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墜落15年,我懷念「最後的戰役」

2020-12-22 界面新聞

文|dsfysweixin 十七

即便看到封面的合照,大概也沒幾人能想起這樣一個事實:

2020年的周杰倫,已經41歲了。

而站在他身邊的王力宏和陶喆,今年一個44,一個51。

四人中唯一的80後是林俊傑,也一腳邁入了40+的門檻。

距離我們與他們相識,眨眼已20個春秋。

6月12日,是周杰倫新歌《MOJITO》首發的日子。

沒有一絲意外的,抖音熱搜、快手熱搜、QQ音樂熱搜第一都是它。

而昨夜零點,QQ音樂伺服器甚至因為歌迷大量的湧入,小崩了幾分鐘。

時間再往前兩天,是另一位華語歌手,孫燕姿出道20周年。

在一場63分鐘線上演唱會後,她的52首歌曲空降QQ音樂飆升榜。

我們在為他們的音樂能量感嘆的同時,也免不了滋生出一種惆悵:

隨著諸神半隱半退,華語樂壇是否也會隨之江湖消散?

只見偶像,不見歌手;

土味當道,大師沉默。

儘管此刻我們所處的,正是這樣一個「失望之冬」。

但不想星光暗淡之中,仍有一批不識愁滋味的少年——

因為幾首略顯平淡的新歌,對周杰倫大呼「江郎才盡」;

因為一檔拼炸裂高音的綜藝,對林俊傑大評「唱腔一般」;

因為一張轉型失敗的專輯,對王力宏大喊「只靠顏值」;

甚至憑几張音樂無關的PPT,就能對陶喆敲下「水平最差」的結論。

這一幕幕,總讓人很想把時光拉回到2005年。

那一年,周杰倫26歲,王力宏29歲,陶喆36歲,新人林俊傑24歲。

在音樂人最好的年紀,他們連寫帶唱,百花齊放。

如使命般地扛起了流行音樂的大旗,將華語樂壇推到頂端。

以90後的立場而言,彼時的你我也許還聽不懂歌裡的苦辣酸甜。

但有一點無可否認:他們的歌與身影,便是記憶裡最好的童年。

01.啟源

一切的一切,要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說起。

此時的流行樂市場,香港天王餘溫尚在;

張惠妹、謝霆鋒、任賢齊如日中天;

孫燕姿、梁靜茹、SHE、五月天尚未到來;

屬於華語樂壇的下一個盛世,還未可知。

和眾多歌迷一樣,歌手王力宏也是在那時認識的陶喆。

準確點說是97年,身在紐約的王力宏遇到樂壇前輩李宗盛時。

兩人閒聊之餘,李宗盛從包裡掏出一張藍色的CD。

遞給眼前的年輕人的同時,他說了句:

「這個小夥子,就是臺灣的Babyface(R&B音樂教父)。」

回去後戴上耳機,王力宏明白了李宗盛話裡的含義。

《飛機場的10.30》《沙灘》《流沙》《愛,很簡單》……

幾首純正美式R&B之後,專輯第七首《望春風》旋律響起。

「自己買花自己戴,愛恨多自在。只為人生不重來,何不放開懷。」

融入中國元素的洋派風格,讓王力宏心緒一下有了起伏。

帶著某種感慨,他起身回到臺灣。

踏上故土,不出意外,迎接他的是一股叫做陶喆的旋風。

因為超強的創作能力,和新奇的節奏曲調——

陶喆已率先一步,單槍匹馬,喚醒樂壇。

而此時的王力宏,也受夠了公司給自己 「小張學友」的定位;

更受夠了整張專輯都唱別人的歌。

他渴望改變,渴望創作上的自由。

98年初,在福茂唱片渾渾噩噩了三年,王力宏懷著雄心轉投索尼。

同年,他帶著新公司首張唱片《公轉自轉》回歸。

自己填詞譜曲,自己編曲配唱;

就連封套攝影,他也都靠自己。

但凡聽歌的朋友,很難不和這張專輯相遇。

因為裡面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愛你就等於愛自己》,也是娃哈哈的廣告歌。

曲風上,除了R&B,王力宏又加大劑量供應了Jazz、Rock等元素。

新生代ABC在音樂審美上的先鋒性,終得展露。

在珍重創作的年代,23歲的王力宏只憑一張神專,便轉身成功。

那一年,他是金曲獎舞臺上最年輕的歌王;

那一刻,他風頭正勁,所到之處,粉絲尖叫,鮮花遍布。

隨後的99年,樂壇又無縫對接到了陶喆的大熱年份。

閉關兩年,同樣堪稱神專的《I'm OK》問世。

這一張專輯,讓陶喆在臺灣地區的唱片銷量榜登頂。

被他拋諸身後的,是《走過1999》的歌神張學友。

彼時的陶喆,80、90後沒有人會不認識。

就像他們中,沒有人會不知道那首《找自己》一樣。

「譁啦啦啦啦啦天在下雨,譁啦啦啦啦啦雲在哭泣。」

當然,你一定也熟悉專輯裡的其他歌曲:

《小鎮姑娘》《夜來香》《普通朋友》……

千禧年來臨前的短暫時光,陶王二人燃燒自己,新星升起。

他們的音樂,讓屬於創作歌手時代的閘門,得以打開。

而在他們之後的,是那滾滾的洪流,終將再無法阻擋。

02.序曲

時間很快來到2000年。

被陶喆、王力宏曲風感染的年輕人,已經聽到了不同的聲音。

但音樂和英雄的互相成就,又讓千禧年送給了他們另一份跨時代的驚喜。

那年在臺灣高雄的一場演唱會上,吳宗憲剛唱完一首《三暝三日》。

進入下首歌前,他突然插著腰,向臺下介紹起了為他伴奏的新人。

那是一個臉藏在黑色帽子後面的年輕人。

憲哥語帶寵溺地說,「彈鋼琴的是誰知道嗎?這是新世紀的偶像哦。」

這番情真意切地「表白」,在當時只換來了稀疏的掌聲。

而記錄這一幕的鏡頭,甚至都沒轉到過年輕人的身上。

後來的事實證明,憲哥當晚的話也僅僅說對一半。

因為等在那個大男孩前方的,並不是屬於偶像的花路。

而是一條意味著絕對統治的,天王之路。

那一年,臺上的他只有21歲。

他的名字,叫周杰倫。

周杰倫是在3年前的選秀綜藝《超級新人王》上,被吳宗憲淘回來的。

當時,周杰倫是選手,吳宗憲是主持人。

而坐在臺下的評委,是陶喆。

那是周杰倫第一次參加音樂類的比賽。

他並沒有自己上臺唱。

而是拿了首自己寫的歌讓朋友唱,他在旁邊鋼琴伴奏。

最後因為朋友唱的太爛,評委陶喆給的分並不高。

▲後來回憶起來還有點耿耿於懷

但臺上的吳宗憲,瞄到了周杰倫面前複雜的樂譜。

當時他的第一感覺,就是「驚為天人」。

比賽結束,憲哥沒放過周杰倫,把他籤到了自己的音樂公司阿爾法。

也是在這裡,周杰倫認識了小學文憑的方文山(作詞代表作:《七裡香》《東風破》《娘子》等);

認識了只想出書的黃俊郎(作詞代表作:《以父之名》《夜的第七章》《軌跡》《Mojito》等);

還有編曲三巨頭,洪敬堯、鍾興民、林邁可(代表作:《霍元甲》《雙截棍》《最後的戰役》《愛在西元前》《夜曲》等)。

這些人,後來組成了他徵戰樂壇的御用班底。

很多人都知道周杰倫出道前,睡在公司錄音室瘋狂寫歌的故事。

但卻不知道,這時他寫出的歌,退貨率高到嚇人。

寫過一首《眼淚知道》,被吳宗憲推薦給劉德華。

劉德華瞟了眼歌詞,只有疑惑,「眼淚怎麼會知道?眼淚要知道什麼呢?」

最後這首歌沒收,轉而給了新人温嵐。

為了向李小龍致敬,又給張惠妹寫過一首《雙截棍》。

阿妹那邊卻覺得曲風怪異,還是沒收。

就連《春夏秋冬》,一首寫給自家老闆的歌——

也因為詭異的調調實在難唱,被吳宗憲放到了一邊。

周杰倫的創作,在00年左右的華語樂壇太過天馬行空。

換言之,就是不符合當時人們對流行音樂的認知。

而來來往往的拒絕中,也只有走快一步的王力宏,收下了他那首《打開愛》。

吳宗憲的本意,是想讓周杰倫寫夠10首歌再發片。

當然,必須要是10首不會被退貨的歌。

但後來公司另一位老闆楊峻榮出現,打亂了這個計劃。

在聽過周杰倫自己錄的一曲樣帶之後,他向吳宗憲發出了大寫的疑問:

「這一角,你就這麼擺了一年多?」

在楊峻榮的堅持下,周杰倫把之前被拒絕的歌拿來自己唱。

然後,這些歌就成了他的第一張專輯——《Jay》。

▲為了拍專輯封面,特意去燙了個捲毛

而排在這張專輯裡的第一首歌,叫《可愛女人》。

便是由憲哥唱不來的《春夏秋冬》重新改詞而成。

隨著歌曲前奏裡,那一聲「Woo」的響起——

屬於周杰倫的大音樂時代,同時也是很多人的青春,開始了。

03.激化

帶著《Jay》橫空出世的周杰倫,2001年「爆冷」拿下了金曲獎的最佳專輯。

但那一晚,作為新人的他「站在領獎臺上,卻只能獨自一人尷尬地笑著」。

因為所有媒體,都在採訪另一位大明星。

這一幕,周杰倫在同年的演唱會上,也用一首《蝸牛》做出了回應: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

如果說周杰倫第一張《Jay》,僅算是他的一種試探——

那麼第二張《範特西》,可以說是他音樂才華的全面爆發。

在這張專輯中,你可以感受到千年前的異域王國《愛在西元前》、幕府忍者《忍者》;

也可以看到舊時代的老上海《上海一九四三》、吸血鬼古堡《威廉古堡》、中國武術《雙截棍》……

極富想像力的音樂內容,是很多人乃至創作者,想都不敢想的東西。

在此之前,絕大多數歌手出唱片,多是「一首好歌+九首庸作」的搭配。

偶爾有兩首好歌的,就已經可以算得上是難能可貴。

但此時,周杰倫卻做到了十首曲目,全員皆主打。

這張專輯一如後人評價,「紅色帽簷下,是屬於我們永恆的音樂聖壇。」

那年和超神《範特西》正面相遇的,是王力宏的《唯一》。

雖比不了前者開掛般的光芒,但這張專輯打開了他個人的巔峰期。

而王力宏的唱功也是自此,在同屆歌手中拉開了身位。

一首專輯同名的《唯一》,普通人只當它是「撩妹情歌」。

但「中國音樂學院通俗唱法(男聲)十級曲目」,還是值得了解一下。

至於這一年的陶喆又在幹什麼?

他正潛伏一旁,創作《黑色柳丁》。

這張專輯包羅了重金屬搖滾、抒情搖滾、R&B、爵士、鄉村。

風格變化之餘,還罕見地被賦予了旋律和現實結合的深度。

《Dear God》是911事件後為人類傷痛而作的歌,歌詞犀利又充滿感動;

《討厭紅樓夢》是替新時代女性發聲的歌,表達想「推翻愛情無聊的規則」的態度;

《蝴蝶》則是一首充滿人生希望的歌,它曾阻止過想要輕生的人……

要說整張專輯中主題最普通的,無非就是寫給前女友的,《Melody》。

但這首現在有多經典?去KTV蹲一下午就知道了。

創作風格、唱法、個性,總有一個給你新鮮。

這一年,周杰倫、王力宏、陶喆,便是因此而被送到大眾面前。

這一年,華語樂壇的三駕馬車集萬千寵愛,享巨星氣場。

而這一年,臺下樂迷看的是他們龍爭虎鬥,此消彼長。

你強,我就要比你更強。

在這樣的主旋律之下——

似乎所有人都意識到,華語樂壇正在積蓄力量,等待一場交戰。

04.爆發

2004年,一個新人的出現首先打破了平衡。

在這一年的金曲獎上,重頭戲無疑是陶喆、周杰倫和王力宏,三人同臺爭奪歌王。

▲入圍的還有陳奕迅,頒獎的是王菲

那時候誰也沒太注意——

這一年的最佳新人獎,被一位來自新加坡的歌手領走。

發行《第二天堂》這張專輯時,這位新人出道僅兩年。

但他來勢洶洶,極短時間內,人氣與地位就直逼三位前輩。

大多數人的隨身聽,也是自此開始被一個清亮的嗓音佔據。

拉開彼時的年度歌單——

前一首,是再造東方桃花源的《心中的日月》;

後一首,就是淺唱中式生活情調的《豆漿油條》。

前一首,是詩意紛飛的《七裡香》;

後一首,又是黏住過客的《江南》。

歌手林俊傑的到來,意味著屬於樂壇的混戰終於有了交點。

如果說《第二天堂》助力JJ殺出重圍,只是吹響了號角。

那麼05年,才是這場「諸神之戰」爆發的準確紀年。

因為這一年,周王陶林,如恆星閃耀,照亮夜空,盛世降臨。

1月,陶喆發行了個人第六張專輯《太平盛世》,3個月狂銷120萬張。

《愛我還是他》《就是愛你》《Susan說》……

每首歌都投注極致的深情,但每首歌又蘊含不同。

陶喆的音樂素養,在這張專輯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4月,林俊傑奉上主打硬科幻的《編號89757》,開啟新一輪霸屏。

一曲《一千年以後》,紅遍大街小巷。

這首歌的流行性與成熟度,多年後依舊值得驚嘆。

而以機器人視角展開的同名主打《編號89757》、古埃及探險般的《木乃伊》——

都是情歌主打以外,全新的林俊傑。

周杰倫在他最愛發新歌的11月,又帶來了絕對制衡的《十一月的蕭邦》。

那時,恰逢電影《頭文字D》熱映。

伴隨著一聲「AE86上山了」,《一路向北》《漂移》也成了跨熒幕的經典。

這張專輯還有《發如雪》《黑色毛衣》《夜曲》等。

不用想也知道,又是周董標配,一專多主打的誇張之作。

王力宏則踩在最後一個月,推出中國風新嘗試的《蓋世英雄》。

《在梅邊》《花田錯》《蓋世英雄》連續三波,全都加入了京劇元素。

讓人眼前一亮的同時,總會誤以為是哪個新人的新曲風。

唱了十幾張專輯的歌,誰還能像王力宏這樣有生命力去探索?

四人四張專輯,不僅貫穿了05年度各大音樂頒獎典禮;

當然,也包攬了各大音像店老闆的補貨、銷售榜單。

華山論劍,劍指巔峰,重分江湖。

正因為有這四位人物的「聯手」——

從2005年的一開始,到最後一天,我們的耳朵就不曾有片刻空閒。

儘管此時《一萬個理由》《香水有毒》《月亮之上》已經響徹大街小巷。

但這一切,仿佛和他們沒有半點關係。

他們專注著自己,帶來的純正音樂,只屬於2005年,只屬於我們的青春。

後來人們回憶起這一年,總不由得感慨:

不管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

神仙打架的美好時光,每首歌都能充盈我們的內心。

05.消散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付費曲。」

那時把MP3翻來覆去聽的人,又有幾個真能想到:

華語樂壇在他們唯一一次的交戰後,會衰敗至此?

往後多年的「神曲」更迭,只一個字就可以概括:

俗。

且不說早年鳳凰傳奇《荷塘月色》,慕容曉曉《愛情買賣》,傳遍八方。

也不說大大小小的廣場舞,帶起《小蘋果》《最炫民族風》,時時洗腦。

就只說李榮浩一張《模特》,剛有點要擦掉這滿嘴口水的苗頭——

抖音橫空出世了。

「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你說嘴巴嘟嘟,我嘟嘟嘟嘟嘟。」

……

新一代的年輕人,怕是再聽不到「風到這裡就是粘,粘住過客的思念」。

更聽不到「從前從前有個人愛你很久,但偏偏風漸漸把距離吹得好遠」。

05年那會,很多人也許剛上初中。

那時總會天真地以為,華語流行歌曲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但直到後來才發現,天真如斯,簡直是「啪」地一下把標準拍到了天花板上。

去年,亞洲新歌榜公布了2019年度十大金曲。

榜單上的歌曲,代表了去年一年最流行的華語音樂。

陷在老歌裡不願出來的我們,掃過一眼才恍然發覺:

當年聽的是歌,而如今看的,大多只剩人。

周杰倫因為很多契機,再次唱紅《告白氣球》。

這首歌曲的爆紅程度,讓他自己都驚訝。

很久沒出專輯的他,現在基本只靠年度單曲來安慰他的「夕陽紅」歌迷。

▲這個新歌號召力,真的沒誰了

每回發歌,毫無疑問,都是音樂圈大事件。

而這時,每一個80、90心中也都瞭然:

周董這是又下車,指揮華語樂壇交通了。

王力宏和周杰倫一樣,忙碌於家庭,作品逐漸變少。

現在的他,人氣不能跟巔峰時期相比,令很多粉絲很惋惜。

但那有如何呢?

偶爾現身,你會發現他顏值依舊嗓音依舊,功力依舊。

久不發片的陶喆,傳聞有新作已經很久很久。

17年底他出了首單曲《Mars Baby》,唱給他未出世的孩子。

編曲依然牛,只是旋律沒有那麼抓耳。

但不論怎麼說,至少你知道他還在用心創作。

林俊傑此前因為總唱大眾化的芭樂情歌,被諸多「樂評人」嫌棄了一輪。

他也乾脆話不多說,專注展示自己的「CD唱功」。

然後你能看到,他再簡單的情歌都能唱出高級感……

一切好像都變了,一切又好像沒有變。

只能說那個手裡拿著攢了很久的錢,在音像店千挑萬選的時代,真的過去了。

他們無法再回到當初的起點,讓一切重新開始,讓樂壇重回巔峰。

沒有人接棒周王陶林,這的確是種遺憾。

但我們的青春已逝,也是時候該獨立長大了。

2016年,永遠青春無敵的少年派代表五月天,寫過一首歌。

歌裡有一句詞,叫:諸神已離開,鬼在狂歡。

那是一句隱晦的悼詞。

悼念墜落的華語樂壇,祭奠我們見證過的,光輝歲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網友都懷念曾經的華語樂壇,那時候的樂壇堪稱是神仙打架
    不知從何時起,網友們開始集體懷念過去。懷念那些美得各有千秋的香港美女,懷念那些百看不厭的經典電影,懷念華語樂壇的巔峰時代。2000年代初時,華語樂壇湧現了一大批實力歌手。2001年的第12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後補就有周杰倫、孫燕姿、戴佩妮、範瑋琪、林凡,堪稱神仙打架。2000年11月7日,周杰倫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Jay》,並包攬專輯全部作曲和和聲編寫工作。主打歌《星晴》獲得了第24屆十大中文金曲優秀國語歌曲金獎,周杰倫隨之在華語樂壇開始受到關注。
  • 華語樂壇的諸神時代…
    」 在張惠妹出現之前,臺灣本土樂壇幾乎處於香港的統治之下,甚至連唱片賣過百萬的本土歌手都寥寥無幾。 張惠妹的到來,引導的不只是華語樂壇從香港到臺灣的傾斜,更是帶著原住民的蓬勃野性,徹底顛覆了女性歌者的刻板印象。
  • 在華語樂壇,王菲之後再無天后
    是新中國60周年最具影響力文化人物第二名,是二十世紀中國十大文化偶像之一,是福布斯最吸金、最具商業價值的華語女星,是英國YouGov全球最受仰慕女性第17名,是斯德哥爾摩電影節、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影后……《時代周刊》將王菲譽為「流行天后」,並稱她是「加入世界主旋律的女歌手,她的聲音被世界聽到」。
  • 他,才是撐起華語樂壇的另一半壁江山
    中島美雪,「華語樂壇的半壁江山」 可以說,沒有她,就沒有王菲(在港沉淪多年,最終靠改編雪姨1979年的一首老歌成為《容易受傷的女人》一炮而紅
  • 養育華語樂壇30年?這些歌原來都來自中島美雪!
    日本歌手MISIA演唱了《騎在銀龍背上》(銀の龍の背にって),有好多人才驚覺「啊,原來範瑋琪《最初的夢想》是翻唱啊」!沒錯,這首歌的原唱歌手,也是詞曲創作者,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甚至被某些人稱為「養育華語樂壇三十年的女人」。
  • 獨立音樂公社最後一戰,我們邀請了華語樂壇的半壁江山做評委
    ▲40進20比賽視頻混剪從2017年10月至今,成都蔚然花海持續一個多月的「獨立音樂公社」就要進入尾聲了,在這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的一個月裡,來自全國各地的100組中國原創音樂力量,經歷了兩輪激烈的比賽和乾貨滿滿的大師訓練營分享,不管是碰到了實力相當的對手,抑或結識了有共同語言的好友,還是遇到了賞識才華的伯樂,相信各位選手多少都會有些收穫
  • 多少人懷念之前的華語樂壇?20年前神仙打架,20年後妖魔鬼怪
    而也是因為張學友的崛起,美國雜誌《時代》,《公告牌》等才開始慢慢的關注起了香港樂壇,甚至是整個的華語樂壇。而陳奕迅呢,也是香港流行音樂的一個代表人物,甚至被稱為是第二個張學友。更是有人不誇張地說:陳奕迅是香港樂壇當中的最後一位歌王。
  • 當年他們養活了半數華語樂壇現在我要告訴你華語樂壇也不逞多讓
    日本的音樂在80.90年代華語樂壇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多歌手翻唱的日本音樂都成為了經典。像陳慧嫻的《千千闕歌》翻唱自日本超級巨星近藤真彥的作品,同時期翻唱這首歌的還有梅豔芳的《夕陽之歌》。受鄧麗君的影響,日本歌手夏川裡美對華語音樂很感興趣,其翻唱的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取名《永遠的月》,歌曲空靈又不缺柔和,柔和又不缺甜美。
  • 歲月無聲,經典有聲,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華語金曲10,20,30」返場...
    4月15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TME」)推出全新打造的特別企劃「返場」,企劃歌曲陸續登陸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四大平臺。11月17日,隨著汪蘇瀧演唱的《祝我生日快樂》上線,「華語金曲:10 20 30」專題宣告完美收官。
  • 全實力最狂新人 艾薇 技壓華語樂壇 首支出道單曲<失重前幸福>
    作為實力派最狂新人艾薇,把自己在意外摔傷臉上留下疤痕的自傳式的單曲<失重前幸福>,做為勇闖華語樂壇的首支單曲,同時也是衛視中文臺《天氣好我去找你》片尾曲,將於12月7至9日Hit Fm電臺首播。
  • 華語樂壇的輝煌與重生
    從買磁帶聽歌到隨處可見的音樂App時代,華語樂壇發生的改變一目了然,上世紀90年代,男性歌手如四大天王相繼減少甚至於不再發行新的歌曲,到謝霆鋒趕上新世紀最後一位現象級偶像歌手,眾多達天后級別的女性歌手也在隱退,產量日漸減少成為普遍的現象,似乎華語樂壇正在往低谷漫走。
  • 傳奇歌手孫燕姿,巔峰華語樂壇的巔峰
    離別華語樂壇已久的孫燕姿再次回歸,這是一件非常令人振奮的事,尤其是歌迷們,就攢著錢等著孫燕姿的演唱會了,孫燕姿2020演唱會上海站,預測又是一場經典個人演出經典!時間:2020-06-06/07周六、周日地點: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大河票務APP曾經的華語樂壇湧現過許多流星,但是巨星卻只有寥寥幾位,在十年前,那時候還是80後、90後們的天下,而孫燕姿則是樂壇裡的風雲人物。
  • 時隔十年,華語樂壇依然需要「萬能青年旅店」
    如今,《冀西南林路行》交出的成績與它帶給樂壇、樂迷的震撼,或許足夠解釋萬青封神的緣由,以及華語樂壇需要更多萬青的理由。 獨立音樂繞不開的一座大山 在搖滾天堂評選的《中國搖滾五十大專輯(1989-2019)》榜單裡,萬青的《萬能青年旅店》與崔健的《新長徵路上的搖滾》並列第一,可見其首專歷史地位。
  • 這一次,換我們把「周杰倫」捧在手心裡
    「我乾脆自己下車,指揮樂壇的交通」出道20年,14張原創國語專輯,數百首原創作品,沒有人質疑周杰倫在華語歌壇中的地位。「夜曲一響,上臺領獎。」雖是網友的戲謔之詞,卻也精準形容了周杰倫三個字在當年華語樂壇的份量。
  • 「年度榜top30」您有1989年華語樂壇流行音樂榜單未觀看
    1984年-2019年,華語樂壇年度榜top30之1989年度榜!榜單統計時間:1988-06-01至1989-05-31,本內容由港臺、內地兩大榜單進行綜合排名。Top30《耶利亞女郎》童安格發行日期1989-06-06Top29《彩雲伴海鷗》高勝美發行日期1989-02-01Top28《我恨我痴心》劉德華發行日期1989-05-01Top27《逝去日子》beyond發行日期1989-07-01
  • 盤點華語樂壇最經典的演唱會
    華語樂壇數十載,星光璀璨無數顆。 演唱會,是展示歌手綜合實力的最好舞臺,一場演唱會下來,可以看出歌手的現場演繹能力,也可以反映出歌手的受歡迎程度。 回望華語樂壇的演唱會,有哪些經典的演唱會呢?
  • 周杰倫一次性發行15套黑膠,華語樂壇史無前例
    時至今日,我們如何去評判「周式情歌」,尋找它的音樂表達和時代意義,已經成為了我們重新審視華語流行樂壇的一個重要元素。從《Jay》到《周杰倫的床邊故事》,再到近幾年被人詬病為「江郎才盡」的幾首新曲,周杰倫對華語樂壇的影響力從不曾消減,《告白氣球》、《晴天》、《等你下課》在年輕群體中甚至具有極高的傳唱度。
  • 華語樂壇靠日本人養活?這些經典歌曲都是翻唱!
    最初的夢想 》範瑋琪——中島美雪《騎在銀龍的背上》《漫步人生路》鄧麗君——中島美雪《習慣孤獨》《傷心太平洋》任賢齊——小林幸子《幸せ》(歌曲作者中島美雪)《天涯》任賢齊——中島美雪《竹の歌》《記得要忘記》SHE——kiroro《好人》《健康歌》範小萱——植木《針切じいさんのロケンロール》(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相見不如懷念
  • 湧現出孫燕姿、林俊傑等巨星,華語樂壇的半邊天—淺談新馬歌手
    華語樂壇史上風起雲湧,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燦爛輝煌,人才輩出,經典歌曲層出不窮。各路豪傑,爭相湧現,你方唱罷我登場,綻放耀眼光芒,用他們出眾的才華和對音樂的熱愛推動著華語樂壇的這艘巨輪不斷向前。2.八九十年,新馬歌手闖蕩華語樂壇的先驅,成績亮眼,為後來者指引了方向從八十年代開始,正值臺灣經濟騰飛,各行業繁榮發展,流行音樂也走上了快車道,開啟了黃金時代的序幕。一批優秀人歌手、音樂人紛紛湧現,其中新馬歌手也藉著這個契機紛至沓來,出現在華語樂壇的聚光燈下,吸引了外界關注的目光。
  • 《我不是藥神》:一部堪稱「神作」的華語電影
    比如,2018年十大賣座的華語片,動作大片只有《紅海行動》和莊文強、周潤發、郭富城、張靜初聯手打造的《無雙》這2部上榜;喜劇片上榜6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前任3:再見前任》《一齣好戲》《超時空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