子預防校園暴力的方法

1、要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和陪伴

家長要在孩子身上多花一些時間,而不是一味的滿足孩子的物質條件。可以偶爾和孩子有一次促膝長談,讓孩子把自己當成可以在任何時候傾訴的朋友。對孩子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並教會孩子一旦挨欺負要勇敢的說出來,並聲明不會責怪孩子,會及時站出來保護他。

2、正面得教育孩子,避免「以暴制暴」

很多家長教孩子挨欺負了要打回去,但很多孩子下手不知輕重,容易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正確的方法是,家長要教孩子要有正當防衛意識,第一時間要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並且立即把這件事報告給老師或者家長,讓大人處理這件事情。

3、及時和老師溝通,相互配合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異常行為,無論家長怎麼引導,孩子都閉口不說時,家長就要請求老師幫忙,可以讓老師在學校裡多關注孩子,確保孩子安全。如果老師發現孩子存在被欺負的行為,要相信老師的處理方式,積極配合老師,幫孩子及時的走出陰影。

在孩子的世界裡,雖然有時會出現陰影,但更多的時候還是充滿陽光的。如果作為家長,對孩子有積極且良好的教育,總有一天,校園會充滿孩子的歡聲笑語,校園暴力也會隨之消失。

相關焦點

  • 家長提高警惕:幫助孩子遠離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一直是讓人揪心和重視的問題。一般而言,校園暴力通常伴隨著:威脅、後續報復,嚴重時,發展為校外暴力。因此,作為家長,在面對這個問題時,需充分重視,同時需要做到:1)主動去發現問題當孩子遭到校園暴力,通常會被威脅不準告訴別人,尤其是老師和家長;因此,作為家長,要主動而細心的觀察孩子每天的情緒,以及身體表面的情況;
  • 為什麼你的孩子被「校園暴力」?保護孩子,家長需從源頭制止
    校園暴力一直受到大眾的關注,更是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面對越來越頻繁的校園暴力事件進入公眾的視野,每一位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成為校園暴力的對象,遭到不可挽回的傷害。那麼,面對校園暴力的社會事件,家長該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避免遭受校園暴力呢?
  • 孩子間「小打小鬧」越界成為「校園欺凌」,家長該如何預防?
    當孩子之間只是玩鬧時,家長不必太過憂心,但是當孩子多次身體、身心遭受創傷,家長們就需要注意了,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正在遭受「校園欺凌」。孩子間的「小打小鬧」與「校園欺凌」雖然有眾多的區別。但是,有時候「小打小鬧」也會積累、演變成「校園欺凌」事件。
  • 若孩子有這6種表現,他可能正在經歷校園欺凌,家長別大意
    「校園暴力」絕對是一個讓無數父母憤怒又害怕的詞語,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父母就擔心自家孩子會不會被人欺負,畢竟第一次離開家去陌生的地方,面對那麼多小朋友,萬一孩子被欺負怎麼辦?
  • 孩子遭遇校園暴力,家長怎麼做?這兩個真實的案例實在發人深省
    校園暴力在許多孩子心中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家長們每每看到這類視頻,悲傷之情就難以控制。在現實中,孩子在與人交往時,難免會遇到強權,這時很多家長就會教育孩子:別人打你,你打回去,他就不敢再欺負你了。聽起來似乎沒那麼難,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中間的度很難把握好。那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 成群結夥「組團欺凌」,花樣眾多的校園暴力,如何教孩子保護自己
    裡面的主人公易遙就是經歷過校園暴力的女生。先撇開別的不說,就只談校園暴力這塊就給主人公易遙帶來了心靈和身體上的傷害。當時,易遙可能有一些原因得到病,可是,她的同學並沒有安慰她,而是採用那些暴力的方法去對待她。把她的書包丟到水裡,把泡泡糖粘在她的頭髮上,這些行為都給易遙的生活帶來了傷害。以至於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使易遙選擇了自殺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 你的孩子也許正在經歷「情感虐待」而家長卻渾然不知!
    > 讓孩子做有辱人格的行為 不認可孩子 試圖去控制他們的生活 逼孩子太緊 不承認他們的局限性 將孩子暴露於痛苦(如家庭暴力或吸毒) 不去促進孩子的社會發展
  • 《蚯蚓》: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受校園暴力?作為家長該怎麼做?
    為什麼近年來被稱為「溫室」的學校屢屢發生校園暴力? 作為家長或者即將成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不想當受害者,首先不能成為施暴者。 《論語》裡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們不喜歡的,也不要親自強加給對方。
  • 面對校園暴力,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負,丁元英會怎麼處理?
    他也完成自我救贖,後面他父親說,此時已經不能給過多的庇護,所有的事都得他自己擺平,也許這就是羅晉一直想要的生活。對於校園暴力其實傷害最深的是孩子本身了,周冬雨和易烊千璽《曾經的王》就描述周冬雨被同學欺凌,最後反抗失手致人死亡,男朋友背鍋的故事,在這個背後一個真相就是未成年人是犯罪的高發段,他們更容易被仇恨和憤怒控制身心。
  • 女生遭遇校園暴力被欺凌,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勇於反抗
    #校園暴力不是個新話題,但讓人們始料未及的是,最近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裡,主角清一色都是女生。孩子上學時被一些壞學生欺負,被校園霸凌,這不是孩子的錯,但是家長應該教孩子勇於反抗,不能一直被對方欺負下去。看到這個視頻後,有的寶媽不僅不表示安慰,反而指責這個孩子:"為啥不反抗?她打你,你就打回去啊!"這也是多數人的心聲。
  • 15歲男孩遭受校園欺凌致耳膜穿孔,暴力從未停止!
    02也許看到這裡,你會覺得校園欺凌離我們很遠。可能是由於新聞和電影中的毆打、拍裸照、剃頭等情況,你並沒有切身經歷過。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校園欺凌最常見的形式是孤立!有研究人員指出,一般校園欺凌分成三大類:身體暴力、言語暴力、冷漠排斥。身體暴力是肉體上的傷害,言語暴力是精神層面,包括排斥、侮辱、起外號等。
  • 「剛上學,孩子就被同學打穿鼓膜」校園暴力父母要提高警惕
    近日,江蘇某高一男孩小龍(化名)在校園內活動,因為不小心碰到高二的學長,被學長叫了幾個人按在地上毒打,臨走恐嚇小龍不可告訴老師和家長,小龍怕惹禍上身,當晚聽同學建議,去校外買了一包好煙想要討好學長,結果當他第二天準備把煙送到學長宿舍的時候,又第二次遭凌辱暴力,直接被打穿了鼓膜。
  •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你還教「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樣做!
    可沒想到,這又是新一輪校園暴力的開始。下午,放學後,雷雷剛走出校門口,再一次被班級「霸王」和他的同夥堵在角落裡。「小雷子,長本事了啊。還敢告訴老師?看來,昨天揍你揍得還是不夠狠,呵呵,別急,今天我們有很多時間。」
  • 聚焦校園霸凌:你是施害者、被害者、旁觀者、拯救者還是治癒者?
    也許會嘲笑你的穿衣打扮,也許會譏諷你的家庭情況,也許會輕視你父母的職業,也許會給你起一堆的綽號,總之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傷害你,以此樂此不疲。 最近在《看我的生活》節目中馬思純與多年好友敘舊,談及自己曾在初中遭受校園霸凌,有同學拿著她的信在全班朗讀,甚至在她的飲料裡倒粉筆灰、拖把水。
  • 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一定要注意了一個有規則的社會才是孩子們安全的活動範圍原創作者|上上宋孩子在學校被打,作為家長你怎麼辦?「狠狠的打回去」,那這種以暴制暴的做法真的對嗎?而關於校園欺凌的電影也是層出不窮,無論是《悲傷逆流成河》還是《少年的你》也都是針對校園暴力的,電影中展現的只是其中那個一角,現實校園中的欺凌才是重頭戲,也許暴力、欺凌的事情每天都會有,而且正在愈演愈烈。
  • 解析《聲之形》:校園暴力最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孤島式霸凌」
    其實,校園暴力最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孤島式霸凌",這是一種心靈上的傷害,會在孩子今後的成長過程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疤痕。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所受到的暴力,更要了解"孤島式霸凌",呵護孩子的心靈健康。今天,我們來解析這部動畫電影《聲之作》,從三個方面分析校園暴力中"孤島式霸凌"的可怕之處。
  • 《密室大逃脫2》收官:校園暴力,遠比你想像得更嚴重
    其實,像陶小凡這樣被暴力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近年來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事件,一次次熱點都像是在敲打世人。無論你是成績好還是不好,家庭條件如何,有的時候暴力實施者並沒有確定的理由,或許,他們只是看你不順眼而已。可笑嗎?很可笑。可就是這樣的理由,能成為他們去欺負別人的藉口。沒有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永遠沒有辦法感同身受那種無助和絕望。
  • 校園考勤及預防校園暴力的好幫手:智能藍牙定位手環
    伴隨著各種校園暴力教學、打架鬥毆等各種新聞事故的出現,很多家長對於孩子在校內的安全、教育更加的重視。 如今已經有很多高校也為此在校園內採用了智能手環,運用藍牙智能感知物聯繫統的覆蓋全校,學生只需佩戴一個手環,老師和家長通過手環收集的數據,可以很輕鬆地了解到孩子的日常行為、上課出勤狀況、體徵數據等,同時孩子的安全問題也有了保障,學校管理方便,家長更加放心。 一、為什麼要選擇智能手環?
  • 當孩子被「霸凌」時,家長不要做這幾種行為,這都是最愚蠢的做法
    現在校園暴力的存在真的越來越普遍,很多時候家長也沒有意識到,孩子正在經歷著校園暴力,甚至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很多人不明白,這個小女孩為什麼不打回去,自己的默默承受其實就是對施暴者的一種縱容,其實想打回去,哪有這麼簡單?當孩子被校園暴力家長的做法很重要在現在,校園暴力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很多孩子被曾經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過。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震驚之餘,也感到萬分的痛心,一條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死前又經歷了怎樣的痛苦!我想,任何一個有孩子的人,都能體會到這樣痛心的感覺。校園霸凌由來已久,卻屢禁不止,在家長和老師,力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存在著霸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