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庭都選擇優生優育,所以獨生子女家庭並不少。但也因為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百般寵愛。可以用「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來形容」。林老師覺得寵愛沒有錯,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下長大的孩子未來會更加的自信和大方。一旦寵愛過了度,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在雙節那一天,林老師跟朋友逛完街,想買杯飲料解解渴。剛好門口有家奶茶店,人也不多,就決定去這排隊。站在林老師前面的是一對母女,女孩在媽媽倚懷裡玩手機。不久之後,女孩的爸爸滿頭大汗的從別處走了過來,手裡拎著一份蛋糕,小心翼翼的看著女兒。女孩看見爸爸買回來的不是自己喜歡的草莓蛋糕之後,著嘴鬧起了小情緒,哭著打了爸爸幾下。
爸爸沒有生氣,擦了擦汗,笑著對女兒說:「店裡沒有草莓蛋糕了,爸爸下次再給你買好不好?」女兒哭著喊著不答應,又連連打了爸爸好幾下。這時,媽媽看不下去了,拉住女孩的手:「爸爸跑了好遠給你買了蛋糕,怎麼能這麼對爸爸?跟爸爸道歉!」女孩不同意,坐在地上不起來嚎啕大哭。媽媽剛要把孩子揪起來,爸爸搶先一步拉了起來,耐心的安慰孩子道:「爸爸再去其他地方看看好不好?一定買到給你草莓蛋糕。」孩子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後,這才不哭了,安靜了下來,催促道:「爸爸快去吧,晚了就沒有了。」
林老師在後面看的百感交集,這個女孩看起來也差不多十歲了,照理說也該知道要體諒父母了,怎麼會這樣呢?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父母的溺愛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可憐天下父母心,林老師知道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幸福安康。為了讓孩子開心,要什麼玩具,你就給買什麼玩具。如果不給,就撒嬌哭喊,家長一心軟就給買了。這樣一來,孩子就知道只要自己哭兩句,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不僅如此,孩子平時在家裡什麼事情都不用操心,反正有爸爸媽媽在。書包媽媽整理,衣服媽媽幫忙穿,上學爸爸接送,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去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小時候就如此,長大之後呢?
林老師見過太多忘帶東西的學生,不是作業沒帶,就是文具不齊,更有甚者直接把書包忘車上了,就差沒把人忘在家裡了。一邊打電話,一邊抱怨都怪媽媽昨天書包沒有收拾好,害我忘帶東西被老師批評了。
像這樣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不知感恩為何物,覺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甚至會因為父母所做的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埋怨對方,更別說去感恩其他幫助過他的朋友。父母也是,口口聲聲的說著要讓孩子生活自理,卻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幫孩子做好每一件事情。在社會上,四十多歲,有手有腳智力正常卻不出去上班,成天花著七十歲父母的養老錢還嫌棄不夠花的案例。如果各位不想這樣的情況發生,就要儘早改變!
從現在開始,家長要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並且教育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除此之外,家長還要學會放手。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完成,相信孩子自己能夠處理好,家長只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提供小小的幫助就可以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只能陪伴孩子走一程,但不能陪伴孩子的一生。父母要教會孩子成長,讓他們獨自飛翔。一味地把孩子禁錮在身邊,只會讓他們失去成長的機會。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如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有疑問,可以後臺私信林老師,隨時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