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則訊息震痛了無數人的心,讓人震驚,疼痛。
一名小學生,在家裡留下一封遺書,說「我活得太累了……」然後,從高樓一躍,結束了生命。
這是一朵還沒有盛放,可以在未來給世界帶來獨特美麗的花,就這樣在無風無雨的日子裡凋謝了!
小學生,人生才剛剛開始,未來有無限可能,然而因為學習壓力太大無法承受而告別人世。
此刻再追問誰給了他那麼大的壓力?誰成了壓垮他最後的一根稻草都已經太晚。
但願長輩們都能反思,包括家長、老師……
孩子遺書中這麼一句:現在,我只希望,能多「睡」一會兒……
只要心中有一絲絲柔軟的人,誰能不痛?
有這麼一句流行語:所有人都關心你飛得高不高,卻沒人關心你飛得累不累。
這是悲劇的源頭,人生一世,若感覺自己已累得快要趴下,卻依然沒人知道,沒人關心,身邊還充斥著「飛呀」、「飛呀」類似的聲音,甚至還有鄙視,也許絕望的感覺會由然而生,更何況一個只是十歲左右的孩子。
身為父母,能否體察到孩子的累、孩子的痛?這是很多父母需要自問和需要反思的。
《中囯兒童自殺報告》曾經揭示,中囯兒童自殺率在世界排名第一。而縱觀各囯兒童,中囯兒童學習的辛苦程度也是全世界遙遙領先。
「還孩子以童年」、「給孩子減負」的聲音近幾年幾乎是此起彼伏,但落到實處,尤其是在家庭中,很難站穩腳跟。
父母在快節奏生活和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常常把焦慮傾洩到孩子的身上。自己沒辦法實現的希望,以及此生的遺憾,統統要孩子去努力。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好,是為了孩子有美好的未來。至於孩子適合什麼,願不願意過那樣的生活,不少父母從未考慮。
網絡上流行著這麼一句話:你現在不吃的苦,未來會加倍還給你。好些家長用這句話教育孩子,要孩子刻苦學習!
學習,確實要刻苦,那是在碰到困難的時候,要不怕艱苦迎難而上。然而讀書,不應該是一項苦差!學習生涯,應該是快樂的、陽光的、充滿希望的。
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都要培養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不是硬迫硬壓,讓孩子叫苦連天。然後,在孩子難受的時候,還對孩子說「現在不吃苦,未來會更苦」類似的話,那麼孩子對於未來的希望還能有幾多?
家長的教育方式亟待改進!孩子的問題,是教育的問題,也是家長的問題。
家長為不讓自己的孩子輸給他人,往往把孩子所有時間都剝奪過來,給孩子疊加家庭作業,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所有的一切,幾乎都是家長一手安排。
不快樂的孩子,真的不少。
作為家長,應該是引路人,而不是操控者。
孩子需要家長的懂得和理解,而不是一味的安排和指揮。
前不久網絡上也有一則小男孩自殺的新聞。
這名男孩十三歲,他是趁洗澡期間,用跳繩上吊結束自己生命的。
他的父親對男孩的描述是:內向、好面子和成績優秀。
但孩子心中的痛,父母知道嗎?
其實,孩子自殺前是有徵兆的,但父母忽略了。
只忙於逼迫孩子學習,卻對孩子的內心世界一無所知。對於孩子的引領和教育,也是方法簡單粗暴。這幾乎成了不少中囯家庭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方式。
看過一組上海地區的調查數據,有24.39%的中小學生有一閃而過的自殺念頭,認真考慮自殺的佔到15.23%。兩組數字觸目驚心,我們的孩子怎麼了?人生才剛剛開始,花朵還只是含苞待放,卻已不願再面對世界。
還有一些孩子雖然活著,卻成了抑鬱症患者,成了問題少年……
父母,能否給孩子以足夠的關愛和正確的教育,關乎孩子能否健康成長。
其中最基本的一個,是身為父母,能否體察到孩子的累、孩子的痛?只有感受到的,教育才能有的教矢。
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教育沒有任何模板可套,必須自己用情用心,用方法用智慧。
不要對孩子居高臨下,以過來人的身份壓制孩子的想法和訴求;要蹲下身子,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孩子雖然是父母所生,但絕不是父母的再版,更非父母的影子。父母不該將自己的期盼轉化成對孩子的壓力,逼迫孩子前行。
就像花朵各有各的花期,各有各的樣子,每個孩子也有自己的成長節奏,有自己喜歡的樣子。
對於孩子,家長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但千萬不要疏忽他們的心理健康,他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