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 環境美 鄉風好——走進全國文明鄉鎮湘潭縣中路鋪鎮

2020-12-16 湘潭在線

湘潭在線12月9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振宇 通訊員 谷芹慶在前不久公布的第六批全國文明鄉鎮榜單中,湘潭縣中路鋪鎮赫然在列,成為我市唯一入選鄉鎮。讓我們一起走進中路鋪鎮,去領略全國文明鄉鎮風貌之美。

產業興

中路鋪鎮地處湘潭縣中東部,107國道貫穿南北。近年來,中路鋪鎮立足「工農強鎮、商貿重鎮、文化名鎮、宜居新鎮」的戰略目標定位,以脫貧攻堅、文明創建、項目建設、環境整治等重點任務為抓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2019年,該鎮實現工業總產值4.2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5億元;完成稅收1762萬元,同比增長10.6%。招商引資穩中有進,到位資金8980萬元,超出任務數79%。今年1-10月份,全鎮完成稅收收入1660萬元,非稅收入107.1萬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95億元;招商引資穩中有進,到位資金1.02億元,新引進企業3家。

以「五星」黨組織創建為抓手,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戰鬥力。該鎮今年有竹衝村、柳橋村、金石村、鳳形社區獲評市級「五星黨支部」示範點,其中柳橋村被評為省級基層黨建示範點。在示範點的帶動下,全鎮基層黨組織戰鬥力提升明顯。基層黨建示範點的創建,帶動了基層幹部隊伍建設,大大提升了基層黨員幹部隊伍的戰鬥力和為民服務的執行力。村(社區)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服務點和金融村官的全覆蓋,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動力。在此基礎上,中路鋪鎮出臺了《中路鋪鎮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規劃》並全力推進,在這一長效機制推動下,鄉村經濟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聚力「高質量」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近年來,中路鋪鎮按照打造「工農強鎮、商貿重鎮」的經濟發展思路,在穩定農業這一基礎產業的同時,狠抓工貿發展,大力招商引資,一批批工貿項目紛紛落戶中路鋪鎮。今年1-10月份,全鎮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6740萬元,立華牧業3500萬羽養雞項目、孵化廠、飼料廠、屠宰廠和萬盛園蛋雞生產基地等重點項目的建設,為全鎮「高質量」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該鎮以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為契機,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現已形成柳橋村夏橙、小籽花生、南瓜、中藥材、小龍蝦養殖、湘蓮六大特色種植產業群;鳳形山村藥材、沃柑、苗木、茶葉種植產業群和潭湖村油菜、柱塘村稻魚種養、響鼓村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片區,共同構建起全鎮特色農業發展大格局。

環境美

中路鋪鎮這些年在人居環境方面發生的變化也是有目共睹的。

環境整治與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中路鋪鎮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原則,對鎮域環境建設進行科學規劃、布局,該鎮在完成全部20個村和鎮區規劃設計的基礎上,全面鋪開了包括鎮區拓寬、配套設施建設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硬體設施建設。到目前為止,全鎮村主道硬化率達100%,組道硬化率超過70%;農戶安全飲水普及率達100%,自來水普及率82%,廣播電視網絡覆蓋率100%,4G網絡覆蓋率100%,家庭寬帶普及率45%;供電可靠率達到99.8%。人民享受到了更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

垃圾池、垃圾轉運站、汙水處理廠的改造,秸稈禁燒、汙染防治、廁所革命、門前三包,使鎮域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以「美麗庭院」為龍頭的環境治理評比、整改,使整個中路鋪鎮變得更加美麗、宜居。

鄉風好

近年來,中路鋪鎮大力開展「塑形鑄魂」行動,大力培育文明鄉風。為此,該鎮出臺了《中路鋪鎮「塑形鑄魂」三年行動計劃》。以此為藍圖,中路鋪鎮在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建設方面作出了諸多努力。

夯實基層黨建基礎,塑造優良黨風。繼前幾年該鎮嚴把入黨關口、打開淘汰不合格黨員退黨出口,對全鎮黨員實行計分制考核機制之後,又大力開展黨員創先爭當表率行動,在全體黨員中形成發揮作用、爭當先進、爭作貢獻的良好氛圍。

正面宣傳引導,倡良好家風。開展文明家庭創建等一系列行動,用身邊的榜樣教育、感染、引導群眾,帶動廣大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開展黨員帶頭做好家風建設行動,將幹部黨員家風建設納入作風建設和工作範圍,以組織關懷促進家風建設;開展優良家風培育行動,收集整理了以黎氏家風為主的家教故事、家風家訓並彙編成冊廣泛宣傳發放,培養倡導良好家風氛圍;開展家風文化藝術行動,利用文化牆、文化長廊、遵德守禮提示牌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嚴家規、正家風中落細落小落實。

發掘傳統文化,弘揚淳樸民風。該鎮結合文化資源豐富的特點,以傳統文化保護行動為抓手,通過「黎氏八駿」家風展覽、「中路鋪藥糖」申報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五龍山大傑寺景區提質改造、舉辦「龍文化節」等活動,提高全鎮人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弘揚淳樸民風。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相關焦點

  • 傳承三百年,湘潭縣中路鋪鎮藥糖還是那個味兒
    2016年4月,陳師傅掌握的中路鋪藥糖製作技術成功申報了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紅網湘潭縣分站9月11日訊(記者 彭圓 吳志勇)中秋時節,除了月餅,藥糖也是廣大湘潭市民必不可少的傳統美食。一說起藥糖,大家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湘潭縣中路鋪鎮的藥糖。
  • 產業興 生態美 鄉風淳 長三角媒體眼中的「丹陽小康」
    產業興,打造10條產業鏈  「整個工廠見不到工人,看上去就像一座花園。」  「走進工商名城丹陽,感受到了朝氣和希望。」澎湃新聞記者袁傑說,和很多蘇南縣市一樣,丹陽過去這些年也經歷了痛苦的產業轉型,對落後產能的犧牲,換來的是新的強勁發展動能。如果說眼鏡產業給丹陽這座城市帶來了極高的辨識度,那麼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的崛起,將讓丹陽再次崛起於滬寧線,崛起於長三角。「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丹陽工業曾經發過『一次力』,引領鄉鎮工業發展之潮流。
  • 商城縣雙椿鋪鎮探索鄉村發展有效模式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餘璐 潘志銘)近年來,商城縣雙椿鋪鎮堅持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導向,探索鄉村發展有效模式。近年來,該鎮立足本地資源稟賦,投資180餘萬元建設灌河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打造黃金茶生態園1300餘畝,做強做大富民興村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 銅仁市玉屏甕陽村以「勤」為路樹文明鄉風
    銅仁市玉屏甕陽村以「勤」為路樹文明鄉風 發布時間:2020-12-19 23:57:11      來源:銅仁日報   走進玉屏侗族自治縣皂角坪街道甕陽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 雲南省曲靖市霑益區:文明鄉風潤心田 鄉村振興譜新篇
    秀麗鄉村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霑益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培育良好鄉風民風,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如今,一幅幅鄉風文明、和諧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在珠源大地徐徐展開。
  • 河南村:文明鄉風浸潤百姓心田
    這幾天,賽罕區榆林鎮河南村的村民們比過年都高興,得知本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村民的幸福和自豪之情溢於言表,有感而發自編自演二人臺,用歌聲表達喜悅之情。「獲得了全國文明村鎮,這份榮譽來之不易,也更加振奮人心。
  • 花溪區青巖鎮龍井村:環境變美了 鄉風也跟著美了
    花溪區青巖鎮龍井村打造生態文明村寨,激發古寨活力古色古香的入村寨門、乾淨整潔的石板小路、漂亮典雅的文化長廊、休閒寬廣的健身廣場、蜿蜒美麗的田園長堤 ……7 月 8 日,記者走進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龍井村,一幅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
  • 產業興旺、人才回鄉、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畫好濟寧山水畫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近年來,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鎮村整建制鄉村振興示範打造。去年市財政列支3.5億元啟動泗河、運河兩條鄉村振興示範帶,黃河灘區、微山島片區、尼山片區3個示範片,20個示範鄉鎮、200個示範村建設「2322」鄉村振興示範工程,趟出了一條具有濟寧特色、可借鑑、可推廣的鄉村振興路子。
  • 「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賓陽縣古辣鎮:文明花開 人民幸福
    編者按近日,中央文明委發布《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我市的一批村鎮、單位、家庭、學校光榮上榜。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古辣鎮鄉土淳美,繪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畫卷。近年來,古辣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南寧市的有關要求,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風尚,紮實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積極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工作,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提高、村容村貌改善、城鎮功能完善、居民文明素養提升。
  • ...做實「裡子」 ——「全國文明村鎮」鹽湖區西張耿村的鄉風文明...
    擦亮「面子」,做實「裡子」——「全國文明村鎮」鹽湖區西張耿村的鄉風文明之路資料圖片筆直寬闊的進村路、乾淨整潔的巷道讓人心曠神怡,夜校禮堂裡古樸大氣的陳設展示著夜校的「昨天」和「今天」,民宿小院中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喚起了一代人的「鄉愁」……近年來,鹽湖區龍居鎮西張耿村以農民技術夜校為陣地,著眼於創造農村新環境、培育新農民、形成新風尚,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採取了多項措施,改善農民的精神風貌和行為習慣,以鄉風文明滋養鄉村振興的全面發展。
  • 涪陵區:文明鄉風徐徐來 靚麗鄉村美如畫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是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促進農村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1月5日,筆者了解到,重慶市涪陵區義和鎮以開展促進鄉風文明為切入點,不斷修煉鄉村治理效率和移風易俗成效「內功」,著力解決移風易俗不「易」等問題,為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培育良好的生活習慣、美化人居環境、涵養文明鄉風注入活力,吹響文明號角,繪就義和鎮新畫卷。
  • 樂從大羅村榮獲2020中國最美村鎮鄉風文明成就獎
    11月25日,2020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論壇暨最美村鎮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大羅村在頒獎典禮中榮獲2020中國最美村鎮鄉風文明成就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鹿邑:培育鄉風文明 助推鄉村振興
    映象網訊(記者 申學南 阮海峰 實習生 杜淑慧 通訊員 寧偉 文/圖)走進河南省鹿邑縣玄武鎮橋北村,一種鄉村新時尚之風撲面而來,光滑平坦的通村路,整齊規劃的民居房,文明主題牆繪新穎多樣,文化廣場內大人陪著孩子閒適的玩耍。
  • 湘潭縣全年完成糧食總產量61.66萬噸
    紅網時刻12月9日訊(湘潭縣站記者 楊建)2020年,坐擁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十餘年的湘潭縣,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按照十項重點工作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積極推進糧食安全各項工作的開展,農業強縣再度發力,再次擦亮「天下第一壯縣」的歷史品牌。
  • 全國文明村鎮是這樣煉成的
    近年來,清溪鎮圍繞「農業興鎮、文旅強鎮」的工作思路,將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抓互促,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輻射效應,多渠道發力,確保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覆蓋全鎮。一方面組織收看央視公益節目和樂山《嘉廉話》,學習《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相關書籍內容,將「樹家風,嚴規矩,促勤廉」習慣融入日常,為「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打下基礎,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 公主嶺市農村人居環境,一個字兒形容:美!
    好政策有沒有落地?農民是不是享受到便利?在懷德鎮、二十家子鎮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現場,有效地將垃圾分為生產垃圾、生活垃圾、建築垃圾,以屯為單位,在屯外選擇地勢低洼處建立生產垃圾集中堆漚點,形成有機肥後還田,四周設立圍擋,並設置明顯的標誌牌;生活垃圾由京環公司統一清運處理;建築垃圾由村屯統一進行鋪村屯路或田間作業路。
  • 鎮原 補足精神之「鈣」培育文明鄉風
    鎮原 補足精神之「鈣」 培育文明鄉風每日甘肅網12月14日訊據隴東報報導(記者張凡)近年來,鎮原縣在大力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文化建設,用精神扶貧引領精準扶貧。通過開展政策宣傳、輿論引導、價值引領、文明創建、文藝潤心、文化惠民、科普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將鄉村文化建設的大舞臺搬到田間地頭和農村院落,傳承優良家風,培育文化新風,以鄉風文明推動幸福美麗鄉村建設。
  • 四川北川:文明實踐「六到位」 寫好鄉風文明「後半篇」文章
    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啟動以來,北川結合自身「5·12」特大地震極重災區、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邊遠山區「五區合一」的特點,以建設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為契機,因地制宜、充分整合資源,建實建強陣地,統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齊頭並進、協同發展。
  • 雙峰杏子鋪鎮:鄉風文明暖人心
    近年來,雙峰縣杏子鋪鎮積極推行「以孝德治村」模式,以孝德文化、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形成人人孝敬、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鄉風文明在杏子鋪鎮大地上生根發芽,農村有了新風貌,農民有了新面貌, 一幅溫馨感人的美麗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石塘塅村的黃木嫦,今年50歲,她先後照顧三個老人二十多年。
  • 山歌傳唱好鄉風 鄉土文化育新人
    如今更需弘揚仁,為人做事明榮恥……」記者一步入良慶區那陳鎮邕樂村美悟坡,一聲聲悠揚動聽的山歌就傳到耳邊。在新建的對歌臺上,村民們你一句我一句對起了自創的嘹囉山歌。   村子裡,每家每戶的門前都貼著一塊家訓家規門牌;會歌亭上,村民自創的鄉村建設歌詞映入眼帘;村道旁,清風廊橋、善行義舉榜、守廉苑等弘揚鄉風文明的建築引來村民駐足學習。