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你老婆不同意父母過來也有一定的道理,在自己孩子幼小最需要人帶的時候,父母不過來幫忙,現在孩子都三歲了,父母要過來,是個人都會有意見的。
人都是有感情的,以人心換人心才是人際之間的常態。
尤其是婆媳之間,本身就有一定的疏離,在你們孩子最難帶的三年內,婆婆都沒有伸把手,現在孩子都已經上幼兒園了,只是早晚接一下,你父母要過來了,早幹嘛去了?這不就是摘桃子嗎?
講一個真實的例子吧。
一、閨蜜因為生女兒,在月子裡被老公和婆婆捨棄
那年閨蜜在醫院生了一個女兒,閨蜜老公當時在外地一所軍事院校上學,回來後就把自己在農村的母親接過來準備伺候妻子做月子。
生孩子那天,當醫生告訴他們母子,老婆生的是女兒時,婆婆頭也沒回的就回老家了,連孫女都沒有看一眼。
而老公也是受他母親的影響,特別重男輕女,照顧了閨蜜幾天,多次當著閨蜜的面說「你要是生個帶把的就好了。」後來勉強呆了一周時間就回學校了。
那段時間,閨蜜在月子裡天天哭,每天眼睛都是哭又紅又腫的,讓人看著心疼萬分,那以後就留下了病根,直到現在眼睛還見風流淚,據說都是坐月子哭的。
好在閨蜜父母就在身邊,每天都照顧著女兒的飲食起居,對外孫女疼得像命根子一樣。
尤其是孩子姥爺,每天都是帶著外孫女睡覺,抱著出來的時候,外孫女都是和他貼著臉,在辦公室提起外孫女時也是眉飛色舞的。
閨蜜老公這一走,一年以後才回來,一年間也很少和家裡聯繫。等他回來時女兒已經會走路,會囔囔話了,閨蜜和女兒見他都如陌生人一樣的冷漠。
二、隨著女兒的漸漸長大,閨蜜老公也轉變了對女兒的感情
後來閨蜜老公疼女兒疼得就像心尖子一樣的,還告訴閨蜜千萬不要告訴女兒他曾經那麼重男輕女,剛生下來那麼不待見女兒。
再後來,閨蜜老公的從外地調到我們所在城市裡,並且還當了一個不小的幹部,混的風生水起的。
因為老婆生孩子時的虧欠,就對老婆孩子特別好,從外面看他們家夫妻和睦幸福,孩子健康快樂。
只有閨蜜每次提起生孩子時候所受到的婆家和老公的冷遇,仍然不能釋懷,常常暗自落淚,她說,即使現在老公待她再好,也難以彌補當初對她的傷害。
畢竟她現在的視力下降,眼睛長期有疾患,都是因為月子裡不停的哭泣造成的。
三、女兒五歲時,因為公公去世,老公要把婆婆接來,美其名曰接送孫女上學放學
自從閨蜜生了一個女兒後,婆婆再也沒有來過,婆媳之間沒有任何交集,而婆婆一直忙於在家裡替小兒子帶孫子。
後來公公生病去世後,孫子也大了,小兒媳婦就有些嫌棄她,對她很不好,天天都不給她好臉色,這時候她想起了城裡的大兒子,想到大兒子家裡養老。
那時候閨蜜的女兒已經五歲了,上幼兒園大班,閨蜜老公就和她商量,想讓他母親過來,美其名曰幫助接送女兒上學放學,被閨蜜一口拒絕。
閨蜜說,我生孩子的時候,她看到我生的是女兒,掉頭就走,連帶著你也重男輕女,把你的心也拐走了。
這麼多年來,在女兒小的時候,最困難的時候,她連問都不問一句孩子的情況,一門心思在老家帶孫子,現在孫子大了,小兒媳婦不待見她了,她倒想到來接送孫女上學放學了,早幹什麼去了?
閨蜜和老公表示,我是不會讓她來我家裡的,已經吃過一次苦了,難道還要我再吃一次嗎?你如果真讓你媽過來,那我就帶著女兒離開這個家,留你們母子在一起生活吧。
最終閨蜜也沒有同意老公把婆婆接來。
最後,閨蜜老公只有安排弟弟在老家照顧母親,每個月多給弟弟一些錢,自己也經常回去看看。
結語:
婆媳矛盾確實是千古難解的難題,畢竟兩個人生活在不同的環境裡,生活理念,生活習慣都不同,如果不是因為共同愛著一個男人,他們壓根就是一對陌生人。
而且,許多婆婆重男輕女,一旦媳婦生下來的是女兒,立刻拉下臉子,不願意替媳婦帶孩子,這還都是主要的,關鍵是從來不願意多看孫女一眼,言語中對孫女也有諸多嫌棄。
這也更讓媳婦生氣,也不願意和婆婆來往。
只有等到了婆婆老了的時候,才想起來要兒子養老,想倚靠兒子生活,她沒有想想,平時那麼冷漠,這時候媳婦能夠接納你嗎?
正所謂兩好合一好,人心換人心。
閨蜜生孩子時所受到的傷害,她會永世難忘的,今生都不會原諒婆婆和老公當初的冷漠,所以,她不願意讓婆婆過來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因此而離婚,她也不會讓步的。
這就叫一報還一報吧,自己當初做下的孽只有自己承受。
所以,題主老婆在孩子三歲時想讓父母過來接送小孩上學,老婆有意見也是有道理的,這些還得題主好好做工作,總之,以家庭和睦為宗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