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翻開《小說》圍城,其實都是衝著封面上的那句話: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圍城》中的這句金句不免讓人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婚姻經營的小說,但是我在讀完之後,卻更喜歡將《圍城》歸為一本人生哲學小說。
在小說《圍城》中,錢鍾書生動地刻畫了一眾男男女女,這些人各自面臨著不同的人生困局。但是細心的讀者很快會發現,錢鍾書寫他們的人生困境,其實更像是在找因果,尋找一種關於性格與人物命運的隱性締結。
整篇小說看下來,錢鍾書交叉講述了主人公方鴻漸與生命中四個女人發生的情感糾葛。這四個女人身世不同,性格迥異,最終面臨的人生選擇也截然不同。錢鍾書在書中通過對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這幾個女人的形象塑造來隱喻當下社會中的幾種女子,表現人生價值觀和性格差異對女性在婚姻、人生道路上的影響。
鮑小姐:信仰拜金主義的 「物質女性」
《圍城》中的鮑小姐放到當下社會中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綠茶女」。鮑小姐在書中是一個豐腴、美貌的女子,並且她很懂得利用這些先天的優質條件來吸引異性。錢鍾書這樣寫道:
她只穿緋霞色抹胸,海藍色貼肉短褲,漏空白皮鞋裡露出塗紅的指甲……那些男學生看得心頭起火,口角流水……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又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理是赤裸裸。」鮑小姐畢竟是末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
通過錢鍾書頗帶幽默戲謔的文字,其實我們不難看出他對這一類女性的鄙夷。在小說中,鮑小姐是一個縱情浪蕩的女學生形象。在法國留學期間,她難耐寂寞,放飛自我,尋歡作樂;回國途中,她在已有未婚夫的情況下,還不斷挑逗方鴻漸,令他墜入自己的情網。但是事實上,這種引逗又只是出於一種樂趣,以此證明自己的女性魅力。
在方鴻漸筆下,鮑小姐這類女人就是以男人和婚姻來標榜自我價值的典型。建立在這種價值觀之下,鮑小姐將個人命運與男人及男人帶來的物質利益緊密相連。也正因如此,鮑小姐毫不猶豫地捨棄了女性的自尊自愛,與那個打她整整12歲,外形黑胖的丈夫訂婚,從而獲得留學的機會。
鮑小姐儼然將自己的愛情作為一項籌碼,去謀求生活中的現實利益,對於一個獨立的女性來說,這是悲哀的,因為這註定了她在今後的婚姻生活中沒有話語權,全憑自己有錢有勢的丈夫主宰。鮑小姐獲得了物質上的滿足,但是她的精神世界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自由。
對於這樣一個徹底自我物化的女性,她對待婚姻的麻木態度令人感到心酸,但是她輕佻又放浪的姿態又讓人不再同情。楊絳在小說的後記中透露:「因為鮑魚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鮑。」由此可見,錢鍾書對這樣一個女性的批判已經超過了同情,因此,他甚至沒有給這位「鮑小姐」一個實質上的名字。
蘇文紈:心高氣傲,思想傳統的「大齡剩女」
在《圍城》中,蘇文紈一出場就是一個才學兼備、心高氣傲的富家女形象。蘇文紈不同於仰賴未婚夫生存的鮑小姐,她是一個真正出自書香門第,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家閨秀,唯一的缺憾就是年紀有點大。因此,從蘇文紈對方鴻漸的執著,我們也上可以看出她對婚姻的焦慮。小說中寫道:
「在大學同學的時候,她眼睛裡未必有方鴻漸這小子。那時候蘇小姐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不肯隨便施與。現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捨不得穿,鎖在箱裡。過一兩年忽然發現這件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
在蘇文紈的人生道路上,她的起點比普通人要高出許多。無論是她漂亮的長相,優厚的家世,還是高高在上的學歷,但是她偏偏在婚姻這條道路上太過執著。
蘇文紈雖然接受的是西化的教育,但是她的骨子裡卻是傳統的,她認為一個女人如果不能在婚姻中收穫成功就是徹底的失敗。在傳統文化的束縛下,蘇文紈認為方鴻漸在整體上相對符合自己的擇偶標準,於是決定牢牢地抓住這個男人。
遺憾的是,方鴻漸從頭到尾都在逢場作戲,他性子溫吞,在一定程度上虛偽、懦弱,並非真的愛著蘇文紈,但是又常常要給蘇文紈造成一種愛的錯覺。最後,當蘇文紈越陷越深時,方鴻漸卻離開了他。
作為一個知識新女性,蘇文紈其實在認清方鴻漸的真面目後,大可不必再糾纏其中,傷筋動骨,最好莫過於另尋出路。但是傳統觀念絆住了她的手腳,她不想讓人看笑話,因此她像失業一般看待失戀,一段感情傷痛沒有過去又急匆匆地去找下一個託付之人,最後下嫁給了一個「丑角」曹元朗,在婚後開始荒廢學業,變得庸俗不堪。
錢鍾書寫這一段意在表現傳統的婚姻觀點對女性的戕害,但是女性本身還不自知。哪怕在今天這樣一個社會,一隻腳踏進婚戀就再也出不來的「蘇文紈」仍然比比皆是。
唐曉芙:天真率性,獨立有主見的新女性
唐曉芙是《圍城》眾多女性形象中相對正面、完美的一個。錢鍾書異常鍾愛這個女性角色,他這樣形容唐曉芙:
「唐小姐嫵媚端莊的圓臉,有兩個淺酒窩,天生著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彌補造化的缺陷。總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會裡那樁罕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
在錢鍾書筆下,唐曉芙不僅外在形象客人,而且有獨立思想和主見,是社會上知識新女性的代表。唐曉芙雖然是蘇文紈的表妹,但是她在思想上卻比看似老成的姐姐更為堅定,更有自己的想法。
當姐妹倆遇見同一個男人方鴻漸時,蘇文紈沒有理性地去看待過方鴻漸,只是一味在他身上挖掘自己想要看到的東西,反而對他的那些缺陷視而不見。但是唐曉芙和方鴻漸的交往則沒有那麼多感情用事。
唐曉芙作為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大學生,她有自己堅定的愛情觀,因此,當唐曉芙面對方鴻漸的追求,她會擲地有聲地說:
「方先生的過去太豐富了! 我愛的人,我要能夠佔領他的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著我。」
當然,這個拒絕的理由似乎更該理解為唐曉芙的個人理想主義。但是從這一點至少也可以看出,唐曉芙是一個直率、理性之人,她能夠通過表姐和方鴻漸之間的關係,理性地去看待方鴻漸其人,不為證明自己的魅力而接受方鴻漸,不輕易為表面的感動所改變自己的標準和原則。
在當下的社會中,諸如唐曉芙之類的女性已經成為稀缺品,這種稀缺並非是說那些外在條件的優秀,而是作為一名女性,她有一顆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心,能在世俗誘惑中保持清醒思考的能力,最終選擇自己真正要的生活。
孫柔嘉:精明能幹卻為性格所累的女人
孫柔嘉在小說中是唯一一個與方鴻漸步入婚姻「圍城」的人,結局令人唏噓,卻又難以引起讀者的同情,因為這是她一手策劃的婚姻困局。
在小說中,比起前面的三位女性,孫柔嘉顯得失色許多,因此,錢鍾書對她沒有什麼濃墨重彩的細緻描繪。而錢鍾書對這個人物的態度,全部藏在了趙辛楣的那句評價中:
「唉!這女孩兒人滑得很,我帶她來,上了大當——孫小姐就像那條鯨魚,張開了口,你這糊 塗蟲就像送上門的那條船。」
趙辛楣的這句評價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孫柔嘉性格中機關算盡的精明特質。在書中的幾個女性中,孫柔嘉雖然在外在條件上沒有什麼優秀的特質,她長相普通,出身平凡,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之中,事事要她主動為自己爭取。這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孫柔嘉審視奪度的能力以及敏銳的殺伐決斷能力。
因此,當孫柔嘉經過學問、人品、家世、經濟的各方面權衡後,她將自己的目標鎖定在了方鴻漸身上。在兩人相識之初,她利用了「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的策略,有意識地掩飾了自己性格中精明、剛強的一面,在方鴻漸面前表現得溫順、柔弱,故作小兒女的純真爛漫。
在這期間,孫柔嘉一直在等待時機,當第三方陸子瀟和李梅婷出現時,她毫不猶豫地挽住了方鴻漸的手,也是關鍵的一步棋讓她最後「逼婚」成功,成功嫁給了方鴻漸。
站在男性的角度,孫柔嘉的「騙婚」之舉實在讓人不寒而慄,這也直接為她與方鴻漸的婚姻問題埋下了伏筆。隨著孫柔嘉在婚後逐漸暴露出自己精明、強悍的本性,方鴻漸產生了上當之感,與她的隔閡便日漸深重。
婚姻中的孫柔嘉無疑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太太,她為家庭費心費力,精打細算,賺著比男人更多的錢維繫家庭的開支。然而,這一系列優秀一旦結合她曾經的偽裝就成了騙局。方鴻漸內心想要的還是一個溫柔和順、以夫為尊的妻子,因此,現實中的孫柔嘉令他壓抑。
對於出身低微,受盡生活之苦的孫柔嘉來說,她所作的一切布局無疑只是索求一個值得依靠的男人,一個供她棲息的家庭。也許她早就知道真正的婚姻該是兩個靈魂的契合,只是現實的壓力促使著她迫切去攥住婚姻這樣一棵稻草罷了。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像孫柔嘉這樣的女性大有人在,她們因為現實需求而迫切想要步入婚姻,但是缺乏感情基礎的婚姻生活又讓她們倍感壓抑,深受其害,只因為她們對婚姻缺乏正確的理解,令人唏噓。
性格決定命運,價值觀決定人生走向,當你對婚姻和愛情還尚存困惑,不如讀一讀《圍城》,從這些女性身上找一找答案。好書需要常讀,《圍城》這本書值得收藏,一場電影的錢,帶你品讀一本好書,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下單。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