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銀行熱銷存款產品觸監管紅線?高息攬儲暗藏風險

2021-01-07 金融界

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1月29日訊(記者趙雅芝)近日,記者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山東省首家民營銀行藍海銀行在其官方APP存款產品中「藍貝貝」仍在「火熱搶購」。

根據藍海銀行官方介紹,藍貝貝是藍海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創新型五年期定期存款,最長持有期限5年。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傳統定期存款產品,藍貝貝可以隨時支取。在其官方介紹中顯示,如客戶提前支取存款,按照相應存期靠檔計算實際持有天數的利息。

藍海銀行APP藍貝貝產品介紹

據了解,監管5月初召開會議,要求清理按日均規模分檔計息的智能存款產品。具體來看,監管要求智能存款類產品自2019年12月1日起停辦,而且在過渡期間新開辦的業務合約到期日不得超過11月30日。

值得注意的是,藍貝貝的最長存款期限為五年,這一時間期限或與監管要求的智能存款合約到期日衝突。藍海銀行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監管要求清理停辦的產品屬性為「根據客戶活期存款帳戶日均餘額、參考定期存款利率、設置分檔利率的活期類存款創新產品」,而藍貝貝則屬於定期存款產品,不在監管要求的範圍之內。

此外,依據存款期限不同,藍貝貝存款利率也不同。具體來看,藍貝貝存款期限劃分為五檔,分別是:0-3個月為3.7%的利率;3-6個月為4.2%的利率;6-12個月為4.5%的利率;1-3年為4.7%的利率;3-5年為5%的利率。

藍貝貝靠檔計息利率

可以發現,藍貝貝階梯式利率均高於目前銀行傳統定期存款利率。業內專家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智能存款其區別於傳統的銀行存款,給客戶的利率高於對應期限的傳統存款產品。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利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銀行有權對其存款產品進行定價;另一方面,監管也可能擔心這類存款產品利率較高可能影響大行吸儲利率、影響市場利率、提高社會融資成本。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雖然利率水平已完全市場化,但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及民營銀行仍需注意監控存款利率的偏離度,偏離度過高,銀行在內部經營、風險管理方面更容易出現問題。

談到存款風險,客戶最關注的莫過於能否確保本息兌付。藍海銀行客服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按照存款保險條例,50萬以內100%賠付,但超過50萬的部分則沒有「保障」,而藍貝貝的最高購買額度為600萬。

藍海銀行於2017年5月24日開業,成為山東省首家民營銀行。該行2018年年報顯示,資產規模達188.31億元,營業收入達4.24億元,經營利潤達2.39億元。

相關焦點

  • 監管叫停智能存款,多行清盤高息變活期,還好銀行攬儲有新招
    隨著央行對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加強監管,智能存款作為典型的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受到了影響。此前,多家銀行已經下架了智能存款產品,但存量產品仍然違反監管規定。近日,部分銀行宣布清盤這類智能存款產品,而且清盤之後存量產品利率將按照活期利率執行,投資者的收益明顯受損。
  • 央行整頓高息攬儲後續:銀行靠檔計息產品陸續退場
    還有部分銀行清退工作也提上日程,廣發銀行日前公告稱,將於9月11日終止「定活智能通」及「智能分段計息」業務。分析認為,靠檔計息存款產品退場主要因為央行出手規範高息攬儲,加上今年貸款端利率不斷下行,銀行上漲存款利率動力減弱。在此情況下,未來銀行的攬儲思路和策略也應作出調整。
  • 銀行年末攬儲降溫,資本市場或分流存款,銀行如何應戰?
    餘額寶收益率跌破2%、多銀行下調大額存單利率、靠檔計息產品陸續「下架」……在今年各類存款產品直接或變相降息後,年末銀行攬儲大戰也幾近「熄火」。臨近年末,貝殼財經記者走訪諮詢了工行、農行、中行、建行、招行、民生、浦發、華夏、廣發、光大、興業、北京銀行、杭州銀行等13家銀行,發現從大額存單到銀行理財,收益率都沒有明顯「翹尾」。對於「翹尾效應」降溫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監管規範高息攬儲、年內貸款端利率多次下調等因素影響。
  • 央行叫停靠檔計息定存 藍海銀行發售產品仍存滿息給付行為
    經濟導報記者走訪濟南部分商業銀行發現,靠檔計息定期存款從去年底就開始整改,浦發銀行等相關產品的提前支取靠檔計息政策已恢復參考活期利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不少商業銀行明確「叫停」的做法,部分民營銀行「欲蓋彌彰」,並未更改靠檔計息政策,而是標註「售罄」「產品維護中」等字樣為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高息產品「遮羞」。
  • 創新存款將迎嚴監管!靠擋計息產品「隱退」 六大國有銀行公布調整...
    在監管層頻頻發聲之後,多家銀行創新型存款產品正在下架。近日,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行齊發公告,2021年1月1日起,調整靠檔計息產品提前支取時適用的計息規則。如在調整日(含)後提前支取,將按照支取日該銀行人民幣活期存款掛牌利息計息。「此次六大行統一發布公告與監管層有窗口指導有關。」
  • 銀行攬存大戰關口,支付寶、度小滿相繼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如若後續監管有明確要求,將依照監管要求進行相應處理。 多名金融業人士認為,支付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主動下架,有可能與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的風險應對新課題有關。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公開場合兩度提及網際網路存款業務存在風險,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 監管約束下存量產品逐漸「隱退」,廣發銀行即將下架靠檔計息類產品
    在此之前,風靡一時的中小銀行智能存款產品也很難見到身影。分析人士指出,這預示著靠檔計息產品再難有發展空間,銀行未來應加強產品設計,減少對高息產品的依賴。01廣發銀行將下架靠檔計息業務又一靠檔計息類存款產品將「退隱江湖」。
  • 多家銀行下架智能存款產品,調整負債結構提上日程
    事實上,自2018年末以來,對於智能存款的監管就逐漸趨嚴,多次出現窗口指導,多家銀行也對相關產品進行了整改,比如調整存入期限或利率水平等。而在市場利率水平下行態勢下,目前已有銀行開始優化負債結構,降低負債成本。
  • 銀行年末攬儲大戰硝煙不再 「利器」受限小行需求更迫切
    今年以來,監管要求銀行降低資金成本,讓利實體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銀行高息攬儲行為,再加上銀行也要考慮存款偏離度等指標,因此不再強調時點性的衝刺。不過,相比大行和股份行,一些城商行、農商行的攬儲需求較為迫切,特別是近期按檔計息、結構性存款、網際網路存款等攬儲「利器」受限,對小行影響更大,在無法進行高息攬儲的情況下,存款將更多地流向大型銀行。
  • 民營銀行智能存款全方位PK
    6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眾邦銀行等8家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產品發現,各家銀行的利息、提前支取規定差異較大,對比來看,富民銀行的「富民寶」、藍海銀行的「藍貝貝」的提前支取利率更高。
  • 風險防控、監管定位、扶持實體經濟,智能存款下架的三大原因
    近日有關螞蟻集團、度小滿、京東金融、騰訊理財通等多家平臺相繼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的新聞,在頭條熱榜上引發熱議。很多投資者不明白,這種既有安全保障,又能收穫高額利息的開拓創新型智能存款產品,怎麼就不讓繼續出售了呢?投帥以為從風險防控、監管定位、扶持實體經濟三個原因分析,註定了此次智能存款的大規模下線。
  • 變相突破地域限制 監管「盯上」網際網路存款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公開論壇上表示,多家銀行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了存款產品,此種模式突破了地方法人銀行經營的地域限制,從負債業務看已成為全國性銀行,此類存款的流動性特點有別於傳統儲蓄存款,風險管理和監管要能跟得上。網際網路存款潛藏哪些風險?將如何規範?
  • 網際網路銀行存款,怎麼就被叫停了?
    此前在貨基萬份收益跌破1元之後,不少人轉戰「保本又高息」的線上存款,以維持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  如今隨著線上存款被叫停,這些人無疑將失去重要的理財工具,其中更出現諸如「又動了誰的奶酪」之類的不滿聲音。  事實上,線上銀行做強背後,亂象也在滋生,尤其是存款保險制度被「濫用」,用網友的話講:你看到風險了嗎?
  • 螞蟻再被監管,存款不許競價
    今年下半年是螞蟻集團的多事之秋,及貸款業務被敲打之後,支付寶上的所有的銀行存款產品全面下架。 這些存款產品大部分是一些中小銀行發布的,什麼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它本質上就是通過網際網路高息攬儲,因為這些小銀行在線下吸收存款遠遠競爭不過那些大銀行。
  • 從銀行、平臺方面,聊線上攬儲違規的核心問題,相信未來是光明的
    大家看到的就是「營銷」就是加息券(比如富民銀行之前發的加息券)、現金獎勵(比如微眾銀行的攬儲積分獎勵等)。「創新」就是靠檔計息、按頻次付息、轉讓類存款。所以未來「高利率存款」會消失嗎?存款產品的差異化利率、差異化服務一定會存在,也不用過分擔心。
  • 搶佔網際網路理財市場 多款高息存款產品利率「破 5」
    在銀行理財、網際網路寶寶等收益紛紛下行的同時,近期,通過網際網路平臺銷售的銀行存款產品,因為較高利率,獲得了部分投資者的關注。《金融投資報》記者調查多個網際網路金融銷售平臺發現,目前部分民營銀行推出的存款產品利率多在4%以上,且不乏「破5」產品,最高利率已達5.8%。
  • 銀行存款再加碼:年利率4.7%,最低只要存半年
    一邊是線上存款將被監管的預期,一邊是年末銀行攬儲的壓力!目前主要網際網路平臺的銀行存款,呈現出了明顯的分化:大多數銀行開始低調,也有銀行則再加碼。比如此前文章提到,有銀行推出1年期的線上存款產品,年利率達4.7%!
  • 年末攬儲:大行淡定小行貼錢
    ,以往還有4%以上的存款產品,但今年監管力度加強,這種產品已經沒有了。,一些銀行網點推銷理財產品等其他產品的熱情蓋過攬儲。多位銀行從業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既有監管政策「緊箍咒」,也有銀行現實經營層面的壓力。
  • 銀行「動真格」了?六大行齊發公告,2021年1月1日起,這類存款利息...
    但在靠檔計息計算之下,銀行會按一年的固定利率給你結算(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5%),最終小明拿到的本息是10150元。利息大大增加。之所以存在「靠檔計息」,就是因為銀行有「攬儲」壓力,同等條件下,哪家銀行的存款產品越吸引人,哪家銀行吸收的存款就越多。
  • 新安銀行智能存款產品合規存疑 開業次年扭虧為盈
    來源:投資者網《投資壹線》汪下弟近日,《投資壹線》發現安徽新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安銀行」)旗下APP中的智能存款產品仍可購買,但其在第三方理財平臺上掛出的智能存款產品則顯示均已售罄,後續是否仍會發行,暫未可知。智能存款屬於高息攬儲類產品,有利息損失最小化和靠檔計息兩種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