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色列公司Watchful.ai在最新版本的抖音和TikTok安卓應用程式中,發現了名為「Face Swap」代碼的換臉功能。另有外媒也爆料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正秘密構建一款應用,用戶可將自己的臉換入其他視頻中。據報導,無論是國內的抖音,還是國際版的TikTok,均要求用戶進行多角度生物特徵識別掃描,並同步上傳身份憑證,最後進行分享。隨著消息傳出,網友們的擔憂也越來越大,字節跳動將如何處理如此敏感的生物統計數據及身份信息?
數月前,陌陌公司推出的換臉APP ZAO一夜爆紅,卻很快在4天後跌落谷底,就是因其所涉及的人臉信息數據洩露風險等網絡數據安全問題,接到了國家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的約談,隱私權相關問題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強烈質疑。
ZAO被監管層約談剛剛過去,抖音就被爆出秘密開發換臉功能,如此「頂風作案」,也不得不引人懷疑其研發此代碼的動機:在普通人甄別視頻真假尚無計可施的情況下,特別是各種監聽門、竊取隱私事件被曝光後,面對素有「慣偷」之名的字節跳動,此番被提前劇透的「換臉」功能,是否就是換個手段收集更多的用戶隱私?累累前科的字節跳動不由令人後怕。
2019年2月,TikTok因侵犯兒童隱私被判繳納570萬美元罰款,將母公司字節跳動的臭名遠揚海外。事實上,這只是字節跳動旗下應用產品被曝侵犯用戶隱私消息中的一條而已。今日頭條、抖音等產品接連被發現,能在被拒絕讀取通訊錄等個人信息的前提下,依舊強挖用戶隱私信息,向用戶推送來自「微信好友」的關係推薦。而在2019年初,字節跳動為衝進社交賽道推出的多閃,也在剛上線沒多久就被譴責,稱其未經用戶同意默認竊取手機通訊錄關係。
2018年9月,今日頭條「放心借」強制用戶授權通訊錄一事被自媒體人凌建平實名舉報,直指其目的不簡單,合作商之一的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就曾因向用戶通訊錄撥打騷擾電話而遭遇投訴多起。再往前看,自2017年2月起,就有敏感的用戶,以「細思極恐!頭條在偷聽我的對話內容?」為題,講述了自己的遭遇與疑惑,懷疑可能被今日頭條「偷聽」。此後,對於字節跳動「麥克風竊聽」的控訴就一直未斷。
多年來,國家監管部門對字節跳動旗下產品的隱私監管從未停止,不僅組織技術部門對字節跳動旗下軟體是否存在侵犯用戶個人隱私行為進行持續監測,同時也加強了對其網際網路服務信息收集使用規則告知、帳號註銷等環節的監督檢查。2018年,字節跳動因侵犯公民隱私,被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約談,要求其就存在的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規則、使用目的告知不充分現象進行整改。2019年,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還聯合發布報告,再次點名批評今日頭條涉嫌違規、超範圍收集使用用戶信息。
只是,頻繁的約談和監管手段沒能喚醒字節跳動的良知,用戶隱私成了字節跳動牟利路上的法器之一。字節跳動旗下產品竊私作風由來已久,且愈演愈烈,這也無怪乎人們擔心,抖音或將推出的「換臉」功能,對於收集的用戶面部生物特徵信息,是否有別樣的使用需求?
在海內外多次監管和罰款之下,抖音竊私陋習依舊不改,若不能喚醒其對於用戶隱私的尊重和保護責任,此番秘密研發「換臉」新功能,很可能會出現大面積數據被非法使用危害用戶的情況,這對於用戶和社會來說,會將是一場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