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人生萬事入圍城

2020-12-15 和訊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蘇楓

2020年11月21日,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錢鍾書先生被稱為「三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天才」「營造巴別塔的智者」。

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受疫情的影響,紀念活動較少。這樣的平靜,倒是符合錢鍾書先生本人願望的。先生一向反對借他之名組織的各種活動,甚至不贊成研究其創作。1998年在88歲米壽之年更是留下遺囑,喪事一切從簡,不留骨灰。

錢鍾書與夫人楊絳「世間最好的愛情」,令人感喟,兩人同甘共苦,攜手走過了半個多世紀。

紀念 值此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之際,紀念先生的最好方式也許是摒棄紛擾,潛心讀一讀他的著作。

愛情的味道

楊絳初晤錢鍾書於清華園,那是1932年春天。是年因為上海「一·二八」之役,蘇州東吳大學停課,一部分學生到北平各大學借讀,楊絳借讀於清華大學,因而結識這位「數學零分,外語則無師自通」的清華才子。

楊絳在隔了半個世紀後回憶說:「我初識鍾書的時候,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雙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鏡,一點也不『翩翩』。」當年的清華師生都樸素,陳寅恪、俞平伯也都是經年一襲青衫。

1933年秋,楊絳考取清華外文研究所,錢鍾書已自清華畢業,在上海光華大學教書,兩人訂婚。

1935年夏,錢鍾書與楊絳結婚,雙雙從上海啟程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

1937年5月,獨生女錢瑗出生於牛津。她出生時渾身青紫,經護士搶救才活了過來,這是在牛津出生的第二個中國嬰兒。護士們因為她啼聲響亮,便給她起了個有趣的代號:Miss Sing High(高歌小姐)。

一直想要個女兒的錢鍾書十分欣喜,一天來了醫院四趟,真是有點手足無措了。他仔仔細細地看了女兒,很得意地說:「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

此時的錢鍾書,其實正在緊張地準備論文答辯,他仍舊每天到院探望,直到妻子出院。

面對妻子的堅強,錢鍾書也「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妻子楊絳出院那天,她回到家裡,公寓雖然一團亂,卻充滿一股熟悉的香味。灶上燉著一鍋泛著金黃色油光的雞湯,湯中有點翠綠,那是錢鍾書特意剝的嫩蠶豆瓣——那是他和妻子的家鄉無錫,在五月會吃的應季風物。他盛好雞湯,端著催她喝下。那一刻,她記了一輩子,很多年過去,他已駕鶴西去,女兒也撒手人寰。她還是記得那個中午,她喝著雞湯,他看著她。

人生的知己,有時候可能不在學問,而是體現在一粥一飯,點點滴滴。

當境厭境,離境羨境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這句話大概是錢鍾書先生最常被後人稱道的一句話。

小說《圍城》的長年暢銷,使得錢鍾書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擁有極高的知名度。

在小說中,圍城這一意象點出在第三章。最初是借小人物之口帶出哲學家羅素稱引的英國古語:「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小說隨即又借蘇小姐之口引述法國俗語點出了這一中心意象:

「婚姻如同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這就是作者借小說人物在客廳議論中點出的「圍城」意象,所述尚以婚姻為主。而在第五章,又借主人公方鴻漸之口對這一意象作了呼應:

「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

《圍城》序裡開宗明義地說:

「這本書裡,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有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人是『動物』之說源於希臘柏拉圖。人最基本的毛病是人的獸性,人性的自私,用《圍城》的一個比喻來講,是人的猴子尾巴。這個尾巴不但掛在中國人的身上,也掛在西方人的身上。」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錢鍾書夫婦倆在巴黎時認識了一個年輕人A,那時A尚未結婚,有一次他說,喜歡「天仙美」的女子,不喜「妖精美」。但A的朋友B剛好相反,卻喜歡「妖精美」的女子。有一次B對一個牽狗過街的風塵女子很有興趣,本想找她來聊聊天的,結果沒有,不知何故。後來楊絳回憶說,有一晚,他們一群人同坐咖啡館,看見那個牽狗的女郎進另一家咖啡館去了。「天仙美」的愛慕者對「妖精美」的愛慕者自告奮勇地說:「我給你去把她找來。」他去了好久不見回來,錢鍾書說:「別給蜘蛛精網在盤絲洞裡了,我去救他吧。」 錢鍾書跑到那家咖啡館,只見「天仙美」的愛慕者獨坐一桌,正在喝一杯很燙的牛奶。四周都是風塵女郎,在竊竊笑他。楊絳說,鍾書「救」了他回來。從此大家都在笑他,說在這種場面,至少也該喝杯啤酒,不該喝奶的。

在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季進看來,錢鍾書高超的反諷藝術和豐沛的知識素養背後,有一條往往被普通讀者忽略的線索,那就是對人的「生存境地」的徹悟。無論是《寫在人生邊上》對人生的點評,還是《人·獸·鬼》對人性弱點與心理的探索,抑或是《圍城》對一種人生境遇的揭示,莫不如此。

在《圍城》中,錢鍾書把對人性的揭示,發揮得淋漓盡致。從婚姻到人生,都是「被圍困的城堡」,用《談藝錄》中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當境厭境,離境羨境」,這不正是一種人類生存的普遍性困境嗎?

錢鍾書對世界的洞察,與西方存在主義的理念相契合,顯示了他作為一個世界主義者的視野。或許由於這樣的原因,並沒有什麼主動的推介,《圍城》在西方世界獲得了很大反響,躋身《企鵝經典叢書》,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傑出代表。

正如《圍城》的主旨——人生萬事如圍城,城內人想出去,城外人想進來。「圍城」心態根源於人的欲望,如哲學家叔本華所說「欲饜願償,樂即隨減」。

「閉門家裡坐,病從外國來」

錢鍾書後來在《管錐編》中闡發人生的「無出路之境界」或「人之生世若遭拋擲」,也都可以拿來與《圍城》的人生境遇相對照。

先生晚年的巨著《管錐編》,通過評論《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等十部古籍,立足於中國文化,匯通融合了不同語言、不同學科的文化話語。既有中國的經史子集、小說戲曲,也有西方的歷史哲學,還旁涉人類學、社會學等不同學科,四面交響,就是為了尋求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世界主義的立場與視野,顯示出他作為一代學術大師的風範與氣度。《管錐編》代表了當代中國參與世界文化對話的聲音。

德國學者莫芝宜佳認為:「先生最大的功勞可能是這一點:他把長期禁錮了的中國文化重又展示給世界,並使之生動起來。錢鍾書正像一位神氣的媒人一樣,通過千百個角度的洞察,溝通了中西文化,展示了精神與人性的交流。在他之前,無論中國或西方,都未有人敢去一試。他的著作在未來將進一步證實這一點。」

對於世界上眾聲喧譁的 「錢鍾書研究」,如果先生恰巧在俯視眾生,可以想像,他會有些什麼表情。

據楊絳說:「一次我聽他在電話裡對一位求見的英國女士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來看望他的人多了,成為一種負擔,使他不堪其苦,有時自我解嘲一番。有一次錢鍾書致書友人說:「十日前有美學者夫婦惠過,攜其兒來,兒感冒未痊,傳染內人,即波及我,咳嗽引起哮喘。閉門家裡坐,病從外國來。」

來客帶來諸多麻煩,他輕鬆地說:「虛名之帶來災害,如是如是!」這些絡繹不絕的訪客,直到先生臥病住院才中止。

值此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之際,紀念先生的最好方式也許是摒棄紛擾,潛心讀一讀他的著作。靜下心來,真正進入錢鍾書的世界,可以感受到特別的人文力量,我們也許會產生或深或淺的認識,在內心燃起希望。

參考資料:《民國太太的廚房》(作者李舒);《錢鍾書傳:營造巴比塔的智者》(作者張文江);《錢鍾書(逝世二十周年修訂版)》(作者湯晏)。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12月上旬刊

相關焦點

  • 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人生萬事入圍城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蘇楓2020年11月21日,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錢鍾書先生被稱為「三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天才」「營造巴別塔的智者」。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受疫情的影響,紀念活動較少。
  • 讀錢鍾書《圍城》品人生百味
    文/榮媽早就聽說了《圍城》中有關對於婚姻的闡述,但一直沒有認真的讀這本書。恰好,這期讀書會共讀的就是錢鍾書的這部作品。楊絳說:「《圍城》的主要內涵是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 《圍城》—錢鍾書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一部長篇作品,該作品凝聚了他對社會腐敗、學術墮落的感嘆,堪稱一部現代版的《儒林外史》。錢鍾書在文中塑造了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孫柔嘉、李梅亭等鮮活的人物形象。錢鍾書對方鴻漸的描述可謂是出神入化,但最終卻為他選取了一個悲慘的命運。方鴻漸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圍城般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會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時,卻發現城門已經關掉了。
  • 再讀《圍城》:錢鍾書筆下的四種女人,不同性格對應不同的人生
    很多人翻開《小說》圍城,其實都是衝著封面上的那句話: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圍城》中的這句金句不免讓人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婚姻經營的小說,但是我在讀完之後,卻更喜歡將《圍城》歸為一本人生哲學小說。
  • 《圍城》:錢鍾書用方鴻漸的悲劇人生,給了我們3條警示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裡的人想出去。《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經典之作,書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這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裡的人想出去。"其實不是的,這本書中更多的是,對人性,對生活態度的探討,錢鍾書用方鴻漸的悲劇人生,給了我們3條警示。一、能力跟不上野心的時候,最應該停下來學習方鴻漸本來可以踏踏實實的工作,但是因為每天空談理想,無法腳踏實地的工作,導致最後的工作也沒了。
  • 錢鍾書誕辰110周年,走出圍城看其學術人生
    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一位朋友在病中與我通電話,建議我把這些年來所寫的有關錢先生的文字彙輯成集,以作紀念。我十分猶豫。然而,自審已經發表的文字,對錢先生的人生經歷了解不深,對他的學識涵養、格局眼界更尚未摸到門徑,好像一份不合格的作業,如何拿得出手?我曾經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錢鍾書與宋詩研究」,雖已結項卻未成書;打算撰作的《錢鍾書學術評傳》僅只完成第一章,真是愧對先生。但畢竟曾親炙於先生者,至今日已為數不多,我還是有向年輕學子述說自己感受的衝動,似乎也是一種責任。
  • 錢鍾書《圍城》:從方鴻漸的悲劇人生裡,我明白了2個人生道理
    《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為《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錢鍾書《圍城》:從方鴻漸的悲劇人生裡,我明白了2個人生道理。
  • 拍《圍城》時與錢鍾書談話2小時,陳道明:文化面前自己狗屁不是
    電視劇《圍城》是根據我國著名作家錢鍾書先生的同名小說《圍城》改編的,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在現代文學史上可以說獨樹一幟。拍《圍城》時與錢鍾書談話2小時,陳道明:文化面前自己狗屁不是在拍攝《圍城》的過程中,陳道明結識了錢鍾書,並且受邀前往錢鍾書先生家做客。進屋後陳道明才發現,錢鍾書先生的房間內全是書,別說電視機,甚至連一臺收音機都沒有,當時兩人談了2個小時。
  • 錢鍾書的愛情63年如一日的甜蜜,為何還要寫《圍城》「貶低」婚姻
    「婚姻是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錢鍾書只有中國人才能讀懂《圍城》,為什麼?因為只有中國人最注重婚姻,自古以來成家立業是大事,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終身大事」。熟悉錢鍾書的人都有一個疑問,錢鍾書與楊絳的婚姻與愛情真的是63年如一日的甜蜜,為什麼還能寫出如此貶低婚姻的作品《圍城》?是他們的婚姻隱藏真相嗎?什麼是一見鍾情?當風度翩翩的錢鍾書在上課的路上遇見玲瓏俏麗的楊絳時,我明白了。
  • 直播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特別行動,等你「入座」
    今年是中國現代戲劇奠基人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原本要舉行的各種紀念活動卻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戛然而止。幾天前,北京市文旅局發布了關於演出場所有序恢復經營活動的通知,這不僅是演出行業的福音,也令戲劇人為之振奮。
  • 錢鍾書誕辰110年,為他闢3個謠:牛人被曲解,是時代最大的悲哀
    人人都知道錢鍾書有部經典之作《圍城》。但很少有人知道錢鍾書平生得意之作不是它,而是《管錐編》。這部錢鍾書耗費大半輩子寫的書,不但博雜豐富縱覽中國傳統文化,更是在其中引用了千奇百怪的英、法、德、拉丁文,用來具體比較其他語言裡和中國文學相通的意象、比喻和思想。
  • 曹禺誕辰110周年,我們要紀念他什麼?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題:曹禺誕辰110周年,我們要紀念他什麼?新華社記者白瀛、範思翔他是中國現代話劇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標誌中國話劇走向成熟,也彰顯著中國現實主義話劇的高峰。今年是劇作家曹禺誕辰110周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戲劇學院等相關單位相繼舉辦紀念活動。
  • 這樣一種藝術人生,雲水襟懷,宋步雲誕辰110周年紀念展今日開幕
    拂去歷史的煙塵,宋步雲先生的作品一件件呈現出來,細細品味,「也是一種人生,也是一些歷史」。2020年11月25日下午,「雲水襟懷——宋步雲誕辰110周年紀念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110周年,此次展覽是宋步雲先生的藝術作品與相關文獻首次「回到」中央美院面向師生與公眾展出。
  • 「毒舌大師」錢鍾書《圍城》中4句話,讓我見識了人性的陰暗面
    錢鍾書是文學界的非凡人物,清華大學畢業,他有一個毒舌的稱號聞名於世界。因為他獨特的口才,被大家稱為「毒舌大師」錢鍾書,他的毒舌不僅僅表現在與人交往當中,更多的是體現在他的小說當中。《圍城》這部小說便是其中之一,這本書可以說是錢鍾書最經典的作品,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風格獨特的諷刺經典,錢鍾書的「毒舌」體現的淋漓盡致。
  • 讀錢鍾書《圍城》,窺探人心的灰色地帶
    上世紀中葉,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問世。「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迅速擴散。圍城就成了婚姻的代名詞。書中用辛辣的文筆,幫助人們窺探人內心深處的灰色地帶,同時也了解了人性之豐富。天下只有兩種人。
  • 錢鍾書《圍城》中濃縮成經典的十句話:揭示了人性與婚姻的殘酷
    熟悉《圍城》這本書的夥伴們,一定對錢鍾書先生在書中的一句話印象比較深刻: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這句話可以說是對這本書的中心總結。僅僅10句話,錢鍾書就道出了婚姻和人性的殘酷,實在是令人佩服。錢鍾書的文字,讀完沒有一句覺得多餘,多處比喻諷刺以及人物的性情描寫辛辣恰到好處。相比較將婚姻比作圍城這個立意,更能體會到的是書裡的種種世俗人情。
  • 國學才子錢鍾書,創造「毒舌合集」《圍城》,開啟了瘋狂吐槽路
    讀之前我先了解一下作者錢鍾書,了解之後真的是讓我「刮目相看」,更加對《圍城》感興趣了。從前對待民國時期的作家,我一貫覺得他們是文質彬彬,滿腹現實主義大義的文人姿態。可錢鍾書卻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圍城》簡直就是一本「毒舌合集」。錢鍾書,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2020年是錢鍾書先生(1910.11.21-1998.12.19)誕辰一百一十周年。這位被譽為「文化崑崙」的學者,著有《圍城》《談藝錄》《管錐編》等影響力巨大的著作,更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他的許多人生經歷,他的學術究竟有沒有體系等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
  • 費孝通誕辰110周年精選集出版
    費孝通誕辰110周年精選集出版 華西都市報2020-12-20 04:19:03.0當代書評   今年是費孝通(1910 年—2005年)先生誕辰 110 周年。作為中國民族學的奠基人之一,費孝通是20世紀中國極富思想洞見和人文情懷的著名學者,他一生致力於探尋有著悠久歷史與傳統的中國,它的社會特質及其現代轉型。  與其他20世紀的思想者一樣,他是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身份為中國找尋現代之路。
  • 經典電視劇《圍城》,演技派扎堆,錢鍾書為何只單獨表揚五位
    今年是電視劇《圍城》播出三十周年,這部電視劇網絡評分達到9.2分,對於一部文人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來說,確實相當難得,畢竟對比其他評分超過9分的影視劇,《圍城》雖然名氣夠大,但多少還是顯得有些小眾。當年拍攝電視劇《圍城》前,原著作者錢鍾書其實是不太情願的,這部寫作於四十年代的小說幾乎被遺忘了三十多年,很多人甚至包括導演黃蜀芹都沒看過該書。當黃蜀芹第一次聽編劇孫雄飛說想拍《圍城》時,她一度以為這是一部戰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