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圍城》:錢鍾書筆下的四種女人,不同性格對應不同的人生

2020-12-15 博書

很多人翻開《小說》圍城,其實都是衝著封面上的那句話: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圍城》中的這句金句不免讓人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婚姻經營的小說,但是我在讀完之後,卻更喜歡將《圍城》歸為一本人生哲學小說。

在小說《圍城》中,錢鍾書生動地刻畫了一眾男男女女,這些人各自面臨著不同的人生困局。但是細心的讀者很快會發現,錢鍾書寫他們的人生困境,其實更像是在找因果,尋找一種關於性格與人物命運的隱性締結。

整篇小說看下來,錢鍾書交叉講述了主人公方鴻漸與生命中四個女人發生的情感糾葛。這四個女人身世不同,性格迥異,最終面臨的人生選擇也截然不同。錢鍾書在書中通過對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這幾個女人的形象塑造來隱喻當下社會中的幾種女子,表現人生價值觀和性格差異對女性在婚姻、人生道路上的影響。

鮑小姐:信仰拜金主義的 「物質女性」

《圍城》中的鮑小姐放到當下社會中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綠茶女」。鮑小姐在書中是一個豐腴、美貌的女子,並且她很懂得利用這些先天的優質條件來吸引異性。錢鍾書這樣寫道:

她只穿緋霞色抹胸,海藍色貼肉短褲,漏空白皮鞋裡露出塗紅的指甲……那些男學生看得心頭起火,口角流水……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又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理是赤裸裸。」鮑小姐畢竟是末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

通過錢鍾書頗帶幽默戲謔的文字,其實我們不難看出他對這一類女性的鄙夷。在小說中,鮑小姐是一個縱情浪蕩的女學生形象。在法國留學期間,她難耐寂寞,放飛自我,尋歡作樂;回國途中,她在已有未婚夫的情況下,還不斷挑逗方鴻漸,令他墜入自己的情網。但是事實上,這種引逗又只是出於一種樂趣,以此證明自己的女性魅力。

在方鴻漸筆下,鮑小姐這類女人就是以男人和婚姻來標榜自我價值的典型。建立在這種價值觀之下,鮑小姐將個人命運與男人及男人帶來的物質利益緊密相連。也正因如此,鮑小姐毫不猶豫地捨棄了女性的自尊自愛,與那個打她整整12歲,外形黑胖的丈夫訂婚,從而獲得留學的機會。

鮑小姐儼然將自己的愛情作為一項籌碼,去謀求生活中的現實利益,對於一個獨立的女性來說,這是悲哀的,因為這註定了她在今後的婚姻生活中沒有話語權,全憑自己有錢有勢的丈夫主宰。鮑小姐獲得了物質上的滿足,但是她的精神世界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自由。

對於這樣一個徹底自我物化的女性,她對待婚姻的麻木態度令人感到心酸,但是她輕佻又放浪的姿態又讓人不再同情。楊絳在小說的後記中透露:「因為鮑魚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鮑。」由此可見,錢鍾書對這樣一個女性的批判已經超過了同情,因此,他甚至沒有給這位「鮑小姐」一個實質上的名字。

蘇文紈:心高氣傲,思想傳統的「大齡剩女」

在《圍城》中,蘇文紈一出場就是一個才學兼備、心高氣傲的富家女形象。蘇文紈不同於仰賴未婚夫生存的鮑小姐,她是一個真正出自書香門第,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家閨秀,唯一的缺憾就是年紀有點大。因此,從蘇文紈對方鴻漸的執著,我們也上可以看出她對婚姻的焦慮。小說中寫道:

在大學同學的時候,她眼睛裡未必有方鴻漸這小子。那時候蘇小姐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不肯隨便施與。現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捨不得穿,鎖在箱裡。過一兩年忽然發現這件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

在蘇文紈的人生道路上,她的起點比普通人要高出許多。無論是她漂亮的長相,優厚的家世,還是高高在上的學歷,但是她偏偏在婚姻這條道路上太過執著。

蘇文紈雖然接受的是西化的教育,但是她的骨子裡卻是傳統的,她認為一個女人如果不能在婚姻中收穫成功就是徹底的失敗。在傳統文化的束縛下,蘇文紈認為方鴻漸在整體上相對符合自己的擇偶標準,於是決定牢牢地抓住這個男人。

遺憾的是,方鴻漸從頭到尾都在逢場作戲,他性子溫吞,在一定程度上虛偽、懦弱,並非真的愛著蘇文紈,但是又常常要給蘇文紈造成一種愛的錯覺。最後,當蘇文紈越陷越深時,方鴻漸卻離開了他。

作為一個知識新女性,蘇文紈其實在認清方鴻漸的真面目後,大可不必再糾纏其中,傷筋動骨,最好莫過於另尋出路。但是傳統觀念絆住了她的手腳,她不想讓人看笑話,因此她像失業一般看待失戀,一段感情傷痛沒有過去又急匆匆地去找下一個託付之人,最後下嫁給了一個「丑角」曹元朗,在婚後開始荒廢學業,變得庸俗不堪。

錢鍾書寫這一段意在表現傳統的婚姻觀點對女性的戕害,但是女性本身還不自知。哪怕在今天這樣一個社會,一隻腳踏進婚戀就再也出不來的「蘇文紈」仍然比比皆是。

唐曉芙:天真率性,獨立有主見的新女性

唐曉芙是《圍城》眾多女性形象中相對正面、完美的一個。錢鍾書異常鍾愛這個女性角色,他這樣形容唐曉芙:

「唐小姐嫵媚端莊的圓臉,有兩個淺酒窩,天生著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彌補造化的缺陷。總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會裡那樁罕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

在錢鍾書筆下,唐曉芙不僅外在形象客人,而且有獨立思想和主見,是社會上知識新女性的代表。唐曉芙雖然是蘇文紈的表妹,但是她在思想上卻比看似老成的姐姐更為堅定,更有自己的想法。

當姐妹倆遇見同一個男人方鴻漸時,蘇文紈沒有理性地去看待過方鴻漸,只是一味在他身上挖掘自己想要看到的東西,反而對他的那些缺陷視而不見。但是唐曉芙和方鴻漸的交往則沒有那麼多感情用事。

唐曉芙作為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大學生,她有自己堅定的愛情觀,因此,當唐曉芙面對方鴻漸的追求,她會擲地有聲地說:

「方先生的過去太豐富了! 我愛的人,我要能夠佔領他的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著我。」

當然,這個拒絕的理由似乎更該理解為唐曉芙的個人理想主義。但是從這一點至少也可以看出,唐曉芙是一個直率、理性之人,她能夠通過表姐和方鴻漸之間的關係,理性地去看待方鴻漸其人,不為證明自己的魅力而接受方鴻漸,不輕易為表面的感動所改變自己的標準和原則。

在當下的社會中,諸如唐曉芙之類的女性已經成為稀缺品,這種稀缺並非是說那些外在條件的優秀,而是作為一名女性,她有一顆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心,能在世俗誘惑中保持清醒思考的能力,最終選擇自己真正要的生活。

孫柔嘉:精明能幹卻為性格所累的女人

孫柔嘉在小說中是唯一一個與方鴻漸步入婚姻「圍城」的人,結局令人唏噓,卻又難以引起讀者的同情,因為這是她一手策劃的婚姻困局。

在小說中,比起前面的三位女性,孫柔嘉顯得失色許多,因此,錢鍾書對她沒有什麼濃墨重彩的細緻描繪。而錢鍾書對這個人物的態度,全部藏在了趙辛楣的那句評價中:

唉!這女孩兒人滑得很,我帶她來,上了大當——孫小姐就像那條鯨魚,張開了口,你這糊 塗蟲就像送上門的那條船。」

趙辛楣的這句評價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孫柔嘉性格中機關算盡的精明特質。在書中的幾個女性中,孫柔嘉雖然在外在條件上沒有什麼優秀的特質,她長相普通,出身平凡,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之中,事事要她主動為自己爭取。這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孫柔嘉審視奪度的能力以及敏銳的殺伐決斷能力。

因此,當孫柔嘉經過學問、人品、家世、經濟的各方面權衡後,她將自己的目標鎖定在了方鴻漸身上。在兩人相識之初,她利用了「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的策略,有意識地掩飾了自己性格中精明、剛強的一面,在方鴻漸面前表現得溫順、柔弱,故作小兒女的純真爛漫。

在這期間,孫柔嘉一直在等待時機,當第三方陸子瀟和李梅婷出現時,她毫不猶豫地挽住了方鴻漸的手,也是關鍵的一步棋讓她最後「逼婚」成功,成功嫁給了方鴻漸。

站在男性的角度,孫柔嘉的「騙婚」之舉實在讓人不寒而慄,這也直接為她與方鴻漸的婚姻問題埋下了伏筆。隨著孫柔嘉在婚後逐漸暴露出自己精明、強悍的本性,方鴻漸產生了上當之感,與她的隔閡便日漸深重。

婚姻中的孫柔嘉無疑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太太,她為家庭費心費力,精打細算,賺著比男人更多的錢維繫家庭的開支。然而,這一系列優秀一旦結合她曾經的偽裝就成了騙局。方鴻漸內心想要的還是一個溫柔和順、以夫為尊的妻子,因此,現實中的孫柔嘉令他壓抑。

對於出身低微,受盡生活之苦的孫柔嘉來說,她所作的一切布局無疑只是索求一個值得依靠的男人,一個供她棲息的家庭。也許她早就知道真正的婚姻該是兩個靈魂的契合,只是現實的壓力促使著她迫切去攥住婚姻這樣一棵稻草罷了。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像孫柔嘉這樣的女性大有人在,她們因為現實需求而迫切想要步入婚姻,但是缺乏感情基礎的婚姻生活又讓她們倍感壓抑,深受其害,只因為她們對婚姻缺乏正確的理解,令人唏噓。

性格決定命運,價值觀決定人生走向,當你對婚姻和愛情還尚存困惑,不如讀一讀《圍城》,從這些女性身上找一找答案。好書需要常讀,《圍城》這本書值得收藏,一場電影的錢,帶你品讀一本好書,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下單。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讚~

相關焦點

  • 錢鍾書《圍城》:從方鴻漸的悲劇人生裡,我明白了2個人生道理
    《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為《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錢鍾書《圍城》:從方鴻漸的悲劇人生裡,我明白了2個人生道理。
  • 過了40歲再讀《圍城》,我悟出了人生啟示,希望能和你們一起共勉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錢鍾書當年錢鍾書老先生在見到妻子楊絳時說過這麼一句話:「見她之前,從未想結婚;見她之後,從未後悔娶她」。但在實際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婚姻是不幸的,是失敗的甚至說是痛苦的,所以一部《圍城》油然而生,過了40歲再讀《圍城》,我悟出了人生啟示,在這裡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和你們一起共勉。
  • 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人生萬事入圍城
    在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季進看來,錢鍾書高超的反諷藝術和豐沛的知識素養背後,有一條往往被普通讀者忽略的線索,那就是對人的「生存境地」的徹悟。無論是《寫在人生邊上》對人生的點評,還是《人·獸·鬼》對人性弱點與心理的探索,抑或是《圍城》對一種人生境遇的揭示,莫不如此。在《圍城》中,錢鍾書把對人性的揭示,發揮得淋漓盡致。
  • 【往事】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人生萬事入圍城
    當境厭境,離境羨境「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這句話大概是錢鍾書先生最常被後人稱道的一句話。小說《圍城》的長年暢銷,使得錢鍾書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在小說中,圍城這一意象點出在第三章。
  • 讀錢鍾書《圍城》品人生百味
    文/榮媽早就聽說了《圍城》中有關對於婚姻的闡述,但一直沒有認真的讀這本書。恰好,這期讀書會共讀的就是錢鍾書的這部作品。楊絳說:「《圍城》的主要內涵是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 錢鍾書《圍城》:濃縮成經典十句語錄,讓你看清生活真面目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長篇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最經典的一部小說之一。一經出版,風靡大江南北,大有「洛陽紙貴」之勢。因為其中獨特的諷刺意味,一度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書裡那些精言妙語是小說的最大成功之處,讀過《圍城》的人知道,這本小說要慢慢讀、細細品,如果一目十行是絕對無法領略故事的精髓的,錢鍾書本身就是淵博的大學者,他用精彩生動的描寫,賦予了書中人物獨特的性格和靈魂。
  • 錢鍾書《圍城》:從主題意蘊到語言特色,告訴你經典是如何造就的
    然而,《圍城》畢竟不同於一般的情節小說,其深刻的內涵,多層次的主題意蘊,的確是要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才可能逐一領會的。人生無處不「圍城」楊絳先生,在《圍城》的扉頁上寫道: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 《圍城》:錢鍾書用方鴻漸的悲劇人生,給了我們3條警示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裡的人想出去。《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經典之作,書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這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裡的人想出去。"其實不是的,這本書中更多的是,對人性,對生活態度的探討,錢鍾書用方鴻漸的悲劇人生,給了我們3條警示。一、能力跟不上野心的時候,最應該停下來學習方鴻漸本來可以踏踏實實的工作,但是因為每天空談理想,無法腳踏實地的工作,導致最後的工作也沒了。
  • 錢鍾書《圍城》裡最毒辣的一句話: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
    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所著的長篇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的中國經典現代文學名著。全書以主人公方鴻漸回國求職、工作和戀愛、結婚為線索展開,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在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如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
  • 《圍城》—錢鍾書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一部長篇作品,該作品凝聚了他對社會腐敗、學術墮落的感嘆,堪稱一部現代版的《儒林外史》。錢鍾書在文中塑造了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孫柔嘉、李梅亭等鮮活的人物形象。錢鍾書對方鴻漸的描述可謂是出神入化,但最終卻為他選取了一個悲慘的命運。方鴻漸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圍城般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會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時,卻發現城門已經關掉了。
  • 錢鍾書《圍城》中濃縮成經典的十句話:揭示了人性與婚姻的殘酷
    熟悉《圍城》這本書的夥伴們,一定對錢鍾書先生在書中的一句話印象比較深刻: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這句話可以說是對這本書的中心總結。女人說: 那你為什麼要先說那句話呢?如此追算不清,可賠上小吵一次。夫妻情侶吵架,最怕翻陳芝麻爛穀子,越翻越麻煩。僅僅10句話,錢鍾書就道出了婚姻和人性的殘酷,實在是令人佩服。
  • 拍《圍城》時與錢鍾書談話2小時,陳道明:文化面前自己狗屁不是
    電視劇《圍城》是根據我國著名作家錢鍾書先生的同名小說《圍城》改編的,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在現代文學史上可以說獨樹一幟。拍《圍城》時與錢鍾書談話2小時,陳道明:文化面前自己狗屁不是在拍攝《圍城》的過程中,陳道明結識了錢鍾書,並且受邀前往錢鍾書先生家做客。進屋後陳道明才發現,錢鍾書先生的房間內全是書,別說電視機,甚至連一臺收音機都沒有,當時兩人談了2個小時。
  • 電視劇《三十而已》與錢鍾書的「圍城」,婚姻最需要的是妥協
    我們常常把戀愛,等同於婚姻,其實,這兩者大不同。放肆的戀愛戀愛時的兩個人,都把自己收拾的非常精緻,努力把最好,最溫柔的自己,展現給對方看。桎梏的婚姻錢鍾書的小說《圍城》,把婚姻解析的非常透徹,「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三十而已》中,鍾曉芹(毛曉彤)跟陳嶼(楊玏),正是婚姻圍城的「受害者」,兩個人的婚後生活,跟他們曾經預想的,千差萬別。
  • 讀錢鍾書《圍城》,窺探人心的灰色地帶
    上世紀中葉,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問世。「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迅速擴散。圍城就成了婚姻的代名詞。書中用辛辣的文筆,幫助人們窺探人內心深處的灰色地帶,同時也了解了人性之豐富。天下只有兩種人。
  • 讀錢鍾書的《圍城》,知命運之理
    錢鍾書《圍城》第一次接觸到錢老的小說是在讀高中的時候,正經的認真看書的時候只有高中,因為那會青春懵懂,對任何事情都感覺是新的,特別是情感的事情剛好,有人推薦我看圍城這本書,打開書,看到主人公的名字(方鴻漸,跟我的名字有個字同音)我便讀了下去,愣是習慣把自己當成主人公,經歷著他的一切。他的說話令人感覺十分有趣,喜歡咬文嚼字,這是古人特有的,我個人很喜歡,這樣子感覺生活才有趣。現代的人缺少這種愛好,大家都打著遊戲,刷著小視頻,一刷一天過去了,或者看看網絡小說,我個人不喜歡網絡小說,因為缺少咬文嚼字的樂趣。
  • 人到中年再讀《圍城》,我讀出了這三條重要的人生啟示
    時至今日,在婚姻這座圍城裡,我已呆了十年之久。當我再次捧起錢鍾書先生筆下的《圍城》一書時,竟多了種莫名的感觸。和大學時期第一次讀它時相比,心境已完全不一樣。那時少不更事,沒有體會過工作、婚姻的難處,對此書並無多大感觸,只記得先生筆下那種幽默的譏諷、形象的比喻特別生動,時不時令人啞然失笑。
  • 「毒舌大師」錢鍾書《圍城》中4句話,讓我見識了人性的陰暗面
    《圍城》這部小說便是其中之一,這本書可以說是錢鍾書最經典的作品,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風格獨特的諷刺經典,錢鍾書的「毒舌」體現的淋漓盡致。以上種種現象,都可以用錢鍾書這句話來解釋: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有人說,這短短的一句話,便概括了人生的全部。我們總是沒法安於現狀,盲目對比羨慕那些未曾出現在自己身上的生活,就好像城外的人想去過城裡人的生活,而城裡人想去過城外人的生活一樣。
  • 經典電視劇《圍城》,演技派扎堆,錢鍾書為何只單獨表揚五位
    當年拍攝電視劇《圍城》前,原著作者錢鍾書其實是不太情願的,這部寫作於四十年代的小說幾乎被遺忘了三十多年,很多人甚至包括導演黃蜀芹都沒看過該書。當黃蜀芹第一次聽編劇孫雄飛說想拍《圍城》時,她一度以為這是一部戰爭戲。
  • 錢鍾書先生的《圍城》長篇小說文章賞析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代表作,是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長篇之一,創作於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動亂年代,他展示的不是戰火硝煙的時代,而是舊社會中上層知識分子的生活。經典語錄:1、我想走進來而未見圍城,我想走出去卻遍地圍城;2、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3、想要結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4、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的必然;
  • 錢鍾書《圍城》:濃縮十句經典語錄,句句直戳人心,品悟婚姻生活
    發表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小說《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書中的角色不僅個性鮮明,其幽默風趣的語言、辛辣諷刺的創作手法,更是被喜愛錢鍾書的人當成經典,不斷傳頌著。《圍城》這部小說問世後,或許連錢鍾書自己都沒有想到,這部小說的影響會如此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